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法自然、快樂學習 戶外教學領航者∼師範大學周儒教授專訪 文:焦妮娜 圖:陳木城 審訂:周儒、劉冠妙 |
||||
|
簡介: 學歷:Ph.D. 民國80年10月
主修:環境教育
副修:環境管理
工作及教學經驗(民國93年6月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研究及發展興趣方向 正規及非正規環境教育之情意、認知、行為等領域學習和相關方面的研究和發展。 運用環境教育及環境傳播之原理和方法於環境管理、資源保育 |
|||
發展方面
|
||||
(周儒教授簡介網站)http://www.giee.ntnu.edu.tw/JuChou/index.htm | ||||
與孩子共享自然─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的緣起 | ||||
鉅細靡遺的說明 |
為了讓學生及民眾在森林中獲得更愉快、更有意義、兼具知性與感性的美好經驗,在台師大環教所周儒教授率領的專業團隊協助下,農委會林務局採用長期行動研究的方式逐步發展,將在全省成立八個自然教育中心;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是林務局建置的第一個自然教育中心,目前已開始運作;以具有自主動力的行動研究團隊為基礎的發展方式,周教授率同一整個學術團隊參與,在全台灣八個林區管理處各設置一處自然教育中心,做為兼具教育、保育、研究、文化、遊憩功能,促成全民友善環境、快樂學習的森林學堂。 |
|
自然教育中心的理念與運作 |
||
周教授說: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是以長期行動研究的團隊方式運作,將以林務局的森林遊樂區與其他資源發展全省的八個自然教育中心,分別是東眼山(今年七月開幕)、明年七月將要開幕的有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羅東處)、池南(花蓮處)、八仙山(東勢處)、奧萬大(南投處),在後年七月以前將開幕的三處,則有知本(台東處)、觸口(嘉義處)、雙流(屏東處)。在發展過程中,各管理處的行動研究團隊本身具有強烈企圖心,而學術界站則站在協助的立場,每一中心有一至二位指導教授協助,配合林務局本身的人一起來做;周教授統籌整個計畫,並負責東眼山自然中心,師大環教所所長蔡慧敏教授負責羅東,八仙山由中師環教所所長吳忠宏教授負責,奧萬大由中師環教所劉思岑 教授及明道大學陳維立教授負責,花蓮由東華大學許世璋教授、粱明煌教授協助,知本未來可能會請東華及花蓮教大相關教授協助,屏東請高師大環教所葉欣誠教授協助,嘉義處則由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許毅璿教授協助,台東、屏東、嘉義三處的自然教育中心雖後年七月才開幕,但也將在明年一月底之前要提出發展計畫。 |
||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簡介 |
||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摺頁 |
師大環教所周儒教授熱衷於優質環境學習中心之特質分析,見解獨到;除了深具豐厚的學術研究相關理論基礎之外,對於推動國內環境學習中心的設立更是不遺餘力,特別是參訪許多國外不同類型之優質環境學習中心的營運模式,經驗豐富。對於環境學習中心所傳達的精神理念為:「我們共同學習,一起經營和諧的、有品質的生活環境」(周儒,2001)為了達成環境教育的目標,自然中心(環境學習中心)應該思考:如何安排活動與設施吸引學習者;如何安排課程內容,能幫助學習者成為具有環境素養的個人(周儒、張子超,1996)。 依據上述核心精神,一個自然教育中心應具有包括教育、研究、保育、文化、休憩等功能。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的成立,便是符應上述核心精神,同時根據國外之環境學習中心以及國家公園的營運模式,進行規劃設置,以下便以中央威斯康辛環境教育站的運作模式,介紹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擬作為桃園縣國中小進行戶外教學的參考。 〈劉雲傑,2007〉 |
|
資料來源: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http://www1.forest.gov.tw/NEC/DYS/Index.asp |
新竹林區管理處郭武盛處長(2007)表示:隨著全球環境保育觀念的興起與轉變,林務局逐步朝向森林保育、教育、休閒與林業文化保存等方向努力。近年來更積極提倡森林環境教育,期望學校、機關團體、以及一般社會大眾,能夠透過教育活動,提升人們的環境覺知、敏感度、知識、以及培養對環境的關懷態度,一同加入造林護林、關愛環境的行列。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林務局參考國外行之有年的「自然中心(Nature Center)」(或稱環境學習中心)理念,於2006年起推動「國家森林遊樂區自然教育中心發展計畫」,以東眼山國家森林遊樂區,作為台灣第一座由公部門推動的自然教育場域,並於2007年6月正式啟動,期望透過「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的運作,在原有森林遊樂的功能外,提供學校、親子及社會大眾一個優質的森林體驗及學習場所。期望藉由各式教育活動的執行,達成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教育、保育、研究、文化和遊憩」等多功能目標。 〈劉雲傑,2007〉 |
