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概要 |
|||||||||
體驗課程 ☉布置鳴蟲的家
室內、室外 ★觀察、紀錄、體驗 ★藉由親自動手飼養的過程,加強對鳴蟲的瞭解與認識 ˙人數:不限 ˙準備器材:飼養箱、飼養手冊(附件一) ˙活動時間:不限 ˙活動方式: 1、親自動手布置自己的飼養箱,放置砂石土塊、栽種植珠、模擬鳴蟲生活環境。 2、定期餵食鳴蟲,並做觀察記錄。 知識建立 ☉我是誰
室內、室外 ★記憶、視覺觀察、邏輯推演 ★認識所謂的鳴蟲是哪些 ˙人數:五人以上,以個人為單位 ˙準備器材:可套在脖子上的圓圈繩、長尾夾、紙片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紙張上標明各式鳴蟲:蟋蟀、螽蟴、蝗蟲、蟬、蚊子、蒼蠅、蜜蜂、甲蟲 2、展示每張紙片上的鳴蟲名稱給學童看,加上簡單的介紹,讓學童知道這些都是會發出聲音的昆蟲。 3、將每張紙張分別掛在每個學童背後,讓本人無法看到,但卻可看到別人的。 4、在不能遮住紙片,不能動手拉扯的條件下,設法阻撓別人看到自己的紙片,並盡快從每個人背後鳴蟲的種類找到自己背後紙片上的鳴蟲是哪一種。 5、已經猜出答案的學生跟老師報備後,將自己的紙片展示在自己手上,讓其餘的同學能繼續進行遊戲。 |
|||||||||
☉鳴蟲蹲
室內、室外 ★肢體動作、反應、注意力 ★聯想與揣摩鳴蟲的動作、行為或其身體獨特構造 ˙人數:五人以上,以個人為單位 ˙準備器材:無 ˙活動時間:10∼15分 ˙活動方式: 1、分配給每一位學童一個鳴蟲名稱,並要其想個能符合該鳴蟲行為或特徵的動作。 2、示範自己的動作,並說明自己動作的含意。 3、由某位同學先開始,一面下達指令「〤〤蹲,〤〤蹲,〤〤蹲完○○蹲。」,一面還要搭配自己的動作。 4、逐步加快速度,看誰先發生差錯。 5、交換鳴蟲名稱。 ☉相同與不同
室內 ★觀察、分辨 ★分辨相同特徵來了解其歸屬於同綱,分辨不相同特徵來找出其又可細分成不同目 ˙人數:二人以上 ˙準備器材:昆蟲圖片、紙筆 ˙活動時間:20∼30分 ˙活動方式: 1、讓學生找出圖片昆蟲的相同特徵。
六隻腳,分成頭、胸、腹,一對觸角和複眼 2、讓學生分辨其不同的地方。
觸角形狀、口器、翅膀、體型、顏色花紋 3、說明為何要分類,而是如何分類的?同為昆蟲綱有哪些相同特徵? 4、說明依據些微的不同特徵,底下又可區分成各目。介紹常見的十個目。 5、介紹直翅目(蟋蟀、螽蟴)的共同特徵、同翅目(蟬)的共同特徵。 ☉俄羅斯輪盤
室內 ★知識建立 ★由輪盤傳遞學生鳴蟲生活史循迴交替的過程。 ˙人數:四人以上、分兩組 ˙準備器材:輪盤、賓果連線圖 ˙活動時間:20∼30分 ˙活動方式: 1、說明輪盤上的數字就代表著鳴蟲生活史上的每一個時期,介紹生活史上每個時期的過程及其特色。 2、分成兩組輪流上來轉輪盤,輪盤數字由0∼8,轉到哪一數字,正確回答出該數字的問題後,就可劃掉賓果圖上的數子格。 0
→
蟋蟀、螽蟴、蟬的卵分別產在何處? 1
→
該從卵孵化成一齡幼蟲的蟋蟀,身體是什麼顏色的? 2
→
幼蟲在成長的過程為什麼要不斷的脫皮? 3
→
蟋蟀等在蛻變時,不經過結蛹的過程,稱做什麼變態? 4
→
蟋蟀跟螽蟴在成蟲後,其型態跟幼蟲有何差別? 5
→
蟋蟀跟螽蟴在求偶時,是男追女還是女追男呢? 6
→
昆蟲的交配又可稱為什麼?
