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議題課程綱要

961003修訂稿

壹、基本理念

    臺灣是個被海洋環繞的海洋國家,國民應具備充分認知海洋、善用海洋的能力。海洋教育應強化對整體自然環境的尊重及兼容並蓄的「海陸平衡」思維,將教育政策延伸向海洋,讓全體國民能以海島為立足點,並有能力分享善用全球海洋所賦予人類的寶貴資源。

    為達成「臺灣以海洋立國」的理想,涵養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台灣為本的國際觀及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應以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涵養學生的海洋通識素養為主軸,進而奠立海洋臺灣的深厚基礎。

 

貳、課程目標

    國民中小學應塑造「親海、愛海、知海」的教育情境,讓學生由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藉由海洋休閒或參與生動活潑的海洋體驗活動,分享其體驗經驗,從親近海洋歷程,導引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從活動與省思中激發熱愛海洋情操,善用海洋、珍惜海洋的各項資源,並維護海洋的生態平衡,積極保育海洋資源,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增加對海洋的知識,瞭解海洋的生物與生態、海洋文化、海洋自然科學、海洋資源與海洋相關法律,覺察海洋與社會發展的相互關係,以及認識國家所處海洋環境與遠景,進而建立海洋意識與積極關心國家海洋發展。

    從海洋出發,教育國民中小學學生海洋相關的基本知識,培養對生命、自然環境的尊重,發揚海洋民族優質的特性,並塑造海洋人文、藝術的文化。分階段具體目標如下:

 

 

一、國小低年級具體目標:

    ()喜歡親水活動,並重視親水的安全性。

    ()喜愛閱讀並分享海洋的故事。

    ()認識水的特性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瞭解河流或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活的關係。

 

二、國小中年級具體目標:

    ()具備游泳基本技能,並分享親水活動的樂趣。

    ()瞭解家鄉的水產相關職業。

    ()欣賞海洋文學與藝術作品,認識海洋民俗活動或信仰,並嘗試創作海洋文學、藝術作品。

    ()認識常見的海洋生物。

    ()瞭解家鄉常見的河流或海洋資源及其保育策略。

 

三、國小高年級具體目標:

    ()能熟悉一種游泳方式。

    ()瞭解臺灣海洋資源開發的概況。

    ()瞭解臺灣海洋文化,並領略海洋冒險、進取的精神。

    ()瞭解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

    ()瞭解臺灣基本的河流與海洋資源,並積極參與海洋環保活動。

    ()涵養熱愛海洋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

 

四、國中具體目標:

    ()從事水域休閒運動,能熟練海洋求生技能。

    ()瞭解海洋產業的結構與發展,並瞭解主要海洋法規與海域主權。

    ()比較臺灣與其他國家海洋文化的差異。

    ()具備海洋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及瞭解海洋科技發展。

    ()認識常見的海洋資源與可再開發的再生資源。

    ()涵養人與海洋和諧共處的價值觀,培養熱愛家鄉,熱愛海洋的思想情感。

 

參、分段能力指標

    分段能力指標依總綱小組之格式,a - b - c三個編號中,「a」代表主題軸序號;「b」代表學習階段序號,第一階段為國小低年級(1~2年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中年級(3~4年級),第三階段為國小高年級(5~6年級),第四階段為國中1~3年級;「c」代表流水號。分階段能力指標如下。

 

海洋教育分段能力指標對照表

主題軸

細類

第一學習階段

國小低年級

第二學習階段

國小中年級

第三學習階段

國小高年級

第四學習階段

國中1~3年級

海洋休閒

水域休閒

1-1-1願意並喜歡參與親水活動。

1-1-2說明親水活動要注意的安全事項。

 

1-2-1分享家鄉或鄰近的親水活動。

1-2-2覺察親水活動中的危險情境,並能預防與處理。

1-2-3學會游泳基本技能(如韻律呼吸、水母漂、打水等)

 

