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有水土保有生命
陳金寶98.05.30
壹:前言
我國以農立國,早期的人們所食用的食物,除了靠打獵以外,就是靠土地種植五穀,有五穀才能養活人們,使人們能豐衣足食,在那個沒有良好種植技術,甚至對於氣候狀況、土壤肥沃及病蟲害一無所知的年代,認為有一神靈在控制農作物的收成,因此「土地公」在此情形之下產生了。
「田頭水尾土地公」這句話就可以看土地公和水、土的關係,祂不但看守田地,還要照顧水源,確保農作物可以順利收成,以養活土地上的子民。在民間的信仰中,一般都把土地公視為是地方上的守護神,祂就好像是現在的村里長一般,管轄著鄉里。因此祂和民間的關係密切。
在台灣的開發史上,人與土地有著深不可分的依戀關係,而具有土地神性格及其他民生功能的土地公便依附在人與土地的共生關係上。人在有形無形中依附土地公信仰,土地扮演的是人與土地公依存的仲介,人與土地、土地與土地公、土地公與人,三者之間的相生相輔。因為對土地公的尊敬,所以民間對土地、泥土也就格外的愛護,不會任意破壞土地或土壤,才能確保土地的生產可以供養大地的子民。
台灣---美麗的福爾摩沙,地理環境特殊;形狀猶如紡綞狀的地瓜,土地總面積為
梳子霸
歷年來我國的水土保持工作,
不管是治山防災、區域性水土保持、查報取締或是教育宣導等相關業務上,均有顯著成效,對於保育水土資源發揮極大效益,提供了農業永續發展的基礎,各級工作同仁默默耕耘之成果,可說是有目共睹,頗受全國各界肯定,但是,921大地震後,台灣原本脆弱的地質,遭受嚴重的傷害,學者專家預測921大地震後數十年內,中部災區引發土石流之威脅,將是每年必須面對且克服之天然災害,如何解決土石災害之發生,有效防災避難,以維護民眾生命財產之安全,乃近幾年間之首要任務,如何從治理及管理兩方面進行,以做好水土保持,促使山坡地合理永續利用,減少災害發生,為當前重要施政課題。
貳、水土保持現況
一、
建立坡地防災技術體系
九二一震災後,如何運用新興科技及委託學者專家建立坡地防災技術體系,迅速、有效防範土石災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已成為政府努力目標,爰此,水土保持局已積極加速完成台灣地區土石流危險溪流調查、崩塌地調查、危險村落調查、治山防災構造物總體檢、土石流警戒值訂定之研究評估、降雨警戒值分析系統建置、土石流觀測示範站建置、土石流睦鄰救援疏散路線及避難區示範規劃、坡地災害查詢系統整合與功能提昇、坡地災害地理資訊系統與網路地理資訊系統建立、土石流災資訊傳輪系統、自然生態工法之研發等相關工作。
二、土石流災害防救
依「災害防救法」第三條規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土石流災害防救之中央主管機關,負責指揮、督導、協調各級機關災害防救相關工作;水土保持局為加強土石流危險溪流區域居民防災常識、應變能力,及熟悉防災疏散路線,以減少災害損失,自89年度起針對重要土石流潛在危險地區,舉辦土石流防災疏散示範演練,並辦理土石流防災教育與地區居民雙向溝通座談會。並於颱風或豪雨侵襲時,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之「土石流災害通報及應變規定」,設置土石流災害應變中心,同步接收氣象局各地雨量資訊,於累積雨量或時雨量達警戒值時,隨即通知地方機關轉知危險地區居民警戒或疏散,以有效預防土石流災害,強化災害防救功能,迅速處理土石流災害為目的。
梳子霸
三、九二一震災重建
加速921災後重建與災害復舊,包括公共設施搶修及重建、土石流及崩塌地源頭處理、農村聚落重建及崩塌裸露地植生復育等,以減少二次災害,除安全性、有效性與經濟性外,亦應力求美觀並配合週邊景觀,作整體性規劃治理,並加強工程品質管制,避免二次投資。同時應與聚落重建結合,僱用災區勞工增加就業機會。使在地人生活安心,使外地人旅遊放心,使大地傷癒美貌重現,使產業振興經濟活絡。
四、辦理整體性治山防災工程
(一)以集水區為單元,針對沖淤嚴重之野溪坑溝及崩塌、地滑地,以防砂壩、潛壩或整流、護堤、排水等工程方法,因地制宜、相互配合運用,能於短期內達到防災及維護水土資源等具體效益之一項重要經建計畫;近年來,國人對環境保育意識之提昇,在治理方法上,已漸融入親水與自然生態工法,執行成果甚受各界肯定。
