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坑國小溼地課程-長坑育種播福田課程計劃
林淑貞
一、課程緣起:
長坑國小四周竹園、菜園、農田圍繞,因地利之便,自前年開始即與八里鄉農會共同合作,透過各式體驗活動讓學童親身體驗並觀察稻作的生長與收穫,使師生及家長更了解溼地存在的價值,教師也在校長的鼓勵下參加了溼地工作坊,讓教師能藉由工作坊的討論提升課程教學的設計與執行。
經過二年的水田課程,令人相當感佩前人的智慧,在不影響自然環境下能依時令從事各項農事,且將大自然的資源做到最佳利用,其中充滿了對自然的敬畏及感恩,而這也是現代人所缺少的,我們希望能透過溼地課程在所有參與者的心中播下一顆種子,願意付出行動做到自然環保,進而達到心靈環保為我們的後代留下一塊福田。
3月春至後插秧前,大哥哥、大姐姐先牽著低年級小朋友體驗踩水田的感覺 | 將秧苗 插在綠樹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雲上 插在藍天上 |
二、課程目標:
1. 認識溼地的定義及功能,建構及發展成以溼地為主題之統整課程。
2. 藉由農田教學提昇學童對自然環境的感官覺知,使學童對環境觀察更加敏銳、更具好奇心。
3. 經由觀察力的提昇,再透過體驗活動發表及藝術創作,觸發學童對環境的知足感恩,提昇人文情懷。
4. 透過活動的體驗及發表,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提昇學童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
每週一晨光巡禮時間-定期做稻子成長觀察記錄 | 7月下旬稻子收割後在籃球場曬稻 |
三、實施期程:教學主題1-2為3月至7月,主題3-4單元為8月至12月。
四、實施年段:低年級
三、主題架構:
四、課程內容:
領域及議題能力指標 |
主題或單元活動內容 |
生活 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生活 9-1-5 學習安排工作步驟 生活 9-1-6 學習如何分配工作,如何與人合作完成一件事 國語 C-1-1-7-11能用完整的語句,說出想要完成的事 國語 E-1-4-1-1 能喜愛閱讀課外(注音)讀物,進而主動擴展閱讀視野 國語 F-1-4-6-2 能寫出自己身邊或與鄉土有關的人、事、物 【環境教育】 3-1-1 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4-1-1 能以清楚的言語與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
|
主題一、插秧樂 ★活動一 相關文章賞析 1.低年級:童詩欣賞(插秧 作者:詹冰) 水田是鏡子 照映著藍天 照映著白雲 照映著青山 照映著綠樹 農夫在插秧 插在綠樹上 插在青山上 插在白雲上 插在藍天上 2.討論與分享 ★活動二 插秧活動 1.教師於活動前先向學童說明插秧的程序、所需器具、注意事項。 2.領秧苗。 3.教師示範插秧。 4.學童進行插秧體驗。 ★活動三 體驗日記 1.再次欣賞童詩—插秧 2.引導及分享插秧過程的感受 3.書寫體驗日記 |
生活1-1-5 藉由接近自然,進而關懷自然與生命。 生活 7-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 生活 7-1-9 學習運用合適的語彙,來表達所觀察到的事物 生活 9-1-2 相信每個人只要能仔細觀察,常可有新奇的發現 生活 8-1-3選定某一(或某一類)植物和動物,做持續性的觀察、並學習登錄其間發生的大事件察覺植物會成 長,察覺不同植物各具特徵,可資辨認注意到植物生長需要土地、陽光及水分等良好的環境察覺動物如何覓食、吃什麼、做什麼活動,成長時身體形態的改變等現象及現象變化 國語 F-1-4-6-2 能寫出自己身邊或與鄉土有關的人、事、物 【環境教育】 3-1-1 經由接觸而喜愛生物,不隨意傷害生物和支持生物生長的環境條件。 4-1-1 能以清楚的言語與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
|
主題二、晨光巡禮 ★活動一 陪稻子長大 (一)赤腳走田埂暨心得發表 1.先帶領學童放鬆身體 2.老師提醒學童走田埂時的注意事項及如何覺察身體的感受。 3.赤腳走田埂。 4.請學童圍圈席地而坐,談談體驗感想。 5.教師說明觀察主題(例如:葉子)再請學童回到稻田邊,重新審視五官的觀察結果。 6.請學童圍圈席地而坐,談談體驗感想。 7.老師總結。 (二)觀察記錄與分享 1.學生針對每次的主題作觀察記錄。 2.觀察記錄發表及分享。 ★活動二 認識福壽螺 1. 福壽螺的介紹:福壽螺又名蘋果螺、金寶螺、龍鳳螺、蘋果螺。 2. 福壽螺的來源:民國68年自南美洲阿根廷引進台灣養殖,因市場反應不佳而棄養。 3,卵的介紹:卵為圓形,粉紅至紅色,常疊覆成葡萄串狀,產於乾燥物體的表面,如稻悍,溝壁,牆壁,田梗及雜草上。 4.老師解說觀察的注意重點。 5.學童做觀察記錄。 6.學童發表 |
