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之探討 

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楊宇婷


緒論

    科技文明帶給人類諸多方便,但也製造污染,在多重的汙染當中,環境荷爾蒙(Environmental Hormone)的污染易形重要,不僅和個人的健康及生活品質有關,更關係著在這地球上的生物之永續生存。

一、研究背景與重要性

()研究背景

    號稱推動文明者的化學物質中,部分有毒物質透過食物鏈以「環境荷爾蒙」再回到人類身上來,成為人類健康的新殺手。然而現今國小環境教育議題中,對環境荷爾蒙之提及少之又少。Carson(1962)寫下一本「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得到很大的迴響,書中描述人類高度依賴DDT等農藥的社會破壞生態系,導致野生生物生殖能力及生物多樣性急速下降,藉此向全世界人類提出呼籲,重視在追求生活便利及舒適環境的同時,更應隨時體認此類化學物質使用後所遺留之殘毒對於未來生態環境所造成之衝擊。30年後,美國動物學家Colborn(1996)等三人合撰出版「失竊的未來」一書,書中彙集世界各地觀察到野生生物生殖異常的實態,由綜合討論研究的結果知道,排放到環境中的化學物質被攝入生物體內,會引起雌性之雄性化(性無能)、生殖器發育不全、畸形、卵的形態異常及精子減少、活動不良等和種種與生殖有關之異常現象,甚至將引發生物滅絕之世紀危機而提出警訊,藉此再度呼籲生活在地球村的世界子民,為了人類及生態環境的平衡,必須重視環境荷爾蒙對生態環境、生物體系以及萬物主宰人類之影響。

    1999年五月比利時發生戴奧辛污染畜牧用飼料事件後,世紀之毒「戴奧辛」,令人聞之色變,頓時之間又成為外界關心之熱門話題。一般人對於戴奧辛的認識相較於對其他環境荷蒙的了解來的透徹,獲得的資訊也較為廣泛,而對於新名詞-「環境荷爾蒙」的認知較為模糊,或許僅只知道它是種會影響人體內分泌失調,導致生殖系統受到侵害的其中一種具有毒性之化學物質罷了(陳世偉, 2000)

    這些被視為科技文明代表的化學物合成物質,壽命極長,在環境中一、二十年不消失,並且持續累積,不但使受污染者喪失建康,更可能經由胎盤和母乳把毒傳給下一代,竊取下一代的健康與未來,這就是環境荷爾蒙最可怕的所在(刁曼蓬和李宜蓁,2003)

    台灣為世界石化王國和農業試驗新樂園,塑膠製品濫用程度傲視全球,以此看台灣環境污染確實令人憂心,因為這些毒物最後可能透過食物鏈回到你我身上,然後傳給下一代,或者根本沒有下一代。人類關心環境荷爾蒙議題,不僅是為了要保護自己,也要保護整個環境,包括野生動物(刁曼蓬和李宜蓁,2003)

 ()研究的重要性

    雖然有些環境荷爾蒙化學物質,不若急毒性或慢毒性物質,立即致命或致病,但也會影響子孫之存亡,關係著人類族群之命脈,其影響既深且遠。此等化學物質在二十世紀末葉雖然曾引起各界廣泛的討論,但仍多存疑。二十一世紀開始,即成為熱門課題。國內環境荷爾蒙之探討,已從學界、環保團體率先發起,環檢所則從先進國家已發布之環境荷爾蒙化學物質名單中,選取過去或現在曾在過內大量使用者,著手調查環境中之殘留流佈情形,包括水體、土壤以及河川底泥、魚類之累積,進而探討國內有哪些大量使用而未管制之化學物質諸如界面活性劑、塑化劑等,曾造成環境生物族群之異常現象者,務期及早發現,即時納入管制(王正雄,2000)

    全世界登錄有案之化學物質在一千萬種以上,而為了改善人類的日用民生,每年各地的實驗室又新成數百種的化學物質。化學物質產品已成為人類食、衣、住、行、育、樂須於不可或缺,我們幾乎沒有ㄧ天可以脫離化學物質而生活;而任何人不論在工作環境中,或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因直接或間接接觸都有可能暴露在許多化學物質中。因此,化學物質之安全性關係著國計民生、健康至鉅(陳世偉,2000)

