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展望
文•圖/台北市立大學 陳建志、王巧芬、蘇盈綺
2018年9月7、8日農委會召開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與會學者專家經過兩天討論就永續、安全、前瞻及幸福四大議題共完成73條重要工作事項做為未來國家農業建設重要依據,這些資料在農委會網站都可下載,也是我們推動相關教學議題時的重要參考資料。
其中安全議題有23點結論事項,有關食農教育部分共有下列5點:「十六、
推動食農教育立法,發展系統性食農教育體系,推動全民食農教育運動。」、「十七、
結合學校教師及推廣教育人力,提供多元食農教育教材。」、「十八、
鼓勵在地飲食文化傳承與創新,創造生產者與消費者交流環境,促使國人理解農村特色及農業文化,實踐國產農產品消費及健康飲食生活。」、「十九、
建立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強化消費通路標示國產農產品,提升消費者對國產農產品之認知、信任及支持。」、「二十、
學校午餐應優先使用國產農漁畜產品,並逐年提高使用比率。」這五點結論事項為推動多年的食農教育建立官方指導方向,未來勢必逐漸落實於施政作為。
農委會已於2018年七月提出食農教育法草案,並開了公聽會及總結會議廣納各方意見,目前農委會官網可以下載食農教育法草案總說明,加上立法院的議事裡有姚文智、陳曼麗及蔡培慧三位委員所提的食農教育法草案版本,當然這些版本最後都必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不過依食農議題關乎民生、農業問題的敏感及社會的殷盼,而且推動食農教育立法已列全國農業會議結論,推論食農教育法不至於像環境教育法般延宕。
根據農委會版的食農教育法架構來看,其行政作為與現行環教法雷同,「第十七條、各級政府機關(構)、行政法人、公立各級學校、公營事業機構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百分之五十之財團法人,其所屬人員應每年完成四小時以上之食農教育課程,並於次年一月三十一日前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報執行成果。」,也就是學校在現有每年四小時環境教育課程外,還需再加同樣規格的四小時食農教育法課程與行政作業,在負擔沉重的領域課程與議題課程外,外加四小時造成的排擠與壓力,加上明年實施12年課綱的調適,何時通過食農教育?如何進行食農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國家大事。我們從這些事件的發展,及近年來在環境教育及食農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探討未來食農教育推行的展望與建議。
環境教育法實施七年來,臺灣地區各級中小學應申報單位,近年來在實行環境教育的形式上有明顯的改變,在環境教育實行層面,教師選擇動態之教學模式越來越受青睞,顯見學校在環境教育教學方式已由一般傳統課程慢慢趨向動態學習方式,室內課程屬靜態的、單調的,強調知識理解,而校外戶外教學是動態的、豐富的,強調知識應用更多元的方式已被接受,讓學習走出教室、學校的圍籬,讓學生更貼近生活的實用知識。九年一貫課程中,環境教育課程可以融入領域教學,加上學校本來就有戶外教學可以連結,而且教育部及各縣市政府教育局也積極培育合法環境教育認證人員,以落實環境教育。
而在各級機關(構)部份,執行環境教育實施方法上,常因業務繁忙導致無法撥冗參加實體課程的情況極為普遍,而網路學習方式較為彈性化,可隨學習者的需求調整,網路上課較不受地點時間限,各機關人員亦會考量省錢無需支出交通費與外出時間的學習方式。故各級機關(構)同仁仍以靜態學習為實施環境教育的主要方式,而且多半是以方便獲取時數的網路學習、影片觀賞為主要考量。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在107年10月23日因環教法規定公家機關、高中以下學校每年舉辦4小時以上的環教教育,其中的「參訪」因為參訪標的、性質常有無法聚焦的狀況,常有「以環境教育之名行員工旅遊之實」而遭刪除,也降低了各機關辦理動態環境教育的機率。
我們於2016以新北市105學年度新北市的公立國民小學共210所負責食農教育教師進行普查。普查方式以本網刊載過全變下臺灣食農教育概念圖(如下圖)及相關問題問卷方式進行,再針對在問卷中表示遇到最多困境之食農教育教師,聯絡約定訪談時間及方式後進行質性訪談。
