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環境教育開先峰的環教推手∼ 東眼山自然環境中心暨台北縣永續環境中心專訪 文:焦妮娜 圖:謝基煌、陳志偉 |
||||
☆為台北縣環境教育開先驅的永續環教中心 |
||||
在台北縣李副縣長領軍的溼地環教小組一群優秀校長精心規劃,教育局借調的四位優秀環教夥伴共同努力下,今年一月十九日,全國首創縣級環境教育中心在八里開幕了,當天發表《「淡水河˙臺北溼地」溼地教育白皮書》,並在教育局陳木城視導創作的溼地之歌樂音嬝繞中,台北縣的環境教育展開了嶄新、充滿希望的一頁。 永續環教中心的四位夥伴─主任蔡明若校長、永續行政組長賴榮孝老師,研究發展組組長林愛玲老師,教育推廣組長謝棠樹老師,是推動永續環教中心成立的最大功臣;特別是曾致力於五股溼地保育工作多年的五股國中教師賴榮孝,全心全意為環境教育付出,令人感佩,以下轉載阿孝老師部落格的文章,可以體會環教中心四位夥伴蓽路籃縷開創中心的辛苦;期待台北縣永續教育環境中心能夠成為台北縣環境教育的平台,本來能夠以實際行動推廣到全縣各學校,讓臺北縣所有的孩子,都能從溼地生態教育中,學習關懷生命,珍愛地球。 |
||||
*台北縣環教中心的設施:(參考賴榮孝老師部落格) |
||||
|
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一樓空間為619.79平方公尺,二樓是159.09平方公尺,透過兩面牆面的運用以及動線的規劃,讓二度空間得到充分利用。 一樓空間常設展示區、主題展示區、多功能教室、迎賓大廳和服務台,二樓則設辦公室,將來可能配合陽光電城計畫,設置能源教學區。在一樓並設置了櫥窗區,讓民眾可以從外面就對中心設置內容一目瞭然。
服務台除提供諮詢服務外,也提供九大區溼地生態教育和環境教育的相關資訊。常設展示區目前以溼地生態教育為主,一兩年後也會更換展示內容。主題展示區則依四季更替不同內容提供學校或相關團體作為展示場域,也可涵蓋含在地產業,第一季展示主題為中港大排。 展示方式除了展板以外,我們也嘗試利用燈箱的方式來處理,最特別的是兩個透過單槍投影的展示檯,這樣同一個空間,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展示內容,兩個液晶螢幕也是同樣思考。將來也考慮用三度空間的方式來處理,露台也都要納入思考範疇。 如果納入挖子尾或是左岸生態戶外教學活動,學校可以到此進行半天的戶外教學,目前也已推出和十三行、淡水古蹟園區合作的一天戶外教學方案。並準備在暑假期間和十三行博物館合作,推出兩天一夜或是三天兩夜的營隊,中心開館後將陸續推出這些活動。中心開館之後,也計畫結合特色學校、濕地推廣學校遊學方案以及18條藝文教學路線,陸續規劃戶外教學方案。 所以永續環境教育中心的開館是值得期待的。 |
台北縣永續環教中心展示區 |
||
八里環教中心外觀 |
|
|||
*台北縣永續環教中心未來的規劃 |
|||
台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開幕海報 |
一.空間改造: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後續將結合陽光電城計畫設置能源教室,並請專家提供建議,設法將中心改裝成節能省碳的綠建築。 二.人事組織架構:組織位階和人事架構將是中心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目前正積極規劃中。 三.推展事項: 1.