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 發表者姓名:黃同鋒、謝基煌、陳柏松、蔡錦柳、陳虹君、李文祺 學校名稱:台北縣三峽鎮成福國民小學 |
||||||||||
創意教學方案摘要 | ||||||||||
|
大家都明白學習是「生活的、主動的、趣味的」,但諷刺的是「見而不識」的漠然和「以偏概全」的取巧心態,卻常在師生對談中,不經意的扼殺了許多學生學習的契機:「長在水中的植物,喔~那是水草」、「在天上飛的動物,喔~那是鳥」。小孩子總會「主動的」透過感官,去觀察「生活週遭」的各種事物,試圖去發掘新的知識和「樂趣」,如果老師用「漠然」和「取巧」的方式去回應,學生的學習會日益「窄化」「被動」,學習也會變成「無趣」的苦差事;反之,老師如果能抓住這個契機,將學生的生活感受融入教學活動中,一步步「觀察」「認識」「瞭解」,不僅學生會覺得趣味盎然,對老師而言,那種教學相長的樂趣,更是不言可喻。
「成福水草塘-水草與生態瓶」這個主題教學活動,就是扣住學生對於「長在水中的植物」這個生活觀察,並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課程而發展出來的。活動將「認識水生植物」、「食物鏈」、「生態系和生態平衡」、「生物的繁殖」、「認識魚類」..等單元加以統整,引導學生「走到校園、走進大自然」去「觀察」「認識」「瞭解」,讓學生把知識加上創意,自己動手製作「生態瓶」和「創意水草盆栽」。 在整個課程活動的設計安排上,從對水生植物的觀察、認知(活動一:水草印象),對後山小溪生態的探索、認識(活動二:後山小溪新樂園),到實際將學習所得結合學生創意,運用在生態瓶的製作上(活動三:生態瓶、活動四:創意水草盆栽),循序漸進,由淺而深,理論與實作結合,讓學生從動手做的過程中,自然而然把生硬的科學知識內化。在課程的實施方式上,配合學校的「成福生態週」採用活潑的「分組選課」方式來進行,老師們分工合作、協同教學,學生們則經由選課、上課,取得自己的「生態學分」。 |
|
孩子高興的拿著製作完成美麗的生態瓶 |
成福水草堂─成福國小師生的創意結晶 |
學生的觀察力和創意點子是無所不在的,教學上常常遇到學生問「…是什麼?」,多數時候老師都會制式、簡要的回答「是…」,僅此而已,其實老師心裡明白,學生提出的一個問題,往往代表著一次有效學習的契機,但老師常會因種種外在因素,而讓這個契機從眼前溜走。 最近成福國小進行了一連串永續校園(我個人比較習慣稱:生態校園)的改造工作,從教學農園的設置、水生植物池的整理、透水鋪面的鋪設、生態教學櫥窗的佈置、生態步道的踏查到生態溼地的規畫,這些改變在不知不覺中感染了全校師生,環境教育慢慢走進了老師的教學活動,也一步步落實在學生的學習歷程中。 雨過天晴的午后,學生急匆匆的拉著我到走廊,看著滿天飛舞的蜻蜓,興奮的說:「老師,好多好多蜻蜓!以前從來沒看過這麼多蜻蜓一起在天空飛!」回應著學生熱切的眼神,我說:「或許是校園的改變,提供了更多適合水蠆(蜻蜓稚蟲)生存的棲地吧!」於是我「跟著」學生們一起在校園中尋找水蠆的蹤跡。 在水生植物池旁,我指著水蠆羽化後的「殼」,解釋著水生植物能淨化水質、提供庇護及羽化環境,造就了水蠆天堂,一旁學生冒出一句「那朵黃色的小花好漂亮唷!」順著他的眼神,我看到了「台灣萍蓬草」,另一頭傳來「你看!是幸運草」,我轉頭望向那一叢翠綠的「田字草」。 回應著學生的觀察與好奇心,我們整合了「校本課程」及「社區有教室」的課程設計和資源,並搭配「成福生態週」的活動,設計了「成福水草塘-水草與生態瓶」這個創意主題教學活動。 |
|
(一) 學習有步驟:觀察、認識、瞭解、創意運用 老師帶著學生走出教室,走到校園,走進自然,從實地的觀察中,慢慢認識水生植物,再引導學生運用圖鑑、網路進行知識性的深入瞭解,最後再加入自己的創意,運用到「生態瓶」及「創意水草盆栽」的製作中。學習有步驟不僅學來有趣,教學目標也會更落實。 (二) 走進社區,取材自然,自己動手做,成就樂趣多 成福國小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提供了多樣且豐富的自然素材,大自然的素材對小朋友來說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學生們從生活週遭的自然環境取材,不僅覺得熟悉實用,學來也會更增樂趣。 製作「生態瓶」所需的材料,樣樣都可在成福國小這座自然寶庫中「親手」取得:金魚藻可親手從校園中的水生植物池摘取;透過有趣的教學活動安排,學生們可以在後山小溪旁,自己動手蒐集到所需「小溪蝦」和「溪沙」,活動過程中安排家長和社區資源的輔助和參與,不僅能達到運用社區資源的目的,同時也提供的親子共同學習的機會。 當孩子完成「生態瓶」時,課本上生硬的「食物鏈」理論,透過學生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操作,然後活生生的呈現在眼前,那種成就感和樂趣是無與倫比的。 (三) 學習活動多樣化,選課自己來-我的生態學分 結合「成福生態週」,以全學年分組選課方式來進行教學。老師們以分工合作、協同教學的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來開設課程,讓學生選課,學生經由選課、上課學習的過程,完成學分卡認証,取得「生態學分」。 |
生意盎然的水生生態瓶賦予創意教學生命 |
|
|
|||||||||||||||||||||
|
一、 理論應用: 「成福水草塘-水草與生態瓶」這個教學活動採用「主題導向」的理論,來進行課程活動的設計與統整,緊扣住學生最熱衷、最有與趣的生活議題-對環境與大自然的觀察(本案為水生植物和溪流生態),將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相關教材加以系統性的連結,並配合學校活動來實施(本案為「成福生態週」),逐步擴展,加深、加廣而成一個完整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 實施技巧: 在教學活動中透過學生的分組合作、報告分享,及教師的引導歸納,來獲得價值澄清(討論法)。結合「成福生態週」實施「我的生態學分」的選課學習活動,讓學習過程活潑化(遊戲法),學生做中學、自主學,不僅學來趣味盎然,學生從中所得到的成就感更是不言可喻。 三、 教材與教學環境 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以青山小溪(學生最熟悉的生活環境)為教室,以魚蝦水草(最吸引學生的自然素材)為教材。 四、 教學活動設計
|
在成福水生池池畔,孩子找到了自我實現的成就感 學習單區: |
生態池畔探索課程 | 生態瓶製作心得分享(1) | 溪裡生物知多少 | 快樂學習收穫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