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新北市板橋國中虞音蓓老師
淺談循環經濟
2020台灣循環經濟高峰會於10月16日召開,主持人開場時提到,循環經濟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必然要走的一條道路。
我們打造了文明科技的的生活,不斷地攫取地球有限的資源,但我們忘了這些資源其實可以不斷地循環使用。我們能使用可回收的二次原料來生產產品,我們以為是垃圾的東西,往往還是具有價值的。如果沒有資源被浪費,就像農業廢棄物可被做成肥料,孕育出新的作物,甚至用來發電成為再生能源,產生更多價值。
所有東西都可以由其他東西回收再製而成,你還是一樣走在你熟悉的街道,穿著你喜愛的衣服,只是它們的原料改變了。你身上的時髦衣服,其實是來自於寶特瓶回收後抽絲再製,經過設計師的巧手變身時尚;車子則是來自回收的金屬再製而成。若所有東西從開始製作前,就已經設計成可回收管理的,那廢棄物只是因為被錯置,如果放對位置就是原料。
然而循環經濟的世界並不是只有資源回收與管理,我們應該從源頭做起,我們一直理所當然地想辦法解決產生的廢棄物,思考如何再次利用,但只有改善源頭,我們才能真正達到零廢棄、零排放的世界,這也是循環經濟最重要的概念。
板橋國中x美麗台灣關懷協會x百變旗幟
筆者任職板橋國中,學校推動環境教育多年,近年來也在減塑的議題上多所著墨,希望可以透過努力,攜手為環境盡一分心力,少一點消耗與資源的浪費。
因為推動減塑減廢,曾經做過不少資源再利用的方案,不但有特色課程,還與外部資源、NGO團體合作。
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與美麗台灣關懷協會的合作案。協會已推行多年的「百變旗幟」回收再利用計畫,透過回收再利用的創作,推廣「零廢棄全回收」,協會以廢棄旗幟為主題,長期推動回收利用之外,還以關懷實踐環保,結合公益單位,讓身心障礙機構或二度就業婦女製成百變旗幟系列產品,讓每一個人發揮其能,促使每一分的資源得到善用。由於贊同協會之理念,板橋國中以行動支持參與協會活動,歷年來鼓勵師生參加計畫,曾經結合全7年級美術課程,響應環保再生理念,利用企業、店家使用過的廣告廢棄旗幟進行集體創作,作品「玫瑰傳愛」讓廢棄旗幟藝術變身賦予新生命,由將近3000朵的玫瑰花,裝置成大大小小的圓圈,在台北市華山文創園區參展,當時參展單位多為大專校院設計相關學系,板橋國中是參展單位當中,年齡最小的創作者。
該作品由7年級300多名學生,將旗幟裁減成條狀,摺製成繽紛色彩的玫瑰,定位插入,組成圓形裝置,象徵破壞後重組,頹廢後新生,及超越挫敗,夢想開花的歷程。每名學生透過親手製作玫瑰花的過程,知道美麗台灣關懷協會協助身障及公益團體,利用廢棄旗幟再生商品的事蹟,不但是藝術創作,更是社會關懷的具體行動,此次展覽是板橋國中初探循環經濟的經驗。
廢旗幟透過集體創作化身裝置藝術:花現 |
隔年,板橋國中再度參與「美麗台灣關懷協會」活動,由16位8、9年級同學費時月餘,將廢棄旗幟設計剪裁成西遊記人物服裝,同時親自擔任模特兒走秀,亦在協會規劃下,於華山創意園區粉墨登場,推廣廢棄物回收再利用的循環再利用概念。
此次更加深入循環經濟議題,課程結合職業探索,邀請技職服裝科之專業教師協助指導,學生費時一個多月,將協會媒合廠商廢棄的旗幟整理挑選,運用旗幟的繽紛色彩,配合「百變旗幟跨界創作展─夢西遊」主題設計唐僧、沙悟淨、蜘蛛精、白骨精等人物的「現代感」服裝,還要想如何將旗幟剪裁縫紉成服裝、配件,對於只有手縫經驗的同學是全新的挑戰與體驗。此外還需利用時間練習走台步,因為學生兼當模特兒登上現代伸展台,要穿著自己設計的服裝進行走秀,在活動前除了趕工服裝製作,還要「惡補」站姿、走位、節奏、轉身等舞台訓練,真是費盡心思。當天走秀時同學自信踏出步伐,擺出帥氣美麗的姿態,獲得滿堂采。
