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生態之美
謝蕙蓮【中央研究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轉載自  社教資料雜誌291期第5-8

溼地詩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參差荇菜,左右流之」,這首描述雌雄水鳥在沙洲對唱,高高矮矮的荇菜在水中飄盪的歌謠,自周代詩經輯錄以來,已傳唱了兩千五百多年,打動了一代又一代少年男女的心。碧綠的水岸,輕快的鳥鳴,溫柔的姑娘,高雅的君子,令人夢寐以求,心神嚮往。

  沙洲、水鳥與參差不齊的水生植物,描寫的正是溼地景象。清靜的時候,擁抱飄泊的白雲飛鳥;流動的時候,搖曳青草游蝦。有溼地就有水,有水就有生命,而這萬般生命動靜皆有詩情。

 

溼地生態的意涵  

溼地生態的內涵簡要的說,是在溼地這種類型的環境裡生活的生物與溼地的物理因子、化學因子及生物因子的互動關係。舉凡生物的攝食、生長、繁殖、避敵、死亡、子代的加入、遷移、對溫度、鹽度、乾旱的耐受性、對棲地的需求、利用,對棲地的改造,那些生物會聚集在一起,那些生物會出現在那樣的溼地,溼地的功能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發生哪些變化等等的現象,以及現象的起因都屬於「生態」的範疇。換個角度來看,也就是個體、族群、群聚、生態系四個不同層次,各層次之物理、化學、生物因子間的互動關係。

  當人介入了自然的生態運作而破壞了溼地原有的平衡,譬如溼地受到工業廢水的污染,溼地魚蝦被過度捕撈,水鳥失去棲息地,而必須保護溼地,復育溼地,建立明智地使用溼地的政策時,就牽涉到人的價值觀、文化、法律規範、教育等不同的層面,這就不僅止於溼地生態的層面了。因此,生態、人文、經濟的知識必須結合共謀解決之道。也由此而有新的知識的產生,例如將生態品質納入會計成本的生態經濟學,將生態原理納入工程建築的生態工程學以及將生態保育納入社區發展的社區總體營造等。

 

        

文字方塊: 水王孫

  文字方塊: 水蠆

 

 

 

 

 

文字方塊: 水金英

文字方塊: 台灣水韭
 

 

 

溼地生態的特色

水力與生物相

  溼地生態系與陸域生態系最大的不同在於溼地受水力的控制。溪流、湍瀨、瀑布與沿岸潮間帶潮汐水力產生的動能充沛,帶來氧氣與食物,並沖走廢物,溼地底部不易蓄積養分;在此流動的水域環境,溪流裡的水棲昆蟲或海洋無脊椎動物,以濾食性並且需氧量較高的種類佔優勢。深潭、湖泊與草澤、紅樹林沼澤型的潮間帶,水流緩慢,甚或靜止,養分容易堆積下來,水中的含氧量相對地比較少,底部的泥沙較易呈現無氧狀態,此時的動物則以揀食性並對低氧量耐受性高種類佔優勢。

  由於溪水或潮汐的推動力,水生植物除了漂浮性的種類之外,必須有發達的根系或地下莖以牢牢固著於泥沙地裡,莖葉則柔軟,少木質化,以減少被水摧折,但又需具備浮囊氣室,借水的浮力,使葉片漂浮於水中或撐出水面進行光合作用。由於根系或地下莖發達,使水生植物能安然度過旱季;莖葉柔軟,是動物和人類的美食;匍匐式走莖(地下莖)則是開疆闢土的利器;綿密的根系排除動物進來挖洞。水力產生的攪拌作用,雖會增加水中溶氧量,但亦會把溼地底部的泥沙攪動,而使水混濁,這就影響到浮游藻類、底棲微小藻類、底棲大型藻類、高莖水生植物與矮葉水生植物之間的消長,進而影響到動物對這些植物的利用機會,譬如浮游藻類少了,濾食性的牡蠣或文蛤就會挨餓,生長不良。

鹽分與植物相

  溼地以鹽分來看,可區分為淡水、半淡鹹水以及鹹水溼地。半淡鹹水與鹹水性溼地分布在河口與沿岸會受到海水影響的地帶。

  與淡水性水生植物相比,能耐鹽分的植物類別不多。台灣沿海河口草澤型的溼地,較具規模的,要數台中高美溼地,它是由雲林莞草所形成的草澤溼地。木本植物所形成的溼地,最有規模的,是我們熟知的河口紅樹林沼澤。若以微小藻類矽藻為最主要的初級生產力來源,則非廣闊的沙泥潮間帶類型的溼地莫屬。綠藻、褐藻、紅藻藻類則為岩岸型海岸溼地裡最顯著的初級生產者了。

  在溪流類型的淡水溼地,水生植物有附著在岩石上的藻類、藍綠菌等;河岸邊則有數不盡的灌叢、喬木,形成綠色廊道。在湖泊或池塘類型的淡水溼地,則是各式浮水的、沈水的、挺水的水生植物的天堂。

文字方塊: 淡水溪流溼地

文字方塊: 河口潟湖溼地─紅樹林

 

 

溼地生態系:水、地、生物共存

  植物除了是溼地生態系的生產者,提供動物為食物之外,植物本身的物理結構,還可做為動物的棲息空間。在河口草澤溼地,小魚小蝦利用草叢躲避捕食者;貽貝足絲可以附著在草莖基部而能生長。在河口紅樹林溼地,螃蟹、彈塗魚居住在紅樹的呼吸根、支撐根所形成的洞穴裡;紅樹林的枝條、樹幹則為海葵、藤壺、螺附著生長的基地。

