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最適化的學校經營模式~生態遊學                                      

台北縣平溪國小校長林進山

緣起:

    教育部推動「在地遊學•發現台灣-Discover Formosa100條遊學路線,透過遊學開拓學生領域學習(domain learnning),探索各類生態系統(ecosystem),促進城鄉交流,體驗生活、善處生態和珍視生命,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core value)。現階段的學校教育受「少子化」現象的影響,偏遠小學學生人數遽驟,學校要如何再造(restructure),校園要如何永續(sustainable),足以我們去思索幾個問題:

一、學生人數和學校經營是正相關嗎?

二、沒有學生的學校,如何善用環境,進行生態教學呢?

三、有學生的學校,如何善用情境教育,創新校園、永續經營呢?

    生態遊學,除了讓學生對生態的認知(cognition)外,更重要的是要對生態的情意學習(affection learnning),體認生命的價值,深化學習層次。傳遞與保護自然生態資源、詮釋環境教育與生命教育的關連性。讓學生由「觸動生命的歸屬」,經「律動生命的喜悅」,到「感動生命的價值」,建立學習認知,與人共處,提升自己「生活-生態-生命」的價值感,茲就生態遊學的本質、目的和實施的內涵分述於后

 

生態遊學的本質:

    生態遊學的本質並非僅止於消費性的學習旅遊,應從新體悟生態教育的「本質」。對生態環境產生新誘因與反思(incentivereflection),了解生態存在的平衡。張雲騰(2001)認為在本質上,台灣許多遊學業者不過是將遊學視為一種含語言課程在內的旅遊而已,遊學的層次有待提昇。家長或消費者除了留意課程、旅遊、團費、保險之外,也應該關注經營者的背景及其賦予遊學的教育意含為何。

    由學校辦理的各類遊學活動,是不能偏離教育本質。尤其特色學校的遊學活動,是結合學校特色與所在地的資源,加以整合與分享,合乎教育的自願性、認知性和價值性,不以營利為目的教育活動,是「教」與「學」,「師」與「生」,「親」與「子」之間的互動學習歷程。

    遊學的類別很多,諸如假日遊學、遊牧遊學、水岸遊學、農村遊學、漁港遊學和生態遊學等等。雖各具特色,各有成效,但具有「認知(cognition)、技能(skill)和情意(affection)」等三項教育目摽,應首推生態遊學。生態教育能讓學生瞭解自然界的生態循環、生態共生、生活共存和生命價值。因此筆者認為生態遊學的本質在於藉由認知「生態的類別屬性,生態的生活體系和生態的生命週期」,進而學習對生態的命名與解說,闡述生態的動態生活,最後能了解人與自然的生態依存關係,肯定自我存在的生命價值,以獲得「知、能、願」的遊學學習歷程。

綜觀上述生態遊學的本質,具有教育、學習、發表和欣賞的意涵

一、教育的意涵

    讓學生透過「教育活動」歷程,認知「生態的類別屬性,生態的生活體系和生態的生命週期」。對生態教育和生態情境有所了解和認知。

二、學習的意涵

    習得對生態名稱的命名由來、產地現況或用途,並學會解說,彰顯自己的學習能力。

三、發表的意涵

    學生習得生態教育能力後,要能闡述生態的動態生活,表達自己對生態環境的想法和看法,發表自己的觀念和意見。使知識由「外化-內化-顯化」,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經驗,肯定自我存在的價值,深層詮釋自己生命的意義,達成生態教育與生命教育融合的境界。

四、欣賞的意涵

   欣賞生態的生存方式和生命的奧妙,了解人與自然的生態依存關係,使自己能「心懷別人、善待自己、尊重生命」,做一位快樂的學習者。

叁、生態遊學的目的

     生態遊學的主要目的,是啟迪孩子對生態觀察的敏銳度,了解生態系統的平衡關係,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關係,學習融入多元的文化,習得尊重與包容之道,進而試探自己的興趣,開發自己的潛能,詮釋自己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但有些學校辦理生態遊學是為了學校永續經營,營造學校特色、形塑創收學校或提倡觀光產業帶動社區發展。如嘉義縣好美國小辦理自然生態遊學育樂營,其計畫的目的有下列幾點

