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溼地經營管理以利教學-以深坑國小為例

圖文:深坑國小 陳瑞玲老師

前言

 

濕地

生態池

深坑國小校園溼地於民國九十一年初建置完成至今已有六年,本校綠廊與生態溼地,營造出深坑及北台灣常見的森林風貌提供水生植物優質的生育環境。從池岸旁的濕生植物,到水中的沉水植物、浮葉植物、挺水植物以及漂浮植物等,各種不同類型與生態習性的植物群落,共同組成「濕情花意」的水世界。如此,不但可提供動物豐富、多樣的食物與棲地,同時也讓學童能在此進行各種學習課程與休憩活動。長時間努力於溼地的教學與經營工作下,深感惟有師生實際參與經營工作,一起規劃維護校園溼地的方法、才能培養學生實踐環境維護的行動,並展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深坑國小校園溼地建置的歷程與管理經驗,希望可提供教師在校園溼地的經營與課程教學設計的參考。


一、     校園溼地的重要性

在人工溼地建置之初始,校園內經過無數的會議,也有不同意見的產生,有些老師家長認問這樣溼地的建置是否會剝奪孩子的遊戲空間,是否會孳生蚊蠅,經過專家指導,校內老師間不斷的對話,不僅解除了心中的疑惑,也上了環境教育寶貴的一課。藉由非生物環境及植物群落的變異度,架構出生物生存空間的異質性與多樣性,吸引了種類更豐富的動物進駐利用;為滿足動物對於不同型態生物棲息空間的利用行為,基地依植物群落結構、基質特性及生態交會帶區分成不同樣區,結合動物族群對於異質性生態棲位的適性分析,精心設計施作適用各不同物種的生物生存空間。為了善待深坑廣大的各類動植物族群,我們以最自然且合乎生態原則的方式來管理濕地週邊的植被與動物,絕不使用任何成分的農藥及殺蟲劑,以避免化學藥劑的污染直接或間接影響各種生物的生存及繁殖(許銘芳,2002)。

台灣萍蓬草

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育方面,人工溼地的闢建,庇護了許多原生種的水生生物。由於自然野地及水田、埤塘的消失,許多原生種的水生生物也失去生存之地。人工溼地提供了一個水生的野生生物「易地保存」的機會,其中栽植藻類、水生植物,或是耐水性的植物,甚至可以植林,並提供其他野生動物的棲息。由此可見校園生態園的分區,可因學校的需求與特性來設計,水生植物區與水域生態區的確是校園生態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因此若能精心設計與規劃校園溼地使其成為水生教材的教學園,將更有利於各種教學(羅清吉,1987;詹見平,1999)。除此之外,在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中,常見與溼地生態池相關的主題,例如:低年級認識環境中水的存在、察覺生物生長需要水分;中年級認識水生動植物的外型與特徵、溼地生長的動植物的觀察,由實際的飼養觀察生活史的變化;高年級認識族群、群落與生態保育的教學單元。校園溼地正可提供教師準備教材、安全經濟的戶外教學環境、增加教師本身的教學技巧,提供學生具體而實際的學習環境(董志峰,2001)。日本也在國民小學校園中,推動以「體驗校園自然環境」增加學童自然經驗為目的之教學計畫,讓學童由觀察校園植物而開始關心且保護校園的動、植物。其中,「校園溼地」係以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設計為規劃目的(2003,林秀滿)。

 

 

 

 

 

