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來的海洋教育

文圖: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 郭兆偉 

如果有機會用雙腳踏遍家鄉台灣海岸,你,要不要?

如果有機會覽盡台灣海岸美麗與哀愁,你,要不要?

    跟著TAMEE一起走吧!走在每一寸最靠近海水邊邊的土地上,走在每個海岸地質美景與海洋生態環境,走近每個海邊祭典科儀、歲時節俗的文化場域,走訪每個汗水滴落、帶著鹽分拼搏的海洋職人工作領域,直擊每個海岸開發、污染、破壞的環境現場,走--在家鄉海之濱。
    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TAMEE)成立於2008年,成立宗旨是『關懷海洋,普及人心』,12年來帶領超過一萬名國人,沿全台海岸線徒步環島進行環境教育,至今走完台灣本島與離島海岸線六圈,在每一個海岸現場進行最真實的海洋環境教育。


小琉球
小琉球海岸

TAMEE自創海洋教育五大主軸,分別是海岸地質、海洋生態、海洋文化、海洋產業、海洋污染與破壞,這五個主軸是彼此首尾呼應,有明顯脈絡的,第一順位是地質環境介紹,進行海岸徒步時,走在各個海灘、岩盤、峭壁邊時,會向參加者介紹這岩石怎麼來的,是沈積岩、火成岩、還是變質岩?形成的原理是什麼?有什麼觀察重點與有趣的故事?當然也會說說這片沙灘是什麼沙?是珊瑚沙?貝殼沙?還是有孔蟲沙?他們又是怎麼形成?怎麼堆積在這裡的?先說明地質環境的原因在,全世界只要是沙灘,那當地孕育出的生態系,就稱為沙灘生態系,不論沙子的顏色,是黑沙、黃沙、白沙、珊瑚沙、貝殼沙,都是沙灘生態系。只要是岩岸,就是岩岸生態系,不論這岩石是沈積岩、火成岩、還是變質岩?因為只要是住在沙灘上的物種,遭遇到的環境挑戰就是一樣的,他們都須面對腳下的沙層會隨著波、浪、風、流而來來去去的必然現象,沙灘上的生命無論是動物或植物,都必須面對沙層不斷流動的考驗,能夠禁得起考驗的生命就能夠住在沙灘上,不能忍受的生命就會離開。


海岸如人生
海岸如人生,記得保持從容紓緩的心走過起起伏伏的過程,更別忘了欣賞每個頓句裡的美麗風景。(2011攝於宜蘭梗枋)

大自然無私供應

大自然一直無私慷慨的供應人類生計與休閒

 

比如一般木本植物是無法忍受腳下沙層不斷流動的,樹的根系需要穩穩地抓住土壤,方能繁衍華茂,沙灘無法滿足樹木的需求,所以沙灘上不應看到大樹,但若是水筆仔就不同了,沙層隨著流、浪在流浪,剛好可以幫助水筆仔胎生苗的散播,順著水流漂到新的棲地,札了根就可以開始生長,所以腳下的土在流動,對水筆仔反而是好事,所以我們在沙灘上就有機會看到水筆仔。動物也是這樣,沙灘上的螃蟹大多是挖洞生活,洞的深度依照品種不同,最深的大約有150cm,當大浪來襲時,螃蟹就躲到洞裡,即便大浪將沙層捲走,也不受影響,只要躲到更深的洞裡就好了,而巨浪會侵襲岸邊民宅,讓民宅進水、受損、甚至家破人亡,要回復原狀相當不易,但大浪退去,挖洞的螃蟹只要重新將頂端的洞打開,就可以爬到沙灘上繼續覓食,恢復正常生活相當容易,因為螃蟹已經適應沙灘生活了,所以我們在沙灘上就會看到螃蟹。

每個地方地質條件與生態特色,與人息息相關,先民來到任何一塊土地時,都需要就地取材、自力更生、需要克服一切環境挑戰,所以別的生命遇到的環境困難,祖先也會遇到,別的生命想出來的適應策略,祖先也能參酌、借鏡,當人們克服環境挑戰而紮根成功後,住久了就會產生文化,舉凡人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文化,我們說的語言、唱的歌、蓋的房子、開的車,吃的飯、拜的神,都是文化,文化就是生活的總和,所以住在海邊的人們倚靠著海洋而產生出來的生活方式,就是我們的海洋文化,因此TAMEE海洋教育五大主軸的第三點是海洋文化。


