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溼地日 看人工溼地的規劃與管理
由 editor 在 週三, 2007-01-24 01:14 提供 專文探討
撰文:李育琴(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審校:張崑雄(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理事長)
2月2日為一年一度國際溼地日,國際溼地日的設立,是許多國家與環保團體有感於世界上溼地因人為開發、環境污染等因素逐漸消失,在1971年於伊朗的拉姆薩召開會議並達成協議,訂定了針對水鳥棲地的國際溼地公約,又稱《拉姆薩公約》。
在《拉姆薩公約》中,「溼地」的定義為:「不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動,淡水、半淡鹹水或鹹水的水域或沼澤、泥沼、泥煤地區,並包括低潮時水深6公尺以內的海域所構成的地區」,這個範圍包括人類利用及開發區域,以及野鳥與水生生物分佈之地。
自然溼地的保護與完整,代表著生態系的健全,也是影響人類生活整體環境的指標。然而隨著工商業發展與人為開發不斷出現,許多自然溼地漸漸被人工化的建築所填補、取代;而人造溼地逐漸增加,若未能以生態友善的作法,持續對溼地生態進行監測與管理,將造成溼地生態的徹底流失,最終受到影響的必定是我們人類。
生態工程,便是針對人工溼地生態復育的一種方法。
台灣地區許多在舊時產業發展下所興建的水塘,隨著相關產業的沒落、民眾生活品質提升,政府於是陸續將這些水泥化的設施進行變更。近期最著名的案例之一,便是高雄市左營區的「洲仔溼地公園」。
洲仔溼地所在地原為菱角田與魚塭用地,經市府規劃做為公園用地,卻因經費不足而棄置時,由台灣濕地保護聯盟提出「水雉返鄉計畫」,將此用地建構為以生態保育為主軸的溼地公園。洲仔溼地公園自2006年3月開放以來,成為台灣首座都會型溼地公園,在針對鳥類棲地復育一年後,經專家初步監測結果,有多種鳥類在此棲息,植物種類亦相當豐富。
洲仔溼地水雉返鄉計畫亦參加2006年度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第7屆「公共工程金質獎」生態工程類評選,獲得品質優良特優獎,是對其溼地生態復育行動的肯定。
由於洲仔溼地公園與鄰近的蓮花潭相連,埤塘的水質與生態很容易因地域而互相影響。根據學者調查,洲仔溼地在外來種與水質優養化方面,也出現必須適切了解與關注的現象。人工溼地設置後的管理,是生態工程相當重要的一環。有些人工溼地在設置之後,卻未規劃後續的監測管理預算,致使維護單位在經費短缺之下,怠忽了重要的工作。水質的惡化除了影響水域周邊的生態,滋生蚊蟲的機率大增,對於溼地附近的居民,或前往公園遊憩的公眾衛生安全,即是負面的影響。
其實並非所有的人工溼地都會走入蚊蟲漫生的局面。針對人工溼地的管理與維護,國內學者進行的研究不少,也於相關研討會上提出具體的改善意見,有待執行單位應用與落實。
當自然溼地的消逝已成為不可逆的現況,未來,除了保住和維護所剩無多的天然溼地,對於人工溼地也應以審慎的態度進行規劃與管理,這些地方,很可能便是我們大自然中的動物朋友們極為珍貴的家,而保護動物,便是保護人類的永續。
參考資料:
1. 環境資訊中心,溼地日專題
2. 〈都會型溼地公園的經營與維護管理——以高雄烏松與洲仔溼地公園為例〉,陳磊等
http://eem.pcc.gov.tw/eemadm/?q=node/2671
台灣人工溼地 觀念正萌芽2006.11.26 中國時報
發表人 suwan 於 2006/11/27 14:38:01 (178 人讀取)
