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您發現淡水河左岸之美-八里左岸之旅

(圖文:謝棠樹   八里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教育推廣組組長)

壹、前言

    八里坌、舊城仔、大坌坑、十三行的名稱,您聽過嗎?您知道位於淡水河左岸的八里在臺灣歷史的重要性嗎?您知道八里具有豐富而獨特的古文化嗎?您想知道蚵寮在哪裡嗎?您想不想親嚐八里的名產呢?孔雀蛤、福州兩相好(雙胞胎)、蚵蛋包、八里黃金筍、有「南麻豆北八里」之稱的八里文旦、八里蜜汁蓮霧、八里桶柑等等讓人垂涎三尺的名產,正等著您的到來。還有那淡水河優雅靜謐的良晨、落日餘暉的夕照、淡北八大美景的觀音山、孕育豐富生命力的挖仔尾等多處美不勝收的風光和自然生態,正等著您親臨體驗與探索。

    八里向來具有好山好水,自臺北縣政府進行景觀地貌改造工程後,擁有貼近淡水河的自行車道及人行步道,從渡船頭起、老榕碉堡、左岸公園、水興宮(左岸劇場)、風帆碼頭、挖仔尾紅樹林自然保留區、污水處理場、十三行博物館止,全長約4公里,具有豐富的人文與自然生態之美,值得您利用假期攜家帶眷進行生態人文與環保之旅。事實上,欲轉型為環保生態大縣的臺北縣政府已於去年在原來的左岸會館成立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並於今年119日進行開館活動,該中心曾於96年底推出「八里左岸自行車生態導覽活動」,希望透過自行車之旅,搭配導覽解說,帶領大家暢遊這個具有豐富的人文與自然生態之美的區段,藉由實地觀察與體驗,和環境互動,引發大眾鄉土情操、關懷環境,與保護大自然各項資產與資源的觀念。將來該中心還會結合縣府各局處及附近景點機構辦理各種活動,進行環境教育,期盼大家未來能將「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和擁有世界級景觀的八里左岸視為最佳的學習場域,時常攜家帶眷光臨參與活動。

貳、認識淡水河左岸-八里

墳墓處就是大坌坑遺址

 

 

 

 

 

 

 一、自然環境

    八里鄉位於臺北盆地西北端,總面積為39.4933平方公里,狀似蟹螯,鉗制臺北盆地淡水河之出口,地理形勢優越,但略顯孤立,早期為臺灣重要的河港之一。綜觀八里之地形,約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屬於丘陵山地。依山傍水,自然景緻十分優美。這種地理特性,使得滿清政府早在雍正年間,即在此設立八里坌巡檢,可見國防、軍事、交通上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卻因地理位置的孤立性,而造成產業經濟不發達,特別是在河運衰退及海港淤淺後最為顯著。目前本鄉設籍人口數約3萬多人。

 二、人文活動

  八里鄉和淡水鎮只有一水之隔,在兩三百年前,這裡曾經比對岸的淡水繁榮。根據歷史記載最早進入八里開發的先民是郭宗嘏父親郭正光,於雍正三年(1725)自福建到桃園大園後,與八里坌社簽約開墾,死後葬於現在天后宮的後山丘。至於海上方面,原住民以艋舺捕魚,後來出現跳舟子、捕蜆船(有二支耙和四支耙之分)、雙槳船等。自漢人大量進入八里後才有大型帆船(最長13公尺)、貨船及運煤船航行於臺灣與大陸之間。事實上,早在在六、七千年前,這裡就住著臺灣的原住民,並且以八里的大坌坑為代表,構成考古學界所稱的大坌坑文化,是目前能辨識南島語族的最早文化遺址(這一族人分佈於東南亞及南太平洋一帶),它的年代推測距今七千年至四千七百年之間。居住於河口或是靠近海岸的臺階地,以狩獵和漁撈為生,也採集野生植物種子和植物纖維,可能已經有種植一些簡單的根莖類作物。大坌坑的所在地雖被列為一級古蹟,但可惜已多開墾過,或是作為墳墓用地。另一重要史前文化為十三行文化,說起十三行,就會令人想起要蓋污水處理廠時所引發的抗爭。話說在民國四十四年,空軍飛官潘克永駕駛飛機經過八里觀音山時,發現羅盤遭到磁力的干擾,基於好奇心結合學術界作調查,終於尋獲鐵礦、陶器碎片及貝殼,陶片上的幾何方格紋路顯示約在兩千年前十三行人的存在,也證明了這是灣目前發現最早進入金屬器時代的地方,因此引發文化界和學術界的人士出面阻止污水處理廠的興建。在污水處理廠興建完成後,十三行的考古遺跡可以說大部分被破壞了,目前廠中僅保留5%,已被列為二級古蹟保存。十三行博物館在這裡建立後,將在大坌坑與十三行挖掘到的考古遺跡放在館內展示,保留了先民重要的文物。

