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四面環海,全島共擁有1,488公里的海岸線,想揭開美麗海洋神秘的面紗嗎?請跟我一起走進浩瀚的海洋世界書海…感謝朱惠芳教授提供的書目。與您分享。

100你最想知道的事-海洋  資料提供:天下文化書坊

本書逐一列出100種關於海洋的常識和生動的插圖,相信讀者會忍不住從頭到尾一口氣讀完。活潑有趣的內容,搭配生動活潑的插畫,更增添這本書的趣味。書中還有小小的機智問答、信不信由你、製作海盜旗以及研究鯊魚器官等不同的單元。

從鯨以後   資料提供:紅色文化出版

一個熱愛鯨豚的女孩,以文字敘述她多年來參與搶救擱淺鯨豚活動的經驗。
她曾經擁抱,白鯨、糙齒海豚、熱帶斑海豚、花紋海豚、小抹香鯨...也經聆聽,大翅鯨的歌唱,觀賞大翅鯨的躍身擊浪,無需任何器材。

大自然的寶庫─『沿海溼地尋寶記』資料提供:聯經出版公司

「溼地」是什麼?「溼地」上有沒有生物?沿海溼地可以說是大自然的寶庫,它孕育了各式各樣獨特的生物,在人類面前展現出多采多姿的迷人風貌,讓人心在此得到滋潤與成長!

深海潛魚四億年──追蹤活化石腔棘魚之謎   資料提供:遠流博識網

作者莎曼珊.韋伯格花費多年時間,親自走訪南非、馬達加斯加、葛摩群島、莫三比克、印尼等地,訪談所有相關的科學家與腔棘魚狂熱份子,回溯這段跨越六十年時空的海洋探險歷程。

擁抱海洋   資料提供:玉山社

《擁抱海洋》描繪自然界所帶給人類的驚喜、讚嘆與轉變。讓我們瞭解到人類可以在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找到希望和更新的能力。

我的海洋酷朋友 資料提供:遠流博識網

典藏臺灣最經典的七種海洋生物模型,造型栩栩如生,生態特徵巨細靡遺,是最佳的生物教材、最環保的動物模型。

海洋世界  資料提供:貓頭鷹

你知道海嘯是怎麼發生的嗎?【魚安】【魚康】魚打著燈籠,竟然是靠細菌來發光?為什麼海蛞蝓要把海葵的觸手給吃下肚?目擊者百科《海洋世界》帶你認識奇妙的海洋生物和繽紛的水中世界 。

臺灣的海洋  資料提供:遠足文化

本書由海底誕生的臺灣島談起,介紹海底地形、地質,海流、潮汐,海洋生物、生態系統、海洋資源及海洋文化,直至及海洋污染與保育,介紹海洋臺灣的子民必備的知識。

海洋產業發展    資料提供:胡氏

本書深入討論臺灣最重要的海洋產業、以及快速發展的海洋觀光事業,同時研議沿岸休閒帶之建構。承續過去的歷史、現況發展與檢討,論述海洋資源產業的新發展。

海洋之書   資料提供:幼獅樂讀網

這本書是童話類的小說,總共有八篇,篇篇都是和海洋有關的奇想,充滿豐富的想像力;而且曾在《幼獅少年》專欄連載,頗受好評。

海洋遊俠-臺灣尾的鯨豚   資料提供:博客萊網路書店/印刻

一位花蓮在地的討海人廖鴻基先生所寫的「海洋遊俠」一書,以其親身在臺灣東部太平洋海面上的討海經驗,及參與「墾丁公園鄰近海域鯨豚類生物調查計畫」的過程,將臺灣目前海洋哺乳類現今的情況及其過往的歷史,真實的呈現在你眼前。

神秘海洋: 碧海藍天下的驚奇   資料提供:如何出版社

海裡除了有可愛的魚、螃蟹和軟體動物外,還有石油、海藻、珍珠、鹽,甚至海鳥糞等重要資源。書中作者以其一貫幽默的文筆,描繪海洋形成的過程、用途和取用海洋資源的方式,且更以生動活潑的語句,揭露有關海洋的各種奇聞軼事,讓人印象深刻。你喜歡海嗎?討厭海嗎?想知道更多有關海洋的真面目嗎?快點潛入令人敬畏的黝黑海水裡吧!

