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潭森林永續經營雨撲滿與透水性鋪面

圖文:臺北縣新店市直潭國小  盧娟娟

(一)計畫緣起

    直潭國小位於大台北的水源區,雨水豐沛,生態豐富,學習與生活在這校園中,對環境的敏感度更為強烈,也源自於對環境的關懷與土地的認同,特別是因為角色定位的緣由,做為國民基礎教育單位的直潭國小,近年來也希望由「坐而言」進而「起而行」,除了在課程中引導學生了解各種環境議題,也希望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護環境的行動。而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成效並善盡地球公民的職責,我們在進行校園的工程時,加入教學意涵及環保概念的設備,本校在進行斜屋頂的工程時,特已加入回收雨水系統的設立,校園內目前共有4500公升的儲水桶,僅能運用在人文樓錢前花圃的澆花使用,期盼雨水再利用然而,依據當地雨量記錄顯示,年降雨量約在2100毫米左右,以75%的收集效率而言,每年預估收集的水量約在700噸左右,而學校的儲水桶容量似乎無法有效容納雨水,而造成浪費,同時,期盼雨水再利用能有效運用在學校水池,廁所用水,減少自來水的使用,落實能源再利用的價值。

    學校積極將混凝土與柏油路不透水鋪面逐步改善為滲水性鋪面,唯力行樓後一處仍為不透水地面,因此,希冀藉由本計劃增置大容量的儲水桶及透水舖面土壤自然透水率的不足,除落實能源再利用的價值外,建構一個水資源再利用教學場域,讓學童透過水撲滿的概念儲水、有效儲水及儲水防災觀念養成,進一步體會環境保育、永續環境的重要性。

    直潭國小位於新店山區,假日常是生態團體及大台北居民休憩場所,過去本校活化校園空間,建置雨水再利用、滲水鋪面工程改善,在節能教育紮根、社區推廣教育,充分發揮功效。因此希望能進一步藉由本計劃之設計,整合社區訪客共同意識、建立社區風貌等課題,改造校園環境成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結合校園永續技術實施應用,轉化進而增進節能減碳推廣效益,從而發揮永續校園、環境教育之積極意義與促成教育改革之目的。


校園植栽數量現況示意圖


配合申請項目填寫永續相關議題已推動成效與工作實施成果

類別

■環境政策  □環境教育  ■生活環保實務  □能資源監控

項目名稱

確立直潭校園永續發展方針

說明:

一、訂定並逐年修正本校永續學校環境管理計畫,並結合社區資源,發展與推動環教課程,以期全校師生、社區民眾對校園環境更加關懷與保護。

二、結合家長、社區人士及夥伴結盟方式,對學校環境及校區周遭環境資源,透過講習、講座、踏查等方式,進行環教推動及環境管理的傳達,以落實環教精神。

三、學年結束進行校園環境稽查及檢討,以作為下學年施行的參考及改進依據。

直潭國小『推動校園環境永續工作小組』計畫

依據:

()行政院81環字第36451號函核定「環境教育要項」。

()落實執行環境基本法第9條,普及環境保護優先及永續發展相關之教育及學習,加強宣導,以提昇國民環境知識,建立環境保護觀念並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二、計畫目標:

(一)結合家長及社區資源,發展符合當地特色之永續學校。

(二)加強學校進行環境教學,培養具有環境素養的公民,提升環境責任感。

(三)落實推動校園生活環保工作,養成節約

能源、惜福、愛物及減廢之生活方式。

(四)促進學生對環境與永續發展之理念,建

立積極正面的價值觀與態度,產生環保行動

三、推動內容:

    ()教師的環境教育研習

    ()舉辦環境教學活動  

    ()綠生活主題教學/每學年進行

    ()落實校園生活環保

圖例:落葉堆肥

 

 

 

 

       斷落的樹幹創作藝術作品

  透過生態體驗活動,提升社區人士環保意識

類別

□環境政策  ■環境教育  □生活環保實務  □能資源監控

項目名稱

認識原生植物教師研習活動

說明:

一、設計起源:

近來生物多樣性保育觀念備受各界之矚目,而「原生植物」實為本土生態系統中之最基本成員,不僅構成生態之基礎,亦扮演生態能量循環之重要角色。因此對原生植物之認知及保育,實為生物多樣性保育之根本。台灣原生植物是自然生態環境之珍貴資產,除具有生態保育、物種保存及綠美化環境之功能外,並可作為師生自然教育之題材。

學校附近的小粗坑步道擁有豐富的臺灣原生種植物,是學校難得的資源,提昇教師對原生植物習性之認識,需由教育課程,有系統的進行原生植物之保育推廣。

二、課程內容:

   ()小粗坑步道原生植物認識

   ()手繪原生植物與分享

   ()原生植物在本土生態上所扮演之角色及意義

三、研習成果

    ()原生植物影像紀錄

    ()小粗坑步道原生植物衛星定位

四、與環境之關係:

原生植物已經適應生長地的地質、水文和氣候,因此可以減少肥料、灌水以及農藥的使用,維護工作比較簡單,而且成本低廉。比較可以抵擋風害和旱害,可增加土壤貯水及水土保持功能。為校園提供自然的教育素材,豐富教學。

圖例:

小粗坑衛星影像圖上點選,及可了解該區的植物生態

小粗坑原生植物影像紀錄--焦妮娜影像紀錄(千金藤)

 

 

 

  

小粗坑原生植物手繪紀錄--尹克文小姐手繪紀錄

類別

□環境政策  ■環境教育  □生活環保實務  □能資源監控

項目名稱

水之泉源

說明:

一、設計起源:

小朋友生活的環境中,有水源保護區,天天可以見到山和水,且鄰近有直潭淨水場、污水處理廠、翡翠水庫,都是很豐富的教學資源,透過互動,更能了解水的重要性,讓小朋友了解自己所住的保護水源區,透過實際的參訪污水處理廠和翡翠水庫,探訪活動,更能了解水的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而珍惜自己家鄉的自然資源。

二、課程內容:

   ()尋幽探訪直潭山水

    ()變魔術污水變清水

三、學生學習成果

    ()直潭山水詩歌

    ()拜訪污水處理廠繪製污水變清水流程及省思

四、預期成效:

()從學習活動中尊重水的重要性,落實節約用水意義及實施方法。

        ()了解污水的處理過程,珍惜滴滴流水  

 

 

 

圖例:學生拜訪直潭壩

 

 

 

 

學生拜訪直潭山水後學習概念圖

 

 

 

   學生拜訪直潭污水處理廠

 

 

類別

□環境政策  ■環境教育  ■生活環保實務  □能資源監控

項目名稱

綠生活課程種樹一起來、校園植物選拔

說明:

一、植樹活動
時間:三月十二日 晨會。
地點:下操場沙坑跑道
樹種:厚葉石斑木,每班約六株。
流程:
A.
三月十一日前。請各班完成給小樹的祝福卡(掛在樹上或周圍),每位學生做ㄧ張,用各色L夾,裁剪適當大小,以油性筆書寫。
B.
學校網頁會介紹厚葉石斑木,請上網查詢資料,會有有獎徵答。
C.
各班自備中型鏟子
D.
十二日舉行植樹活動。(在下操場)
1
、有獎徵答
2
、介紹樹種
3
、示範種樹
4
、各班分區植樹
5
、掛上祝福卡
6
、一星期後將卡片移至川堂

二、校樹選拔
時程與方式
A
、三月十日前完成介紹海報,交至辦公室。
B
、三月十一日前,各班選定推薦樹種,不重複。可以製作介紹海報,工具或器材(自行決定介紹方式)
C
、三月十二日()於下操場,各班介紹推薦樹種,地點,時間兩分鐘。
D
、三月十二日到十九日 觀賞期,海報置於穿堂展覽。
E
、三月十九日()晨間時間 票選。每人三個花片(三票),需投不同樹木。各班依序將票投入票選塑膠箱。現場開票,公佈結果。
F
、獲選校樹的推荐班級,得立紀念牌於樹旁以茲紀念,並可以在樹下埋許願瓶。

圖例:

班級種樹情形

 

 

 

 

 

 

   

 

 班級校樹推薦海報

 
校樹解說與競選宣導

 

 

類別

□環境政策  ■環境教育  □生活環保實務  □能資源監控

項目名稱

綠生活課程--太陽能燜燒鍋

說明:

一、設計起源:

在自然課「物質與熱」的單元裡,小朋友學習到有關熱對物質的影響以及熱的傳遞方式,在實驗的過程中,小朋友比較了保麗龍盒、保溫壺、保溫杯、燜燒鍋等不同器具的保溫效果,小朋友發現了要保持容器中水的溫度,就必須要想辦法阻止熱的傳導、對流與輻射,減少熱能的流失。

在各種不同的器具當中,燜燒鍋的保溫效果較佳,更是對它產生了好奇,因為它不只可以保持容器內的溫度,而且媽媽也常常利用燜燒鍋來烹煮食物,到底它是怎麼辦到的呢?除了一般家裡所使用的燜燒鍋外,我們想教導小朋友還可以使用最環保、最經濟的太陽能利用燜燒鍋的原理來烹煮食物。

二、課程內容:

   ()自製太陽能燜燒鍋

    ()太陽能燜燒鍋烹飪

三、學生學習成果

    ()學童設計之太陽能燜燒鍋

    ()太陽能燜燒鍋烹飪成果

四、與環境之關係:

太陽能燜燒鍋教學活動是由於在地球上太陽是源源不斷供應我們,地球上生物的絕大部分能源,更是一種非常清潔的能源,不會引起污染,更不會消耗地球資源或引起可怕的全球溫室效應。利用太陽能烹煮食物不用燃燒任何東西,因此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目前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用太陽能烹煮器來燒開水及煮東西,推廣太陽能燜燒鍋的技術,不但可以節約能源,降低有限資源的使用,更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量,降低對環境的破壞。