A:交尾 7
→
雌蟲產卵,是利用腹部末端什麼構造? 8
→
蟬成蟲大概有多久的壽命? 3、看看哪一組最快完成一條線達到賓果。
☉大畫家
室內 ★知識建立 ★從著色中,讓學生知道如何分別鳴蟲的各部位構造。 ˙人數:一人以上 ˙準備器材:彩色筆、鳴蟲輪廓著色圖 ˙活動時間:20∼30分 ˙活動方式: 1、先讓學生針對輪廓畫出細部的線條,再將認為是同一部份的畫上相同顏色。 2、分享與敘述自己所畫的成果。 3、說出鳴蟲各構造的名稱,讓學生指出其位於哪裡。 4、說明各構造的功能和特色。 ☉覓食大作戰
室內、室外 ★肢體動作、反應、注意力 ★認識鳴蟲吃的食物 ˙人數:五人以上,以個人為單位 ˙準備器材:寫上各類食物的小卡片、蒙眼睛的布條 ˙活動時間:20∼30分 ˙活動方式: 1、選一人當鳴蟲的天敵,蒙上眼睛後,盤腿而坐,將寫有食物的卡片散落在其周圍。 2、其餘同學則扮演鳴蟲,蟋蟀、螽蟴、蟬等,在離天敵十步的距離選擇一處為自己的窩。 3、從自己的窩出發去取回能吃的食物的卡片,每次只能取一張。天敵則在不能移動的情況下,憑感覺用手去碰觸想來拿卡片的同學,只要被碰到的同學就算死亡。 4、最後清點每位同學的卡片,檢查是不是拿到正確的食物。 ※鳴蟲的食物:
蟬 →
樹汁、植物汁液、莖葉汁液
蟋蟀
→
蘋果、芭樂、蔬菜、小白菜、嫩葉、植物莖葉、魚飼料、肉罐頭、米粒、小蟲子、同伴的屍體、腐植質(霉菌、真菌)
螽蟴
→
蘋果、芭樂、蔬菜、小白菜、嫩葉、植物莖葉、魚飼料、小蟲子
不能吃
→ 鐵、石頭、塑膠、玻璃 ☉聽音辨位
室內、室外 ★肢體感官開發 ★讓學生體驗鳴蟲是如何藉由聲音去尋找求偶對象。 ˙人數:二人以上 ˙準備器材:鈴鐺、眼罩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安排一人當雄蟲,搖著鈴鐺發出聲音。一人當雌蟲,蒙上眼睛後,憑著聲音開始尋找雄蟲的所在。 2、選擇一平坦的地形,教師在旁並隨時提醒蒙上眼睛的同學注意以策安全。 3、解釋雌蟲靠著鳴聲尋找雄蟲的所在。 ☉發音部位
室內、室外 ★實物模擬 ★認識鳴蟲的發音器官和發音方式。 ˙人數:二人以上 ˙準備器材:刮子、洗衣板、墊板、共鳴箱、鳴蟲發音構造的圖片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以刮洗衣板來模擬蟋蟀、螽蟴的發音方式。 2、以扭曲墊板來模擬蟬的發音方式。 3、模擬共鳴箱放大聲音的效果。 4、圖片解釋發音器官及發音方式。 ☉找尋鳴蟲的窩
室外 ★視覺觀察、注意力 ★認識鳴蟲生活和可能出沒的地點 ˙人數:二人以上,以個人為單位,或團體行動 ˙準備器材:有顏色可做為鳴蟲標記的繩子或紙片 ˙活動時間:20∼30分 ˙活動方式: 1、事先在各地點藏好標記。 蟋蟀(用褐色來代表)
→ 石頭下 螽蟴(用綠色來代表)
→ 草叢枝葉上 蟬(用棕色來代表)
→ 樹上 蚊子(用紅色來代表)
→ 水溝、或積水處 蒼蠅(用藍色來代表)
→ 廚餘、果皮、腐爛食物堆積處 蜜蜂(用黃色來代表)
→ 屋簷、窗台、樹枝懸掛處 獨角仙(用黑色來代表)
