路線名稱 |
濃情密意淡水河畔 |
||||||
所屬區域 |
■淡水區 |
||||||
步道長度 |
約 |
2000 |
公尺 |
活動時間 |
約 |
2.5 |
小時 |
位置地圖 |
|
||||||
交通方式(簡述即可) |
搭車:
自行開車: <台北到淡水> |
||||||
步道特色(200-500字,建議描述吸引親師生進行戶外教育的因素) |
漁人碼頭 淡水舊港竣工於民國44年,漁獲盛極一時,但因淤塞而漸廢置,目前其防波堤仍是觀霞尋幽的最佳景點。省府在民國70年於沙崙興建第二新漁港。其位於海口展望甚佳,漸和淡水燈塔、中崙海堤、石滬角和沙崙海灘,連成一賞景,雅坐,垂釣,協力車和觀賞夕陽的著名風景線。近年來市府更在防波堤建木棧道並擴建停車場、碼頭、觀光魚市和「情人橋」成為全臺最知名度的風景區。 滬尾砲臺公園 位於忠烈祠旁,原為淡水高爾夫球場的一部份,由新北市政府收回,開闢為公園。公園內有一大片草地及有二條枕木步道環繞周圍,清晨及傍晚時分常有民眾在此散步遊戲。另位於九號道路旁新開闢一公園步道可供民眾休閒散步。 紅毛城 1629年西班牙人由基隆進略淡水,築聖多明哥城為其殖民北臺灣之基地。1642年據臺南之荷蘭人北上驅逐西人,並在該城原址重築今日尚存之城砦,因國人昔稱荷人為「紅毛」,多年後人皆稱其為「紅毛城」。戰後,中英斷交,此城迭經波折,經澳洲、美國托管至1980年方由我國收回接管,並評定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予以整修後,開放供民眾參觀。紅毛城俯視淡水河口,形勢險要,「戍臺夕照」素為淡水八景之一,可謂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 牛津學堂位於淡水區真理街32號。 馬偕回臺後,親自選地、設計、督工,由廈門進口磚瓦和福杉等建材,於 1882 年 9月完工開學,取名「理學堂大書院」,英文校名Oxford College(牛津學堂)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是極有趣味的中西合壁建築,模仿四合院農宅樣式,建築匠人因複雜而無法溝通時,則削蕃薯示範,並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屋頂上的小塔,一直到有人曲解其意義,其實是教堂的帽尖(pinnale)但他以中式造型取代。 淡水河岸景觀步道 老街旁從和衷宮至小漁港間長一點五公里的淡水河沿岸,有林蔭步道、親水河岸、水上舞臺、咖啡座椅區、觀潮灣等設施,在靠近小漁港的八棵百年榕樹是民眾最喜歡的乘涼、垂釣、觀賞夕陽的地方,而商家捐贈余蓮春的「戲魚」,上原一明的「舟月」,賴哲祥的「迎曦」等三件藝術雕塑品的設立更增添了河岸的藝術氣息。 淡水老街於民國88至89年間進行街道拓寬工程,花崗岩舖設成的人行道,老街居民配合門面復古整修,加上整齊的招牌的規劃,成了吸引觀光客的美麗街道,在老街的入口處有一藝術地標「藝航滬尾」,中段有一座長十六公尺的燒陶藝術牆, 是二0 0 四年淡水藝術節時, 由淡水區內藝術家即席創作的燒陶真跡。前行還有紀念對淡水影響很深馬偕博士的馬偕石像公園,沿路更有清水祖師廟、福佑宮、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等古蹟。在老街除了尋幽訪勝,老街內的特色商店是逛街及享受美食的好地方。 出處:http://klesa.evta.gov.tw/san/index.php?act=detail&id=55
|
活動行程建議(200字為限) |
淡水名勝古蹟巡禮《淡水四大廟朝聖→馬偕石像→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英專路鬧區→淡水老街→逛小白宮→淡江中學古蹟園區→牛津學堂→淡水紅毛城→淡水忠烈祠→滬尾砲台》→→淡水河畔散心→淡水漁人碼頭看夜景(走情人橋)→賦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