    環境荷爾蒙的議題已成為現在備受矚目環境議題的焦點,然而環境教育成為九年一貫的六大議題當中,環境荷爾蒙卻鮮少在環境教育課程當中被提及,因此,在環境荷爾蒙融入環境教育當中的研究少之又少,相關資料取得較為不易,需從許多方面加以探究與融入,期望能在此一領域更盡一份心力。日常生活中隨處充斥著環境荷爾蒙因子,例如殺蟲劑、清潔劑等,環境荷爾蒙影響未來甚鉅,下一代的主人翁應該對環境荷爾蒙議題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基於上述的背景與重要性,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為:(1) 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之現況(2) 接受環境荷爾蒙議題教學之國小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認知。


貳、文獻探討

一、環境荷爾蒙之意涵

()環境荷爾蒙之背景

    美國政府在1996年首先提出會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系統之化學物質,必須加以管制,並組成「內分泌干擾物質篩選暨測試顧問委員會(Endocrine Disruptor Screening and Testing Advisory Committee 簡稱EDSTAC)」,積極訂定篩選原則及測試規範;同年Colborn發表「失竊的未來」乙書,具體的舉證74種化學物質可能具有干擾生物體內分泌之嫌疑,並定名為「外因性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er substance簡稱EDS)。日本則在1997年探討「外因性內分泌干擾物質」問題時,與會人員咸認名詞太長,且太專業化,乃創造出了「環境荷爾蒙」通俗化名詞(王正雄,2000)

 ()環境荷爾蒙的定義

    國內對於環境荷爾蒙的定義大多採取日本環境廳檢討會(1997)所定義,所謂外因性內分泌攪亂化學物質,是當被攝入動物體內時,對體內原有正常荷爾蒙之作用產生影響的外因性物質。其他國際間對於環境荷爾蒙的定義尚有(1)歐洲委員會研討會(1996)對於無處理生物的內分泌系統,無論在生物個體或其後代子孫任何階段,引起健康障礙性變化的外來物質。(2)美國環保署特別報告(1997)環境中的內分泌攪亂化學物質(Endorine Disrupter Chemicals,簡稱EDCs),是對控制體內環境穩定義自(自我恆久性)之維持、生殖、發展及()行動的自然荷爾蒙,介入其生成、分泌、結合、輸送、作用或消滅的外因性物質,和荷爾蒙分裂同義,EDS不單只環境雌激素,也包含對原來內分泌系統有任何壞影響的物質。

()環境荷爾蒙的種類

    環境荷爾蒙的種類有三種:第一種自然界存在的物質,例如所謂食物之動情激素(estrogen),在大豆中有這種物質。第二種合成的化學藥品,如許多荷爾蒙的藥品。第三種污染環境的化學物質,戴奧辛(dioxins)為其代表,狹義的環境荷爾蒙主要是指此類(林能傑,2005)

 ()對本研究的啟示

    了解環境荷爾蒙的背景與緣起,針對環境荷爾蒙的定義並經由案例的探討了解環境荷爾蒙所造成的嚴重危害,不只對生命、對大地,在日後的環境教育當中我們應確實落實環境荷爾蒙的教育。


二、國小環境教育之意涵

()基本理念

    環境教育緣起於1972年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為促使人類注意環境的問題,開始對環境教育的關切與研究,而後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佈「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及1992年的地球高峰會(Earth Summit)提出二十一世紀議程(Agenda 21),使環境教育成為世界公民必備的通識,也是國際共負的責任。

    教育部(2008)界定人與自然間互動關係的環境典範,漸漸由生態環境的保育擴充至整個社會及政治制度的改變;對科技及經濟發展,已由絕對信賴改變為有條件的接受;就時空而言,則從現今的環境保護延伸到關切我們下一代的生活環境,進而追求永續的發展;對自然的價值觀則由人類中心的利我想法,轉化為欣賞自然,接受萬物存在本身的價值。教育部認為環境教育是概念認知和價值澄清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相互關係所必需的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需要應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環境教育的教育目標含: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而環境教育的實施原則包含:整體性、終身教育、科際整合、主動參與解決問題、世界觀與鄉土觀的均衡、永續發展與國際合作。