→ 腐木堆或樹幹上,夜晚燈光處 2、設定某個範圍內,告知其內藏有某種鳴蟲,讓學生尋找。 3、學童找到後,問其於何處找到?該鳴蟲是否還有其他可能出沒的地點?曾經在那邊發現過? 4、換到下一個地點找尋下一種鳴蟲? ☉鳴蟲拼貼
室內 ★觀察、分辨 ★藉由拼圖的方式,讓學生辨別鳴蟲身體的特徵。 ˙人數:二人以上 ˙準備器材:鳴蟲拼圖卡(附件二)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先讓學生將鳴蟲拼圖碎片拼出完整圖形。 2、針對拼出的圖形,讓學生從圖鑑上去找出此鳴蟲的名稱,並一一比對牠具有的特徵。 3、補充說明每種鳴蟲的特別之處。 ☉洞“蟋”真相
室內 ★觀察、分辨 ★複習學生辨別各種鳴蟲。 ˙人數:二∼七人 ˙準備器材:鳴蟲圖片、挖一小洞的遮蔽物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將鳴蟲圖片以遮蔽物遮擋,只露出小洞的那一部份的可讓人看見。 2、慢慢移動小洞讓學生局部的可看見鳴蟲圖片的某一小部分,看誰最快可猜出是哪一種鳴蟲。 3、要學生說出是憑藉著什麼特徵猜出來的。 口語表達 ☉串聯造句
室內 ★聯想力、組織能力、語文訓練 ★練習將聯想的同音語詞組合成一完整句子。 ˙人數:四人以上 ˙準備器材:紙筆 ˙活動時間:30∼40分 ˙活動方式: 1、選一個字,找出它的同音、同聲調的字,組合成一個通順且完整的句子。 2、分享彼此造的句子,看看誰造出來的句子,用到最多的同音、同聲調字。 ※示範: 蟋
ㄒㄧ
吸、西、膝、溪、嘻、希 同聲調
ㄒㄧˊ
息、惜、習
ㄒㄧˇ
洗、喜
ㄒㄧˋ
細、戲、夕、隙、繫 造句→夕陽西下,在我膝下腳指頭前那個細窄的縫隙裡,一隻原本在縫隙裡休息的蟋蟀,這時悄悄地跑出來嬉戲。但可惜的是,一下子那隻蟋蟀就不知道溜到何處去了,真希望可以觀察那隻蟋蟀久一點的時間。 ☉悄悄話
室內、室外 ★記憶力、口語表達 ★練習記憶所收到的訊息,並能將重點傳達出來。 ˙人數:五人以上,排成一直列 ˙準備器材:訊息文字卡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將訊息講一遍給第一個學生聽,學生憑藉著自己記下來的內容依序傳遞下去。 2、從最後一位依序說出他們傳遞的訊息,看看跟原本傳遞的內容相差多少? 3、由短訊息開始,熟習與瞭解技巧後,再開始傳遞長訊息。 ※訊息範例: 「直翅目昆蟲包括蟋蟀、螽蟴、和蝗蟲。」 「不同種類的鳴蟲鳴聲不同,就算是同一種的鳴蟲也有不同的鳴聲出現。」 「螽蟴的體色有綠色和褐色兩種,平時躲在雜草和枯枝上,隱蔽著自己的身軀,有著保護自己的效果。」 「大部分的鳴蟲在秋天產卵後就會漸漸死亡,,其後代則以卵的形式度過寒冷的冬天,等到來年的春天才孵化成幼蟲。」 「台灣面積雖小,但昆蟲種類卻很多。每到秋天和秋天,各種鳴蟲的鳴聲便在草叢與樹林間此起彼落的傳出來,宛如開音樂會似的,聲音美妙悅耳,令人陶醉。」 「前腳和中腳上棘刺越明顯的螽蟴,其性情越凶猛,如棘腳螽蟴,常會捕食些弱小的小昆蟲;而紡織娘雖然體積龐大,叫聲喧鬧,但性情卻很溫和,多吃些植物的莖葉。」 ☉看誰想的多
