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海洋教育推手-野柳國小深耕海洋學習的本土教育

 文、圖:新北市野柳國小 張錦霞校長

臺灣四面環海,以海洋立國,108課綱將海洋教育納入四大重要議題,而行政院也在109年宣布「向海致敬」的重要政策,讓全國海洋教育的推動溯源創新,從「海洋生活,生活海洋」來探究臺灣這片土地上發展的海洋教育。不論是史前時代的原住民傳說或是西拉雅部落的孝海祭,亦或是阿美族、卑南族和達悟族流傳祖先坐著臼渡海來臺的故事,而荷西時期讓臺灣有了與世界接觸的航海發展,以及明鄭時期和清朝時期的海防政策,直至日治時期的沿海開發到現在呼應全球化的國家海洋政策,海洋和臺灣本土教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而海洋教育也透過在地化、生活化和國際化的整合在校園中多元展現,尤其是濱海學校的海洋教育特色課程,近幾年結合社區永續發展和海洋教育基地的深耕推廣,更帶動了非臨海學校的體驗探索熱潮。本篇文章則以臺灣北海岸的海洋教育基地-野柳國小推動海洋教育為範例。

新北市野柳國小臨東海,因為地利之便發展多元的海洋教育課程,學校結合環境和社區資源規劃系統性的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和海洋資源與永續五大學習主軸課程,為教育部認證的海洋教育基地。學校位於野柳社區中心,校門口面對野柳漁港,豐富的漁村人文奠基海洋文化課程的發展;與世界著名的野柳地質公園為鄰,有豐富的海岸地質地形景觀,萌發學生探究地質形成和演化歷程的學習;而全國票選最美的維納斯海岸則因季節變化而有風情萬種的潮間帶生態,學生們也藉由潮汐的變化觀察海洋生態與環境的關係,並進行海岸生態監測;每年的世界海洋日則是野柳國小結合海洋議題推動獨木舟薪傳的重要日子,全校齊力創發有感動力和感染力的永續海洋課程,並透過媒體行銷,讓臺灣的海洋教育在自己的土地上綻放光彩,也與世界海洋教育發展齊頭並進,為共同的海洋而努力。


野柳國小
野柳國小長期的海洋教育課程發展,主要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環境出發,以沉浸式的情境學習去體驗探索多元的海洋面貌,不論在校園海洋風的學習環境營造,或是海洋教育校訂課程教學的經營,都聚焦在跨域整合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能透過對家鄉海洋的有感學習展現實踐行動。在校園環境營造上,主要希望能結合美感教育和海洋課程的學習,將在地的海洋元素融入處處可學習的有溫度環境,讓學生們在校園中即可感受海洋的多元風貌。我們系統性規劃從幼兒園、一至六年級和樂齡長輩的解說學習情境,以有溫度的生活經驗和故事,創發有感動力和感染力的自主學習,凝聚孩子和土地的真實情感。

一進校門口的海洋意象學習情境,白色的獨木舟、馬賽克岩石拼貼的女王頭和石蓴公主,每天迎接這群海洋之子,隨風的叮嚀耳語告訴孩子守護家鄉海洋的重要性。一樓的漁事文化館中展示各式各樣不同的漁船,擺設不同時期的各種捕魚工具和設施,學生們能在館中擔任小小解說員,介紹世代捕魚的傳承交替,解說即將消失的文化資產金山蹦火仔的操作流程,或是和參訪者互動,猜一猜每一種捕魚工具的先人智慧創思,也可以感性地說一說家人捕魚的甘苦談。在學校的風雨走廊中有相互呼應的野柳地質學習牆和世界地質學習牆,拉近學生在地與國際的學習接軌,透過不同的地質結構和地形特色,帶領學生走入多樣性的地質學習課程,也了解在地海岸地質地形演化的歷程。樓梯間和多功能教室的漁村風景彩繪,讓學生發現家鄉更細緻的的美,而海洋文化和社會的潛在學習,就在這靜靜欣賞或穿梭中帶給學生不同的印象觀感。校園中的海洋意象展演舞台、潮間帶生態學習區和海洋特色廁所,運用海廢浮球和空間彩繪,以豐富的海洋生物創作讓孩子和大海對話。而一排排孩子們歷年來創作的獨木舟、安全水域櫥窗和海洋教育宣言刊版,也帶動孩子們海洋教育的境教學習。


