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福溼地創意教學方案 「水草生活家∼生態與生活的饗宴」
成福國小溼地工作坊教師 黃同鋒
壹、創意教學背景說明
1.生態環境的改變--校園溼地的營造
學生的觀察力和創意點子是無所不在的,教學上常常遇到學生問「…是什麼?」,多數時候老師都會制式、簡要的回答「是…」,僅此而已,其實老師心裡明白,學生提出的一個問題,往往代表著一次有效學習的契機,但老師常會因種種外在因素,而讓這個契機從眼前溜走。
最近成福國小進行了一連串永續校園(我個人比較習慣稱:生態校園)的改造工作,全校師生秉持著「環境復舊」的生態理念,將滲水的水泥停車場恢復成美麗的校園溼地-成福水草塘。隨著校園環境的改變,生態議題不知不覺中感染了全校師生,環境教育慢慢走進了老師的教學活動,也一步步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
校園溼地的營造,讓教科書中生硬的溼地生態知識,變成了學生們校園生活的一部分。水草、蜻蜓、青蛙漸漸變成孩子們談論的主題,「成福水草塘」更成為所有成福孩子們最喜愛的自然遊樂園。溼地的營造給了孩子們接觸自然、認識生態的環境,同時也給了老師們最豐富的教學素材寶庫,老師們將多元、有趣的生態素材,融入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讓學習變得有趣,同時也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2.生態課程的發展—生態與生活結合
溼地生態和生活的關係密不可分,我們每天吃的米飯(水稻),就是溼地的產物。「水草生活家-生態與生活的饗宴」的課程,就是要把「生態」與「生活」結合,把溼地的素材-水草,做成吃的、用的、玩的東西,運用在生活中。除了培養學生敏銳的生態觀察力,同時也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善用「環境素材」,讓學生從認識生態、善用環境素材,進而熱愛自然、保護生態。
貳、創意教學創新策略
一、 課程架構
二、 創意教學新策略
(一) 生態與生活結合:讓「生態」走進「生活」之中,落實環境教育
學生常有個迷思:「生態」是屬於野外、屬於野生動植物的,和人類生活無關。當「生態」被摒除在「生活」之外,自然和人之間就產生了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生態教育註定失敗,環境保護也只能淪為嘴巴說說而已。「水草生活家」的課程設計以「創意」為觸媒,將溼地生態系的要素-「水生植物」,與日常生活當中的「食材」、「玩具」及「生活用品-紙」結合,讓「生態」走進「生活」之中,引導學生善用自然素材,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生態保育。
(二) 學習有步驟:感覺自然、記錄生態、生活運用
老師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園生態溼地,學習運用「感官」去接觸水生植物,再引導學生運用圖鑑、網路進行知識性的深入瞭解與記錄,最後再加入自己的創意,將生態素材運用到「水草餐」、「水草手抄紙」及「水草玩具-蘆笛」的製作中。學習有步驟不僅學來有趣,教學目標也會更落實。
(三) 營造溼地,取材自然,自己動手做,成就樂趣多
成福的師生共同將滲水的水泥停車場「復舊」成校園生態溼地-「成福水草塘」,這兒提供了多樣且豐富的自然素材,大自然的素材對小朋友來說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學生們從生活週遭的自然環境取材,不僅覺得熟悉實用,學來也會更增樂趣。
製作「水草餐」、「手抄紙」及「蘆笛」所需的材料,都可在成福水草塘這座自然寶庫中「親手」取得。當孩子完成「水草餐」、「手抄紙」及「蘆笛」時,原本無用的「雜草」,經過學生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操作,然後蛻化成獨特且別具創意的食材、生活用品,甚至玩具,那種震撼與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
(四) 學習活動多樣化,選課自己來-我的生態學分