 一、展現學校經營創意與特色

 二、結合學校與社區自然生態資源

 三、深化認識社區鄉土自然環境

 四、實踐知識與教育即生活的能力

 五、提倡休閒生活發展觀光產業

    生態遊學可直接與大自然進行「現場探索體驗學習」,探索生態的本質,了解生態系統的生命體系,開闢學生另類的學習空間,拓展學習視野,學習如何與人相處。甚至透過「產學合作」,如台北縣平溪國小東勢分班,由產業與學校共同營運假日學校與生態教育會館,不但展現學校創新經營的特色,更能帶動社區觀光事業和繁榮。所以生態遊學的目的不啻對學生、家長、學校都有益處,對整體的社區發展亦有前瞻的希望,是一舉數得。 

肆、生態遊學的內涵

    生態遊學的主要實施類型,可依參與人員,遊學的區域性,遊學的方式和遊學的實施內涵加以區分,筆者就個人的實際經驗分敘於后

一、就參與人員而言,可分為

   (一)親子生態遊學:以親子報名為對象,活絡親子關係,藉由生態學習過程,習得親子間彼此的尊重關懷,讓孩子知恩、感恩和報恩,知福而惜福。從生態中學習自然的律則,進而更珍視生命

   (二)校際(城鄉)交流生態遊學:校際間的城鄉交流,一般由學校行政或教師規劃,除了讓孩子學習生態知識外,更能以開闊的胸襟去接納更多的自然生態和事務,學習對生態的解說與應用的能力,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應對進退。

   (三)小組生態遊學:係指由學校教師帶隊,以6-8人為一組參加學校舉辦的生態教育活動,透過生態活動設計,學習生態族群的生活方式,並由小組間的互動和討論,表達對生態族群的看法或相關疑問,進而闡述自己的想法,培育對生態觀察的敏銳度,從中建構自己的生活方式。

   (四)個別生態遊學:學生自行參加生態遊學,學習如何照顧生態和自己,體驗人與生態間的關係,建立獨立學習的機制,發展個人的學習意願和能力。最重要讓學生感受離家後的生存之道,掌握生命的契機。

 

二、就遊學的區域性而言

    學校可依區域性辦理主題生態遊學,校園生態遊學和社區生態遊學等。

    (一)主題生態遊學:學校可選擇一項特色主題,辦理生態遊學。諸如「蟬的一生」、「蛙的品種」、「蝴蝶的週期」,「茶鄉之旅」等等。結合課程領域(curriculum domain),循著「概念-主題-活動」(concept-topic-active)設計課程活動,或利用主題式的學習單,將生態教育融入課程學習。

    (二)校園生態遊學:學校可就校園的植物或溼地做成校園生態遊學手冊,讓學生從認識校園植物學習自然生態。亦可透過網路行銷辦理校園生態遊學活動,形塑學校特色。或藉由校際間辦理城鄉交流,認識不同的生態系統,延伸生態教育。

    (三)社區生態遊學:學校可就社區特色,結合社區人士辦理社區生態遊學,如漁村生態、海洋生態文化,農村生態一日遊,藉由生態遊學達成生態教育的目的。 

三、就遊學的方式而言,可分為

   (一)夏(冬)令營式生態遊學:生態遊學可利用寒暑假辦理,讓學生在暇餘之閒,融入生態學習。學校可依該校或當地特色辦理之,此類生態遊學,學校最好有木質地板和衛浴設備,提供住宿與淋浴。如水資源踏查、拜訪溼地等。

   (二)假日式生態遊學:學校可就週六、日辦理假日生態遊學,結合學校特色和當地景觀,如「賞蝶祭」、「油桐花祭」、「百合花祭」、「採茶祭」、「野薑花祭」等配合當地的「農田溼地」、「田野教學」、「芒花編織」成為串聯式教學,達成生態學習與欣賞教學。

   (三)校外教學式生態遊學:可結合教育部推動的學習路線,辦理生態之旅。學校行政和老師應規劃學生較欠缺學習機會的生態部份,進行校外教學,讓學生親近自然,了解生態,懂得生活,活化學習機能。