1-3-1說明臺灣地區知名的親水活動。

1-3-2體驗親水活動,如游泳、浮潛、帆船等,分享參與的樂趣或心得。

1-3-3衡量身體狀況,不貿然從事親水活動。

1-3-4能以一種游泳方式(如:捷式、蛙式、仰式等),至少游完15公尺。

1-4-1參與一種以上水域休閒活動,體驗親水的樂趣。

1-4-2學習從事水域休閒運動的知識與技能,具備安全自救的能力。

1-4-3能以一種游泳方式,如:捷式、蛙式、仰式等,至少游完25公尺。

1-4-4瞭解海岸型觀光資源,拓展自己可參與親海休閒活動。

1-4-5規劃自己可行之親海休閒活動,並樂於分享其經驗。

海洋生態旅遊

 

1-2-4描述臨海或溪流附近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1-2-5瞭解家鄉或鄰近沿海或河岸景觀的特色。

1-3-5瞭解漁村的生活環境,分享漁民生活特色。

1-3-6瞭解漁村景觀、飲食文化與生態旅遊的關係。

1-3-7透過訪問、調查或收集資訊,探討漁村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發展。

1-3-8說明社會發展與漁村生活型態、自然環境的關係。

1-4-6參與水域生態旅遊活動,體會地方人文風情。

1-4-7參與水域生態旅遊,學習環境保護與休閒活動平衡共存的解決方式。

 

海洋社會

海洋經濟活動

 

2-2-1瞭解水產買賣活動。

 

2-3-1分享水產相關職業(如:養殖業、漁撈業等)工作內容與生活型態。2-3-2瞭解水產業加工製造過程及銷售方式。

2-3-3認識國內水產或海洋產業商業活動的運作概況。

2-4-1認識臺灣漁業轉型與發展的現況和未來,如海洋科技產業對漁業影響。

2-4-2瞭解航運與經濟發展的關係。

2-4-3瞭解海洋各級產業結構的現況,探索海洋經濟活動帶來的影響。

海洋法政

 

 

 

2-3-4瞭解臺灣國土(領土)地理位置的特色及重要性。

2-3-5瞭解臺灣具備海洋國家發展的條件及優勢。

2-4-4認識水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聯合國海洋公約等相關法規的基本精神。

2-4-5瞭解我國領海主權與經濟海域權利的內涵。

2-4-6瞭解臺灣海洋主權與經濟發展、國防、政治主權的關係。

海洋文化

海洋歷史

 

3-2-1認識家鄉或鄰近的水域環境變遷。

3-2-2說明家鄉或鄰近的水域環境變遷對生活的影響。

3-3-1瞭解臺灣先民(如平埔族、原住民或其他族群)海洋拓展的歷程。

3-3-2說明臺灣先民海洋拓展史對臺灣開發的影響。

3-3-3說明臺灣不同時期的海洋文化,並能尊重不同族群。

3-3-4發現臺灣海洋環境的特色,瞭解其海洋環境與人文歷史。

3-4-1瞭解臺灣地理位置在航運史上的重要性。

3-4-2分析臺灣海洋拓展史之演進與未來發展。

 

海洋文學

3-1-1分享聆聽海洋故事的心得。

3-1-2分享閱讀海洋故事的心得。

 

3-2-3感受海洋文學作品中的意涵。

3-2-4表達對海洋的想像與感受。

3-2-5激發想像力,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編創與水有關的故事。

3-3-5廣泛閱讀以海洋為素材之文學作品。

3-3-6在寫作中藉由觀察欣賞海洋的變化,激發想像力及創造力。

3-3-7蒐集並分享海洋探險家的事蹟。

3-4-3聆聽、閱讀、欣賞各式以海洋為主題之文學作品,瞭解臺灣海洋文學的內涵與特色。

3-4-4嘗試以海洋為素材,並利用寫作技巧,從事文學創作以表達自己對海洋的感受。

 

海洋藝術

3-1-3能以肢體動作表現出不同的水中生物。

3-1-4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水中生物。

3-1-5唱出與水有關的歌曲。

3-2-6透過肢體、聲音、圖像及道具等,進行以海洋為主題之藝術表現。

3-3-8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表現對海洋的尊重與關懷。

3-4-5分析臺灣海洋藝術的內涵與精神。

3-4-6能運用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形式,鑑賞與創作海洋為主題的藝術。

 