結合「成福生態週」,以全學年分組選課方式來進行教學。老師們以分工合作、協同教學的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開設課程,讓學生選課,學生經由選課、上課學習的過程,完成學分卡認証,取得「生態學分」。
三、創意教學課程內容與實施步驟
u 單元一:感覺大自然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感官「聞(嗅覺)」、「摸(觸覺)」、「看(視覺)」來觀察水生植物的能力。
2. 能運用感官來分辨各種水生植物的特徵,並加以描述。
3.養成運用感官細心觀察生活周遭事物的習慣。
(二)活動內容
1.記住我的味道:透過遊戲-「尋找香香公主」,學會運用嗅覺來分辨水生植物的味道。
2.感「觸」最深:運用觸覺來分辨水生植物的外在特徵,如:莖的形狀、黏液。
3.看見特別的美麗:透過遊戲-「特徵接龍」,學習運用視覺來觀察水生植物的外在特徵,如:花色、葉序、習性(沉水或挺水)。
(三)課後省思
1.運用感官來觀察水生植物,讓學生「深刻」體驗到各種水生植物的特徵,同時也拉近了學生和水生植物間的距離。
2.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詮釋自己對水生植物的感受,用親身的感受去內化課本上生硬的知識,學習更有趣、效果更好。
3.或許有人會質疑「運用五感來觀察自然的能力」,在九年一貫自然領域能力指標中,僅屬於第一階段(低年段)的指標,因此在五年級的課程中使用低年段的能力指標是否不恰當?若僅從「技能」的角度著眼,或許會有過於簡易的疑慮,但是這個課程著重的部分並不在於觀察「能力」的學習,而在於觀察「習慣」的培養。「能做」跟「會去做」是兩回事,運用五感去觀察或許真的不難,但是到了野地,能很自然的「去摸」、「去聞」的孩子並不多,因此這個課程的必要性不言可喻。
u 單元二:水草筆記
(一)教學目標
1.能利用學習單進行水生植物觀察記錄
2.能採集並壓製植物標本
(二)活動內容
1.我的水草筆記:運用學習單引導學生,將自己運用感官所觀察到事物,進行系統性的記錄。
2.水生植物標本製作:學習植物標本採集的原則及植物標本壓製的方法。
(三)課後省思
1.植物標本的製作對於小學生來說並不如想像中難,學生在多次練習之後都能順利壓製完整的水生植物標本。
2.觀察記錄與標本製作的練習,讓學生具備了野外調查的最基本能力。
u 單元三:水草手抄紙(相關連結:http://blog.xuite.net/chenfu2007/wland/23313862)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水草」製作紙漿及抄紙的過程。
2.能運用水草素材製作生活用品。
3.能瞭解水草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4.能發揮創意將環境素材運用在生活中。
(二)活動內容
1.紙從哪裡來:運用學習單及網路資源,查詢製紙的原理及造紙術的發明過程。
2.現代蔡倫∼水草手抄紙的製作:
(1) 生態池的管理:指導學生共同進行成福水草塘(生態池)的定期管理,並將管理過程中所產生的水草,分類整理成製漿的原料。將一般人眼中無用的雜草,變身成兼具巧思與創意的水草手工紙。
(2) 水草紙漿的製作:指導學生進行水草紙漿的製作。
(3) 水草手抄紙:運用抄網將紙漿抄成紙。
(三)課後省思
1.水草手抄紙的課程,不僅解決了如何處理生態池管理時所產生大量水草的問題,同時也啟發學生思考如何運用巧思,將環境素材再利用。
2.製漿過程中使用的強鹼「氫氧化鈉」,間接引發學生洗滌「氫氧化鈉」的廢水造成環境污染的關注,並思索如何尋找更環保的替代品。
u 單元四:水草餐(相關連結:http://blog.xuite.net/chenfu2007/wland?st=c&p=1&w=1149207)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水草的特性」製作水草餐。
2.能運用水草素材製作生活用品。
3.能瞭解水草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4.能發揮創意將環境素材運用在生活中。
(二)活動內容
1.白花紫蘇草果凍:運用白花紫蘇草的濃郁香氣製作可口的果凍。