龍坑生態保護區

墾丁國家公園龍坑生態保護區
 

人們住得更久了,族群繁衍更大更多,就會開始分工合作,擅長捕魚的去捕魚、擅長織布的去織布、擅長砍柴的去砍柴、彼此間貨物的流動就是社會行為、甚至是貿易,久了就會發展出各種產業了,所以TAMEE海洋教育五大主軸的第四點是介紹各地的海洋產業。每個地方用什麼於漁法在抓魚?這種漁法怎麼演變出來的?有缺點為何?抓上來怎麼料理?附近有哪個批發市場?有沒有特殊的經典在地物種?相關物流、保鮮、港埠設施、造船工業、網具五金、船用導航、雷達等,都是海洋產業,小至漁船大至商船,一切的人員養成、設備開發、物資調度運送、倉儲管理、水電冰油補充機制、領港航管海關業務項目與人才培育,等等諸多項目都是海洋產業,還有風帆、獨木舟、立槳、遊艇、浮潛、潛水、自潛等海洋運動休閒活動、水產品加工、海底地形、海流、水壓、溫鹽探測等,則都是海洋產業,每一樣都是說不完的故事;所以TAMEE海洋教育五大主軸的第四點是好好說說各種海洋產業的有趣故事,但重點除了是各種產業的內容外,更重要的還是想挖掘並呈現每個產業中深耕已久,潛心努力把一樣技術精進到極致的職人精神,畢竟每個人走的職場領域都不一樣,需要學習的技能也不同,但把任何小事都做到最好的職人精神,才是每個人都必須學習並實踐的。


耕一塊田
耕一塊紛波海田,守一世黃口白髮的殷殷企盼。(2010攝於彰化芳苑)


養殖漁業
養殖業是經濟的命脈也是食物的來源

 

產業的故事說不完,但最終可以回歸到一條主軸線是---如果這個產業的發展只有顧慮到人類這個物種的需求,而沒有顧慮到別的物種,就會產生污染與破壞,試看現今全球共同面臨的幾個海洋環境危機,如過度漁撈、海洋污染、不當開發、海水酸化、珊瑚白化、塑膠污染等,不都是人類只有顧慮到自己的結果嗎?TAMEE想傳達的是,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人類,所有物種都跟我們同享這個地球,沒道理只有人類自己的需求才重要,而可以不顧一切的大肆開發、獲取資源,這樣的結果絕對是魚死破網一起毀滅,但地球只有一個,除了地球之外人類別無他去,唯一的方式一定是好好照顧好地球的環境、好好對待地球上一切生命,用尊重謙卑的心認知到,地球沒有人類真的不會怎麼樣,只會過得更好,但人類沒有地球就慘了,環境才是一切的根本,當人類可以學會尊重、謙卑的與萬物互動,學會縮小自己的需求,平等重視萬物的需要時,人類才有機會成為良好的地球公民,讓地球環境生生不息。

藻礁、沙灘、與工業汙染的河

藻礁、沙灘、與工業污染的河

 

上述五大主軸,都可以用走路串起來,當人們真的捨棄了科技帶來的速度與便利,用雙腳走近海邊每個環境現場,開啟五感去聆聽、去觀察、去觸摸、去嚐去聞去感受時,我們才真的開始換種方式理解其他生命的需求,所以海岸是很棒的海洋教育教學現場,第一個優點是便利,不需要有船、不需要會游泳,就可以來到海邊認識探索。第二個優點是豐富,無論陸地與海洋的狀況都會在海岸上呈現出來,好壞皆然。而走路是很棒的教育方式,最棒的就是他很慢,慢到足夠讓彼此的心打開,放下都市現代生活的速度與武裝,真的打開覺知的能力與反思的心。

TAMEE這些年來的教育模式是春秋兩季在辦理海岸徒步旅行,每年挑幾段精彩、有故事的路段,帶領國人慢慢探索,每隔幾年,能量蓄積足夠後,才辦理長時間的環台旅程,其他月份就在全國四處巡迴分享,進入社區、校園、企業、機關中,跟各地國人分享對方家鄉海岸線上的故事,在基隆講基隆、在台南講台南、高雄講高雄,讓在地民眾更了解他的家鄉海岸線上的現況,這樣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讓聽眾認同這些內容與我有關,更能進入大家的心中,12年來已完成超過2,300場次的各式活動,面對面跟超過19萬人次的民眾當面分享在地海洋故事,這些都是用腳走出來的海洋教育。

徒步環島

徒步環島是生命與生命交匯的時候

 

再問您一次

如果有機會用雙腳踏遍家鄉台灣海岸,你,要不要?

如果有機會覽盡台灣海岸美麗與哀愁,你,要不要?

如果有機會更體切、踏實的、去認識家鄉海洋環境,
並學習用尊重謙卑的心探索自然,你,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