(二)推動台灣地區第三期(90─93年度)治山防災計畫:預定投資240億,預估「集水區整治率」將可由89年度之21%提高至93年度之33%,防砂量為14,528萬立方公尺。
(三)加強治山防災績效評估及量化:第一期治山防災計畫之效益評估,東部地區益本比為6.62,西部地區為1.324,今後宜加強績效量化基準的評定以及治山防災風險評估技術。
跌水
五、超限利用地輔導造林
自民國81年至88年間辦理台灣省山坡地利用調查,超限利用面積計
六、特定水土保持區劃定
為保育水土、涵養水源、減低災害發生及加強水土保持處理與維護,繼續依水土保持法第十六條規定,辦理特定水土保持區劃定及公告作業,並責由管理機關擬定長期水土保持計畫辦理治理工作,對於土石流危險區及崩塌地危險區,尤應加速辦理,積極整治,以防颱風豪雨造成災害
七、加強山坡地違規使用查報取締
(一)落實衛星影像輔助山坡地管理與監測系統之查報,從嚴處罰違反「水土保持法」案件,提膏山坡地違規查報與取締技巧,以及加強行政機關與檢察機關之聯繫,同時訂定山坡地保育利用管理獎勵辦法,對著有績效及違規使用舉發人給與獎金。
(二)台灣地區山坡地劃定巡查區,由兼任巡查人員1,622人負責巡查制止查報違規行為。
(三)水土保持局設置免費檢舉電話0800-491008。
八、落實水土保持計畫審核及監督
依據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技術規範、水土保持計畫審核及監督要點,嚴格審核山坡地開發水土保持計畫,實施專業技師規劃設計與監造簽證、施工中檢查與監督管理等制度,以落實山坡地管理工作。
九、加強水土保持教育宣導與人才培育
e世代的水土保持教育宣導,除維持傳統的方式外,更應廣泛應用Internet網際網路之服務,利用傳播媒體加強防災教育與宣導,灌輸「水土林一家,上中下游一體,集水區與溪流並重」之理念,強調水土保持工作成效的「有限性」,不要使社會大眾誤解水土保持為「萬能丹」。同時應有計畫培育人才,結合研究與實務經驗,技術移轉至基層單位,提升設計水準。
(一)加強水土保持及土石流教室網際網路之服務。
(二)廣徵水土保持義工,舉辦解說訓練營,協助宣導及檢舉山坡地違規情事。
(三)加強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管理,設立土石流及崩塌危險區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擴大戶外教學及觀摩參觀。
(四)每年定期舉辦「水土保持月」,密集加強大眾水土保持宣導。
(五)舉辦基層人員水土保持基礎講習、土石流防治等技術規劃設計專業訓練,鼓勵在職進修,赴國內外觀摩研習災害防治技術
十、地理資訊系統建置與應用
(一)水土保持局自八十二年度起推動地理資訊系統(GIS)建置與應用,已完成山坡地土壤圖、地籍圖、土地利用現況圖、山坡地範圍圖、全省衛星影像資料庫、山坡地範圍像片基本圖、全省經建版地形圖、全省崩塌地位置調查分佈圖、土石流危險溪流分佈圖、雨量站地點圖、監測地點圖、治山防災構造物分佈圖及衛星影像監測變異點資料庫等多項空間資料庫。
(二)開發完成:利用衛星影像輔助山坡地管理與監測系統、遙控無人飛機災情蒐集分析系統、坡地災害資料整合及網際網路地理資訊系統、治山防災查詢系統、農路災害查詢系統、辦公室自動化應用系統、降雨強度警戒值分析系統、土石流自動警戒系統等多項業務應用系統。
(三)完成本局空間資料庫整合應用系統建置,透過內部網路提供各業務組存取應用。
(四)積極開發土石流災害監測決策支援系統。
十一、落實推動自然生態工法
自從九二一大地震後,在防治土石流,重建家園、建設綠色台灣過程,為了兼顧環境資源之永續利用,政府亟力推動自然生態工法;舉凡災後重建、河川整治、治山防災、環境生態改善、野生動植物棲地之保育,以及人文社會關懷之社區防災、社區總體營造等,均因地制宜採用自然生態工法,期使創傷之大地能重獲生機,重現福爾摩沙之優質環境。
為積極推動自然生態工法,除擬具中長程推動計畫外,並輔以有系統且合理之整體配套措施循序執行,主要內容包括:成立自然生態工法推動工作群、發展適合本地之自然生態工法設計參考圖冊與單價分析、建立河溪自然生態工法評估指標、舉辦現場觀摩訓練及研討會、成立六處自然生態工法示範集水區、建立河溪自然生態工法評估機制、建立自然生態資源調查及棲地改善模式、建立集水區自然生態工法整體規劃設計模式、各式壩工對棲地環境影響探討等。
