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波奇遇行 ~ 海洋教育之實踐
花蓮縣康樂國小校長 吳惠貞
康樂村面海靠山,遠端天際,太平洋的風起雲湧,常吞吐出一片壯闊雄渾的蒼茫雲山,而沿著一灣美麗弧線的海岸,就是花蓮的觀光景點—七星潭海邊。 地方住民生性保守,缺乏共識,對公共議題漠不關心,經濟文化不利衍生之環境髒亂、不重視教育投資與參與公共事務,因此,本校是本鄉最小的一所小型學校。 了解康樂發展的問題後,對於如何營造一所能讓老師、學生、家長感受到喜歡、甚至榮譽的感覺是我們團隊積極努力的動力。因此,我們結合在地文化特色, 融入創造力教育、校園環境創意空間、永續校園,加上溫馨人性的參與式及規劃活動之導入,使整體規劃的內涵及創意逐漸呈現如同大樹般之生命展現,期望能串起所有師生及社區居民之共同情感及記憶,而這一份心意能傳遞給每一位曾經或未來曾駐足過的每一個體,更期望能激發出歸屬感及原創動力,在團體戮力下,逐步改造校園呈現—
凸顯主題--運用在地花蓮大石做為校門口曼波景觀的守護神。
海洋意象—整個圍籬以波浪和定置漁網意象銜接。
永續生態—運用環保透水磚串聯雨撲滿之教學步道,以及籃球場之生態工法改造積水景象。
曼波魚館—成立曼波魚館,運用寓教於樂的方式揭開「謎樣的魚」的神秘面紗。
海底景觀—走進校園,彷彿走進海底世界,名符其實的一所迷你海洋學校。
置入性行銷—百變曼波精靈以各種姿態於校園內外的每一角落展現。
最後,結合各領域,系統性的規劃出一套適合曼波康樂的海洋校本課程,以經營創新的學習環境與活潑的教學氛圍為主體工程,提升教育視野,發展學校特色;期望以全體的力量協助學校營造出最優質的校園文化,同時建構型塑曼波意象,以永續經營之理念將康樂的主題意象精神與創意空間融合為一,營造出具有特色的品牌校園—曼波康樂。到康樂國小來做客,除了探索海洋曼波之神秘外,更可以在校園的樹蔭下小憩,欣賞「會呼吸的土地、水資源的再生」;穿梭在彩蝶飛舞的鄉間小路,漫步「社區的生活步道」體驗海洋學校的風味;驚艷「曼波的悠遊樂活」,感受海洋的生命張力。這正是康樂國小積極營造的「洄瀾夢土~曼波康樂」海洋學校教育。 |
|
壹、方案的設計理念 一、符應教育政策的海洋教育 |
||
世界各國在科技上不斷向海洋拓展,其探索能力提升對於海洋生態與環境的瞭解,我國政府也於2001年首次公布「海洋白皮書」,宣示我國為海洋國家,2006年再修訂公布「海洋政策白皮書」,全面推動海洋發展。因此,教育因應海洋發展而改革創新,以期靠海的住民能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體認每個生命的存在價值後所衍生的責任感,最重要的是具有「尊重生命」的情操,以及在「自我賦權」的精神下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每個孩子不但生而平等,還包含學習平等權(即受教權),亦即,在接受教育的過程環境裡,每個孩子享有學習資源都一樣,首先,從個體生命發展的角度來說,教育是開發生命潛能與實現自我的必要途徑。所以,學校教育的重點,應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規劃的課程是透過課程學習的過程,逐漸養成主動學習的動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實踐力。然而,教育鬆綁下,我們關切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規劃的課程是不是孩子帶得走的能力? |
二、本教學團隊的形成與目標擬定過程 |
||
康樂國小是花蓮北區最靠近海邊的一所迷你海洋學校,自93學年度成立「曼波魚館」後,本校教學團隊從以往被動態度,逐漸形成成員的自發行動,到成員之間的伙伴合作關係,透過分享、討論、激辯的互動過程,以及在吃吃喝喝的氛圍中自然形成了臭味相投的團隊伙伴。