海洋教育體驗學校   野柳國小  野柳國小

109年學校參與教育部的海洋教育創新課程與教學研發基地行列,希望藉由臨海學校的優勢和20多年推動海洋教育的經驗,奠基海洋教育白皮書、108課綱海洋素養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重新審視整合學校的海洋教育課程,並申請海洋大學、臺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海科館、國立臺灣大學和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的學習資源與專家學者輔導,鏈結在地的北觀處、地質新空間、漁會、瑪鋉協會、東海潛水和海巡等資源,共同推動跨域整合和結合社區永續發展的海洋教育學習,也關注海洋國際議題,讓海洋課程與世界接軌。團隊推動「向海致敬-近海、進海」政策,發展跨域的海洋深化課程,永續海洋教育。在海洋休閒上以健體、綜合和自然領域規劃海泳、獨木舟、潮間帶生態探索和浮潛課程;在海洋文化上以社會、藝文和綜合領域進行在地海洋故事、海洋節慶體驗和海廢藝術創作等課程;在海洋社會則以社會、綜合領域和生活課程規畫漁事文化館、漁村生活導覽和討海飯實作等課程;在海洋生態以自然、資訊、綜合領域和生活課程來認識海洋生物和其棲地環境,也推動慢魚運動和海鮮選擇指南的食魚教育;而在海洋科技則以自然、資訊、綜合領域發展地質公園海岸地質地形解說、軟絲及鱟的復育和自製獨木舟等課程。

     在海洋教育課程經營上,學校團隊創發BEST海洋課程教學與學習模組,設計四套主題探索體驗課程,包含海洋生態、海洋文化、海洋藝創和海洋休閒,而以地質課程做橫向串聯,符合108課綱的教學流程四大原則,我們以學生學習為主體,透過「認知、技能、態度」的整合學習,以跨領域的情境式體驗探索,讓學生浸潤在有感的學習環境,搭建孩子自主學習的歷程和深化學習的內涵與價值。


BEST

BEST學習模組-以建構學習、體驗探索、解決問題和團隊行動來進行學生學習步驟,讓學生能自主學習、分析探究,透過團隊研擬策略和展現執行力。

建構學習(Building)-以學生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建構學習基礎,讓學生有學習脈絡的連結。體驗探索(Experiencing)-以戶外教育或情境式體驗探索學習,運用實際操作激發有感歷程。解決問題(Solving) -以在地與國際環境議題進行思辨探究,學習提問和找出具體解決策略。團隊行動(Team-Working)-以學習共同體模式進行團隊互學,整合共識展現有效能的行動力。

BEST教學模組-以學習培力、實作評估、發表分享、思考反省進行教學發展的回饋與滾動修正,透過教師社群的專業對話,省思教學流程和關注學生學習,提升教學與學習效益。

學習培力(Breeding)-在教學歷程培力學生的核心素養,以學習與生活結合孕育終身學習者。

實作評估(Evaluating)-以適性評量檢視教學與學習的對應成效,以評估學習目標的達成率。

發表分享(Sharing)-跨領域整合學習成果,以多元發表展現學習效益和親師生及社區分享。思考反省(Thinking)-檢視學習歷程,傾聽親師生回饋意見,滾動修正教學方法,提升成效。 

 

學校也依據永續發展目標SDGs14海洋生態的專題式學習,依據海洋素養課程實踐,永續海洋生態。在減塑行動愛海洋方面:學生於淨灘後將海洋廢棄物做分類和分析,了解生活和海洋污染的關係,並從生活減塑做起,也和樂齡長輩合作製作海報,進行社區的減塑宣導。開學迎新時以海廢浮標彩繪創作,讓這一顆小小的浮標啟動孩子守護海洋的心和永續行動。在守護海岸監測潮間帶方面:讓孩子觀察記錄潮間帶因氣候變遷和海洋污染的改變,探究潮間帶生物如何克服生存環境的各項挑戰,讓孩子從環境倫理和環境正義的議題來進行課程,並以行動維護潮間帶生物的生存棲地。也和海科館合作「無鱟為大」復育鱟公民行動,為鱟找尋合適的棲地,並結合在地文化搖輦轎繞行社區進行海洋生態環境宣導,感染更多人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動。在食魚教育慢魚運動方面:我們關注到海洋的過度漁撈現象讓魚貨和魚種都逐年減少,設計結合義大利「慢魚運動」課程,宣導知魚、懂魚,吃在地、食當季,讓海洋永續存本。也依據「臺灣海鮮選擇指南」設計紙上餐廳課程,讓孩子知道如何選擇合宜的海鮮食用,以生活實踐來改善漁民過度捕撈的習性,讓海洋回歸自然生態機制,並守護海洋生態多樣性和魚量能永續發展。