剛完成的溼地


二、校園溼地的管理與經營

建構校園溼地時教師團隊的參與程度決定了溼地的永續經營與否,深坑國小校園溼地的建置從物種的決定及採集,教師都親自參予,廠商並能配合邀請專家指導校內教師群並帶領學童栽種,教師群以自然老師為主並有行政團隊的參與。將管理的經驗寫成課程及學習單,例如溼地邊緣並不刻意修飾整齊,坡度亦不能很陡,動植物順其自然生長,校園溼地的管理與經營也不是一件難事。只要人工加以適度管理,不定期帶領學童管理維護繁殖過剩之水生植物 。現在國民小學所設立的溼地生態池,大多是以自然生態工法設計為主,極需規畫與經營的參考文獻,以作為進行生態池植物管理、給水方式、排水設計、動植物配置等考量,以達到教學目的(林煜堂,1996;彭國棟,2001;羅清吉,1987)。一個成功的溼地,除了能提供自然科教師隨時所需的自然教材外,最重要就是提供學生可隨時進行水生動植物觀察的場所(Simmons1996)。綜合國內外學者(詹見平,1985;羅清吉,1987;林煜堂,1996;方偉達,1998;彭國棟,2001;楊平世,1993;黃雅鳳,200lVan der Ryn1996;林秀滿,2003)之意見,規劃與經營國小溼地的原則為方便教學與觀察、佈置原則為是否有利於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觀察、注意防範外來種(如福壽螺、大肚魚、巴西烏龜、錢幣草、人厭槐葉萍等)的入侵,除指導學生愛護水生植物外也應避免校外人士在校園溼地中放生其他生物,干擾水池之生態。水生植物的維護管理,避免水生植物繁殖過剩。考量水生動物像蛙類、蜻蜓幼蟲等的棲地營造,以營造多元生物相的生存環境。

粗腰蜻蜓(雄)

深坑生態濕地


三、教師群設計適合學生之濕地課程

教學活動的設計決定了校園溼地存在的意義及深度,透過教學活動之歷程,老師以及學童可以深刻體驗,提升師生對環境以及生態認知之情意層面,進而將環境教育、環境保護觀念落實於學校教育中。深坑國小的溼地課程原本由校內的教師群發展有早期的水水校園、溼地面面觀、蓋斑寶寶生活實記錄、溼地的的食肉植物-絲葉狸藻。http://www.tskes.tpc.edu.tw/

20072008年和師大環教研究所合作所設計的一連串溼地課程(小小棲地設計家、水中的鬥士、瓦特的秘密……)課程的設計由校內的教師群和師大的林鈺晟老師合作設計,教學的對象是中年級小朋友以及高年級小朋友,課程進行時有課前討論和課後檢討修正,有了師大豐富的教師資源,校內老師都覺得可以學習到許多新的教學技巧及課程設計新知,收穫真正豐富。我們將每個課程進行過程錄影,結束後檢討教學上有哪些需要修正之部分,有哪些是很棒的。課程的進行大家最期待的是兒童的反應,兒童的學習單,兒童所提出的問題,兒童的學習心得結束後錄音進行課後分析討論。討論到兒童在課程中的學習反應,每一個小部份我們都用心的討論,討論中總是笑聲不斷,進行了一整個學期很辛苦,但收穫很豐富。溼地課程的特色是以流水學習法穿插課程,為降低課程難度,設計有趣的溼地遊戲並簡單但豐富的學習單穿插引起學習動機,課程進行讓小朋友討論並輪流上台說明分享、到溼地實際體驗、繪圖、查資料。

溼地課程

我的新朋友蓋斑鬥魚

濕地遊戲

貼上外來種出現的區域

台北樹蛙的卵泡

聽一聽溼地的聲音

台北樹蛙

溼地豐富的生態

小結

在環境教育的課程目標中,我們設計出生活化的課程來培養學生環境行動的技能與經驗,使溼地在深坑國小校園中更富教育意義,不僅提供具體的教學素材,同時亦是學生觀察、實驗、操作、遊戲進行各種活動的場域,由學校家長、老師、學生參與校園溼地的建置、收集、管理、維護工作,使大家產生對校園環境的認同與歸屬感,老師將管理經驗融入於課程中,希望這樣的經驗能培養學生處理生活週遭問題的能力,並在小學階段的學習有豐富快樂學習的經驗,小朋友一定不會忘記,我們曾經共築溼地樂園。

  

營造生物棲息的生態綠廊

                                      

92[1].4.4從印尼來的訪客---紅領瓣足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