我們的教學團隊希望能從種種生活及環境脈絡中,讓小朋友從「體驗」、「參與」到「實踐」,得到真正有意義的學習。規劃以學生為本位、以生活經驗為重心的課程,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因此,對我們來説,校本課程的發展是一種過程;透過學習本位課程的過程,發展系統性的整體課程,讓康樂的學童在本校六年的學習歷程中,能夠擁有系統性的學習,透過覺知、內化、轉化為行動力,實踐尊重生命、自我賦權的能力,不只校園處處是教學場所,更將學生的學習從校園延伸至社區。 |
|
|
(一)課程的在地性,與學生生活經驗相結合 由於學生來自本社區,絕大部份的學生都曾駐足七星潭風景區,加上定置漁場就在社區中,透過與產業的合作聯盟,學生可以系統性的學習生活週遭的文化,因此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課程的內容是學生有興趣的,易於接受的,也了解處處是學習的場所。 (二)滿足個別需求,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舞台 本校學生大部份來自弱勢家庭,經濟、文化不利,學生學習易遭受挫折,希透過此方案的實施,讓教學場域變多元,課程多樣性後,讓孩子了解到「天生我才必有用」,讓孩子找回自信。
|
|
(三)以在地化課程培養學生尊重生命與自我賦權的能力 透過在地化課程的引導,學生對環境和在地文化的覺知敏銳度漸強,對生命的感受力漸深刻,無論對人、對事、對物都會懷著尊重與感恩的心,由於心境的轉化、思維的重整,即使面對兩難的情境也能賦予自我價值反思的能力,尋求更佳的解決途徑與合作,共同完成堅韌的使命。
(四)建立「知行合一」的教育實踐 曼波海洋教育的學習內容兼備知識與實務,在知識面上,首重從生活中去體驗、參與進而培養起學童對海洋的正確觀念,以達成培育學童認識曼波、熱愛海洋、珍惜海洋及懂得尊重生命的素養。在實務面上,曼波海洋教育的學習計畫,是以「尊重生命」與「主動賦權」為核心,除了活化教學過程及豐富多元的學習課程內容,同時佐以尊重生命、珍愛海洋相關知識的融入,將有助於深化學習效果及養成學童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習慣。
(五)實現”以家長為師”的平台 家長的轉變~曼波魚不只是一種經濟產物 團隊致力於課程的發展,過去偏重於背誦的知識學習,無法與學童的生活相結合,故學童學習興趣缺乏動力。教育鬆綁後,老師可以透過自編教材,與在地文化相結合,試圖從社區環境中取材,並透過家長傳授生活技能,提升學習興趣,讓學習場域延伸至社區,實踐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之理想。 |
|
|
||
三、校本特色課程發展歷程 |
||
(一)萌芽期 九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本校成立曼波魚館,「曼波魚館」是運用寓教於樂之方式,期望培養兒童對鄉土文化的了解及保存的能力,與學校自然科學教育相輔相成,進而使「曼波魚館」成為社區、師生共同成長的學習園地。增進並豐富教師教學之創新及多元性。 (二)發展期 九十四學年度以海洋---曼波魚為課程的主軸,編製海洋學校學生學習手冊,並與產業(柴魚博物館)結盟,學生做體驗課程(一至六年級),九十五學年度持續以海洋---曼波為主軸,將曼波做為創意教學之主軸,陶魚製作,作品鑲嵌在海洋意象圍牆上,並以七星潭海邊的石頭做為曼波魚創作之材料。另外在中年級的社會課程中,為有效串聯校本課程之實踐性,特別規劃社區尋根之旅,從老照片收集到社區耆老訪問及踏查,最後,將收集的老照片及中、高年級的解說員訓練資料、海洋生環境生態補充資料編輯成一本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手冊,並做為校本課程教材,我們讓學生的學習從生活周遭開始,而學習內容是與學生的生活有關的。
(三)穩定期 九十六學年度持續以海洋---曼波為主軸,做課程的延伸與拓展,除了繼續以七星潭海邊的石頭做為曼波創作之材料外,邀請社區藝術家駐校,以米羅精神,配合五種壓克力彩料,完成教室走廊之「當米羅遇到曼波」彩繪圖像,在其他課程中我們適度融入海洋生態、環保、永續之理念,讓學生發現故鄉的美麗,不僅是一種驚艷和經驗,也是提醒在地住民,環境的豐美是多麼需要人文的關懷,這塊土地才能滋養成長、繁榮自足!