教育推廣計畫:針對學校團體 (1)環境教育方案:與學術團體合作,發展與學校課程結合的溼地環境教育以及節能省電教學方案(包含全縣九大區溼地教學推廣方案) (2)教學活動資源資料庫:提供教師規劃環境教學所需教案、參考行程資訊及相關出版 品並提供上網查詢相關資訊。 2.環境教育展示及活動:針對一般民眾 (1)主題活動:地球日、候鳥季、文化生態季。 (2)解說導覽:團體預約解說導覽。 (3)營隊活動:寒暑假營隊、主題性戶外觀察教學活動、一日遊與半日遊,結合鄰近十三行博物館、挖仔尾自然保留區、五股溼地生態園區、淡水古蹟園區等,串聯成文史、古蹟與生態的教學活動網絡。 (4)自然講座及主題性演講。(5)影片欣賞。(6)親子DIY教室。 (7)教育展示:包含溼地主題以及節能教室等。(8)互動式教學資訊服務。 (9)溼地教學網站的建置與維護。 四.培訓環教及解說人員:中心未來重點工作之ㄧ,第一期志工已培訓完成 1.辦理種子教師研習活動:以學校教師為對象。 2.解說人員培訓:招募隊大自然有高度興趣或對解說工作有意願者,協助各級學校、 社團等進行環境教育活動。 3.義工招募:由相關科系學生、社區居民、社會人士、退休人員等,擔任保育及解說 導覽工作。 |
||
左岸淡水好好玩 |
|||
溼地解說海報 |
|||
*台北縣永續環教中心未來的期許 |
|||
以目前的人力要推廣這麼多業務,挑戰性很高,幸好我們還有環教輔導團以及許多長官、教授和學校校長支持與協助,我們一步一腳印,相信可以走出我們的路─就像周儒教授勉勵我們的:「當看到家長願意帶著孩子走進展示館細細看著展板上的內容,我們就有機會,就有希望。」 中心的空間有限,但當我們走進校園,全縣將近300所學校的環境教育推廣,將是台北縣環教中心一項任重道遠的艱鉅任務。 |
大台北地區溼地地圖 |
||
☆第一所公部門的自然環境中心─東眼山森林學堂 |
|||
低溫近十度的冬日,在群山環繞的東眼山上,看到了一群投身環境教育的勇者,和東眼山幾位環教夥伴的訪談過程中,他們分享了經營歷程和寶貴經驗,可作為環教中心營運的參考,內容刊出如下。 * 林務局的窗口─東眼山環境自然中心: 東眼山是由政府公部門林務局和教育界合作,首創的自然環境教育中心,李寶華技正以 森林系的專業背景、在東眼山工作多年的經驗,配合東眼山的專案教師─師大環教所畢 業的王書貞和王喜青,設計了在地特色融入環境教育的課程,讓來這裡進行戶外教學的 師生,透過實地體驗教學,獲得最有效的學習。 |
|||
東眼山展示中心 |
|
*未來期許:
|
從去年八月至十二月,有桃園縣67班1117位學生曾來參加中心的套裝課程活動,希望東眼山成為第一個推動森林環境教育的公部門,成為桃園縣第一個中小學學生戶外教學的最佳場域,成為桃園縣國中小教師環境學習與專業成長的夥伴單位,成為桃園縣甚至北部地區推動地方永續發展與戶外教學的單位,配合林務局循序漸進方式,將再陸續開闢遍佈全省其他七區森林學堂,希望這些地區能提供孩子到森林快樂學習的機會,讓納稅人的錢能花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李寶華技正說:讓我們一起共圓一個森林教育的夢。 |
|
*學童在自然教育中心的體驗與感動 |
|
東眼山的森林感知小徑 |
兩位專案教師的話: 學童在自然教育中心的學習,與學校老師的期待是不同的,學校的老師總希望學生能夠多學一點,所以課程的設計就會偏重在知識的傳授。而學童在自然中心的學習,則是不受限制的,學童喜歡走進雲霧中的那種感覺,喜歡在野外遇見野生動物的那種感動,這是是學校課程中所無法賦予的。我們並不否定學校教育能夠帶給學童許多知識的學習,然而,像這種生命中的經驗,是自然教育中心,不可取代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