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子兵法戰略思維談韌性防災校園之建構
文、圖:新北市豐年國民小學教務主任
何孟孺
面對越來越任性的全球氣候變遷,我們的校園安全夠韌性嗎?
當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危機來臨時,我們真的都準備好了嗎?
當面對不確定的各式災害風險衝擊時,各級學校需要全面檢視及盤點校園安全管理是否具備全面性,釐清校園是否具備容受力及恢復力,是否具備因應複雜變動環境風險衝擊的能力,透過各項安檢移除可能致災因子以強化及維護校園安全。為達成教育部108年至111年建構韌性防災校園與防災科技資源應用計畫之防災教育願景-「韌性建構,防災校園」,國民教育持續以安全的學習設施、災害管理、降低風險與耐災教育為核心目標。
我們可從孫子兵法戰略思維角度切入,談如何建構韌性防災校園,接下來本文將簡易剖析孫子兵法戰略思維及如何建構韌性防災校園之實施策略,以落實韌性防災校園之目標。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防災視同作戰,要有防災教育戰略及兵棋推演規劃模擬各項情境、災害狀況,使現場人員能採用判斷原則應變處置,方能降低災損、保全人員生命。孫子兵法第一篇「始計篇」所提及之「道、天、地、將、法」,即明確指出作戰前須善用「道、天、地、將、法」,此五大戰略思維,以求防減災作為能克敵制勝,而此戰略思維應用在韌性防災校園建構,要如何實施呢?實施策略說明如下:
一、建構具校園防災韌性思維之組織文化
「道」,是指領導者要能建立全校性防災教育願景,使全校親師生認同及遵循。
「天」是指所有人員皆能隨時注意校園內外環境變化,能提前移除致災因子並採取預防處置作為減少風險或是採取判斷原則、選擇適當之逃生策略。
「地」是指要知悉校園災害潛勢,了解校園所在地理環境之風險。
「將」係指領導者和全體組織人員能辦理各項演練及研習增能,持續精進防災應變之韌性思維智慧及應變能力。
「法」是指依據各項法規制定各項災害防救計畫辦法,研發各項在地型防災教育課程與教案,落實校園防災演練及耐災教育實施。
二、變革領導提升容受力,強化韌性校園防災應變能力
面對各式不確定災害風險威脅,為確保學校組織之生存與永續發展,領導人勢必要審慎評估,為強化韌性校園防災應變能力是否要進行變革領導?為什麼要進行變革?如何進行變革?為什麼要進行變革領導?其目的在強化校園防災應變能力,確保組織成員有能力應變各式風險挑戰。其實施方式如下:
從建構具校園防災韌性思維之組織文化,建立願意創新改變之團隊組織,向組織成員釐清溝通韌性防災校園具體目標,再輔以創新「常山之蛇」流程推行改造,持續行銷全新之流程,使新的流程內化成組織成員可以應變處理之作業流程。
善用多元溝通管道,突破橫向及縱向跨部門溝通鴻溝,加強組織成員共識連結。
整合校園行政支援體系,促進團隊協作創造組織共好,以強化韌性防災校園之應變能力。
三、擇人任勢建構韌性防災校園環境
孫子有云:「善戰者,求之於勢,不責於人,故能擇人任勢。」,領導人能營造防災及耐災之校園環境,善用智慧防災科技導入應用及利用教育部所頒佈之校園安全手冊落實檢核,持續爭取各項資源挹注,善用課程領導發展在地化防災教育課程,健全防災教育知識、技能、態度,提升全校師生防災應變能力,透過校舍補強工程,改善校園建物安全及學習環境安全,建構全面性韌性防災校園環境。
四、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落實全面性校園安全管理
教育的本質在學習,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防災教育的本質是安全,安全落實了,學生才能安心學習,家長才能放心。透過定期及不定期安檢各項學習設施、落實學校災害管理、進行風險管理、降低風險與推動耐災教育,落實全面性校園安全管理,俾利維護校園內全體師生生命及財產安全。
如同孫子所指「用兵之法,全國為上」,只有落實全面性校園安全管理,方能建構韌性防災校園。
五、提升防災素養促進復原力,韌性防災教育易起來
建置韌性防災校園需透縝密且系統性完整規劃,從減災、整備、災害應變、災害復原等一系列系統規畫階段,不僅要強化發展在地化防災教育課程與演練計畫,更要提升校園防災素養促進整體復原力,從建構韌性防災教育思維至韌性防災校園建置,甚至加強與社區互助合作,加強與韌性社區的網絡連結,各項防減災作為均有賴於主管機關、各機關學校、校內全體師生、社區民眾,大家攜手合作一起打造韌性防災校園而努力。
結語-韌性防災易起來 環境永續愛地球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因地制宜落實防災教育,從建構韌性思維校園文化,進行組織變革、組織流程改造、因勢利導營造及改善校園環境設施、強化全面性校園安全網絡及進行全面性安全管理,全體組織成員為建構韌性防災校園一起打拼,有願有力韌性防災教育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