(四)發揚期 在課程穩定發展時,本校海洋意象的環境設施陸續增置,如曼波魚洗手台,營造學童視覺與洗手的樂趣。此外,高年級的學生更是組隊參與「鄉土使命式學習」,使課程的學習更向前邁步,小小解說員也開始嘗試用英語進行解說,期透過語言的互動,傳遞更多保育生態的訊息。
未來的希望,在下一代孩子們身上,我們樂於塑造的教育願景是:看見他們在這塊健康的土地上汲取成長的養分,並以故鄉為榮為傲,而未來的成就,就是社區永續發展的動能。 |
貳、課程的推動脈絡與目標 |
一、方案推展的教學計畫綱要
上述覺知、內化、轉化的教學流程是如何轉化到我們的實際教學運作?我們六年來的體驗發現,學生居住環境凌亂,家長社經地位偏低及對教育的漠視,若學生不瞭解自己社區的背景與故事,則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所以我們規劃在低年級-對曼波魚有基本認識;中年級-認識曼波魚與海洋生態關係;高年級-提升對生命的關懷與思考並轉化為表達的行動力。各階段的方案學習架構如表一,教學內容如表二。 |
表一 方案學習架構圖
表二、課程方案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實施領域:綜合領域)
方案 |
主題名稱 |
階段 |
年級 |
節數 |
教學內容 |
結合領域 |
曼波小奇兵 |
驚見曼波 |
低年級 |
一 |
6節 |
(一)體驗曼波:參觀曼波魚館 |
語文領域 生活領域 |
二 |
6節 |
(二)曼波touch:曼波看一看、摸一摸 |
||||
與曼波有約 |
中年級 |
三 |
14節 |
(一)發現校園之「最」~曼波魚 1. 校園走透透-發現校園特色 2. 談天說地話康樂-找出最代表學校的代表物 3. 校園導覽圖設計 (二)尋找曼波魚 1. 洋流V.S曼波 ~追尋身世之旅 2. 環境和生態-魚群大不同 |
語文領域
藝文領域
環境議題 |
|
四 |
14節 |
(三)曼波解說員初體驗 1. 請你跟我這樣做~學長姐傳承教學 2. 粉墨登場~我也是小小解說員(初階培訓) |
||||
當曼波不再 |
高年級 |
五 |
10節 |
(一) (一)遇見謎樣的魚∼我是曼波小奇兵:介紹曼波魚的特徵及生活習性給外賓了解(解說員進階課程) |
自然領域
語文領域
社會領域 |
|
六 |
14節 |
( (二)花蓮心、曼波情:由「花蓮心」出發,探訪鄉長及漁民,了解本鄉「曼波新城」別名由來、家鄉產業及漁民生計狀況;再進入「曼波情」,引進生態保育、尊重生命的情懷。 (三) (三)童言童語∼話曼波:利用曼波心智圖整理串連討論曼波與海洋生態保育議題。 |
||||
8節 |
二、方案目標
本方案旨在透過價值澄清學習歷程的引導,培養學生習得「肯定自我」、「自我賦權」及「尊重生命」的能力。各項學習課程預期達成以下表三所述之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
能力指標 |
|
認知
|
1.能了解曼波魚的身體構造 2.能了解曼波魚有關的海洋生態 3.能了解曼波魚的海洋生態與家鄉漁業特產的關係 4.能知道要如何使生態及漁業皆能永續 |
8環境教育能力指標: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2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 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2-2-1 能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 3-1-1 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3-1-2 