污水處理廠蛋型槽處就是

十三行文化遺址

自行車道及步道

三、名產  

    八里不但擁有優美的山河與悠久的歷史文化,還擁有許多美食如:

()有黃金筍之稱的綠竹筍。

()有「南麻豆,北八里美譽文」的文旦柚。

()其它著名水果如口感極佳的楊梅、有蜜汁蓮霧之稱的蓮霧,柑橘也極富盛名。

()孔雀蛤:屬蜆類,牠是渡船頭附近的熱炒小吃代表作。

()正名為「福州兩相好」的雙胞胎。

()越冰越Q的黑糖麻糬7甜、鹹兩相宜的紅龜粿,是具鄉土風味的伴手禮。

四、未來展望

    八里原為淡水河口最早發展的通商港口,後因港口淤積而沒落;相對於對岸的淡水,發展較緩,但也因此保留了大部分的自然資源及人文景觀。諸如山形優美的觀音山、河海交接處的豐富生態、珍貴沼澤生態的紅樹林保留區與天然海岸地形等,美不勝收。這一片臺灣文化的發源地,擁有天然美景與人文資源,正有待大力推廣與開發,臺北縣政府曾針對八里鄉提出「八里渡船頭暨河岸整治計畫」,未來應可再進行下一波的「城鄉風貌改造計劃」,運用八里現有的美麗河海水岸景觀與豐富人文產業資源,配合環保生態,創造八里地區特色,形塑北臺灣兼具文化、生態、環保、景觀、遊憩的新樂園。但在開發的同時也應注意下列問題的改善:()觀音山濫墾濫葬及水土保持的危機;()開發過度造成漁業資源減少,同時也衝擊了海岸生態;()噪音、塵埃、廢氣污染與交通壅塞。

旅遊景點簡介

縣府為配合十三行博物館的開館,於91年推動「八里左岸」的景觀地貌改造工程,整治範圍由關渡大橋至臺北商港,全長約十公里,分成四段規劃不同主題:關渡大橋至米倉橋段規劃發展水岸花園綠帶、米倉橋至西門河濱公園以建造水都地標公園為主題、西門河濱公園至挖仔尾規劃為水岸生態公園、挖仔尾至臺北商港規劃為海洋文化公園,前三段工程已完工。

一、左岸的自行車道、人行步道及馬車道

    左岸的自行車道及步道從渡船頭起至十三行博物館止,全長約4公里,平時清晨及傍晚是居民運動的好地方,而假日眾多的遊客,更加襯托出這裡活潑熱鬧的好景緻。至於馬車道,從永續環境教育中心至水興宮(左岸劇場)全長約400公尺,在週六、週日假日時,可自費乘坐馬車,欣賞沿途景色。

二、八里渡船頭、老街、漁船碼頭暨左岸碼頭

    八里渡船頭廣場旁的老街,已經蛻變為紅瓦白牆的小店家。漫步其中,感受著溫煦的河風,混合著新鮮香熱的食物味道,交織出介於南法小城與臺灣鄉村渡口的奇特風味,讓人心曠神怡。此處最有名的特產是孔雀蛤,佘家孔雀蛤餐廳屬歷史最悠久。另在街道中,尚有紅仁鹹蛋、胡椒餅、手工雙胞胎、蝦捲、枝仔冰、魚丸、黑糖麻糬、蚵蛋包等風味的小吃,可同時享受美食與河邊美景。

    在關渡大橋尚未建造完工前,渡船是八里居民重要的聯外交通工具,大橋的開通及公車的行駛後,渡船的重要性漸次遞減,為活絡八里,渡船頭旁為漁民建有漁人碼頭,並在左岸公園河堤處建了左岸碼頭,於928月開始通航。內河藍色公路也開闢從淡水漁人碼頭等航線從這裡上岸,讓到達這裡的遊客更便利,但因河岸淤積問題,其行駛航班,要視漲退潮時間而定。如今的渡船已轉為兼具交通與遊憩的功能,每到假日時有許多遊客利用渡船,一覽淡水河美好風光。

 騎乘體驗的小馬

左岸碼頭

老街

開臺天后宮

三、開臺天后宮
   
俗稱媽祖廟,始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渡船頭旁,1852年改建在臺十五線上,渡船頭巷口對面,是由張火廣與辛阿救二匠競技對場作,可稱得上是臺灣的老寺廟之一。右廊牆壁上仍留存咸豐十年(1860),由當時的住持僧天賜合什所寫的碑文。天后宮對今日的八里人來說,仍是重要的精神支柱。每年農曆的323日媽祖生及1015日謝平安祭,仍為八里人重要的慶典,香火不斷。 