生活 7-1-1 運用五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如顏色、敲擊聲、氣味、輕重…) 生活 7-1-3 依特徵或屬性,將事物歸類 生活 9-1-5 學習安排工作步驟 國語 C-1-2-5-3 能表達自己的意思,自然與人應對 國語 B-1-1-6-7 能學會使用禮貌語言,適當應對 【環境教育】 1-1-1 能運用五官觀察來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4-1-1 能以清楚的言語與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 |
主題三、米食知多少 ★活動一 米的世界 1. 教師說明米的分類、特性及可製成的食物。 2. 教師將不同種類的米分成數袋,並標上編號。 3. 學童運用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觀察並記錄不同種類的米之間的差異。 4. 學童發表觀察紀錄結果。 5. 教師揭曉答案並說明。 6. 教師說明各類生米煮成熟飯後呈現的特性。 7. 學童依編號順序做觀察,並推測為何種類的米。 8. 教師總結。 ★活動二 品嚐大會暨觀察記錄 1.教師將不同種類的米分成數袋,並標上編號。 2.教師說明並示範煮飯步驟。 3.學童將不同編號的米依教師說明之步驟煮成熟飯。 4.教師先說明觀察的重點及應以感恩惜福的心情品嚐食物。 5.學童依編號順序做觀察並試吃後,推測為何種米所煮成的飯。 6.教師揭曉答案並說明。 ★活動三 煮飯我最行 1.學童回家後依在校所學為家人煮飯。 2.請家人品嚐後給予回饋。 |
生活3-1-4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生活 4-1-4 正確、安全、有效的使用工具或道具,從事藝術創作及展演活動 生活 5-1-1 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與藝術作品,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 生活 6-1-1 透過藝術創作,感覺自己與別人、自己與自然及環境間的相互關連 國語 C-1-1-7-11能用完整的語句,說出想要完成的事 綜合3-1-2 體會團隊合作的意義,並能關懷團隊的成員 【環境教育】 1-1-2 藉由身體感官接觸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啟發、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畫圖勞作和說故事的方式表達對動、植物和景觀的感受與敏感。 1-1-3 生活3-1-4 舉出重要環境問題(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處理等),並願意負起維護環境的責任 4-1-1 能以清楚的言語與文字,適切描述自己的自然體驗與感覺。 |
主題四、慶豐收 ★ 活動一 割稻趣 1. 教師於收割前先教導學童如何使用鐮刀收割。 2. 感恩-謝天祭拜儀式。 3. 義工示範收割動作。 4. 學童及教師下田收割。 5. 收割穀粒送至學校籃球場曬穀,由義工教導師生如何曬穀、翻穀、收穀。 6. 教師與學童定時翻穀及收穀。 7. 曬穀結束由農會收至碾米場進行脫穀、包裝後分送給學童。 ★ 活動二 焢窯樂 1. 教師說明何謂焢窯 2. 教師講解、示範如何搭窯 3. 教師與學童討論焢窯活動流程及分組 4. 學童分組搭窯體驗活動 5. 心得發表 6. 整理物品-不留垃圾給大地 ★ 活動三 稻草人 1. 稻草的用途介紹(資源再利用的觀念):稻草人、蓋在菜圃上預防雜草叢生、編成草鞋、草繩、當肥料 2. 稻草人製作過程講解 3. 分組討論及工作分配 4. 體驗活動開始 5. 成果發表 6. 沈思時間:昨日與今日 (1). 教師以稻田為例說明過去的人因生活困苦,懂得愛物惜物會運用大自然的東西再回歸於大自然,來反思現在人的生活態度。 (2). 我可以怎麼做-讓學童分享我可以為這個環境改變什麼? |
你知道製作不同的米食要用不同的米嗎? | 利用中午的剩飯製作飯糰 |
飯糰DIY-幸福的好滋味 | 利用休耕時的農田進行全校焢窰 |
利用收割後的稻梗發揮創意做稻草人 | 我們的稻草人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