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 3-2-1 了解生活中個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並培養與自然環境相關的個人興趣、嗜好與責任 3-2-2 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了解環境權及永續發展的重要 4-1-1 能以清楚的言語與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 4-1-2 能運用收集資料與記錄的方法,了解與認識校園與住家環境問題,並能具體提出生活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案 4-2-4 能運用簡單的科技以及蒐集、運用資訊來探討、了解環境及相關的議題 8綜合領域能力指標 1-1-1 描述自己以及與自己相關的人事物 1-3-5 了解學習與研究的方法,並實際應用於生活中 1-3-6 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係,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1-4 認識並欣賞周遭環境 3-2-2 參加團體活動,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並能表達自我以及與人溝通 3-2-4 認識鄰近機構,並了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重要 4-1-3 知道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係 4-2-4 舉例說明保護及改善環境的活動內容 4-3-2 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險,討論如何保護或改善環境 |
情意 |
1.透過參與體驗,進而關懷珍視曼波 2.養成並親近大自然,培養尊重生命的態度 3.能發展出肯定自我的價值觀 |
|
技能 |
1.能正確說出曼波魚的身體構造
2.能說出家鄉與曼波魚有關的海洋生態
3.藉由對曼波的覺知,進而傳播保育的概念 |
參、特色主題與轉型描述 |
一、學校規模與社區背景 康樂國小位於花蓮市北方20公里處新城鄉內,也是花蓮縣北區最靠海邊的一所迷你海洋學校,班級數含幼稚園,共有七班,學生共有130位。家長大部分從事農業或勞工居多,少部份從事沿海捕撈作業的漁工,社區之家長社經地位較為弱勢,原住民學生佔54 ﹪,單親、隔代佔26 ﹪,社區營造之動能,在本村可說是乏善可陳,缺乏共識,經濟文化不利衍生之環境髒亂、不重視教育投資與參與等。 二、觀念的改變,視野的開闊 由於看見學生的蛻變,感佩教師的教學付出,家長漸趨投入教學行列,支持學校曼波魚課程,並肯定學生的成長。於是,家長不再視曼波魚只是一個經濟產物,而是海洋教育的起點,透過曼波魚的教育媒介,啟動對生命的尊重。 三、社區資源的挹注,教材教具的提供 從事漁業的社區居民,對於學校進行海洋教育及實際參與體驗漁場的教學十分感動,對學生尊重生命和關懷海洋的行動十分讚賞,於是提供豐富的海洋教材及教具供學生進行課程教學。 四、社區學校化,學校社區化 社區像一個藏滿寶藏的聚寶盆,透過課程的引航,開啟神奇之鑰;透過課程的踏查,挖掘一件件珍寶;透過課程的歸納,轉化成學生的資源,藉由「社區學校化,學校社區化」,教學不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無限及涵養多元的。 