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縣永續環教中心規劃目標與期望
臺北縣將是第一個大規模設置人工溼地的縣市,人工溼地除能淨化水質外,更具生態與教育的意義,目前將於八里左岸會館建置「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推動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教育,並整合大臺北的溼地,包括淡水河沿岸關渡平原、五股溼地、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沿岸溼地,建構一條5000公頃的溼地生態廊道,結合溼地生態、能源教育、永續校園、節能省碳等環境教育資源,作為長期推展永續環境教育、保育與研究的中樞。
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位於淡水河左岸,從十三行生態園區、挖仔尾自然保留區、渡船頭、關渡大橋到五股溼地,退潮時廣闊的灘地是眾多水鳥覓食嬉戲的所在,目前生態的豐富度與完整性極具價值,將結合淡水河右岸金色水岸、漁人碼頭、淡水古蹟園區、竹圍紅樹林、關渡自然公園、藝術與人文十八條學習路線,建立完整的淡水河生態廊道,為臺灣生態保育建立一個典範。
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將彙整全縣現有和規劃中的環境教育資源,協助九大區推動溼地生態環境、能源教育、永續校園、節能省碳等的課程與教學,預定於九大教學區至少規劃一處溼地生態教育推廣示範區,包括自然溼地(溪流、河口、沼澤、水田等)或人工溼地或校園溼地資源,落實溼地生態的教育功能,並結合各地產業資源,促進觀光發展。
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中英文名稱
• 「Taipei Coun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Center」 縮寫:TCSDEC
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建置計畫
一、 緣起
新店溪與大漢溪在華江雁鴨公園匯流成淡水河,一路往北,在社子島與基隆河匯流,此區北有關渡自然公園,東有社子島,左岸有蘆堤灘地和五股溼地生態園區,退潮時廣闊的灘地是眾多水鳥覓食嬉戲的所在。
淡水河續往北經獅子頭隘口、關渡大橋在八里淡水注入臺灣海峽。此段右岸有竹圍紅樹林以及金色水岸已迄漁人碼頭,左岸由渡船頭到挖仔尾自然保留區。
95年七月更發現挖仔尾往臺北港的海岸沙灘有北臺灣最大的東方環頸鴴繁殖族群,又有部份稀有水鳥如唐白鷺、大黑脊鷗…,選擇沿海沙灘棲息。
淡水河左岸從十三行生態園區、挖仔尾自然保留區、左岸會館、渡船頭、關渡大橋到五股溼地,目前生態的豐富度與完整性極具價值,如能結合右岸淡水古蹟園區、竹圍紅樹林、關渡自然公園,就可以建立完整的淡水河生態廊道,此將為臺灣生態保育建立一個典範。
左岸會館位於挖仔尾自然保留區南側,鄰近渡船頭,縣政府另在淡水河岸增設一處左岸碼頭,有效地把遊客引向淡水河左岸。目前由縣府委外經營咖啡館,部分空間作為文史生態展示用途。
本計畫將左岸會館轉型為「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以左岸會館為中心,向北延伸至挖仔尾自然保留區、十三行生態園區(新設),向南延伸至五股溼地,中途有一船型屋可以作為生態服務站(荒野保護協會認養),五股溼地設有一教學中心(荒野保護協會認養)。
以左岸會館為「永續環境教育中心」,可以整合大臺北的溼地:關渡平原、五股溼地、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沿岸溼地,建構一條5000公頃的溼地生態走廊。
左岸會館 船型解說站
五股溼地教育中心
二、 計畫目的:
建置「永續環境教育中心」,作為串聯淡水河沿岸關渡平原、五股溼地、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沿岸溼地,建構一條5000公頃的溼地生態走廊,結合臺北縣溼地生態以及節能省電等環境教育資源,作為長期推展永續環境教育、保育與研究的中樞。
三、 計畫範圍
左岸會館內部與週遭環境。
四、 執行方法
臺北縣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提供全縣溼地教學與永續環境教育資訊、主動辦理種子教師研習以及社區民眾課程研習、學生戶外教學活動、民眾環境教育等,服務對象以中小學老師、學生和社區民眾為主,一般民眾為輔。
(一)空間改造
1. 展覽空間-臺北縣溼地生態環境介紹、節能省電展示。
2. 教學空間-研習教室、親子DIY教室、互動式教學電腦、節能教室、
多媒體教室。
3. 戶外空間-主題探索區節能省電操作區、河岸生態探索。
4. 入口意象-迴旋梯頂端裝設風力發電,作為入口意象。
5. 辦公空間。
6. 服務區。
(二)人事組織
1. 溼地教育推廣小組:由專家組成,提供諮詢,參與規劃建議。
2. 籌備小組:由環境教育輔導團組成籌備小組,設籌備主任一人統籌建置相關事宜,下設推廣組、教學組以及行政組各有一位專員(須有一位兼職教學網頁的管理維護),開始運作時再增加臨時約聘人員。
3. 組織架構圖:
(三)推展事項
1. 教育推廣計畫:針對學校團體
(1)環境教育方案:與學術團體合作,發展與學校課程結合的溼地環境教育以及節能省電教學方案(包含全縣九大區溼地教學推廣方案)。
(2)教學活動資源資料庫:提供教師規劃環境教學所需教案、參考行程資訊及相關出版品,並提供上網查詢相關資訊。
2. 環境教育展示及活動:針對一般民眾
(1)主題活動:地球日、候鳥季、文化生態季。
(2)解說導覽:團體預約解說導覽。
(3)營隊活動:寒暑假營隊、主題性戶外觀察教學活動、一日遊與半日遊,結合鄰近十三行博物館、挖仔尾自然保留區、五股溼地生態園區、淡水古蹟園區等,串聯成文史、古蹟與生態的教學活動網絡。
(4)自然講座及主題性演講。
(5)影片欣賞。
(6)親子DIY教室。
(7)教育展示:應包含溼地主題以及節能教室等。
(8)互動式教學資訊服務。
(9)溼地教學網站的建置與維護。
(四)培訓環境教育及解說人員
1. 辦理種子教師研習活動:以學校教師為對象。
2. 解說人員培訓:招募隊大自然有高度興趣或對解說工作有意願者,協
助各級學校、社團等進行環境教育活動。
3. 義工招募:由相關科系學生、社區居民、社會人士、退休人員等,擔
任保育及解說導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