2006.11.26
中國時報
台灣人工溼地
觀念正萌芽
黃樹德/專題報導
「如果說,河川溪流是大地血脈;那麼,溼地就是大地之腎,有如一座天然淨水廠,」知名的水利專家李鴻源感慨說,人工溼地其實是老祖宗的智慧,可惜台灣人太迷信昂貴的汙水處理廠,過去好像荒漠,如今只是返璞歸真而已。
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說,台灣人早年將吃剩的餿水餵豬,豬的排泄物再給池塘裡的魚吃,順便滋養水塘裡的浮萍,鴨子再將浮萍下肚,自然而然達到生態平衡,也不會製造汙染,其實這就是人工溼地的淨水概念。
下水道普及率被視為國家進步的指標,但令人汗顏的是,台灣的普及率甚至連許多落後國家都不如,以台北縣為例,竟不到10%。李鴻源說,台灣過去都以工程思考,偏好大系統處理,著名的八里蛋形槽就是代表,缺乏生態平衡的觀念,問題是大系統成本高昂,以政府目前的財力根本無力負擔,人工溼地剛好可以彌補這個缺憾。
人工溼地可補缺憾
根據國際溼地保育公約,溼地定義為:「無論天然或人為、永久或暫時、靜止或流水、淡水或鹹水、或二者混合者,由沼澤、泥沼、泥煤地或水域所構成的區域,包括水深在低潮時不超過六公尺之沿海區域。」。
人工溼地包括:為了灌溉而開闢的池塘或養殖的魚塭、稻田、菱角田,以及為了保育而挖掘的生態池,雖非自然形成,但因食物豐富,可供不少動植物棲息。
人工溼地具有淨化水質的功能,經過設計後,汙水先流進緩衝池,降低流速,讓水中的懸浮微粒沈澱,約停留一天,然後再進入氧化池,由於池面較大,可幫助水與空氣接觸;水面上的浮萍也有助吸收水中過多的有機氮、磷等。第三關是表面流式人工溼地,池中密植耐汙性高、吸收力強的水生植物,是溼地淨化主力。終點則是終沉池,裡面都是乾淨的水。
歐美國家大力推廣
事實上,歐美先進國家逐漸揚棄昔日的大系統思考,大力推廣人工溼地的概念,甚至連中國大陸也加入。李鴻源說,大陸將人工溼地與房地產結合,開發成水岸住宅。建商負擔工程費,開發完成後的增值利益則由官、民共同分享,台灣其實也可以朝這方面思考。
人工溼地的觀念在台灣才起步,各地都有零星分布,其中最有名的是關渡自然公園裡的「發現心溼地」,佔地七公頃。台北縣則是第一個大規模設置的縣市,目標是三百公頃。
除了大漢溪新海溼地、二重疏洪道溼地外,未來還將設置汐止茄苳溪、大安圳排水口、鹿角溪、三鶯橋上游、柑園橋上游、浮洲橋下游、華江橋上游、三峽河與大漢溪匯流口人工溼地,總處理水量為19.5萬噸。另外,配合設置礫間處理,可再增加處理10萬噸汙水。總經費15.4億元。
淨化水質
生態教育
人工溼地除了能淨化水質外,還有生態教育的意義。縣府城鄉局將配合進行城鄉風貌的規劃,結合當地自然資源,設置棧道、觀測站;教育局則推動鄉土教學與解說,讓小朋友有機會親近大自然;農業局則進行復育;建設局發展觀光。李鴻源強調,人工溼地是一個完整的配套計畫,而非只是單純的汙水處理。
2006.11.26
中國時報
人工、天然溼地
大台北不少
黃樹德
大台北地區已有不少溼地,有人工,有天然,讀者如果有興趣,不妨利用假日前往踏青。
南港中研院:院內的生態池是國內第一座人工溼地,如今已成為許多水生動植物的天堂。
新海溼地:位於新莊新海橋下,旁邊就是自行車道,民眾可以從二重疏洪道一路騎過來。
關渡發現心溼地:位於台北關渡平原上,鄰近關渡水鳥保護區。
挖子尾溼地:挖子尾自然保留區位於八里、淡水河口左岸,因地形聚集了許多迴游魚類,豐富的食材吸引候鳥棲息,此時正是賞鳥的好時機。
另外,淡水紅樹林、二重疏洪道也有天然溼地。
http://www.ecc.ntnu.edu.tw/~ecc/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