()課程目標

    在教育部(2008)九年一貫課程中,環境教育列為六大議題之ㄧ,其課程目標有五項:1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經由感官覺知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與對自然環境與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2環境概念知識內涵: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念、環境問題及其對人類社會文化的影響、與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行動。3環境倫理價值觀:藉由環境倫理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度,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來世代的生存與發展。4環境行動技能: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問題、研究環境問題、收集資料、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行動分析與採取環境行動的能力。5環境行動經驗:將環境行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理生活周遭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社區產生歸屬感與參與感。

()對本研究的啟示

    在科技文明的急速發展,環境教育的議題隨著環境問題而受到重視,環境教育不同於一般領域學科為獨立課程,所以教學時環境教育須融入一般領域學科中,即使如此,環境問題更顯得重要。


三、國小環境教育中環境荷爾蒙議題之實施及其相關研究

    環境教育電子報(2008)有ㄧ篇關於學校與家庭的話題,「用農藥很方便,可以輕輕鬆鬆除掉討厭的「害蟲」。但是,農藥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如同「世紀之毒」戴奧辛一樣,是一種可怕的環境荷爾蒙。文中明確指出環境荷爾蒙的危害,並幫助國小學童建立環境荷爾蒙之相關認知,藉由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物質,使國小學童更易瞭解環境荷爾蒙。

    林育賜(2008)配合環保署世界水質監測活動計劃,帶領學生前往學校的水生池進行採樣,卻也意外地發現環境教育的兩大核心問題:「人與環境的關係」及「人與生物之間的關係」,在台灣並未被深入思索。而在發表此篇文章後,引起許多教師的迴響,對於「人與環境的關係」提出自我的看法,其中更針對環境荷爾蒙對未來世代的影響而提出見解,環境荷爾蒙議題漸漸受到學校教師的重視,也將環境荷爾蒙融入於環境教育議題當中。

    環境教育當中所提及關於環境議題,大多包括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能源利用等,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的內容相當缺乏,本節文獻探討指出環境荷爾蒙漸漸受到重視,但完整的知識建構仍不足。

    楊宇婷和黃萬居(2008)年針對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現況做初步的探討,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對環境荷爾蒙議題已具有相當之概念,但只有一半教師將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所授之課程當中,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及環境所造成的危害甚鉅,而國小學童卻有一半以上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一無所知,相關教材也是少之又少。受訪教師均認為,需要將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環境教育當中,而實施上的困難其一教師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的專業能力不足,其二環境荷爾蒙議題教材的取得不易,因此,受訪教師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環境教育的未來期許,認為應加強教師針對環境荷爾蒙議題的進修與研習,並能設計相關教材以利教學上的應用。此篇為研究者本身所做的前導研究,為日後所做的研究立下基礎,並可使研究者日後的研究更加的完整與深入。

    余靜雯(2008)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自然領域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動物的生活」單元為例。此研究要目的在瞭解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自然領域課程教學,國小五年級學童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的表現情形,以及探討STS教學和傳統教學對學童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學習成效。研究結果接受環境荷爾蒙議題的學童對於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學習成效均有提升,但對於使用STS教學法並無顯著的差異。此篇文獻與研究者的研究主題相似,可參考研究其研究方法與結果,但此篇文獻所採取量化的方式實施,可以與研究本身的質性研究相佐證。


參、結果與討論

一、 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之現況

    環境教育為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當中六大議題之一,分別融入於各科領域課程之中,本研究為了解現階段國民小學環境教育中,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之現況,根據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及晤談法,分析結果如下:

()文獻分析

    文獻分析有別於文獻探討,在文獻探討的過程僅是資料的搜集與回顧,文獻分析法蒐集環境荷爾蒙議題的相關內容,進行資料的鑑別與分析。根據文獻分析法,研究者蒐集期刊17篇、書籍3本、網路資料與碩博士論文13篇的相關文獻,共計34篇內容包括:環境荷爾蒙之意涵、環境教育之意涵與環境荷爾蒙議題在國小環境教育備受重視等。34篇的文戲當中,研究者經由整理與分析為環境荷爾蒙訂下明確的定義,在日後課程設計與問卷設計上有統一的標準;也透過文獻分析明確的界定荷爾蒙與環境荷爾蒙之間的關連,並且整理出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及生態環境危害的相關案例,使得環境荷爾蒙更加貼切於日常生活。