豐富的摺頁教學內容 |
||
透過設計的經驗、解說的引導,達成環境教育目標 | |||
|
森林遊樂區的轉型是希望能透過設計的經驗、解說的引導,讓學生和民眾建立正確的環境教育觀念,因此必需要先建置能促進生態保育觀念與價值的優良戶外教學景點做為示範,是目前刻不容緩的事;林務局農委會因此接受我們的建議,把自然中心變成森林學堂,規劃各種活潑的學習方式,以學校從週一到週五的戶外教學活動為對象,各大學院校相關科系師生一起協助,看到參與的中小學師生有很多收穫,我們都很願意持續下去,為校外教學做成一個示範,帶領台灣民眾建立正確的環境教育觀念,環境態度與行動。
|
||
有意義的校外教學理念與特色學校、遊學理念不謀而合
校外教學的目的是希望下一代孩童與自然多一些接觸,周教授建議:可將教育部特色遊學與林務局自然中心結合,對能搭配好的教育方案、師資、永續設施、好的社區關係、非營利的優質環境學習方案提出補助,希望教育部能提出一些作法,導引市場有改變,希望孩子透過 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進行校外教學,目前特色學校及遊學理念,和自然教育中心理念不謀而合。
|
|||
|
|||
教育部應可訂定校外教學明確規範 |
|||
教育部無明確校外教學法規的現況令人憂心,建議教育部應邀請專業單位,共同釐清有關校外教學 的本質與目標、規範適宜的服務選用方式等,教育部應規定所用的產品是由專業優質戶外教學經驗與能力者提供的要求,將可促進校外教學產業的 優質化,建議教育部可以選用優質的選用標準,讓合格的戶外教學產品提供者自行競爭,學校可依自己需求去採購,去組合,去發展,政府只要考評、提出一些補助、獎勵 、評鑑,政府只要建立合宜的校外教學規定,優質的典範即可,政府如果不能制定比較好的規定,校外教學品質將無法提昇。 |
|
||
各民間團體共同發聲敦促改革 |
|||
諸如環教學會、全國教師會、荒野保護協會、生態旅遊協會、遊學協會、家長等關心教育本質與保育的民間協會團體是否能一起來發聲,敦促教育部早日發佈行政命令。就像美國NCLI結合團體和個人一千 多萬人聯署一樣,各協會可以各自提出提案,或共同串車連起來,造成促使教育部此方面革新的壓力,也可以結合國教司的活化校園空間特色學校補助方案,有了規範之後, 更多教師才會把孩子帶出教室去進行有意義優質的戶外教學。 |
|
美國日本他山之石 |
像日本從明年開始,計畫由文部省直接提出補肋,讓學生在六九年級畢業前,一定要參加五天四夜、四天三夜的鄉村、農村體驗旅遊;今年美國則將「no child left behind」(把每個孩子帶上來)法案, 進行「no child left inside」(讓每個孩子走出室外)法案 修正,而且已有一千多萬人連署,兩黨也有數十國會議員連署,而台灣教育部至今卻對校外教學沒有清楚明確法令規範。戶外教育應變成有意義的教學,教育部應該提出規範, 不能讓戶外教學成為由旅行社主導,未來雖然不必太強硬限定為非營利組織參與,但應該要有夠好的師資、教學方案、夠安全、夠環保品質的單位、機構才可以承辦校外教學。教育部若能斧底抽薪對校外教學做 出一些規範,其實也就會逐步帶動旅遊業者與其他服務提供者有全面改變 例如:美國加州教育廳對住宿型環境教育方案(ROEEP)─Residential Outdo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對住宿型環境教育有很明確的定義─什麼才叫做住宿型環境教育方案?是怎樣的學習?由誰來執行?在怎樣的場域執行?要達成什麼樣的教育目標?有意成為方案的提供者,就可以提出申請要求審核;台灣也可以從教育部發佈行政命令做起, 未來甚至可以逐漸發展到優質戶外環境教育服務提供單位的認証系統。 |
|
|
校外教學要符合環境教育本質 |
|
環境教育是全人教育,教育部若能制定法規,提供廢棄學校、閒置空間做為平台,推廣環境教育這種整合型教育, 相信將可以促進地區的永續發展。目前因為校外教學因行政手續繁頊,再加上校外教學總是十幾班學生一起出動,人數太多,讓教學品質下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人數太多的遊遊有以下缺點,第一:教學是個性化 設計的產品,絕對不可以像大拜拜一般,第二:同時間大量人對同一地區資源的利用,對環境是一大衝激和破壞,不符合求優質教育與永續環境的原則─七個規準。所以希 望能敦促各校改為一次招標、分開執行方式進行校外教學活動。目前台灣在發展優質的環境學習基本─環境學習中心與自然中心等其實是有依據的,但是無人負責,事實上在行政院的環境教育要項明定:行政院永續發展委員會─永續教育分組 的行動計畫裡,都有提到政府要主動釋放空間,提供資源,鼓勵民間參與,進行永續發展的教育,並設置推廣基地,但這些計畫目前並未落實;教育部其實應依據行政院永續發展計畫來制定 合宜的戶外教學的規定,所以由民間發聲,各協會發文給教育敦促改進,教育部應可以順水推舟,依民意制定辦法。陳木城校長也以多年行政經驗提供看法,認為未來一定有改善空間,促進教育部制定內含教育精神並能針對弊端做預防的法規。 |
|
溫文儒雅的周儒教授 |
|
|
聯結森林與人、推動環境倫理、營造永續生活 |
|
周儒教授讚許林務局做了好的示範,自然教育中心除了可作為洱地區學校的「第二校區」、「延伸校區」概念,對於多元社會的終生學習也是很好的場所。在國外,這樣的機構不論在政府與民間都已發展得相當成熟,在北美,已有超過5000所的自然教育中心,對於提升全民的環境素養,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有相當的貢獻。 周教授語重心長的說:希望我們大家共同來努力,影響政府改變,也帶動台灣在戶外教學方面全面品質提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