石砌護坡
經由以上整體配套計畫推動及全面落實執行,期能創造優質河溪環境,塑造親水空間,營造產業、休閒及生態兼備之環境,以達到防災、生態保育、景觀調合及休閒遊憩之效益。
水土保持法之立法,自五十八年研擬草案開始,歷經二十五年,才順利誕生。徒法不足以自行,需要你我來相助。台灣水土資源問題日益惡化,亮起了紅燈,尤以九二一地震後,災區山崩地滑情形非常嚴重,引發土石流之頻率及規模將更大幅度提高,潛在土石災害嚴重,而且違規不當開發利用之破壞,似又有增無減,因此現階段之水土保持工作,需配合社會經濟環境變遷作調適。預防重於治理,防災重於災後搶救。
展望未來之水土保持工作,在兼顧維護山坡地生態維護之原則下,除加速辦理九二一災區土石流及坡地災變防範,持續推動台灣地區整體性治山防災,維護公共安全外,應貫徹水土保持法之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山坡地開發之管理,嚴格審查水土保持計畫,落實水土保持簽證、保證金繳納及代為履行之制度,預防不當之開發,以維公共安全。同時透過教育與宣導,普及正確的水土保持觀念與技術,減少對自然生態環境之破壞。
參、心得與感想
我們知道台灣的地質特殊,山高陡峭,河川短,水流急。當務之急是做好水土保持的工作,如何將水土保持的觀念注入孩子們的心靈裡,讓他們體會水土保持的工作是大家的共同責任。那就須靠老師設計有趣又能感動人的教學設計。
從設計的小小實驗中,孩子的臉上呈現出驚嘆…歡喜….感動….小草真的本事大。談起水土保持教育,首先要推崇前台北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教所王佩蓮教授。20年來王教授的帶領著水土保持義工(ㄧ群已退休老師及在職的老師),踏遍寶島的各角落,默默耕耘著水土保持教育向下扎根的工作。水土保持給人的刻版印象;很工程、很生硬、有點冷冰冰的感覺,與生活無關。為了破除這個刻版印象,義工們配合課程設計教學活動、繪本融入水土保持教育、研發教具,將水土保持教材,活潑化、生動化、遊戲化…….。期望從體驗中感動孩子,讓他們由衷的深愛自己成長的地方,同時也喚醒社會大眾一起關心我們這塊土地。
1.
96年在王教授的號召之下,將現有各版然科技與生活的機率最大,希望透過實驗與觀察的過程去了解,水土與我們的生活關係。
從各版本的教材中發現,自然科技與生活領域本各學科領域的教科書(康軒、南一、翰林、牛頓、部編共計(144冊),與水土保持相關的從研讀、判讀、分析、討論、整理、統計、歸納後,結論如下:
2. 各版本均能將水土保持的概念以間接或直接的方式融入課程中。共計128個單元直接概念61個單元占47.74%;間接概念67個單元占52.34%。
3. 水土保持間接概念出現在語文學習領域機率大,著重於情意的教學,昇華對於水土的情感。
4. 水土保持直接概念出現於社會學習領域及自及社會科學習領域,缺乏體驗的學習,我們都知道教育家杜威倡導『教育及生活』『做中學習』學習的理念,如果從體驗的學習中,讓學童從實際的狀況,體會水土保持與生活的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關係。
5. 各版本教材內容著重在災害的部份,但實際教學應是『預防重於災害的宣導』,因此高年級的教材建議:重視防災的觀念,讓學童覺知做好水土保持對生活的重要性。
6. 建議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製作多元性的多媒體教材,以加深加廣學習內涵。並分送各中小學圖書館或掛在水土保持局的網站(以明顯的標題出現)以
7. 在教師手冊中,提供創意的教學活動設計,
8. 研讀過程中發現教科書圖片需更換的以及教科書中文字須修正的如下表(近一步資料可以向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索取)
固床工
一路走來從教材分析、建構概念網、收集現有教學動設計。過程十分艱辛,因為在教師教學最需要的---水土保持最重要的一個教學活動設計網站,竟然有一半的資料是無法找到網頁的狀態。個人深深覺得,教學資料是一種無私的分享,大家能將自己的智慧結晶,提出與人分享,也是功德一件喔。不過還好;在王院長的鞭策下,工作還是完成了。