蔚藍的大海  資料提供:臺灣麥克

《蔚藍的大海》藉著精密的科技儀器,開啟了歷史的新紀元,以感性的字句、多變角度的攝影和生動的照片,突破了海平面的隔閡,帶領讀者環遊世界,深入的了解地球上最讓人嚮往,無垠、神祕的藍色疆域──海洋。

臺灣的漁    資料提供:遠足文化

以分區的方式來說明各地區、各重要漁港的發展歷史及現況,結論則與讀者溝通以何種心情接近漁港、了解漁港,進而愛上漁港。

澎湖之旅-海洋子民的夢土    資料提供:玉山社

本書不只是一般的旅遊導覽,作者更以精選的照片、繪圖帶我們進入澎湖各個島嶼的特殊海島風光,那種屬於海洋的開闊、明朗與純淨,是身為海洋子民的我們,在臺灣本島難得經歷的海洋之美、玩水之趣。

海洋的故事 資料提供:聯經出版公司

臺灣四面環海,是典型海洋型國家。從遠古時代,各國的商船行經周圍,發現了它的美麗,荷蘭人、西班牙人來了,漢人也從彼岸跨海,美國、英國、日本人也來了,大家驚嘆這個海島不僅美麗,而且蘊藏著豐盛的資源。因此,有人想利用,有人想佔有,連帶著,島上有了不曾間斷的貿易活動與戰爭。原住民乘著獨木舟遠渡;漁民在媽祖的護佑下期待平安;漢人橫渡黑水溝建立新家園;這些都是發生在海洋周圍的故事。

鯨豚博物學-海洋中的鯨豚劇場   資料提供:大樹文化

鯨與海豚有什麼不同?真的有白色的抹香鯨嗎?鯨類能不能用臼齒咀嚼食物?鯨類的腳在哪裡?古時候鯨類曾在陸地上行走嗎?鯨類能不能喝海水?海水會不會滲入眼睛?鯨的耳朵在哪裡?在本書作者悉心地、深入淺出地整理與鋪陳下,讀者必能對鯨豚的各種面向有基本而完整的認識。

海洋臺灣   資料提供:天下雜誌

在海天、歲月背景下,沿著海岸線重新認識這塊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這是一本看不到旅遊路線圖,也找不到住宿或交通資訊的臺灣新遊記,引領您在臺灣的現代與過往中梭遊,於本土的自然與人文間築夢。

海浪的記憶    資料提供:聯合文學

夏曼藍波安:「大海是我的教堂,也是我的教室,創作的神殿,而海裡的一切生物是我這一生永遠的指導教授。」

鯨生鯨世    資料提供:晨星出版社

本書是臺灣第一本針對存活在臺灣海洋裡的鯨豚,實地觀察所做的文字及影像記錄。 臺灣四面環海,但長久以來,我們並不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也忽視了這些生活在我們周遭的鯨豚;透過這本書,能讓我們侷限的視野和關懷伸向海洋,也讓我們得以窺探這些生活島嶼邊緣的海洋朋友。 透過海洋,臺灣曾長期被外來殖民者主宰了命運,現在也只有透海洋的洗禮和啟示,臺灣才可以完整地解釋自已,掌握自已的命運。黑水溝悲情才可以得到紓解,從臺灣人的基因中轉化成勇毅和強韌,只有親水,才能倒轉命運,才能像鯨一樣,壯游每一座深海大洋……

尋找一座島嶼    資料提供:晨星出版社

以海為家、將海洋視為其畢生職志的廖鴻基,以活潑有趣的生動語言、詩意的文字,於本書呈現7篇關於大海的故事,訴說海洋、漁人、船隻、魚群、陸地人、生命……的傳奇,也藉此帶領生活在這美麗島嶼的我們,尋找屬於每個人心裡的那座島嶼。

海洋之歌──全球海洋生態發現之旅   資料提供:先覺

在這部包羅萬象、文筆優美的遊歷紀錄裡,沙芬納帶領我們到海岸、島嶼、礁群及大海深淵探險,目睹瀕鄰末期狀態的海洋漁業,傾聽各方人士暢抒己見,讓我們對海洋生態現況有著身歷其境的見聞與感受。此外,沙芬納還明確地傳達警告和希望的訊息:我們不能只是袖手旁觀地監督海洋生態發展,必須立刻行動,才能為後代留下生意盎然、化生萬物的美麗海洋。

 


海洋環境相關新聞報導暨影片媒體 

望安,生命的歸途

 

 

 

製作:公共電視
紀錄片:15分鐘(普遍級)


