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許毅璿/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助理自然資源應用學系/助理教授許毅璿/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助理教授物多樣性保育與生態校園之營造
|
作者介紹:陳超仁 畢業於文化大學海洋生物系,從事生態保育研究及行政工作十餘年,由原先之參與稀有物種之保育復育以來,陸續從事涉及保育法規、教育宣導、保育觀念推廣及社區保育工作之推動。 目前擔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保育科技正,從事生態保育行政工作十餘年,由原先參與稀有物種之保育復育以來,陸續從事涉及保育法規、教育宣導、保育觀念推廣及社區保育工作之推動。 |
生物多樣性與校園生態環境 「生物多樣性保育」是近年來最熱門之環境議題,其關係著地球生態系之健全及生態平衡之穩定,同時亦關係著人類之生存與福祉;當今生物多樣性漸消失,其主因係人類對資然資源之利用態度未能符合保育原則,人類過去對於自然資源過度利用之結果,已陸續產生許多環境反撲之現象,而影響了人類之生存;為避免環境持續惡化,積極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實為一明智之作為。 |
「生物多樣性」涵蓋了從基因、物種、生態系多樣性之各種層次。而生物多樣性本身具有生態與經濟、科學與教育、文化、倫理與美學等價值。為引起全球的重視及解決生物多樣性消失危機之重大問題,一九九二年六月在「地球高峰會議」之後,迄今已有一百八十餘個國家先後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並積極展開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利用的相關工作,為全球最大的公約組織。 |
大多數學校位在都會及其周邊之郊區,因學校之設置改變校址原有之生態環境,使原棲息於當地之生物面臨搬遷或銳減之情形,同時在校園內如於綠地種植過多之外來樹種及植栽,則將影響當地生物多樣性之維持,因此,發展教育之過程雖因校舍之建築,難免改變當地之生態環境,惟如能於校內重新建立符合當地生物棲息之環境,並以其作為教材,灌輸學生保育觀念,實亦能做到挽救生物多樣性之目的。 |
為達成維護生物多樣性及永續發展的目標,近年來教育部積機極鼓勵各級學校規劃並建立永續校園,而校園生態環境之規劃亦為永續校園發展之重點。蓋因綠地為校園中不可或缺之設施,經由妥善之營造及維護,將可於校園建立與當地環境相容之生物棲息環境,提供本土野生動植物之棲息,如此不僅可善盡保育本土生物多樣性之功能,亦可提供極佳之教育、學習生態之場所;校園內生態環境之營造,其面積無論大小,均對生物多樣性保育有其積極貢獻,因此,永續校園中之生態校園實係鼓勵各級學校儘量創造及維護校園內之生態環境,提供各種生物之棲息,並藉以發展該校特有之生態教材。
生物多樣性與校園環境營造 生物多樣性保育措施包含:就地(in situ)保育、移地(ex situ)保育及復原(restoration)等項,是校園生態環境營造可參考之作法;此外校園生態環境營造,原則上應尊重當地環境主體性,亦就是應先行了解其環境特色及原生物種等資料後,再以生態原則進行維護或營造工作,如此才能達到生物棲息及易於維護之目標。 而生物多樣性之內涵可作為校園生態環境營造之準則,其中「生態系多樣性」之作法,可於校園內適當地點營造草原、灌叢、樹林、濕地等多樣之生態系,如此就可容納各種生物之棲息;「物種多樣性」方面則可栽植多樣化之原生地被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灌木及喬木等,除可創造多樣化之生態景觀外,並可吸引各式動物前來棲息;至於「基因多樣性」之追求,則可多運用實生苗之植栽進行生態綠化,可創造具有變異及多樣化之個體,增加物種之歧異度。 |
栽植多樣化之原生地被植物, 可吸引各式動物前來棲息 |
生物多樣化的屈尺生態園區水生植物池 |
校園之生態環境 一般而言,各校因其所屬區位之不同,實已具備與他校不同之生態環境,且各校內又因其微棲地之不同而存在相異之生態環境,概括而言,各校之各類生態環境包含草皮、操場、教學苗圃、菜園、蕨類園、水池、網室、溫室、花圃、蝴蝶園及藥用植物園等。而欲創造符合生態理念之環境,可依下列生態工法及生態綠化原則處理。 校園生態環境之營造,可從植物多樣性環境營造做起,首先應維持自然而活化的地表及土壤,營造大而連續之自然綠地,多使用原生物種,適地適木進行生態綠美化,並採多樣化及多層次方式施作;在草坪環境營造方面,可朝減少平整劃一的草坪,增加多物種原生草原方式進行,以增加綠被率;植栽之維護應減少人工修剪、干擾等為害,建立適當比例之混植密林區或荒野區,建立多孔隙及多變化之自然棲地。
|
朝原生物種多樣性方向營造 彩蝶飛舞的校園遠景可期 |
校園生態之經營管理 各學校之校園因其自然條件之差異,常有不同種類之動植物;校園環境原亦屬動植物之棲所,於經營校園時,實亦應考慮到提供適宜之棲息環境供適合於當地之動植物棲息,並藉以培養師生觀察動植物之能力及學習與其他生物共容共處之道。校園環境如能朝原生物種多樣性方向營造,將有希望造就一符合當地生態環境之學習場所,不僅具有野生動植物,亦具有美化景觀功能。惟校園生態環境之營造非一蹴可及,需經長時間經營與管理,而為期達到永續經營之功效,則宜於規劃、施作及後續管理等各階段均邀請全校師生乃至社區人士直接參與,從一開始即培養大家關心校園環境之興趣與態度,並鼓勵其參與施作,養成大家以擁有校園美好環境為榮,並建立校園生態文化,以利長期之經營與管理。 |
結論
校園中之動植物,不僅能豐富校園環境,亦能提供作為教學題材,如能妥善維護及運用,將可達到維護自然環境及落實環境教育之功能。而生態系統之形成極為微妙且複雜,各校均有其獨特之生態環境,如能於營造過程中以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尊重自然運作之原則處理,則必能找回當地原有之生態景觀,進而達到生物保育及永續之目標。各校校園生態環境之管理,應以其在地性及獨特性為考量,切勿強求或極思模仿其他案例,以向自然學習之態度營造校園環境,必能創造一個與環境相容,具有豐富生態資源之永續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