四、大眾爺廟  

    位於天后宮對面巷道內,建於西元1796年,格局不大,是一座三合院的建築,外表古色古香,確有古蹟味道,可惜現在重新改建。大眾爺為鬼中之酋長,負責陰間刑事偵探職務。每年農曆51日為其誕生慶典,由該鄉三個莊頭輪流主辦,並有巡境儀式。

五、老榕碉堡

    位於大眾爺廟旁邊,原屬於國軍178旅,後為閒置的碉堡,由縣政府向軍方借用,改造成為奇趣可愛的藝文小站;並結合軍營特色,將瞭望臺改為觀景臺及機動派出所,遊客到此可以在大榕樹下乘涼或參觀機槍、野砲陣地(7581)等軍事設施,別有一番情趣。

大眾爺廟

老榕碉堡

 左岸公園 

騎警隊

六、左岸公園與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左岸公園是八里左岸的中心點,視野遼闊,居高臨下,坐擁山水美景。逢週六、日及國定假日,上午十點及下午四點在草坪廣場會有騎警隊作馬術表演,並提供民眾拍照;還有自費乘坐馬車遊園及騎馬繞圈等活動。公園旁也設有美食廣場、自行車租借處及一表演舞臺可供大家利用,享受山好河麗的自然饗宴。

    左岸會館已設置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執掌全縣的環境教育,目前館內布展介紹本縣境內淡水河河畔的溼地及中港大排河廊改造等環境保護的議題。多功能教室除放映影片外將做為開會、研習、研討會及實作課程等之用。聯絡電話:2610013126100305

永續環境教育中心開館活動 生態攝影展 蜻蜓實作  生態講座

七、左岸劇場

    八里的藝術氣息、人文色彩,在綠草如茵的左岸劇場綻放,八里的藝術節、街頭藝人的即興秀,滿足了每一個渴望藝術與自由的靈魂。水興宮內每逢假日,會有一羣熱愛歌仔戲的老先生、老太太在演唱,自娛娛人,歡迎對傳統戲曲有興趣的遊客前往欣賞。

八、風帆碼頭及雷朗探索園區

    風帆碼頭目前由巨鷗帆船遊艇俱樂部經營,舉辦各式帆船訓練班,帆船夏令、冬令活動營,帆船、遊艇航行體驗與租用買賣,場地租借,水上遊憩活動規劃,買賣駁船服務,也可加入該俱樂部成為會員,相關信息請電26192611詢問。雷朗園區秉持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架構各項探索設施,設有一間咖啡館與包括攀岩、獨木橋、射箭、高空垂降等一系列自我挑戰的體驗課程,透過操作、體驗,使參與者自我極限探索、極限挑戰。                        

九、挖仔尾生態保留區

    挖仔尾生態保區位於淡水河口,面積約三十餘公頃與竹圍、關渡同為淡水河系之三大紅樹林區,也是其中最直接面對海洋營力、所受衝擊最大的地區。共有蟹類約二十餘種、貝類約六種,四十餘種沙地植物與河口的特有植物,還有許多的鳥類與河口溼地特有的生物,近來更栽種了中南部才有的另二種河口紅樹科植物-五犁跤、海茄苳。由於地勢平坦、溼地廣大,可以讓您做最近距離接觸,是個非常適合學生生態教學的地方。「挖仔尾」這個潟湖,是因為淡水河到這裡,出現一個彎曲地形,由於大屯山擋住強烈的東北季風,湖內風平浪靜,水筆仔在這裡繁茂。挖仔尾的沙岸地形,提供我們一個可以親水的自然空間,而退潮後的泥灘地上,更有著成群可愛的螃蟹與彈塗魚等,提供鳥類肥美的食天堂,還有如唐白鷺等稀有的鳥類,看似荒涼的沙地海岸,其實是豐富的海岸生物樂園。溼地生態系提供動植物多樣性的棲息環境及豐富的生物相,生態學家更指出「溼地的總生產量為農田的兩倍半至四倍左右」,僅次於雨林,因此溼地生態系對於地球生態環境的貢獻,實在不容忽視。因此在民國83年時,行政院農委會將這塊珍貴的溼地自然教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挖仔尾自然保留區」。所以當我們前往參觀時,一定要盡力保護這處自然生態保留區,「除了腳印什麼都不留,除了攝影什麼都不取。」

蚵寮沙灘 生態教學的好地方  水筆仔的胎生苗 張家古厝

十、挖仔尾聚落與觀海長堤

    保留區之設立使得當地的漁村,得以保有傳統建築特色及文化,張家古厝於1870年建立,值得細心的品味。位於潟湖最頂端河海口的觀海長堤,有海天連成一線及河海兩岸的山巒景緻,使人心曠神怡,尤其在此觀賞黃昏夕陽是會讓人感動的。