此次活動格外有意義,不但綜合學習到設計、美感、肢體等藝術形式,廢棄旗幟也能變身在時尚伸展台上走秀,更具體落實了資源再生、循環經濟的概念。
利用廢旗幟製作服裝,學生要把想法化為設計再學習縫紉、剪裁技巧 |
試穿自己設計裁縫的服裝,還要修改到最好的狀態 |
服裝伸展台上的最佳模特兒,循環經濟的概念透過走秀呈現 |
第三年參與「百變旗幟」計畫的形式改變了,不是走上展場,而是走入社區。一樣與美麗台灣關懷協會合作的旗幟再利用,這次是一個班級融入家政和童軍領域進行循環經濟議題課程,還要結合服務學習和環保,由參與師生進入學區內社區與民眾互動介紹循環經濟以及分送學生親自手作的廢棄旗幟環保提袋。
學生剛開始並不是很懂循環經濟,但協會偕同綜合活動領域陳俐臻老師跟同學介紹,讓學生初步了解循環、環境保護的議題,知道接下來的活動主軸。接著讓學生挑喜歡的旗幟,自己整理清潔,依照版型來裁剪縫製成提袋後,還要燙平整理才有「賣相」。
參與班級的同學每個人做一個,做好環保提袋之後,全班再分成5個小組,大家一起發想這些環保提袋要藉由什麼樣的機制走入社區並讓民眾了解「循環經濟」。於是同學們想出尋找生活區域內的店家來合作,選適當的時機對到店家光顧的顧客來宣傳循環經濟觀念,然後提供自製的環保袋讓民眾索取,告訴民眾這些袋子可以再歸還到店家來,讓其他需要的人也能夠使用,形成一個環保的循環。
學生親手縫製環保袋,主要的材料都是企業廠商原本要丟棄的廢棄旗幟 |
同學分頭去談店家,最後找到學校附近幸德傳統市場內的一個菜攤,以及黃石市場附近的北門街甜不辣(外帶),整個活動進入精彩高潮。各小組分頭製作介紹循環經濟的海報,然後分配不同的工作(拿海報、說明循環經濟、遞環保袋……),為了要讓活動可以成功達到最好的效果,同學們還利用課後時間趕製廢旗幟環保袋,小組組員相互練習要講什麼話,當天板橋國中學生在周末上午到板橋區的傳統市場及北門街人潮聚集處,分送環保袋給買菜的婆婆媽媽和路人,只見學生賣力地跟上門的客人(阿公阿媽)介紹他們做的東西,然後說服客人使用,有些客人剛開始以為是義賣,經過解釋之後就清楚了,客人上了一課,學生發現親自的手縫,可以真正被利用很有成就感,甚至連店家的老闆也加入宣傳的行列,不到1小時環保袋便被索取一空!
學生在分送環保袋時也告訴借用者方便的話再還回來讓袋子可以循環使用,其後店家回報後來真的也有客人還回來。
走入社區、市場,跟買菜的婆婆媽媽宣傳循環經濟的觀念 |
美麗台灣關懷協會表示,減少塑膠袋的使用,以一個環保袋使用10次來計算,縫製30個袋子,就能減少300個塑膠袋使用,也減少30面旗幟焚燒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班導師陳俐臻表示學生實際體驗循環經濟的益處,課程設計結合環境教育議題、社會領域及綜合活動領域,不但認識循環經濟概念,自己動手拆解旗幟並縫製成環保提袋的過程、走出校園向社會推廣循環經濟概念真是絕佳的服務學習。
透過行動和熱忱的說明,讓民眾減少使用塑膠袋,把廢旗幟縫製的環保袋提供給民眾使用,也讓其他人可以循環再利用 |
這一系列活動的參與別具意義,台灣的資源再利用的民眾觀念日漸成長,漸漸得國際上的肯定。大家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逐步完善循環經濟,學校也能配合政府政策、國際潮流,與企業與民間合作來參與,一起創造我們想要的生活與世界。
【註】美麗台灣關懷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