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校園工程與環境的對話  

金山國小 蔡明若校長


 

        臺北縣政府為塑造永續、環保、健康、舒適新環境,並建立人文、生態、資訊、國際新校園,在民國95年依據治縣願景、配合環境基本法之精神及臺灣地區21世紀永續發展的環境教育行動策略,提出「臺北縣環境教育中程計畫(95-98年)」,以「環境政策」、「空間改造」、「環境教學」、「生活實踐」4大主軸,做為推動的努力方向,期盼透過教育力量,全方位將永續環境教育理念落實在中小學課程與生活。

在「空間改造」方面,要求各校配合校務發展需求,積極朝向永續校園的改造。建立各校資源與能源的循環再利用管道,進行本土生物多樣性環境的營造,包含地表土壤改良,設立親和性圍籬、多層次綠化及生態景觀水池,將校園打造為永續環境教育基地。因此,如何將綠建築的概念融入學校環境改造,是從事校園整體規劃時必須納入考量的重點。

校園規劃平面圖

金山國小建築結構的隱藏危機,是長久以來既存的事實,除行政樓外,約三分之二為年代已久之老舊教室,呈漏水的不良狀態,樓梯狹窄遇雨濕滑,學生極易滑倒,如西棟教室是屋齡已達 70年的老背少老舊教室。民國 95 3月「台北縣金山鄉金山國民小學防水防熱、照明、廁所整修工程,校舍結構補強後耐震能力詳細評估成果報告書」報告指出,基於結構安全考量及校園整體規劃考量,建議校舍拆除重建。

因此,在前任校長連進福先生任內即著手規劃辦理本校老舊危險校舍拆除重建工程,規劃過程中在教育局長官的指導下,透過呂欽文建築師、蔡忠孝建築師暨本校校園整體規劃小組無數次的討論和腦力激盪下,提出本校校園整體規劃報告書,並採分期進行老舊校舍改建。

永續校園營造是本校校園整體規劃的核心理念,將綠建築的概念融入學校環境改造中,務期校舍工程從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的一系列過程,都能以最節約能源、最有效利用資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環境負荷之建築物,以提供安全、健康、效率及舒適的教與學空間,達到建築與環境共生共利,永續經營之目標。

「綠建築」不只是建築環境綠化而已,而是從地球環保的角度出發,以全面化、系統化的環保設計作為訴求的永續建築設計理念。積極而觀綠建築,可定義為:「以人類的健康舒適及基礎,追求與地球環保共生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施」或實質說來,綠建築必須是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以達到興建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之綠建築,建立舒適、健康、環保之居住環境,發展以『舒適性』、『自然調和健康』、『環保』等三大設計理念。本校校園整體規劃依據綠建築三大設計理念,規劃執行下列事項及計畫。


一、基地環境特色及分析

校園整體規劃必須以「因地制宜」為基本原則,順應當地風土環境特性來規劃綠色校園。本校規劃小組從金山鄉歷史沿革、現況及未來發展、產業與經濟發展、人口統計、交通概況、地勢與地形及氣候資料(氣溫、降水、風)等方面調查分析,以此作為擬定規劃設計方針的依據。

 


二、敷地生態計畫:

(一)綠化面積比率:

立體綠化

1、綠化面積比率:在滿足建築空間需求及容積率條件下,盡量降低建築物建蔽率以增加綠地面積,減少人工鋪面。本案除建蔽率與基地開挖外,其餘空間保留作為庭園入口平台及綠地。

2、多層次立體綠化:綠地上除全面栽植草皮外,基地四週地界處,種植喬木,喬木下方種植灌木形成低層次的綠化植栽,一方面可以造景綠化美化環境,一方面可以減少 CO2量,減緩溫室效應。

3、立體綠化:建築物屋頂、陽台、外牆等之綠化,屋頂、陽台等人工鋪面上設置花台或花盆等方式種植並加強防水處理,外牆上設置鐵絲網架或嵌版植栽槽,再種植藤蔓植物,牆面綠化可降低牆表面溫度與室內溫度,進而降低空調負荷。