2.大葉田香炒蛋:運用大葉田香特殊的「八角味」,替代九層塔來製作炒蛋。
3.親子廚房:利用生態池中水草的特性,親子共同製作水草餐。
(三)課後省思
1.「烹飪」對小朋友來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課程,學生透過水草餐的製作,深入瞭解水生植物的特性。被學生煮過、吃過的水草,每個學生一眼就能認出來,而且還能得意的說出水草特別的地方。
2.透過創意課程的操作,將對學生來說稍嫌枯燥的植物辨識課程活潑化、趣味化,教學效果很好。
3.經由對水生植物運用的操作,讓學生體會到水草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進而不再以「雜草」來看待水生植物。
u 單元五:水草玩具∼蘆笛
(一)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水草」製作玩具∼蘆笛。
2.能發覺管子(空氣柱)的長短與聲音高低之間的關係。
3.能製作不同音階的蘆笛。
4.能運用水草素材製作生活用品。
5.能瞭解水草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6.能發揮創意將環境素材運用在生活中。
(二)活動內容
1.認識開卡蘆:認識「禾本科」植物的共同特徵。學會分辨「開卡蘆」與「蘆葦」。
2.用水草做玩具:運用開卡蘆中空的桿莖來吹出聲音。利用不同長短的桿莖吹奏不同的音階。
(三)課後省思
1.空氣柱的長短會發出不同音階的聲音是屬於六年級自然領域課程的一部分,運用開卡蘆去替代課本的吸管來做為實驗材料,不僅更環保,也更貼近成福學生的生活。
四、 學習資源
一、自製教材:孩子身邊的發生的故事孩子最感興趣,也最能感動他們,所以老師透過數位相機、攝影機及文字記錄下水草塘發生的生態實況及故事,自己拍攝與製作教材除了能夠感動老師自己更能直接感動孩子,甚至透過網路和研習可以跟其它學校分享,讓教材的功用達到最大。
1.課程簡報: 教師自製簡報檔:水生植物介紹、水生植物應用、生態池管理、溼地調查、台北縣溼地探索記錄、蜻蜓簡報、鳥類簡報…,相關課程在台北縣K12網路課程與各校研習時分享。 |
|
2.生態立體拼圖: 根據學校常出現的生物製作立體拼圖,讓孩子在遊戲中也能夠學習。這個教材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整個拼圖的設計及拼貼都是由老師自行完成。 |
|
3.生態書籤: 製作生態書籤,將生物的影像及名字都設計在書簽中,不但有書籤的功能,更包含圖鑑的功能。並結合閱讀活動,對於閱讀小學士及小碩士的獎勵就是書籤一套,對於孩子來說是獨一無二的禮物。 |
|
二、成福溼地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chenfu2007/wland
五、 教學環境
Ø 最特別的校園溼地∼成福水草塘:成福水草塘是一個貼近自然溼地的「埤塘溼地」系統,在尊重自然生態法則的理念下,運用各種原生水草及多變的水深來進行管理,盡可能減少人為的干擾,營造出一個兼具「生物多樣性棲地」,及「生態教育」功能的自然學習場域。
叄、創意教學成效評估
1.評估指標內容
「水草生活家-生態與生活的饗宴」創意主題教學活動實施後,可依下列學習成效指標來進行評估:
(一)知識力:1.能分辨「水生植物的四大家族」2.能說明「製漿」過程中每個步驟的目的。
(二)情意表現力:能欣賞大自然的美,養成關懷自然生態、愛護環境的態度,並落實在生活中。
(三)理則性思考:能比較「水生植物的四大家族」的特徵的異同。
(四)聯想性思考:能針對水生植物的特性,如有「香味」或「纖維」較多等,思考如何將水生植物的特性運用在生活中。
(五)問題發現與解決力:學生能針對對水生植物的觀察提出問題(如水草為什麼會漂浮),並尋找答案。
(六)資訊力:學生能利用網路資源蒐集「水生植物」及「製作手抄紙」的知識。
(七)創作表達力:學生能發揮創意進行「水草手抄紙」的再應用,如繪本、書籤。
(八)技能:學生能依正確步驟完成「水草餐」、「手抄紙」及「蘆笛」的製作。
2.學生學習回饋 :學生從課程實作中展現能力,從學習回饋中深化對環境的感動,並將這些知識與感動轉化成實際的行動,應用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