五、獨一無二曼波特色課程 台灣海岸曼波魚漁獲量,最多集中在花蓮市以北到太魯閣之間的海域,其中,新城鄉又以占全東海岸百分之六十的產量,被稱為曼波魚的故鄉,且七星潭定置漁場又在康樂社區內,本校因而成立曼波魚館發展獨一無二的特色課程。我們以學生為本位,從生活中去取材,透過曼波魚去認識社區文化,發現故鄉的美麗,不僅是一種驚艷和經驗,也提醒在地住民與學生們,環境的豐美是多麼需要人文的關懷,這塊土地才能滋養成長、繁榮自足!而未來的希望,在下一代孩子們身上,我們樂於塑造的教育願景是:看見他們在這塊健康的土地上汲取成長的養分,並以故鄉為榮為傲,而未來的成就,就是社區永續發展的動能。 |
肆、社區資源整合與運用 |
一、與社區資源結為夥伴關係 康樂村面海靠山,鄰近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康樂國小週邊除了擁有七星潭海邊、東昌及德燕魚場、柴魚博物館、花蓮區漁會、新城鄉農特產自然生態區之產業外,還有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前花蓮教育大學)、私立大漢技術學院二所大專院校之社團支援,特色課程可說是結合產官學,產業與公部門之花蓮區漁會 主要提供本校特色課程學習之場所,而國立東華大學教授為本校提供特色課程諮詢外,本校也提供東華大學生態系所的學生實習的場域,目前康樂國小實施之在地課程就是與社區資源教學區建立夥伴關係,並融入本校校本課程中;彼此資源共享,合作互惠的關係。 二、與異業結盟~學習多元性 「鰹魚為花蓮水產大宗,每逢孟夏,旗魚大至,一網可收二萬餘斤之魚」,「花蓮文獻」中是如此記載著光復後的漁業盛況。為了讓更多年輕朋友了解台灣這與海共生的海洋民族性,於是產業界於92年成立「七星柴魚博物館」,為花蓮地區增添新文化風采。近年適逢本校推廣特色學校之海洋課程,因此,為了落實在地化特色課程,本校與「七星柴魚博物館」異業結盟,該館提供本校海洋課程學習場所,豐富而多元的課程內容是學童的最愛,另外,至本校遊學時,「七星柴魚博物館」學習課程納入遊學課程中,這樣的合作機制,產業與學校、社區與學校間不但提升了生機,也提升了商機。 三、走讀社區~處處是學習場所 七星潭風景區是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區內經過花蓮縣政府的建設,目前已成為花蓮縣內最佳的休憩遊樂區,雖然七星潭是一個小漁村,它的定置漁業已有百年的歷史,大約日據時代就引進了定置漁業的技術,是花蓮以前定置漁業最盛的地方 由於七星潭有特殊的海灣地形,以及再加上有從菲律賓東部海域沿著台灣東部向北流的黑潮經過,因為黑潮能把大量的魚群引導進入海灣中,使得魚群進入漁網的機會大大的增加,漁獲量也可以大幅地提昇。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得漁民們在星潭海邊設置了許多定置漁網。因此,定置漁場就變成七星潭著名的特色之一。故定置漁場也是最佳的學習場所,透過家長和社區專家的引領,讓孩子更真實的貼近社區,認同在地文化。 |
結合花蓮區漁會人員為學童解說 |
|
結合花蓮水培所對相關課程認識 |
||
結合黑潮文教基金會做海洋環保議題
|
||
伍、特色空間活化與規劃 花蓮的石頭,蠻有名的! 如果把石頭放在門口應該也是一種景觀吧!天然ㄟ,最美! 我們想要的石頭太重,而我們搬得動的石頭又太輕! 還好我們事先為每一塊石頭訂了長寬高尺寸,在石廠老闆帶著我們穿梭幾公頃大的風景石展示場,還真的對號入座找到所有我們想要的大石! |
淨灘活動讓學童參與環境行動 |
一、校園結合在地文化特色海洋意象空間整體規劃 |