海洋民俗信仰與祭典

 

3-2-7瞭解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的故事與緣由。

3-2-8瞭解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與生活的關係。

3-3-9說明臺灣地區不同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的特色

3-3-10比較臺灣地區不同海洋民俗活動、宗教信仰的差異

 

3-4-7瞭解海洋民俗信仰及傳統祭典與當地社會發展之關連。

3-4-8能藉由認識海洋民俗信仰,體認人與大自然互生共存的關係。

 

海洋科學

海洋理化

4-1-1察覺水與生物生長的關係。

 

4-2-1瞭解水的性質。

4-2-2瞭解水循環的過程。

4-2-3說明水與日常生活的關係及其重要性。

4-3-1觀察河水或海水的波動現象。

4-3-2瞭解海嘯形成的原因、影響及應變方法。

4-3-3說明潮汐現象的變化及其與生活的關係。

4-4-1認識海水的化學成分。

4-4-2認識海水的物理性質(如密度、比熱、浮力、壓力等)。

4-4-3認識海水的物理作用(如波浪、潮汐、洋流等),並瞭解其對海洋生物分佈的影響。

海洋地理地質

 

 

4-3-4認識臺灣的主要河流與港口。

4-3-5認識河岸或海岸的地形景觀。

4-3-6瞭解各種海岸地形景觀形成的原因及與生活的關係。

4-4-4認識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比例及種類。

4-4-5瞭解板塊運動與海底地形(如:大陸棚、中洋脊、海溝等)的關係。

4-4-6瞭解臺灣海岸地形的種類與海岸災害(如海嘯、地層下陷、海水倒灌)的成因,並提出永續利用的方法。

海洋氣象

4-1-2辨別冷熱、晴雨等天氣的變化。

4-1-3覺察天氣變化,並適切因應。

4-2-4認識臺灣不同季節的天氣變化。

4-2-5探討颱風對生活的影響。

4-2-6說明並做好基本的防颱措施。

4-3-7簡單分析氣象圖並解讀其與天氣變化的關係。

4-3-8說明海洋與雨量、風向、溫度等的相關性。

4-4-7認識氣溫與氣壓的交互關係(如風和雲的形成原因)。

4-4-8認識台灣的氣候型態(如春雨、梅雨、颱風等)與海洋的關係。

 

海洋應用科學

 

4-2-7說明水在生活中的運用。

4-2-8運用適切材質,製作簡易的水上漂浮器具。

4-3-9辨別各種船舶的種類與外形。

4-3-10分享漁船、貨船、軍用船舶及港口的功能。

4-4-9認識海水淡化及其應用。

4-4-10知道船舶製作與航行的原理。

4-4-11認識聲納在海洋探索中的應用。

4-4-12認識潮汐、風力等發電方法對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重要。

海洋資源

 

海洋食品

5-1-1願意分享品嚐水產食品的經驗。

 

5-2-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水產食物。

5-2-2瞭解生活中水產食物對身體的影響。

5-3-1應用網路或其他資源,收集臺灣沿海各地的飲食特色。

5-3-2探討水產產業與居民飲食文化之關係。

5-4-1瞭解日常生活中水產的來源與製作過程。

5-4--2瞭解水產可用食品特性與營養價值。

5-4-3選擇與調理水產食品。

 

生物資源

 

5-2-3認識水中生物及其外型特徵。

5-2-4說明水中生物的運動方式。

5-3-3說明海洋生物種類及其生活型態、棲地。

5-3-4瞭解海洋生物小型食物鏈。

5-3-5覺察海洋生物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5-4-4認識常見的水域生物種類、基本構造及其生存環境。

5-4-5認識食物鏈、食物網的基本特性,進而瞭解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5-4-6瞭解水域或海洋生態系的特性,物種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以及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的特性。

5-4-7瞭解人工養殖的現況,並積極維護環境。

5-4-8描述臺灣海洋生物資源變動的原因,覺察海洋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非生物資源

 

5-2-5瞭解鹽的來源及生活中的應用。

 