圖例:

全校師生觀察太陽能燜燒鍋的威力

 

 

 

 

 

 

 學生自製太陽能燜燒鍋

 

 

 

 

 

 太陽能燜燒鍋煮蛋 

類別

□環境政策  ■環境教育  ■生活環保實務  □能資源監控

項目名稱

綠生活課程省水活動

說明:

()理念:

    全球暖化已日趨嚴重,近觀幾年來的臺灣地區,時而豪雨不斷或久旱不雨,造成許多災害發生-土石流、水庫供水不足等,已逐漸威脅到人們的生存環境;加上近年來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各地方在推廣環保運動、節能減碳等活動,因此,設計本課程,期望中年級學童從日常生活中能培養出珍惜資源的觀念。

()活動內容:

    1.進行一日2000cc用水量活動

    2.關閉所有的用水開關

    3.依人數給予班級用水(2000cc)

    4.分享省水活動心得

一人一份飲用水                  省水大家一起幫忙

圖例:

 

 

一人一份民生用水 

 

 

 

 

 校園配置現況

如何利用校園周圍多樣化的生態環境,再加入適合在地的永續議題,以減廢減量、活化空間為規劃設計原則,塑造直潭國小獨具特色的校園環境及教學理念,是為本規劃設計重點,也同時能結合社區教育,推廣節能減碳發揮功效。


()雨水回收--雨撲滿及透水性鋪面架構圖


(三)規劃設計構想及原則

1.       透過整體性規劃,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可利用空間作為教學的場域,讓學生從中體驗自然、探索環境、領悟生命,並發展解決環境問題的經驗與能力。

2.       善用校園環境資源,塑造水資源教學園區並導入符合中小年級學生程度及學校開設相關自然科學之各項配套之設備建置,希望以誘導式教育與娛樂並重的方式,建力起全校注目之焦點。

3.       體驗「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的理念,藉此次永續校園規劃之經驗,可以結合及創造生態校園與社區的新生命力,展示多元、健全、獨特又兼具地方特色的校園新風貌,進而傳達教育改革的理念。

4.       突破傳統校園封閉的環境與制式的管理模式,讓校園環境成為具有社區特質的公共活動空間,並成為社區居民互動與學習的精神場所,並可藉此整合社區共同意識、社區資源,建立社區風貌,推廣再生能源及生態環保教育理念。

5.    兼具永續及防災概念,雨水收集利用是自然能源循環利用的一部份,在實務上有節省水資源的效能,同時具有備而不用消防的功能設計,同時在教學上呈現環境教育的意義。 

(四)規劃設計目標

1、藉由本校雨水回收系統及解說牌的建置,讓師生了解水資源的再利用,建立師生正確使用水資源的觀念與做法。

2、將水資源設施及成果,分享全體師生、社區民眾及他校師生,有效推動水資源教育。

3、鋪設透水鋪面之地坪,涵養自然水資源,發展永續校園生態。

 (五)計畫要點

1.水撲滿--雨水利用

(1)設置目的:雨水收集利用是自然能源循環利用的一部份,在實務上有節省水資源的效能,  

         在教學上有環境教育的意義,為為本校發展永續校園的整體規劃的項目之一。

(2)規劃構想:

-1.本校現有雨水收集利用緊作為澆灌使用,為提升水資源利用的效率,將管路調整供應廁所沖刷/拖地用水使用以及蝴蝶生態園區的植栽澆灌用水,同時將現有小容量的雨水水箱改造成水撲滿,作為雨水教學的示範點。

-2.現有教室新意樓屋頂雨水收集管路改造為利用現有斜屋頂下方空間設置雨水收集水箱直接重力供應本棟樓的沖側用水,降低幫浦使用電力,並將溢留的雨水第二次收集至人文樓地面雨水貯槽,做為補充屋頂水箱給水使用。


(4)環境教育:

學校設施與一般建築物不同,除了功能性考量外,更重要的是要扮演環境教育的基地,對內體驗對象是學生與老師,對外則應與社區結合,將節能省碳的觀念推廣到社區居民中。

雨水收集利用在教學示範部分,以現有500公升水箱改造為水撲滿搭配管式過濾器方式設置於地面人可近距離觀察高度,透過解說牌的介紹,示範小型雨水收集設施如何應用在生活中。屋頂頂樓的雨水解說看板則介紹學校雨水利用於沖廁使用時,如何利用樓層高低差的配置節省幫浦電力的支出,同時達到水資源利用與電力節能的目的,搭配水錶監測的設計在讓學校掌握水雨水利用設備設置的成效外,同時利用與課程的結合讓學生了解雨水用水度數與節省水費之間的關係。

(5)設置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