十一、八里污水處理廠

  八里污水處理廠是淡水河流域中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臺北縣市的生活污水經由污水下水道收集後,透過迪化抽水站與獅子頭抽水站,集中於八里污水處理廠處理。因此,八里污水處理廠對於整治淡水河污染佔有重要地位,對八里生態環境的維護也頗具貢獻。處理流程如下:(1)去大型物(2)去砂礫(3)去懸浮物(4)回收淨水(5)消毒及海洋放流(6)厭氧消化(7)污泥餅掩埋。聯絡電話:26191987

十二、十三行博物館

  十三行博物館是北臺灣首座考古博物館,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架構成完整的概念,分別表達山與海、過去與現在的意象,並以真實透心的材質,構築成完整的理念。鋼構建築象徵海洋,所有的結構軸線均以放射狀指向海洋;斜緩的屋頂象徵過去十三行人生存環境中的沙丘或海中凸起的鯨背,可以自館外地面直接拾階而上,享受極目眺望的遼闊感及攀行於屋頂上的新奇感。三層樓的清水混凝土建築,象徵山形,側邊的兩道高牆直指觀音山麓的大坌坑遺址,隱含十三行與大坌坑文化的時間連結。全館凹陷於地下一點五米,觀眾入館前,需經歷一段緩緩向下斜伸的坡道,象徵走入考古學家發掘的地下寶庫。電話:(022619-1313

 左岸劇場花燈

十三行博物館

肆、校外教學行程設計建議

半日遊及一日遊行程皆合適,但由於受東北季風及潮汐的影響,因此行程應考慮季節、潮汐及學童年齡等實際因素做調整。(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另有設計學習手冊可使用)

 一、左岸半日遊(早上行程)

  09:00-10:00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集合,發放學習手冊,中心生態探索,並體驗中心之美

  10:00-10:30八里左岸重要景點位置介紹(含八里渡船頭、老街、天后宮、老榕碉堡、左岸碼頭、左岸公園、左岸劇場、八里風

             帆碼頭、雷朗探索園區等)

  10:30-10:40搭車至挖仔尾

  10:40-11:45 挖仔尾自然生態保留區,探索水筆仔、蟹類、貝類、鳥類等自然生態

  11:45-12:00 有獎徵答及回收參訪心得

二、八里左岸一日遊

  09:00-10:00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集合,發放學習手冊,中心生態探索,並體驗中心之美

  10:00-10:30八里左岸重要景點位置介紹(含八里渡船頭、老街、天后宮、老榕碉堡、左岸碼頭、左岸公園、左岸劇場、八里風

             帆碼頭、雷朗探索園區等)

  10:30-10:40搭車至挖仔尾

  10:40-12:00 挖仔尾自然生態保留區,探索水筆仔、蟹類、貝類、鳥類等自然生態

  12:00-13:00 搭車至十三行博物館午餐

  13:00-15:00 十三行博物館考古探索,並了解十三行人生活及其所留下來的文物史蹟,與DIY實作

  15:00-15:30 有獎徵答及回收參訪心得

  15:30-16:30返校

三、觀音山與八里左岸生態之旅

  08:00 ~0900出發

  0900~1000觀音山遊客中心,影片觀賞及參觀展示館

  1000~1200探索觀音山(內容含觀音山石石雕藝術、楞嚴閣及開山院觀音山石建築,凌雲禪寺、開山凌雲寺、33番石觀音石

               雕藝術等宗教人文及沿途自然生態探索,全程約1.5公里

  1200~1230搭車前往八里渡船頭

  1230~1330老街午餐,自行觀賞渡船頭、開臺天后宮、大眾爺廟、老榕碉堡、左岸公園(含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水

               興宮(左岸劇場)風帆碼頭、雷朗探索園區等景點

  1330~1430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集合,發放學習手冊,中心生態探索,並體驗中心之美

  1430~1600探索挖仔尾自然生態保留區,觀察及探索潟湖、水筆仔、螃蟹、彈塗魚、鳥類等生態

  1600~1700返校

四、八里左岸生態環保之旅

  0800 ~0900  出發

  0900~1000  探索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生態,並體驗中心之美

  1000~1130  參觀及探索八里污水處理廠、十三行遺址(可更改行程至八里焚化爐暨垃圾掩埋場)

  1130~1230  老街午餐,自行觀賞渡船頭、開臺天后宮、大眾爺廟、老榕碉堡、左岸公園(含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水興宮(左岸劇場)、風帆碼頭、雷朗探索園區等景點

  1230~1430十三行博物館考古探索,並了解十三行人生活及其所留下來的文物史蹟,與DIY實作

  1430~1630探索挖仔尾自然生態保留區,觀察及探索潟湖、水筆仔、螃蟹、彈塗魚、鳥類等生態

  1630~1730返校

在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鬥口準備出發進行導覽活動的群眾

學習單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