室內 ★聯想力 ★藉由聯想讓學生整合相關的知識。 ˙人數:四人以上 ˙準備器材:聯想的題目+答案紙片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說明聯想的題目,讓學生依序說出答案。 2、回答不出設定的答案、想不出來、說錯答案、重複別人的答案都算失敗。 ※範例: ▲數字聯想
六隻腳
→ 螞蟻、蟋蟀等 ▲顏色聯想
有黃色的部分
→ 彩虹、計程車等 ▲動作聯想
會跳的
→ 跳蚤、青蛙等
會發出聲音的
→ 鋼琴、小狗等 ▲習性聯想
會產卵的
→ 蜜蜂、蚊子等 會在晚上出來活動的
→ 蝙蝠、貓頭鷹等 ☉文字填空
室內 ★語文訓練、知識轉換 ★藉由填空的方式,組織整理學童的鳴蟲知識。 ˙人數:一人以上 ˙準備器材:紙、填空文章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讓學生先針對文章內容填空,再分享答案,解說內容。 ※填空文章 鳴蟲的身體和一般昆蟲一樣,可以分成(
頭部
)、( 胸部
)、和( 腹部
)這三個部分。 ▲頭部:是主要(
感覺
)器官所在的位置。 (
觸角
)長在頭的前上方,呈細絲狀,是由許多(
環節
)所構成。觸角的功能如同雷達一般,具有(
觸覺
)、( 嗅覺
)和( 味覺
)等多種功能,同時也具有感測氣溫的能力,常常擺動以辨別氣流,具有監視(
天敵
)的良好功能。 口器為(
咀嚼式
)口器,進食時會使用一對(
大顎
)來切碎食物。 (
複眼
)由許多六角形的(
小眼
)所集結而成,為視覺的主要器官。 ▲胸部:是主要(
運動
)器官翅膀和腳所在的位置。從外觀上可以區分為前胸、中胸和後胸三節。 在每一胸節下方的兩側各長著(
一對
)腳,因此三個胸節共有三對腳;腳主要用於(
行走
),而蟋蟀、螽蟴粗壯發達的後腳則具有優越的(
跳躍能力
)。蟋蟀和螽蟴的腿上功夫還有一招,牠們的腿和腳上都長有(
棘刺
),當用力踢向獵食者時,這些刺也能造成對方某些程度的傷害。 此外,鳴蟲還有(
兩對
)翅膀。蟬的翅膀都為透明的(
膜質
),前翅較(
大
),後翅較(
小
)。在蟬靜止時,後翅會重疊收藏於前翅下;蟋蟀和螽蟴的前翅為(
革質
),後翅則為透明的(
膜質
)。靜止時,後翅折疊於前翅之下,末端縮成束狀,露出尾端;遭遇危險時,則會配合跳躍(
飛行
),迅速脫離天敵的捕食。此外,翅膀也是蟋蟀和螽蟴主要的(
發聲工具
),雄蟋蟀的叫聲就是由前翅相互摩擦所發出的。 ▲腹部沒有太多的附屬構造,比較明顯的應該是位在末端的生殖器---雄蟲的(
交尾器
)或雌蟲的(
產卵管
),在蟋蟀還有一對位在末端明顯的(
尾絲
)。 鳴蟲屬於(
不完全
)變態的昆蟲,不會歷經(
蛹期
)的階段,一生可分為(
卵期
)、( 幼生期
)、和( 成蟲期
)三個階段。 剛出生的蟋蟀,呈透明狀。出生後一小時,就有進食的能力,6小時後身體會由白色透明狀,慢慢慢成褐色。除了沒有(
翅膀
)外,形體和成蟲沒有太大的差異。成蟲以前,需經7~9次的(
蛻殼
)。每次蛻完殼,顏色慢慢變成深褐色,(
翅膀
)也會跟著慢慢長出、變長。蟋蟀若蟲的成長速度和溫度成正比,由於台灣秋季的溫度偏高,蟋蟀成蟲的數量仍然不少,到了冬天則比較罕見。 成蟲後只有(