四、就遊學的實施內涵而言

    生態遊學強調生物的多樣性,而生物的多樣性包括基因(gene)、物種(species)和生態系(ecosystem)三種層次的多樣性。生物的多樣性對人類的主要價值有文化、倫理與美學的價值,科學與教育的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陳超仁,2006)。茲就具有教育價值的生態遊學內涵分敘之

   (一)天文生態遊學:生態不限於溼地、昆蟲和動植物,銀河系的天文生態,更值得學習。可就自然領域和社會領域進行整合學習,先就課本題材進行教學,再請專家學者實施現場天文教學,讓學生融入天文生態學習領域。此天文生態遊學,以光害最少為宜,如台北縣平溪國小東勢分班。亦可配合「螢火蟲祭」進行雙生態學習。

   (二)自然生態遊學:自然生態可涵蓋自然溼地、植物生態、蛙類生態、螢火蟲祭等等。學校可規劃自然學習網、學習步道、生態廊道等,讓學生進行觀察與探索,了解自然生態奧妙與生存之道。可結合學習單讓學生寫出或畫出生態的網或食物鏈。

   (三)昆蟲生態遊學:只要身體分為三部份有六隻腳皆可列為昆蟲,號稱「六足王國」的昆蟲如蝗蟲、瓢蟲、獨角仙、蠶、蟬、螳螂、蜻蜓、蟑螂等等,可讓學生比較分析或研究某一類昆蟲的生活史(recycling of life),甚至可融入生命哲學,和人類比較生命的長短和週期,體認生命的可貴和價值,達成統合學習。

   (四)鳥類生態遊學:林園樹叢、田邊小徑、漁塭池畔、溼地沼澤都是絕佳的賞鳥地點,如白鷺絲、水鴨, 小白鷺、綠頭鴨、紅鳩、白頭翁、紫嘯鶇、喜鵲、藍鵲等等。各校依所處的地理環境可進行鳥類生態遊學,從欣賞和保育的觀點分析各品種的鳥類特性,甚至實施攝影比賽,彼此觀摩鳥類生態。

   (五)水資源生態遊學:水資源再利用成為另類的生態能源,讓孩子測試水質,了解雨水回收系統的應用,分析井水、山泉水、雨水和自來水的水質異同和應用範圍。甚至實施節水比賽,如台北縣深坑國小辦理國際雨水回收比賽,更彰顯水資源的寶貴,達成節能省能的目的。

伍、結語

    生態遊學的主軸不只在建立生態保育觀念,更要融合生物的多樣性,了解生態的依存現象。使環境生態結合生命哲學,從「歡喜生活」到「善處生態」提升到「感動生命」。使生態教育藉著生態遊學讓慧命延伸,生命傳承,達成「知、情、意」的學習效果。而透過生態遊學擴展學生生態視野,提昇教師生態教學內涵,建立學校生態特色。在偏遠小學學生人數驟減,轉型營運~實施「產學合作」,彰顯生態教育,成為適化的經營模式,同時可帶動產業生機和觀光事業,延續教育命脈。

    生態遊學的類型需依循學校特色和地區特性,實施不同的生態遊學內涵,以符合教育的價值性和認知性。生態教育不但要融入課程教學(curriculum instruction),更要藉由生態遊學展現生態學習特質,回歸生態遊學的本質,達成開發學生全人教育的目標。

 

陸、參考文獻

陳超仁(2006)。生物多樣性保育。北部地區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育推廣藍色公路研習手冊,29-34台北市: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張雲騰(2001)。紐西蘭遊學須知。民960225日,取自張老師由學中心網頁:http://www.teacherc.com.tw/toppage36.htm

嘉義縣布袋鎮好美國小200195年暑期「自然生態遊學育樂營」實施計劃。960225日,取自嘉義縣布袋鎮好美國小網頁:http://www.hmes.cyc.edu.tw

 

 

 

 

 

 

 

 

 

 

 

 

 

 

 

 

 

 

 

 

 

 

 

 

三、增加蜜源植物:

可產生花蜜供動物取食的植物稱為「蜜源植物」,一般花卉並非蜜源植物,無法供動物取食,雖然大型美麗,卻沒有生態意義。

種名

科別

產地

生態環境

1.  大青

馬鞭草科

原生種

 

2.  海州常山

原生種

 