分析中,我深深的改變先前想法。之前的刻版印象總認為水土保持是和自然科學領域關係密切,然而走過這一趟,我們看到各版本已將水土保持概念,用間接的文字美,漸進式情意的學習策略走近孩子們的心中。加上自然學習領域的知識學習相信孩子的學習會更豐富。
在教具的設計上,以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級任老師除了日常的教學外,還有許多的行政工作需要配合。以語文學習領域來說,幾乎是由級任導師當任教學,如果教具的取得需要繁瑣的手續,相信老師的教學熱誠將會銳減。因此本次教具的設計,是考慮教學的老師隨手可得的材料為優先考量。在此更要謝謝台北市中正國小李惠芬老師、玉成國小侯佩芬老師、林雅卿老師、蔡軒宇主任、北峰國小劉昌鴻主任大力的支持與配合,同時也不斷的提共修改以意見,讓試教的工作得以順利的完成。
除了感謝還是感謝,相信在王院長的帶領下,水土保持的幼苗將會不停的成長。個人更期盼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發展E化教材,孩子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讓水土保持教育深入孩子的心中。
以下教學活動設計,分別在不同地區的學校及年級試教過,並由專家學者指導改進。歡迎您配合相關課程使用,更盼您的指導。(詳附件一到五)
附件(一)
水土保持方法--認識等高耕作(看誰溜的慢)
1、教學活動單
2、教具
理念:透過實驗過程,體會水的流動速度,與坡度有關,進而了解等高耕種的對於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
|
教具 |
素材:紙箱、乒乓球、厚紙板。 |
策略:實際操作。 |
|
目標 |
1.以實驗的結果顯現數據,水流的速度。 2.讓學童體驗消能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3.學童能從實驗過程中,了解等高耕作的方法, 4.減低水的沖刷能量及對水土資源的保護。 5.學童追求事情的真相。 |
3、操作過程及結果
(1)先讓學生了解什麼是等高線
(2)用等高線和普通的山來做實驗
(3)讓學生同時放開乒乓球感受球往下滾的速度
(4)進行討論
(5)比較兩者的差異性(有階梯和沒階梯)
(6).帶入水土保持的概念
4、教學活動單
小朋友:到郊外時放眼望去,山上常常可以看到像樓梯一樣,一階階的茶園或稻田。
在飄渺的山嵐中,讓人彷彿進入了神仙世界,景色格外美麗。
(1)現在請將你印象中的美麗景色畫在下面格子裡
(2)想一想!或請教農夫們或茶園的耕種者,為什麼要隨著山勢,一層一層的耕種呢?主要的用意是什麼呢?將訪問的資料填在下面的圖案裡
(3)和同學一起討論,動動腦做個實驗吧!
a、所使用的實驗用品:
b、如何製作:
c、實驗的過程(簡單敘述)
5、試教心得
透過實驗比較很容易就能傳達概念,實驗後的討論也是很重要的部分讓學生除了能比較其差異性更能了解這些概念的運用,例如學生會說如果到山上的果園果農沒有做水土保持就不要支持他,還有學生提到土石流讓好山好水不見等想法。
附件(二)
梳子壩真厲害(梳子壩與防砂壩的差異)
1、教學活動單
2、教具與策略
理念:從實驗的數據,讓學童比較傳統防砂壩與梳子壩之差異。 |
|
教具 |
素材:紙箱、紙板、衣夾、BB彈、彈珠、乒乓球、豆類。 |
策略:實際操作。 |
|
目標 |
1.實驗的結果以實際狀況觀察兩者間的差異性。 2.學童從實驗過程中,比較傳統防砂壩與梳子壩之差異。 3.培養學童追求事情的真相。 |
3、操作過程及結果
(1)課前先和小朋友討論,這兩種水土保持工法的圖像。
(2)實驗的設計,依照實驗所需的材料,分組去收集。
(3)收集址紙箱、豆類、梳子、衣夾…..等
(4)製作教具:將紙板分成若干格(當作梳子壩的間距)。
(5)將曬衣夾夾在紙板上(當作梳子壩的梳子)。
(6)大小不同的豆子、乒乓球、彈珠、BB彈等當成大小不同的石頭。
4、教學活動單
一、小朋友:我們來玩戲,這裡有兩種水土保持的工法,有一種像我們梳頭髮的梳子,我們稱他為梳子壩;另外一種倒寫的ㄇ的叫它防砂壩。想一想:它們
的功能是什麼?把你知道的寫在下面的空格裡。
二、遊戲開始!現在把你手中的大小顆粒不同的石頭、BB彈、紅豆、綠豆、黃豆同時倒在兩個水土保持工法的模型上,你發現了什麼?