公蟋蟀
)會鳴叫,(
母蟋蟀
)不會;所以,在交配季節( 入秋之後
)進行求愛時,都是由公蟋蟀主動發動情歌攻勢。公蟋蟀在求偶時,會優雅的(
振動翅膀
),發出溫和而有規律的聲音,有別於散熱或相鬥時所發出的刺耳聲音。 求愛後,蟋蟀就開始會為了(
繁衍後代
)而交配。蟋蟀的交配姿勢十分獨特,是(
雌上雄下
)。交配前,雄蟲會磨翅發聲求偶,等雌蟲靠近後,會將(
六隻腳
)翹高,讓雄蟲進入其身體下方,進行交配。交配完後,母蟋蟀的尾部有一個白點,那是公蟋蟀在交配時所黏上去的(
精囊
),這就表示交配完成。大約九天之後,母蟋蟀會產卵,產完卵不久後便會死去。 母蟋蟀尾部有一條長長的(
產卵管
)。在交配完後,牠會選擇較鬆軟、濕潤的(
土壤
),或( 植物
)的莖中,將產卵管插入其中產卵。通常母蟋蟀一次產卵會有約125∼127個洞,而同一個洞中可排數個卵,共計約500顆。 雄蟋蟀之所以會鳴叫,主要原理是利用左前翅基部的(
彈器
),摩擦右前翅上的(
弦器
),再透過(
鏡膜
)將聲音擴大;由於共鳴的震區廣闊,幾乎涵蓋整個前翅,所以蟋蟀的叫聲也就格外嘹亮高亢。 當雄蟋蟀在進行打鬥的時候,也會發出聲音來助勢;然而不幸的是,這種叫聲往往也會引來(
捕食者
)和( 寄生性天敵
)。 ☉詞語組合
室內 ★語文訓練、口語表達、知識轉換 ★利用組合詞語方式,加強學生運用鳴蟲相關知識寫出完整句子。 ˙人數:一人以上 ˙準備器材:紙筆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訂定幾個的詞語,讓學生嚐試寫出一句包含這些詞語,且又通順、合理、且有意義的句子。 ※訂定詞句
「覓食、天敵、咀嚼式口器」
「交配、產卵、保護、成長、蛻變」
「聲音、好勇鬥狠、逃跑、瞪眼、放棄、攻擊」
「直翅目、後腳、翅膀、蟬、膜質、吸食、飛翔」 「拉、摩擦、震動、尋找、一張一合、旋律、優美」
「肉食性、弱小、青菜、大顎、吸管、啃食、差異、類型」 ☉看圖講解
室內 ★語文訓練、口語表達 ★訓練學生能藉由圖卡的輔助,解說與介紹鳴蟲。 ˙人數:一人以上 ˙準備器材:鳴蟲圖卡(附件三) ˙活動時間:20∼30分 ˙活動方式: 1、分配鳴蟲圖卡,讓學生事先撰寫講稿,思考如何介紹圖卡中的鳴蟲。 2、逐步修正與改善學生的講稿,並練習能在台前將自己的講稿內容發表出來。 3、最終讓學生能直接的手拿圖卡,穩健且熟練地解說介紹圖卡中的鳴蟲。 資料整合 ☉成語偵探
室內 ★聯想力、統整能力 ★由尋找相關成語的過程中,整合學童相關的鳴蟲知識,並瞭解其生態習性。 ˙人數:二人以上 ˙準備器材:成語圖表(附件四) ˙活動時間:20∼30分 ˙活動方式: 1、發予成語圖表,讓學生先行尋找相關成語。詢問每一學生共找到了多少個? 2、發表尋找到的成語,並讓學生說明為何該成語跟鳴蟲的生態習性相關。 3、教師補充說明並宣布正確答案。 ※相關成語 •一鳴驚人、前呼後應、啞口無言:可用來形容與描述鳴蟲的發聲,並非從口中發出,而是藉由翅膀摩擦(螽蟴、蟋蟀)或腹部鼓膜(蟬)來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只要一隻帶頭,往往就會此起彼落地開始鳴叫了起來。 •守株待兔:可用以描述鳴蟲的求偶過程,雄鳴蟲會發出求偶的聲音,吸引詞鳴蟲主動前來交配繁殖。 •好勇鬥狠:可用來描述蟋蟀有爭搶地盤的習性,這也是「鬥蟋蟀」此一民間風俗的原因。 •弱肉強食:可用來描述鳴蟲的食性,雜食性的蟋蟀和螽蟴除了蔬菜和水果外,甚至也會吃食弱小的昆蟲和同伴的屍體。 •金蟬脫殼、羽化蛻變:可用來描述鳴蟲的生活史,不完全變態的過程中,若蟲會歷經幾次的蛻皮成長,不經蛹期就直接蛻變成成蟲。 •薄如蟬翼:可用來描述鳴蟲的翅膀型態。 •騷首弄姿:可用來描述鳴蟲清理自己觸角的動作。 •邊飛邊跳:可用來描述蟬「鳴叫飛行」、蟋蟀及螽蟴「跳躍飛行」等躲避敵害的方式。 •飛簷走壁:可用來描述鳴蟲等前腳有吸盤及爪的構造,可用來吸附攀爬。 •躲藏高手:可用來描述鳴蟲等藉由保護色來隱蔽自己行蹤的方式。 •飛蛾撲火:可用來描述鳴蟲等具有「趨光性」的生物習性。 ☉蟬與螞蟻
室內 ★聆聽、辨析 ★從故事中讓學生分辨出蟬真正的習性。 ˙人數:二人以上 ˙準備器材:無 ˙活動時間:10∼20分 ˙活動方式: 1、述說蟬和螞蟻的故事。 2、詢問學生問題,從生物的習性觀點來重新檢視整個故事。 ※故事 蟬和螞蟻是一對朋友,在夏天,蟬總喜歡待在高高的樹上唱著一首又一首的歌曲,勤勞的螞蟻幾次勸他幹點活,蓋間房子,存點糧食準備過冬。可是蟬總把這些話當耳邊風,聽聽就算了,還是繼續唱著他的歌。 秋天過去了,北風呼呼地吹來,寒冷的冬天來了。這時的蟬又冷又餓,他後悔極了。怎麼辦呢?他只好去求助於螞蟻。他垂頭喪氣的走到螞蟻家門前,發抖的叫著:「螞蟻弟弟,快開開門吧﹗」 螞蟻從門縫裡探出頭來,吃驚的問:「大冷天的你跑來,有什麼急事嗎?」蟬有氣無力的說:「救救我吧,我又冷又餓的。」 螞蟻看蟬一副可憐的樣子,便從屋裡取出一帶糧食說:「給你,這一袋糧食夠你吃一個月了。」 蟬接過糧食後,又懇求螞蟻借個屋子給他住。他說:「我現在餓不死了,可是冷的沒辦法,那怕你讓我借住個幾天也好。」 螞蟻為難的說:「別說是幾天了,就是讓你住一整個冬天我也願意。可是你的身體那麼大,我的房子你怎麼住的下。」蟬只好背著糧食,垂頭喪氣的走了。可是到處都那麼冰冷,蟬要到哪裡藏身呢?他手腳凍的麻木,再也走不動了。不一會兒就凍死在冰冷的寒冬裡。
「說說看,從這個故事裡,你得到了什麼啟示?」 Ex:學生自行發表。 「在這個故事裡,你聽出了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Ex:學生自行發表。 「在冬天看的到蟬嗎?是不是都因為牠沒準備糧食過冬而死亡?」 Ex:蟬的生命週期有卵、若蟲和成蟲等階段,成蟲的壽命本就只有短短幾個禮拜的時間。 「夏天裡的蟬為什麼只忙著唱歌?」 Ex:雄蟬唱歌是會為吸引雌蟬前來交配繁殖,這也是其最重要的使命。 |
楊宗穎老師互動鳴蟲網站:http://163.20.78.138/special/nina/school/song%20insect_01/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