    由以上文獻得知,國小的環境教育議題包含:環境的覺知與環境的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內涵、環境倫理價值觀、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研究者根據所蒐集之文獻,分析環境荷爾蒙議題與環境教育相關之結合,發現現今國小環境教育課程為九年一貫六大議題之一,教師藉由統整課程將環境教育相關議題融入於課程之中,但對於環境荷爾蒙之相關議題大多談論到世紀之毒-戴奧辛,而其他環境荷爾蒙之認知仍然相當缺乏。

()問卷調查

    針對63位在職教師所做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現況之調查問卷分析結果,如表4-1所顯示。由表4-1發現:有78%教師本身對環境荷爾蒙議題已了解,50%教師將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現在所授課內容當中,所以教師對環境荷爾蒙議題已具有相當之概念,但只有一半教師將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所授課之課程當中。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及環境所造成的危害甚鉅,由表4-1-1發現:48%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稍有了解,而高達52%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概念一無所知,所以國小學童可能有一半以上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一無所知,相關教材也是少之又少。而由表4-1-1發現:94%以上教師贊成將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任教課程當中,可知環境荷爾蒙議題對於學童的認知發展教師認為相當重要。

4-1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的看法及可行性

 

1.教師本身對環境荷爾蒙議題是否了解

78%

22%

2.是否將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現在所授課內容當中

50%

50%

3.教師是否有環境荷爾蒙議題相關之教材

10%

90%

 

非常了解

略為精通

稍有概念

一無所知

4.教師認為學校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了解之程度

0%

0%

48%

52%

 

非常同意

同意

無意見

不同意

非常不同意

5.教師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任教課程之看法

30%

64%

6%

0%

0%

 

() 晤談

    藉由以上問卷分析當中的63位國民小學教師,選取五位科學與非科學教師作深入晤談,晤談內容包括對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之看法,環境荷爾蒙之議題在環境教育實施有無困難,及對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環境教育之未來的期許。

    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之看法,受訪教師均認為有需要將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議題中,讓國小學生了解環境荷爾蒙對自身的危害是必要的,並且受訪教師也指出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避免或解決環境荷爾蒙對環境、人體所造成的危害。

    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的實施上有無困難方面,受訪教師均認為在實施上有其困難,其一,因為環境教育並未成為獨立課程,而是融入於各科領域當中,教師反映在自然科領域與社會科領域較容易與環境教育做結合,而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所提及部分較少,因此,教師須額外補充相關之教材,而增加教師備課之負擔。其二,教師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之專業能力不足,因此在教授此一議題時,有其困難。

    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環境教育之未來期許,受訪教師均認為有必要設計環境荷爾蒙相關單元之教材,以利教師在授課時的運用,並且使學生有更完整的知識建構。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提供教師相關研習,以提升教師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專業知能,使教師授課上將更健全知識傳授給學生。


二、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之教材實施與學童認知情形

()國小低年級環境荷爾蒙議題課程之實施

1.課程發展與活動設計

    研究者先由環境為主體的課程了解學生對環境的認知,針對20位低年級學童所做低年級學童對環境認知調查問卷分析結果,如表4-2-1所顯示。由表4-2可以看出國小低年級學童,對環境的認知有百分之50%僅限於自己所接觸的環境,例如家庭跟學校,而對於環境所包含的事物也僅限於所看到的動植物居多高達75%,研究者推知低年級學童並不明瞭環境所涵蓋的意義;有高達85%的低年級學童不明白環境污染為何,50%的低年級學童認為自己不會保護環境。總觀所有數據顯示,低年級學童對於環境的認知甚低,也因為如此將透過課程的實施提高低年級學童對環境的認知,進而了解環境荷爾蒙。

    研究者根據表4-2低年級學童對環境認知調查問卷分析結果,為確保質性研究所需的信效度,因此與研究班級之導師(A)A國小之自然與生活科技任課教師(B)進行討論日後之課程設計。由於A國小是以生態著名的特色小學,學校對於環境保育的宣導工作相當的重視,學生對於環境保護已具備基本的概念,因此建議從學校推行的環境保護措施帶入課程,讓學童更加感同身受。

    研究者藉由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環境荷爾蒙物質,以學童所熟悉的物品進行教學,從學童家中常用的殺蟲劑與清潔劑帶入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的概念,讓學童明白使用殺蟲劑消滅蚊子、蟑螂的同時,人體吸入的化學物質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