 潮間帶觀察 王國昌教練鱟教學 台灣囡仔讚

每年研發海洋教育教育教材也是我們積極努力執行的,希望讓海洋教育系統性的實踐課程能提供大家參考,所以在學校的網站上,我們分享了海洋教育的相關教學簡報,包含野柳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漁事文化館、野柳的在地節令文化和就地取材的建築和藻類貝殼生態等;而團隊也在105年和108年分別依據課綱編製了校訂課程海洋教育教案專書,希望留下教學的歷程記錄;另外也編製了地質公園的異想世界繪本、萬濤石嵐文史生態區域課程專書、神明淨港文化季漫畫和新北吉食曆-海陸食農教育,讓在地的文史和海洋特色能保存下來,為海洋本土教育紮根。

 書1 書2

    在海洋教育推動的過程,我們也不斷提問思考、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如以下說明:

    (一)以海洋情境體驗強化文本海洋知識:海洋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近海‧進海」,學校的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先讓學生在課堂中了解海洋背景知識、技能和態度,搭建學習鷹架的基礎。再善用在地的環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營造情境,讓學生能透過脈絡化的體驗探索或實際操作來學習。        

    (二)以問題導向推進生活素養行動實踐:讓學生在參與過程發現問題和提問,從問題導向引導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自主學習,以「全球視野,在地行動」來實踐,讓學生關心在地環境議題,並能以永續發展思維來展現行動力。

    (三)以五大主軸學習符應課綱海洋議題:海洋教育議題有五大學習主軸,團隊結合社區資源完善規劃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與技術、海洋資源永續課程,這是一般學校較難兼顧發展的部分,而我們努力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創新課程。

    (四)海洋教育基地協助非臨海學校:對於非臨海學校,我們以校內海洋情境先協助學生認識多元的海洋學習主題,在進入海洋情境探索體驗學習。學校也建置海洋教育課程平台,分享教案、教學簡報和影片等,提供非臨海學校海洋教育的學習和推動。

 

野柳國小是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的推手,目前我們持續協助新北市發展海洋教育市級課程和教育部的海洋教育補充教材編寫,讓海洋教育的教學與學習有參考的資料。在教育的現場上,我們努力結合社區永續發展,讓師生思考學校課程如何與社區的整體發展鏈結,善用在地的環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營造永續發展主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透過脈絡化的體驗探索來學習並能尊重環境倫理,愛護大自然;並以永續發展問題導向為核心,讓學生清楚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透過自主學習的歷程發現人與環境和生活間的互動影響,並能解決家鄉的問題和展現行動。108年透過野柳國小學生的實際行動,為家鄉成功爭取野柳保育區的成立;109年開始關注海洋生物的棲地建置,像竹叢礁軟絲復育、為鱟在北海岸尋找合適的棲地,110年也持續復育鱟卵;110年因為疫情影響,孩子們關心家鄉的觀光產業,也規劃於兒童節在地質公園辦理全校性的家鄉特色解說導覽,包含地質公園園區的中英文解說和海藻、貝殼、螃蟹海洋生態的展攤介紹,希望推廣海洋教育,也期盼能讓遊客回流觀光,進行知性與感性的休閒之旅。

 

 划船 講故事 體驗活動

我們關注世代共榮共好的環境生態永續發展,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共有這片海洋,希望能因為教育的友善深耕而永續發展。團隊在創新課程時,特別關注每個知識傳遞和體驗實踐過程,背後要深化孩子與生活、與環境、與土地的核心意義和價值。

推手獎 卓越獎

新北市野柳國小網站:https://www.ylps.ntpc.edu.tw/p/406-1000-3828,r26.php?Lang=zh-tw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