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校園的守護者∼
台北縣平溪國小黃素鳳主任專訪
訪談及記錄:陳瑞玲、張冠英 圖:黃素鳳
簡介:
學歷: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平溪國小總務主任
|
與素鳳主任結緣於環境教育輔導團,對於這位平易近人的教育前輩在環境教育上的執著,令人深深折服。以下訪談內容是她在經營生物多樣性校園多年的心得。 |
1.國小教師該如何參與營造生物多樣性的校園?
|
平溪國小水生池 |
素鳳主任:我認為隨時都可以參與,而對象也不限是教師。有一些想法和概念並不是因為是老師或是為了上課才需要學習或具備的,校園是一個具多元化的學習空間,包含人文或是生態,所以「營造多樣性的校園」也不會只限制在某些人的身上,或是某些人才能握有的權力,「營造多樣性的校園」應該是學校裡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活動。教師在進行課程時只需像個廚藝精湛的廚師,把校園裡具備的特色挖掘、歸納、展現,是讓學生學習的歷程,我會看到有的老師帶著孩子營造一個小小生態園區,或是佈置小小生態池、水築箱、有機廊道,進行一些養殖、觀察、紀錄的活動,課程結束後,再帶著學生找尋適合放養或種植的環境,讓觀察的生物回歸自然,完成一套完整的教學歷程,同時也營造一個空間和學習經驗,達到教學目標,這樣就算成功,而不是先要造好一座園子或是一個規模多大的工程後,才要開始進行課程,其實過程很重要。
所以教師不需要刻意去找尋特殊的題材,而是應該更關心自己所在的校園環境,有哪些是已具備的或是被忽略的,利用教學的歷程逐步營造,因為自然生態環境的營造是最急不來的,「時間」、「耐心」和「等待」是最佳夥伴。
2.國小教師須具備哪些能力才能設計生物多樣性的課程?有哪些管道可以提升教師設計課程的能力?
|
素鳳主任:課程設計是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就是說當您準備要成為一位教師時,就必須具備的能力,,只是設計的課程內容和對象不同而已,「生物多樣性」是一種概念,因此,當我們要讓學生對環境更加尊重,對週遭更加關心,首先教師的心底,就要先能認同「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從生活中入手,從每天所會接觸到的議題切入,學生才會認知這些想法其實是和我們生命、生活息息相關。教師不需 要具備多專業的知識,最重要的是要願意和學生一起參與和分享,學生學習相關知識,教師又何嘗不是? 以自己的經歷而言,常常學生會有出乎預設的發現,讓人讚賞。 |
|
如何「提升教師設計課程的能力」我想多聽、多看、多接觸、多吸收,是不二法門,當然教師要先有熱忱,才會願意不斷吸取新訊息,而因著教學場域不同,我們教學著力點也會不同,所以我會認為教師的課程設計內容和學生經驗可以連結,不會太天馬行空,學校同儕、地方人士都是可以獲得訊息的來源。 所有學習歷程都是點滴累積,「方向正確,小處著手」教學應該就可以得心應手。 |
3.當教師將設計出的課程何落實於教學時,行政該如何配合?
|
素鳳主任:我認為以現在的趨勢,如果老師願意做這樣的課程設計並實際落實,行政方面應該會樂於配合。 每個學校對教師的課程設計和實施有不同的程序,其實都會有一套基本的標準流程,也會有一些客觀的考量。例如課程進行的時節是否恰當,當涉及戶外教學或觀察實驗時,老師的準備是否周全,有沒有安全考量 ? 這些可能都是行政人員必須以不同的角度,協助教師多方思考、提出建議。目前學校都有課程發展委員會或是教學研究會之類,這都是很好的研討管道,教師們可以互相提供諮詢,交換教學心得,所以,先不要擔心如何配合的問題,而是該先架構一套課程研討的模式,行政和教師雙方須具良性溝通,才能相輔相成,將教學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