綠蠵龜,曾經是海洋中族群量最大的海龜,遍及全球熱帶及亞熱帶海域,過去台灣本島許多沙灘都有他的足跡,現今只剩下蘭嶼和澎湖的望安島, 還能固定見到綠蠵龜上岸產卵。目前全世界的綠蠵龜只剩下約二十多萬隻,因此已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

什麼原因造成綠蠵龜的瀕臨絕種呢?在不斷被侵擾、破壞的自然界中,何處是綠蠵龜的歸所呢?我們又能做什麼以保護他們呢?本片由公共電視製播,帶領我們了解這個海中珍貴的物種。

                                               

 

塑膠寄居蟹

製作:公共電視
紀錄片:22分鐘(普遍級)

背著貝殼緩緩爬行,是大多數人對寄居蟹的印象,但現代的寄居蟹,卻有了一個新造型,在墾丁的海岸林,有許多陸寄居蟹背著各式各樣的塑膠瓶蓋、甚至破玻璃瓶為家,為什麼垃圾竟然成為寄居蟹的容身之所,海邊的貝殼到哪裡去了?這樣世界少有的生態奇觀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

在網路或書報雜誌上,都曾經看過寄居蟹背著垃圾的照片,但是當親眼目睹寄居蟹背著瓶蓋在面前走來走去時,那種又好笑又悲哀的感覺難以形容,從一隻小小的塑膠寄居蟹身上,也看到了海洋已經生了重病的警訊 …..  

其實寄居蟹是一種很環保的生物,牠總會廢物利用,隨著體型的成長變化,寄居蟹從小到大,必須不斷的尋找適合的貝殼來寄居,不同種類的寄居蟹,還會搭配不同的貝類,貝類與寄居蟹,原本是海洋生態系中,相依相存的典範,在沒有貝殼可以回收之後,寄居蟹只好去回收垃圾,從塑膠寄居蟹也可以看出,我們往海裡丟的垃圾到底有多少。

海裡的貝類被人們吃光了,沙灘的貝殼被人們撿光了,這也難怪寄居蟹要以垃圾為家,至少有家可住嘛!其實貝殼才是寄居蟹最舒服的家,貝殼的螺紋構造,可以讓寄居蟹的尾板勾住,遇到敵人攻擊時,就縮回貝殼裡用牠最大的螯擋在洞口,結果呢 ? 住在垃圾裡的寄居蟹只要一遇到攻擊,連垃圾家都不要了,馬上竄逃,可是沒有殼的牠們,只有死路一條 ….

不過有些寄居蟹,有著舒適又美麗的家,但命運卻是更加悲慘 ..….

本片由公視製播,透過本片,再度引導人們思考人與環境與動物的互動!

 

企鵝寶貝

導演:呂克賈蓋(Luc Jacquet
紀錄片:90分鐘(普遍級)

本片導演呂克賈蓋( Luc Jacquet ) 不但是電影工作者,也是紀錄片工作者及攝影師。作品以記錄自然與野生動物著名,這要歸功於他雄厚的科學知識背景以及對電影敘事掌握的天分。【企鵝旅程】是他的首部長片。

本片以超十六底片拍攝,為求完整傳達出壯觀的極地美景所帶來的視覺震撼。片中還包括在海底下拍攝的冬日企鵝活動的片段,由經驗老到的潛水夫以特殊攝影機拍攝,前所未見、令人屏息的美麗細節一一的被捕捉呈現。

從來就沒有任何一部全面性描寫皇帝企鵝艱苦搏鬥與勝利的長片。因此拍攝任務極為浩大,所有工作人員必須在南極洲紮營,在那裡渡過十三個月的寒冬,沒有任何海空運輸的可能!所以所有人像是擱淺在南極般,但也因為一直待在那裡,使得攝影小組可以捕捉到完整特出且各式各樣的企鵝行為,當然也包括許多與企鵝相遇時奇趣獨特的點點滴滴!