 

(二)土壤保水計畫:

1、增加土壤地面:降低建築物建蔽率,並且降低地下開挖面積比率,將空地盡量予以綠化,有助於雨水滲透及土壤涵養水分,減少溫室效應。

校園綠化及透水鋪面

2、使用透水鋪面材料:車道、廣場、步道等人工鋪面,其表面層及基層應使用透水性能良好之材料;如表層使用連鎖磚、石塊、水泥塊或木塊。

3、透水性及雨水回收系統:戶外草坪下方2~3米處全面鋪設透水軟管,透水性鋪面下方鋪設排水帶,利用毛細管原理,將草坪上澆灌透水及地表雨水導入雨水集水槽內。屋頂設置雨水集水管、雨水亦導入雨水集水槽內,雨水經過濾後,再供澆灌及馬桶沖水使用。雨水集水槽內設置控制閥及排水泵浦,夏季水源收集不足時可自動補水,雨季時水源過多,可排至公共排水溝。

 


三、外殼節能計畫:

(一)建物配置、座向與日照、季風關係之合理

1、建物配置本區地區環境 性,日照數 低,校舍配置主要面向仍以南北向為,針對東北季風之不利因素影響,規劃雙面走廊方式因應跑道操場等開放空間利用坡坎山凹自然地形阻擋東北季風 

2、座向與日照季風關係之合理性本規劃方校舍配置呈合院配於本區東北季風盛  寒冷之氣可降低東北季風影同時合院開口開向西南 可引入西南季使校園整體氣冬暖夏並且配合校綠化植栽處理,可使校園整體微氣候達到最佳化

建物配置、座向與日照、季風關係之合理

(二)開窗遮陽裝置:

1、方位:減少東西向開窗,增加南北向開窗面積。

2、開窗率 :進外牆開窗率控制在 30%~40%,減少日射熱,並適當利用晝光。

3、遮陽裝置利用:除南北向窗戶外,其餘各方位開窗均應設置裝置,以減少夏日室內日射得熱,或利用兩層外皮方式設置陽台與採深凹窗形式開窗,減少遮陽版深度。

4、玻璃:採用氣密性要求之光熱比高之玻璃材料。

屋頂採光及通風節能設施(室內)

屋頂採光及通風節能設施(室外)

 

(三)自然通風:走廊兩端分別於牆面設置開口,形成風道,維持自然通風路徑,以利於春秋冬季非空調期可引入室外氣流。

三、四樓非走廊處採外推式窗戶增加通風面積

廁所採光及通風良好

(四)照明節能:

1、高效率光源與燈具:選用日光燈,省電燈泡等高效率之燈具及光源,並配合使用電子式安定器。

2、照明分區時段控制:照明燈具可分區時段控制,以便充分利用晝光,減少不必要照明用電。


三、水資源利用計畫:

(一)雨水利用系統:

有效收集屋頂雨水及地面雨水,經淨化處理後供給馬桶沖洗用水及庭園用水,以減少自來水用量,有效節省水資源。

(二)省水型器具:

給水器具採用省水型器具,包括節水型龍頭、二段式沖水馬桶水箱、節水型馬桶、紅外線感應式沖水小便斗。以有效節省用水。


四、污水垃圾計畫:

(一)污水處理:

建築物排水系統之污水管、雨排水管、雜排水管分立,污及雜排水一併導入污水處理裝置,雨水則導入雨水淨化裝置,淨化處理後回收利用。

(二)垃圾處理:

各層茶水間預留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桶之設置空間,以利於日後落實執行資源回收工作,減少垃圾量。建物地下一層電梯旁設置垃圾集中空間,一方面維持環境衛生,一方面便於集中管理。


五、環保構造計畫:

(一)二氧化碳減量:

本案採用簡潔、對稱、規則的模距化結構系統及造型,有利於結構系統合理化,經濟化,輕量化以及構造工法的省力化,相對的可以減少構材及施工模版用量。盡量使用可回收之建材,如鋼、鐵、鋁等金屬合金,並減少混凝土之用量。使用地方性建材、天然建材或再生性環保建材,如木材、石材、纖維板等。

(二)廢棄物減量:

採用標準化、工業化、預鑄化施工方法及建材,以減少營建廢棄物之產生。室內裝修盡量採用乾式工法,以減少現場施做之施工污染及廢棄物料產生。採用整體式廁所明管式配管、設備單元,系統化組立方式,可減少施工廢棄物。營建施工過程加強空氣污染防制對策,包括:專用之清洗設備、防塵圍牆、防塵罩、砂石路鋪設鋼板、灑水噴霧、工地清理管制等。

永續校園的發展應兼顧硬體及軟體的改造,誠如前教育部環保小組執行秘書陳志傑說的,永續校園不僅要在硬體面落實「生態環境恢復與維護」、「永續建築」、「省能節源」、「健康建築」、「基地永續」、「減廢」、「資源再利用」,在軟體面更要落實「校園環境政策」、「建立校園空間建築與環境管理系統」、「推動校園環境教學」、「實施生活環保」。


因此,本校配合永續校園硬體建設的改造,透過下列作法推動環境教育教學活動,全方位將永續環境教育理念落實在課程與生活中:

一、建立校園環境管理制度,培養師生正確環保觀念

義工媽媽指導學生資源回收

(一)資源回收管理制度

1、本校共有小學部30個班級及幼稚園3班,於各班級內均設有資源回收箱,進行垃圾分類回收。

2、每週五上午由義工媽媽帶動小朋友於7:50~8:10協助進行全校性的資源回收分類工作,將各種資源回收物進行分類回收。

3、學務處體育衛生組經常於每週二教師晨會及每週一、四學生朝會宣導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分類方式及觀念,落實資源確實回收不浪費。

4、資源回收回饋金用於獎勵協助資源回收的小朋友、家長及添購整潔用具。

(二)節能省電制度

1、推行隨手關燈、關水、電器使用完畢後拔掉插頭,以避免不必要的用電浪費。

2、分階段汰換舊設備,改用省電燈泡及省水水龍頭。

3、新建校舍收集雨水回收再利用,使用集水系統、抽水馬達將雨水用於廁所沖水用。

飲水機採用定時裝置每日下午1700至隔日早上0700及假日關機

(三)規劃、設計環保校園,推廣環境綠化美化

1、中庭種植花草樹木、擺設盆栽、綠化環境。

2、鼓勵辦公室內、教室內擺設小型盆栽。


二、推動、協助環保相關之鄉土教學、戶外教學、參觀講習、研討活動、環境調查及改善

(一)中、高年級全面進行金山鄉清水溼地戶外教學/腳踏車遊學,探訪鳥類(:夜鷺、丹頂鶴…等)、溼地動物(:蛙類、螺類、魚類…等)及植物,推動保育觀念。

(二)配合本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辦理溼地工作坊、教師研習、植物生態研習等多場環境教育研習。

(三)鼓勵教師編訂、利用環保輔助教材或學習單融入教學。

(四)結合社區、民間團體辦理環保活動


三、建立、運用校園環保圖書、資訊系統

(一)添購有關環保方面的兒童書籍或班籍圖書,請各班導師及說故事媽媽利用時間導讀或說故事。

(二)圖書館好書介紹專區特別介紹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生態危機等書籍。

校園是實施學校教育的最基本的場所,也是提供學生成長的教育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成長及人格塑造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校園規劃及建設不僅是為了營造遮風避雨、優雅舒適的校園,更應該讓校園工程與環境教育結合,將校園打造為永續環境教育基地。


資料來源:臺北縣環境教育中程計畫(95-98)

臺北縣金山鄉金山國民小學校園整體規劃報告書

永續校園營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