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種可能是生態怪客 《文:粱雲芳》轉載自《科學發展》2004年10月,382期,62∼67頁 |
|||
◎前言 |
|||
吳郭魚 |
只要有一種並不屬於原生態系的動物、植物或其他生物突然間被引進,並通過生態環境的考驗,就很有可能會對原有生態系造成嚴重的排擠或掠奪情形。一個外來物種通過了地理環境、立足點環境、繁殖、擴散與干擾棲地等五種障礙後,要消滅這些外來種成為入侵種的機率就微乎其微了!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
這首〈捉泥鰍〉是七○年代的經典民歌,不只因為樂風平易近人,旋律優雅,更重要的是,歌詞所描繪的就是當時台灣農村生活的寫照,很容易打動心弦。時至今日,田邊稀泥依舊,只是「到處是泥鰍」的景致已大為改觀,來自阿根廷的福壽螺搶盡了泥鰍風采,攀附在青翠稻葉上的橘粉紅色福壽螺卵已變成田邊常見的景象。
|
|
福夀螺卵 |
||
松材線蟲 |
|
|
◎外來種與外來入侵種的判定 |
|
什麼是外來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根據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二○○○年公布的「避免外來入侵種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指導方針」的定義,外來種(alien)係指「一物種、亞種乃至於更低分類群,並包含該物種可能存活與繁殖的任何一部分,出現於自然分布疆界及可擴散範圍之外。」而外來入侵種(alien
invasive species)係指「已於自然或半自然生態環境中建立一種穩定族群,並可能進而威脅原生生物多樣性者。」
|
|
第一個是「地理環境」障礙,也就是自然的地理障礙,讓該物種不容易跨越,一旦跨過並抵達到新生態系,就有了第二個「立足點」環境,這時候該物種已經變成「外來種」,必須適應新生態系的氣候、土壤、物種、食物鏈,才有辦法在新的生態系立足。有了立足點之後,緊接著要面對的是「繁殖」障礙,不然就會因為沒有後代而遭到淘汰。若是能夠繁衍子孫,但卻不能通過第四個「擴散」障礙,即使有危害也只是局限在某些地區,甚至可能會慢慢地融入當地生態系。若外來種具有擴散能力,且會對原生物種與生態系產生負面影響,就成為入侵種。若是再順利通過第五個「干擾棲地」障礙,就會仗恃物種優勢干擾或侵占棲地,造成原生物種的減少,干擾的勢力範圍愈大,整個棲地就會成為入侵種的「自然棲地」,甚至消滅棲地的原生物種。
|
琵琶鼠魚 |
巴西龜 |
◎危害臺灣生態系的外來種 |
||
臺灣在與其他國家互動、交流頻繁之下,出現入侵種的機會也愈來愈大!
臺灣是地球村的一分子,在與其他國家互動、交流頻繁之下,引進外來種已不可避免,而且隨著外來種的日漸增多,出現入侵種的機會也愈來愈大,不但可能干擾棲地,掠奪原生種的食物,甚至破壞農作物,造成農民莫大損失。目前已被列為對生態危害的入侵種不下數十種,其中以琵琶鼠魚、吳郭魚、松材線蟲、福壽螺、小花蔓澤蘭、大花咸豐草、銀合歡所造成的危害最令人憂心。 琵琶鼠魚──俗稱「垃圾魚」的琵琶鼠魚,原產於南美洲。水族箱業者引進的理由是牠們可以吃掉水族箱內的碎屑殘渣,省去飼主清洗的麻煩。養在水族箱裡面的琵琶鼠魚,受到飼主照顧,不會成為入侵種,可是棄養在池塘、河流中的琵琶鼠魚就不一樣了,牠們屬於雜食性魚類,底泥、海藻、魚餌、碎屑、魚卵都是食物,再加上繁殖力很強,又具有保護幼魚的習性,因此在自然環境中,反而是「天佑琵琶鼠魚」,原本琵琶鼠魚只是水族箱裡的小配角,卻四處繁殖擴散,釀成保護生態的大麻煩。 |
||
|
吳郭魚──屬於慈鯛科,原產於非洲,全世界共有一百多種。以「吳郭」命名是為了紀念吳振輝及郭啟彰兩位先生自新加坡引進魚苗。吳振輝及郭啟彰在日據時代,被徵調至南洋服役,一九四六年——日本戰敗的第二年,他們在新加坡兵營等待遣返,返回的前一日,兩人悄悄潛入日本養殖場,脫下內衣撈取了數百尾孵化約五天的「帝士魚」魚苗,放入帶來的鳳梨空罐內,連跑帶衝回到營地後,魚苗只剩下一百多尾。郭啟彰入睡前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得之不易的魚苗裝入水桶,並放在營房角落,準備隔日帶回臺灣。結果,晚歸的同鄉李讚生誤以為是髒水倒入水溝,後經夥伴協助蒐尋,好不容易撈到二十尾,第二天上船時,剩下十六尾,從新加坡到基隆的十天航程,再輾轉回到旗津老家時,只有十三尾存活下來,其中雄的魚苗五尾,雌的魚苗八尾。
|
|
|
◎常見的外來種生物 |
|
松材線蟲──一九八四年,曾顯雄教授首次證實,臺北縣三芝與石門、桃園縣虎頭山一帶急速萎凋死亡的黑松和琉球松松林的罪魁禍首就是松材線蟲。
|
|
小花蔓澤蘭──小花蔓澤蘭是一種攀緣蔓藤性的外來植物,在全世界有四百三十多種,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四百多種蔓澤蘭之中,以小花蔓澤蘭的入侵性最強,IUCN
已將小花蔓澤蘭列入全球一百種最具危害力的外來入侵種。
|
|
大花咸豐草──原產地在美洲,目前在臺灣全島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環境適應力非常強,終年開花,不斷產生種子,全省各地的道路、果園、荒地、河流岸邊,甚至一千公尺的山區道路隨處可見,影響所及,不只干擾了原生雜草、花卉的生長,造成原生物種數量銳減,並迫使昆蟲改變覓食習性,嚴重影響原生物種的繁衍與生存。
|
預防勝於治療是上上策 |
大花咸豐草 |
「預防勝於治療」是防治外來種轉成入侵種最重要的方式,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所目前扮演的就是「預防」角色,一方面加強偵測通報,一方面強化檢疫措施,所有動植物進入臺灣之前,都必須接受檢疫,以杜絕外來種利用空隙偷偷溜入臺灣。
侵種成為臺灣的生態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