為了捕捉到最美的畫面,他們在零下 20 度潛入海中;他們揹著 60 公斤重的裝備每天於南極冰原上奔波;在狂風中跟隨企鵝的腳步前進內陸;在極地沿海與內陸冰原間奔波,因此我們可以在亞熱帶看見極地的動人故事;可以看見皇帝企鵝每年為了生育大事而做的一次長途冒險,。本片不僅是生態紀錄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將皇帝企鵝為了延續生命而長途冒險的勇氣,做一個最完美的呈現。

關於本片主角:皇帝企鵝

屬於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企鵝目企鵝科,有很多同屬近親,其中約有十七種企鵝居住在南半球,但只有兩種完全生活在極地:皇帝企鵝及阿德利企鵝。

皇帝企鵝早在冰帽形成以前就在南部海域棲息了,超過五千萬年。目前散布在 南極 大陸的周圍,尤其在阿德利附近。在四十四個已知棲息地中共有四十萬隻皇帝企鵝,最大的棲息地是在華盛頓海角,約有八萬隻。

皇帝企鵝的平均身高是 一百一十五 公分,公企鵝約重三十五至四十公斤,母企鵝則是二十八至三十二公斤(但兩者到了冬天體重都會降一半),體型為所有企鵝中之冠。平均壽命約三十年。步行速度極慢(平均時速五百公尺),但是卻是優異的泳者。具有堅硬的翅膀、像鰭般的游泳用划槳、符合流體動力學的軀體,企鵝是最優秀的游泳選手,最高記錄為每分鐘 五百六十五 公尺!除了這兩個特色之外,多虧其蹼足,皇帝企鵝還可以用其腹部在冰上滑行(時速六至八公里)! 食物來源主要在海洋,皇帝企鵝主食是磷蝦、魚以及烏賊。天敵則包括逆戟鯨、海豹以及陸地上攻擊小企鵝的巨海燕與南極賊鷗。 企鵝是恆溫動物,因此牠們能在嚴寒氣候中維持體溫。這特別要歸功於因其本身製造油脂而防水的羽毛,也歸功於免於體熱散失的皮下油脂層,還歸功於其富含油脂的飲食。

企鵝的體溫系統有兩個層次:身體中央是熱的,但末梢體溫則跟冷血動物一樣冷。末梢體溫是由動靜脈間卡路里交換系統所控制。心臟的血液為從足部來的冷血加溫,這些冷血則為將往末梢移動的血液降溫。除此之外,在寒冷氣候時,血液循環能隨之減少。其他特徵上的、組織上的、生理上的與行為上對此恆溫系統的確保也出現在皇帝企鵝的演化中。

企鵝遭遇到同時是海洋上與陸地上的限制。海洋愈是穩定,陸地愈能見證氣候因素依據不同季節的改變。沒有什麼比企鵝的存在更驚人的了,牠們的一生就可以用和冷卻與增溫的永恆抗爭來做總結。為了更能與南極寒冬的冰冷對抗,皇帝企鵝也發展出了一種能使牠們能節省能量的社會行為:「 龜狀集合 」(這麼叫是比喻其像股羅馬知名的軍事陣隊「龜殼陣」)。彼此緊緊相靠為了形成非常緊密的集合(每平方公尺八到十隻企鵝),以只有隆起的背部暴露在寒風中的方式,每隔一段時間交換位置,讓在周圍因暴露於寒風中較多的企鵝能與中間的企鵝交換,直到得到較佳的保護。

皇帝企鵝最令人驚訝的特性之一,同時也是在其他動物身上沒有相同機制的,即是其在禁食時期時能以僅存能量存活的能力。 在求愛、交配、產卵、孵卵、養育小企鵝這些時期都必須禁食,每隻企鵝的體重可以掉到僅存原來的三分之一。公企鵝一年約禁食一百一十五到一百二十五天,母企鵝則是六十四天。
交配的結果是個獨一無二的卵,在沒有巢的情況下被孵化,且在一年中最嚴寒的時節。這使得企鵝爸媽要進行為其數週的禁食及努力,卵極為脆弱,牠們得在孵育袋中維持其熱度,不僅要盡全力防止其接觸到冰雪,還得小心其自行破裂或是遭受虎視眈眈的天敵侵襲。 平均只有約半數的卵會孵化出小企鵝。依不同季節,孵化失敗率由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八十不等。

另一個皇帝企鵝的驚人特徵:其辨識聲音的能力。研究顯示,小企鵝不只是能夠在僅僅第 0.2 秒時就能辨認出其父母的叫聲,就算是在同時有六個其他企鵝爸媽以高於六分貝的叫聲干擾下,小企鵝還是能分辨出其父母聲無誤!截至目前為止,只有人類能不受此「雞尾酒效應」的影響,而且限制是不能超過四分貝!
皇帝企鵝並沒有領域的概念,這跟阿德利企鵝與國王企鵝是不一樣的。如果牠們跟其他的鳥類一樣有護巢或是領土的概念,關乎生存的「龜狀集合」將不可能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