  海岸沙泥地型的潮間帶溼地則是各類招潮蟹、蝦、多毛類、二枚貝類等等無脊椎動物的大本營,牠們都具有挖洞掘穴築巢的本領。岩岸型潮間帶溼地則以附著生活的海葵、牡蠣、藤壺或具吸附力道的螺類,以及體軀適合在石頭岩壁縫中進出的蟹類為主要的動物相。

  溪流裡卵石底下小心匍匐前進的是蜉蝣和石蠅的稚蟲、貝類的川蜷;糾結小碎石,築成棲管,附在石頭上生活的是石蠶蛾的幼蟲。緩流河段、湖泊、埤塘的落葉枯枝底下、泥沙地上,則是蜻蜓、豆娘的稚蟲水蠆及蜆、蚌成長的棲地;負子蟲、沼蝦棲息於水草間。毛蟹、沼蝦、蝦虎魚需於河海間迴游,以完成生活史。

 

溼地生態之美

水的五度空間美

  溼地的美來自於水在時間空間裡所產生的光影效果。這時空變化有五個向度:第一度是水面,第二度是水面之上的天體,第三度是水面之下的水體,第四度是水體之下的地質(土壤、岩礁或珊瑚礁),第五度是時間。天光雲影與遠山飛鳥是水面不停變換的風景;游魚走蝦穿越沈葉枯枝的叢林,是水心澄靜時的舞碼;鴻爪在軟泥上,紀錄著徘徊尋覓與對未知的期待;而水位或深或淺,青苔或濃或淡,風雨無情有致是日夜、季節與年月在溼地上的對話。這外景內觀的情境,造就了無數不朽的詩篇。

湖泊、埤塘

溼地的水面天光之美

溼地生態之美

溼地的三種特徵美

  溼地做為生物的棲息地,其生態特徵是由棲地的物理(包含化學)性質與棲息的生物性質所共同塑造的,溼地的生態特徵可分為三類,多樣性、代表性、稀有性或特有性,這三種特性各有其生態上的美。

  多樣性被覆林相的河口溼地是一個具有多樣化微棲地特色的溼地,亦即在單一棲地內還有多種不同類型的微棲地。例如紅樹林河口溼地有蜿蜒的潮溝、小灣澳、裸露灘地及鬱蔽灘地;除了紅樹類的樹林之外,還伴生有鹹生草本及灌木植物;這使得動物可以棲息的空間或食物的來源隨之增加,因此生物多樣性增高。海洋環境具有最高的物種多樣性的生態系則非珊瑚礁類型的溼地莫屬。珊瑚礁體空間結構非常複雜多樣,因此可以容納不同的動物棲息。這樣的溼地,使人物我兩忘。

  沿著海濱的鹹水溼地,灘地上的動物以招潮蟹的種類最多,而灘地裡的動物則以多毛類的物種最多。鳥類群相隨著季節變換;每年秋天到翌年春天,候鳥為河口溼地增添五彩繽紛的氣象。

  溪流的急瀨、瀑布、深潭、緩流河段,其水流動態與湖泊沼塘的截然不同,而河岸夾岸林相,蒼鬱交疊,與湖泊沼塘裡的水生植群也大不相同,水系相連,造就多樣化的豐富淡水溪流與湖泊類型的溼地。順著溪流而下,匯入湖泊的景象是柳暗花明,豁然開朗,饒富明暗與動靜的變化。

  代表性潮汐作用最為旺盛的溼地環境,以潮間帶溼地最具代表性;鹽度變化最大的溼地環境以河口地區為代表;有潮汐作用,又有鹽生植物生長的溼地,當以海岸草澤型溼地最具代表性;孕育最多的水生植物的溼地,則要拜訪湖泊或埤塘。以動物相來看,螃蟹最大的族群棲息地是潮間帶類型的溼地;而鷸鴴水鳥過境時,典型的覓食區也是在潮間帶溼地。不同的生態景象,代表了各自的特性,耐人深思尋味。

  稀有性/特有性台灣西南沿海的沙洲潟湖類型的溼地屬地形敏感型的溼地。此類型溼地已因經濟發展對土地過度的利用以及海岸侵蝕與沙洲向陸側退縮等種種原因而陸續消失。目前僅存較具規模的潟湖,是七股潟湖,七股潟湖因而有其珍稀性。台灣耐鹽性的草澤並不發達,具有較大規模的草澤是位在台中高美溼地,由雲林莞草所形成,一片草海,數點白鷺,令人神往。

  台灣東北海岸的岩礁型溼地,由海蝕平台、海蝕溝、海蝕洞、蕈石、壺穴、潮池、海崖等特殊的地質景觀所構成,舉世聞名,是極具地景特色的溼地。

  台北七星山麓的夢幻湖是湖泊型溼地,因有罕見的蕨類台灣水韭的生長,而顯得珍貴;雪山山脈北段的鴛鴦湖,屬堰塞湖泊型溼地,孕育稀有植物東亞黑三稜;而周邊沼澤區岩壁或樹幹上為瀕臨絕種的台灣一葉蘭生育地,使得鴛鴦湖成為具自然襲產地位(自然賦予人類的資產)的保育區。

回歸自然  與自然同住…

關渡溼地保護網

紅冠水雉家族

保持自然原貌的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