()國小中年級環境荷爾蒙議題課程之實施

    開始環境荷爾蒙議題教學之前,對環境荷爾蒙議題認知予以施測,了解中年級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認知之現況,研究者自編國小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認知調查問卷採半結構式,並經由環境教育專家修訂而成,問卷內容除第一部分的基本資料,第二部份則為環境荷爾蒙的相關問題。經由表4-3前測國小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認知調查問卷分析,結果發現中年級學童對於生活中的污染有高達84.2%已有所了解,學童對於生活中的環境污染了解,大多侷限於空氣污染與亂丟垃圾兩大類,有少部分的學童會另外舉出水污染、廢棄污染及噪音污染等;對於環境荷爾蒙物質當中的DDT也有89.5%的學童已聽過或知道此類化學物質,但卻只有26.3%的學童知道DDT對人體的危害,化學物質對人體的危害學童僅能說出中毒或不舒服,並無法說出正確的觀念與對人體具體的影響。中年級學童47.4%對荷爾蒙此一名詞已具有相當之概念,根據問卷調查的內容分析,對於環境荷爾蒙已有相當概念的學童都已知道荷爾蒙為人體的一種激素,可以促使人體發展,反觀仍有52.6%的學童不清楚荷爾蒙的概念,因此在這部份研究者將再次針對荷爾蒙的部份作課程上的融入;現階段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處於完全不知的情況。


    根據表4-3前測的統計結果,進行環境荷爾蒙議題之教學,由於有52.6%的學童對於荷爾蒙的概念不甚了解,因此,研究者同樣的由荷爾蒙的概念先進行教學活動,在教育部審定本九年一貫教科書中,課程內容以提到工廠、汽機車排放的廢氣,道路施工、露天燃燒及垃圾堆積等等所造成的空氣污染,進一步進入環境荷爾蒙議題之教學,並且結合前一單元校園內的昆蟲,以圖片的方式讓學童明瞭受到環境荷爾蒙物質污染的生物體,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便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在課程實施結束後,針對環境荷爾蒙議題再做一次問卷調查,前後兩次問卷內容相同,以利分辨課程實施前後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議題認知上的改變及差異,問卷調查的分析結果如表4-2-5後測所示。由表4-2-5後測研究結果得知,在進行環境荷爾蒙議題課程之教學後,對於環境荷爾蒙之部分物質有一半以上之學童已有所了解,同時對應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認知已有63.2%的學童已了解,並能具體的說出環境荷爾蒙對人體及生物環境上的危害。

    研究者整理表4-3前後測繪製成圖4-2。圖4-2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污染的前、後測數值也提高到89.4%,學童在接受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課程後,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污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對於環境的視野更加的寬廣。對環境荷爾蒙物質,課程實施後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物質的認知大大的提升,前測認知為0%的多氯聯苯提高到63.2%,學童對於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環境荷爾蒙物質的認知佔較高的比例,對於隨處危及自身的環境污染,也由於平常對於化學物質的濫用導致自身與環境生態的傷害,學童雖然還未體會環境荷爾蒙物質所造成的危害,卻也因為影片的播映使得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物質的危害印象更加深刻。

4-2國小中年級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議題認知調查前後測之比較

()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荷爾蒙議題課程之實施

    研究者在課程實施之前,對學童先進行國小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議題認知調查問卷,了解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之先備知識,研究學童在課程實施前後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認知的改變,問卷調查結果如表4-4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認知調查。由表4-4前測結果發現高年級學童對於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污染大多已了解,在問卷中描述的環境污染部份,高年級學童已能切合現今環境問題,當中以全球暖化、空氣污染、水污染為最主要的回答。對於環境荷爾蒙物質當中的DDT全數的學童均已知曉,但對於其他種類的環境荷爾蒙物質學童較少聽過,而對於環境荷爾蒙物質對於人體造成的危害DDT為主要69.6%,其餘的物質僅4.3%,在對人體所造成的危害學童的回答多為中毒及影響人體的器官,並無法具體說出對人體造成的危害。高年級學童對於荷爾蒙的認知僅佔了30.4%,高達69.6%的學童對於荷爾蒙不甚了解,學童在荷爾蒙的認知上,數值低於中年級的認知,研究者進一步的找學童進行詢問,詢問的結果學童對於荷爾蒙的認知大都已遺忘,經過研究者提醒之後,都可了解荷爾蒙在生物體的作用。進一步的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認知在課程實施前,學童仍然一無所知。