康樂社區位於花蓮市北方20公里處新城鄉內,東鄰花蓮航空站,北有七星潭,西鄰雄偉的中央山脈,也是花蓮縣北區最靠海邊的一所迷你海洋學校,新城鄉有「曼波魚的故鄉」之稱,加上康樂村緊鄰七星潭海邊,因此,康樂國小圍籬改建及創意校園是結合在地文化特色之海洋意象,並融合校園環境創意空間及永續校園,使整體規劃的內涵及創意呈現海洋曼波,期望以全體的力量協助學校營造出最優質的校園創意空間,同時建構型塑曼波意象,以永續經營之理念將康樂的主題意象精神與創意空間融合為一,營造出具有特色的品牌校園—曼波康樂。 |
|
二、從成立「曼波魚館」開始驚見曼波
七星潭風景區附近的德燕漁場、東昌漁場,結合了七星潭的自行車道,發展出一條騎車觀魚賞景的慢活路線。本校於93學年度成立曼波魚館,我們主要以「曼波魚生態」為主軸,加入其它海洋生態、環保、永續之相關議題為本校主要的特色課程,以經營創新的學習環境與活潑的教學氛圍為主體工程,提升教育視野。
小小解說員為蒞校來賓、學生解說曼波魚生態史 縣長、鄉長為館揭牌
三、透過彩繪空間延伸孩子的嬉戲場域 為了兼顧校園安全及校園美化,我們將十多年來籃球場的積水問題,運用生態工法的方法加以改善,十幾年來不可能改變的環境問題,我們逐一改變了,重點在於我們的思考模式不能被舊思惟給限制了,有時也要學著跳脫傳統,相信我們可以創造更多可能--- 所以我們將會淹水的籃球場,透過活化校園空間改造,成為孩子最喜歡的海底世界籃球場,也是外賓蒞校時最多人拍照的地方喔! |
圖 海底世界籃球場
四、系統性全面規劃
為了有效學習,提高學習興趣,重視情境氛圍及落實空間環境改造,我們系統性的逐步修繕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同時活化校園空間。其間,我們也運用了永續校園理念、創意思惟、生態工法之觀念,讓康樂不只是健康、快樂,也是名符其實的曼波康樂。
陸、遊學分享與特色行銷
一、資源共享的體驗、遊學課程
為配合教育部施政政策及行動方案,深化認識台灣各族群的文化特點,輔以花蓮縣特殊海洋文化設計教材,以發揚台灣特色,在93年度花蓮縣鄉土種子發芽計畫中本校推出「曼波魚館」開放地方及學校單位教學參觀,深獲好評,不但富有教學意義,且曼波魚更是花蓮特色中之代表性之一,因此,94年度本校以「海洋文化」為主軸,製作深入鄉土教材光碟。光碟內容主要以學童的角度,介紹新城鄉及曼波魚主題的源由,試以學校本位課程中,刻劃曼波魚課程在教學中所產生的趣事。
「曼波魚館」的成立是運用寓教於樂之方式,培養兒童對鄉土文化的了解及保存的能力,與學校科學教育相輔相成,進而使「曼波魚展覽館」成為親子、師生共同成長的科學園地。此外,本校亦設置「攀岩牆」,讓學生體驗攀岩的樂趣,活化教學空間,希望增進教師教學工具之創新及多變性,亦激發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豐富教學資源,並共享資源,提他校遊學、體驗的創意課程。
柒、方案效益與延續發展
曼波魚館自93年成立至今,在校本課程的推動下,孩子展現對曼波魚及生態議題的認識,也將本校帶給孩子的自信、賦權和尊重生命的理念悄然宣揚出去。在95學年度即有教育部、HPS亞太國際會議委員等外賓到校參訪。到了96學年度參訪團體增加,例如:教育部長、花蓮縣縣長、健康促進委員會、健康促進學校代表,以及台北市吉林國小、台北縣瑞亭國小到校遊學參觀。至97學年度曼波魚館解說員發展成熟之時,除了新加坡、香港、美國等多國教師團體蒞校參訪外,遠見、天下雜誌也相繼到校採訪在地特色課程(以97年為例,平均每個月有一個學術團體到校參訪)。此時,只要有創意遊學團體蒞校體驗海洋課程,曼波魚館小小解說員便可大方介紹在地文化特色,藉著參訪外賓將我們的理念傳達到國內外。所以,在學習曼波魚課程領域中,不只學生在學,老師也在學,不只學生有成就,老師也獲得無限多的滿足感,和對教學更多的熱忱。
We Are Ready!Let’s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