工法名稱 |
觀 察 到 的 現 象 |
|
防砂壩 |
顆粒的排列 |
□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 |
梳子壩 |
顆粒的排列 |
□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 |
2、
說說看:你從實驗中又發現了什麼,兩種水土保持工法他們有什麼不同點呢?
3、想一想!如果你使水土保持工程師,你會用什麼工法來保護我們的家園呢?
三、從實驗的過程中,你發現河川的泥沙是如何運移的呢?和小組同學一起討論並將答案寫下來。
5.活動照片
製作防砂壩梳子壩的模型 用量杯量好顆粒大小不同的豆子、
彈珠、BB彈乒乓球,準備做實驗。
實驗中我們看到防砂壩中, 而梳子壩卻不一樣,顆粒較大的
顆粒大、小不同的豆子、彈珠、 都留在霸的上方。
BB彈及乒乓球都往下掉。
6.試教心得:
經過小組的討論後,小朋友建議使用曬衣夾來當作梳子壩的柱子,也可拿較寬版的梳子來當柱子,剛開始只用BB彈做實驗,後來小朋友討論的結果又建議:用大小不同顆粒的豆子或球類,來當作大小不同的石頭。讓實驗更加逼真。讓小朋友參與教具製作及設計實驗,小朋友動腦又動手,讓水土保持教育更加落實於教學中。小朋友在實驗中體驗水土保持的工法,更能清楚的了解:梳子壩----最後流到下游的石頭,會因為層層的梳子柱的過濾後,而破壞其威脅力減低,將可能造成的傷害降到最小。
附件(三)
階梯下的小口袋
1、教學活動單
2、教具與策略比較
理念:從實驗過程中,發現削減水能量的發方法。 |
|
教具 |
素材:紙箱、塑膠袋、BB彈、各式小豆類。 |
策略:實際操作。 |
|
優點 |
1. 從實際操作中、看到水先進入塑膠袋中、在由塑膠袋中流出來,水的消能明顯看到。
2. 實驗的目的是希望學生獲得真實的知識與技能,透過親手做的過程,更能體會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3. 親身體的學習是最真實的 |
3、操作過程及結果
(1)將紙箱在等距離的地方,挖取數個小洞口,下面放有塑
(2)以增加或減少書本的量作為坡度。
(3)比較不同坡度對於水的消能作用。
(4)比較有口袋及沒有口袋的兩邊水流的速度。
4、教學活動單
晴朗天氣令人神清氣爽,大夥都嚮往奔向大自然的懷抱裡。當我們經過山壁時,偶爾會發現從山上而下的排水溝。它的功能是什麼呢?
(1)請和同組的小朋友討論,山上的排水溝它的功能是什麼呢?將討論的結果記錄下來。
(2)設計一個以不同坡度為變因的實驗,看水流速的變化情形?
操縱的變因
保持不變的變因
應變的變因
實驗的紀錄
(3)從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4)想想看!為什麼要在水溝內挖洞呢?