3.  黃荊

原生種

 

4.  蔓荊

原生種

 

5.  杜紅花

原生種

 

6.  紫珠

原生種

 

7.  龍船花

原生種

耐陰性環境

8.  臭娘子

恆春半島特有種

 

9.  山茉莉

原生種

 

10. 白花臭茉莉

原生種

 

11. 長穗木

外來歸化種

耐陰性環境

12. 馬纓丹

外來歸化種

 

13. 冇骨消

忍冬科

原生種

 

14. 金銀花

原生種

 

15. 白水木

紫草科

原生種

 

16. 耳鉤草

外來歸化種

 

17. 厚殼樹

原生種

 

18. 台灣澤蘭

菊科

原生種

 

19. 田代氏澤蘭

原生種

 

20. 島田氏澤蘭

原生種

 

21. 花蓮澤藍

原生種

 

22. 光葉水菊

外來歸化種

 

23. 火筒樹

葡萄科

原生種

 

24. 非洲鳳仙花

鳳仙花科

外來歸化種

耐陰性環境

25. 紫花鳳仙花

原生種

耐陰性環境

26. 繁星花

茜草科

原生種

耐陰性環境

27. 大仙丹花

外來歸化種

 

28. 小仙丹花

外來歸化種

 

 

非洲鳳仙花(蜜源植物) 光葉水菊(蜜源植物) 瓜葉馬兜鈴(食草植物)

四、增加誘蟲植物:某些植物會產生大量的樹汁,吸引動物前來取食

植物種類

科別

可復育蝴蝶種類

台灣欒樹

無患子科

鍬形蟲、金龜子、天牛、蛺蝶類

稜果榕

桑科

天牛、誘鳥植物

構樹

鍬形蟲、金龜子、天牛、蛺蝶類

 、增加民俗植物

植物種類

科別

可復育蝴蝶種類

台灣魚藤

 

毒魚植物

無患子科

台灣欒樹

誘甲蟲植物、誘蝶植物

無患子

肥皂樹

 六、設置枯枝落葉堆肥區:

枯枝落葉可供多種昆蟲的幼蟲取食,是觀察「清除者」與「分解者」的重要教學點,更是生態系的物質與能量循環的重要關鍵。也減少校園肥料用量。

真菌對枯木也有專一性,例如木耳常長在榕樹的枯木上,夜光菌常生長在棕梠科與禾本科植物的枯枝上。

金龜子、天牛與鍬形蟲的幼蟲都是生態系重要的「清除者」,也是最能吸引學生的活體教材,叩頭蟲與吉丁蟲的幼蟲也存在於枯木中,金龜子科的甲蟲之王「獨角仙」,更是學生的最愛。

獨角仙 鍬形蟲 天牛

七、開放生態園與網室(閉鎖生態)兼具:

 

1.開放生態系:一般校園的開放空間,與外界有物質與能量的交流,設置與維護較為容易,是一般校園最被忽略的地方,常被園藝與外來植物佔據,一般常缺乏多樣性。

 

2.閉鎖生態系:一般指網室,與外界沒有物質與能量的交流。很容易因為缺乏天敵或蝴蝶繁殖力太高而滅亡,而崩毀與衰退。需要大量人力與物力維持,應斟酌學校資源與需求決定設置面積大小。
 

3.網室中的蜜源植物要有耐陰的特性:一般的蜜源植物在網室中因日照不足,容易失去蜜源植物的功能,只有少數的蜜源植物有耐陰的功能。例如龍船花與繁星花。


     促進校際交流:

生物的累代繁殖,常因近親交配,導致生物基因多樣性下降而衰退,校際的交流與分享,可以增加基因多樣性,減緩生物大量繁殖時,寄主植物的被取食壓力。

、豐富的戶外生態觀察經驗:
教師與教育行政人員要有豐富的戶外生態經驗,才有能力營造與維護校園生物多樣性,鼓勵教職師積極參加參加生態研習,是教育行政單位的重要工作。

肆、設計教案與教材:
利用豐富的校園生態,設計教案與教材,是校園生態化的最終目的。落實「校內戶外」生態教學,培養師生關心觀察自然生態的習慣,是提升自然科學興趣的極佳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