5-3-6瞭解海洋資源在生活中的運用。

5-4-9認識海洋常見的能源、礦物以及開發現況。

5-4-10察覺人類可開發的海洋再生資源:如海水淡化、深層海水、鹽、潮汐發電、風力發電等。

 

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

5-1-2瞭解人類不當的行為對河流或海洋環境及其他生物的危害。

 

5-2-6關懷河流或海洋生物與環境,養成愛護生物、尊重生命、珍惜自然的態度。

5-2-7參與河流或海洋環境的維護,如淨灘、淨溪等。

5-3-7蒐集海洋環境議題之相關新聞事件(如海洋污染、海岸線後退、海洋生態的破壞),瞭解海洋遭受的危機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5-3-8探討河流或海洋生態保育與生活的關係。

5-4-11認識常見的環境污染指標生物與生物累積作用,察覺人類活動對生物與自己的影響。

5-4-12察覺海面活動、海岸工程及陸地廢棄物排放對生物生存所造成的阻力,並提出可行的防治方法。

5-4-13瞭解科技發展與海洋資源永續發展的關係。

 

肆、實施要點

一、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應注意縱向銜接。

  ()課程設計應兼顧「親海、愛海、知海」理念,並強化實踐、體驗與省思,以涵養海洋通識素養。

  ()課程歸化、設計以融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相關學習領域為原則。

  ()學校得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及社區資源,發展具創新性、前瞻性與海洋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

 

二、教材編選

  ()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的銜接,呼應中小學海洋基本知能,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教材編選應符合本科目課程目標,以周延與適切的材料,來幫助學生由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

  ()教材編選應以學生為本位,涵養學生的海洋意識和能力,並兼顧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及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軸。

  ()教材內容之文字、圖片、資料應力求生動活潑及淺顯易懂,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並應重視性別平衡。

  ()教材編選應儘量與生活經驗及時事相結合,力求生動活動,著重體驗與實踐,並配合學生生活背景,俾能學以致用。

  ()教材編選應顧及各個年齡段的階梯遞進的螺旋關係,並避免與其他領域有不必要的重複。

  ()可依照需求另編教師手冊,教師手冊應視需要列舉詳盡之活動手冊、參考文獻、視聽教材等資料,以協助教師進行教學。

 

三、教學方法

  ()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或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培養主動親近海洋的態度。

  ()教學目標與活動的設計,應兼顧情意、技能及認知的均衡發展,並重視學生個別差異。

  ()教學活動應與其他相關領域或學校行事活動結合,善用體驗活動或其他生動活潑的方式,強調實踐、體驗、省思的歷程。

  ()教學宜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探究的歷程,過程,以增進其海洋意識和能力。

  ()教學宜提供學生機會均等的學習情境,不應受家庭社經背景及學生個人學業成績等因素影響。活動規劃務求周全,並顧及學生身心發展與安全措施。

  ()教學宜結合學生舊經驗、生活情境或時事,整合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覺察海洋與人類的關係並積極探究海洋的奧秘。

  ()教學實施除於課堂講授外,應輔以校外實際體驗活動、參觀或其他方式,並善用網路與其他資源。

 

四、教學評量

  ()評量應依據活動目標及學習內涵,採用多元的評量方法。

  ()評量內涵應兼顧情意態度、知識技能、及努力程度。

  ()評量應兼重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評量宜採多元評量方式,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口語評量、高層次紙筆評量或其他評量方式等。

  ()評量結果除由教師評定外,得適切參酌學生自評、同儕評量、家長評量及其他相關人員的評量資料評定結果,並應考量學生個別差異

  ()學校宜進行教學成效評量,做為教師改進教材、教法的依據,以及實施個別教學和輔導的參考。

 

五、活動資源

  ()善用學校各項教學資源,積極拓展社區資源,營造良好教學環境。

  ()得與社區內各級學校與機構,合聘師資,交換或使用教學資源,或共用軟硬體設施。

 

 

伍、海洋教育融入七大學習領域

    此表列舉七大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中,可融入之海洋能力指標,【】內為海洋能力指標編號。

……()

海洋教育融入七大學習領域網頁連結http://203.68.253.130/~nature/master/1/13/13-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