教具:BB彈、方盒子(口袋)、紙箱 作好的教具
6、試教心得:
和小朋友討論結果,小朋友建議使用方盒子、BB彈和各式的豆類。小朋友從實驗發現坡度越高,其流速越快。有跌水作法的一邊,BB彈幾乎都流到口袋裡去了,可以防止流速過快造成的傷害。另一邊沒有跌水的作法,除了較小的坡度外,其流速都很快,所以如果雨下大一點,下游就很可能會發生災害。因此,水土保持做的好,我們的青山綠水就會用常在,讓我們一起來做水土保持。
附件(四)
地層變奏曲
1、教學活動單
2、教具策略
理念:從實驗中,讓學童發現台灣地質的脆弱,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
|
教具 |
素材:千層糕。 |
策略:實際操作。 |
|
目標 |
1.實驗的結果較清楚看出軟的千層糕的曲摺現象。 2.實驗的結果較清楚看出硬的千層糕的斷裂現象。 3.更具體的讓學童了解台灣地質的脆弱。 |
3、操作過程及結果
(1)千層糕兩塊。【小朋友建議用蛋糕、饅頭、花捲】
(2)千層糕一塊放入冰箱冷凍。
(3)上課前將冷凍的千層糕拿出來。
(4)先介紹台灣的地形與地質。
(5)水流搬運的作用使得泥沙一層一層的堆積。
(6)以千層糕當作一層層的地層。
(7)當沒冰的千層高受到擠壓時,千層高就會變形,成彎曲形狀。
(8)冰過的千層高受到重力的擠壓或撞擊,便會斷裂破碎。
(9)破碎斷裂的千層糕,受到遇水的侵蝕雨沖刷,慢慢崩塌,隨著水往下流入。
(10)想想在多地震的台灣,地質脆弱,更顯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4、教學活動單
小朋友:在山路邊的露頭,可以看到一層層的地層,好像千層糕般的一層層排列,走近觀察,你會發現每一層的顏色有些不同,質地也不盡相同。想一想:如果來自地球內部的一股神大的力量將它們擠壓那將會是…….讓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吧!請依下面的步驟做做看:
1. 將千層糕平放在桌子上,雙手用力往中央擠壓,你發現了什麼呢?請將所看到了模樣畫在下面的空格裡:
2.拿出冰過的千層糕,用力撞擊並向中央擠壓,你發現了什麼呢?請將所看到形狀畫下來。
3.將以上的兩項實驗擺好,請拿灑水器從上面,淋下水來(好似下雨般),你又發
現了什麼呢?請寫下來:
4.
在多地震的地質上,如果不做好水土保持,後果會如何呢?你覺得大家應該
如何保護土地資源呢?寫下你的看法!
5、試教心得
透過操作和說明,學生很快就了解地層的結構及和外在力量互動後的變化,原本學生對地層的感覺和想法很薄弱,但經過動手做後開始了解和關心也馬上和土石流的觀念相結合,所以動手做的確是很容易讓學生學習的教學策略。
附件(五)
小草本事大
1、教學活動單
2、教具與策略
理念:從實驗的數據,讓學童了解植物的根部對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
|
教具 |
素材:回收的塑膠杯水杯。 |
策略:實際操作。 |
|
目標 |
1.實驗的結果以數據立即顯現。 2.學童從實驗過程中,了解植物根部的功效。 3.學童追求事情的真相。 |
3、操作過程及結果
(1)蒐集已用過的杯水杯,並在底部打六個小洞。
(2)每組有兩個杯子。
(3)將校園裡有植物的草地挖取一搓土和草放入杯內。
(4)同一地點挖取沒有草的泥土一磋。
(5)拿一灑水的勺子,同時膠水200毫公升在兩個杯水上。
(6)將水杯放置於量筒上。
(7)觀察水流出來的顏色及水量作成記錄並比較。
4、教學活動單
在校園的牆角邊或操場旁,經常可以看到小小棵綠油油的植物,它怎麼能長得麼好又這麼有精神呢?是有人照顧它嗎?當然不是囉!我們仔細瞧瞧他們有啥本事。
(1).拿著小鏟子到校園裡的牆角邊,找一處小植物長得比較密集又多的地方,連土帶植物挖一小塊,放在杯子裡。在附近找一處,沒有植物的地方也挖一小塊泥土,放在另一個杯子裡。仔細觀察,你看到了什麼?
(2)、讓我們來玩遊戲,將這兩個杯子每一小時,同時灑上200毫公
升的水,請將觀察到的結果記錄於下表中。
實 驗 項 目 |
水杯裡種有植物的 |
水杯裡沒種植物的 |
|||
實 驗 過 程 |
水的流量 |
水的顏色 |
水的流量 |
水的顏色 |
|
第一小時 |
50毫公升 |
|
|
|
|
第二小時 |
50毫公升 |
|
|
|
|
第三小時 |
50毫公升 |
|
|
|
|
第四小時 |
50毫公升 |
|
|
|
|
第五小時 |
50毫公升 |
|
|
|
|
合 計 |
250毫公升 |
|
|
|
|
(3)想一想:從實驗中,你看到小植物有什麼本事呢?
把感受寫出來:
(4)我想對小植物說:
5、試教心得
所先要感謝建國科技大學,王院長給我們的孩子有這個機會,學習活化的課程。在這次的活動中,孩子們兢兢業業小心的操作實驗,他們各拿著鬧鐘,時間一到,便主動去灑水並紀錄。在那校園的小角落裡,不斷的傳出【哇…..】的驚叫聲,這豈不是我們期望的學習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