    學童了解環境污染與環境荷爾蒙物質對人體及生態所造成的危害,研究者在課程實施的目的主要便是使學童具有環境保護的態度與信念,在最後兩堂課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的體認,透過學童最後的心得感想而看到回饋,學童紛紛表示減少殺蟲劑與清潔劑的使用,並且以廚餘堆肥並自己製作天然的清潔劑,取之於自然用之於自然,學童紛紛響應餐與垃圾不落地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活動,並且從隨手節能做起。研究者在課程實施後再次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認知施測,了解學童在課程實施後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認知是否有所提升,研究結果如表4-4後測國小高年級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認知調查。由表4-4及圖4-3研究結果發現,除了原本的環境荷爾蒙物質DDT外,學童對於其他三種的環境荷爾蒙物質的了解均有顯著的提升,而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環境污染學童不只將全球暖化,空水廢毒等污染寫入,更寫入了環境荷爾蒙物質。對於環境荷爾蒙物質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學童均能寫下對人體生殖器官造成異常,可樂兒及生物滅絕等相關的概念,進一步針對環境荷爾蒙議題的認知已不再感到陌生。

文字方塊:  


伍、結論與建議
一 、結論
1.環境荷爾蒙議題在國小環境教育上較少實施
    根據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及晤談法,環境荷爾蒙議題在國小環境教育上較少實施,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太過依賴教科書,並且對於環境荷爾蒙的議題不具有專業知識,在課程融入上有其困難,教師因此不想增加授課上之負擔,而現階段編制環境荷爾蒙議題之教科書有其困難,可以建議九年一貫課程編輯小組將環境荷爾蒙議題予以融入於各科領域課程當中。
2.教師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之專業認知不足
    根據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現況之調查,在與教師晤談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的認知不足,導致在教授環境荷爾蒙議題上的困難,進而無法將環境荷爾議題融入於國小環境教育當中。
3.環境荷爾蒙議題透過日常語言的教學有助於學童對其概念的瞭解
    研究者在實施環境荷爾蒙議題教學的過程中,透過日常生活語言及週遭環境帶入環境荷爾蒙議題的概念,學童能從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物質,瞭解環境荷爾蒙此一抽象的名詞,並且說出日常生活中潛藏的環境荷爾蒙物質,進一步減少使用此類的化學產品。
4.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國小環境教育教學有助於國小學童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認知
    根據學童的認知發展情形,研究者採用課程融入的方式不一,低年級部分採用單獨課程設計教學的方式,以螺旋式課程為基礎建構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之概念,由日常當中生活化的語言帶入環境荷爾蒙議題的概念。中年級部分採用交互問答的學習方式,並且融入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當中,選取適當的單元予以融入。高年級的部分同樣採取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當中,課程實施方式採用編序教學設計,高年級學童具備較多的先備知識,較快融入於環境荷爾蒙議題教學。整體而言,無論實施低、中、高年級對環境荷爾蒙議題之教學活動,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之認知情形均有提升的現象,環境荷爾蒙就存在在日常生活當中,學童對於周遭的化學物質可能就是環境荷爾蒙物質多了一份覺知能力。
國小學童在接受環境荷爾蒙議題之教學後,對於環境態度、行為上有所改變,研究者可以從平日的觀察學童活動中及A國小的教師分享,發現學童對於化學物質的少用,並且在碰觸相關議題時,願意主動與老師、同儕分享,也由晤談中發現,學童對於環境荷爾蒙議題有更深一層的認知。
二、建議
1.環境荷爾蒙議題由日常生活中融入
    許多教師認為環境荷爾蒙議題應該編制一套完整的教材,研究者在課程實施完成後發現,環境荷爾蒙議題隨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融入,許多不孕症的情形,是否與平常濫用化學產品有密切的關連,可以多由日常生活當中的案例探討,使得環境荷爾蒙不再是艱澀難懂得化學名詞。
2.建議九年一貫課程編輯出版社將環境荷爾蒙議題融入現有教材中
    環境教育應該隨著時代性的環境議題有所更新,而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不該停留在資源回收、垃圾分類的議題當中,全球暖化逐漸被編入教材內容當中,環境荷爾蒙議題在現今環境問題當中已被受重視,教科書應該隨著現今環境議題融入環境荷爾蒙議題,環境荷爾蒙物質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更有需要融入於現有教材當中。

陸、參考文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