低碳飲食
地產地消與自然加工
適量不浪費
多蔬食少吃肉
研發昆蟲等低碳食材 |
友善關懷
友善土地的自然農法
自然農法保育生物多樣性
關懷在地友善小農
建立產銷互信 |
均衡飲食
認識營養素與需求
健康飲食原則
餐點製作及食物組合
綠色烹調 |
飲食文化
食物的重要
飲食特色
節慶食物
飲食行為 |
臺灣食農教育概念圖 |
食品安全
食品選購與飲食安全
加工食品及添加物
食品運送與保存
政府政策-農產履歷 |
社區產業
認識里山與里海
社區的特色農產品
在地小農市集
融入環境教育 |
全變調適
臺灣農業面臨問題
全變下農業生產調適
安全糧食供給
農業生產永續 |
農事體驗
社區參與
體驗農業生產
體驗食物烹飪
生態體驗 |
新北市國小負責推行食農教育業務教師對於食農教育的整體內涵架構認為有需求性且是正向、積極的,並認為「食品安全」議題最為重要。多數教師希望食農教育能融入到現有課程實施是最方便的,受訪老師最常把「均衡飲食」與「食品安全」議題,融入學科教學。
多數教師對於食農教育整體有正向認知,多數認為食農教育課程的實施有助於增進學生的食農教育知識,同時多數教師也認同推行食農教育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多數教師認為推動食農教育需辦理教師食農教育增能活動,並表示樂於參加食農教育相關之教師專業增能研習活動,並認為能結合校本課程推動是最有幫助的。同時多數教師也認為中央政府應訂定食農教育基本法落實食農教育推動,對於改善食安危機的議題是有幫助的。
新北市國小負責推行食農教育業務教師對於推行食農教育的阻礙,以「人力資源不足」最高,「農事體驗不易安排」和「教師缺乏意願」次之。我們將所有受訪教師面臨的困境整理如下圖:
新北市國小推行食農教育的困境架構圖
推動食農教育的展望與建議
一、 對中央政府的建議:
1.多吸收環境教育法推動的經驗與面臨問題,以確保食農教育法推行的順利。必要時可以考慮部會間的整合,食農教育法與環境教育法合併實施,以免貿然實施增加學校及機關負擔形成民怨。
2.發展系統性食農教育體系時要借鏡環教法中學校教育與機關環境教育分流管理經驗,務必做到教育體系、社教體系、社區營造、農村再生組織及農推系統之橫向整合。
3.落實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有關食農教育結論與做法。
4.食農教育所有做法與實務都需與農業生產與消費連結,脫農的食農教育無法解決農業面臨問題,反而造成負擔。
5.食農教育要注意與社區營造、環境教育、觀光旅遊、生態保育、工作假期及企業社會責任等工作的連結。
二、對地方政府、教育主管機構之建議:
1.規劃辦理初中高階的食農教育研習課程:
從研究結果發現,教師對於食農教育的目標及相關內涵均不甚了解,而且對於食農教育增能之研習需求也有強烈的意願,因此,建議多舉辦食農教育相關增能研習,而且應該規劃好配套措施,分為初中高階的不同深度,初階先讓教師有基本的食農教育內涵概念,再規劃友善關懷、低碳飲食及飲食文化課程,其他全球氣候變遷調適、農事體驗及社區產業相關難度較高的課程設計在高階研習。
2.讓各校自行規劃適時適地食農教育專案課程,給予經費彈性使用的空間:
各校的環境背景不同,有地理位置,氣候,學校規模,工業區或文教區等多種因素交織成複雜的時間空間人文背景因素,教育局政策應該鼓勵各校發展與社區連結的校本課程。課程應為長期規劃(至少一學年),不要急於在短期內結束,學生的學習短期很難看到成效。
3.食農教育應考慮落實於家庭中,需政府,學校,家庭三方面共同配合,推行起來成效才會更高:
食農教育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若只有學校教師單方面努力,成效有限,在日本,食育基本法明訂政府、家庭及學校三方面皆有其明確目標及內涵去執行,以及相關配套措施來協助各單位落實的機制。
4.整合各界資源:
各校推行的食農教育相關農事體驗課程,均有不同的申請管道,如農糧署的米食學園計畫,環保局的環保小局長計畫,校園堆肥設施補助計畫,還有各地區農會,四健會等民間團體的力量,若能整合各界的資源力量,相信在協助學校教師推動上會更有助益。
5.建立一教學共享平台,廣納及讓不同的聲音交流:
教師普遍反應亟需教學資源,而問卷結果也顯示教師在食農教育的專業知識極度不足,亟需專家的協助解惑,尤其是在農事體驗這一方面。
6.納入輔導團之專業人才資源:
由於教師平常忙於行政業務及課務,若教育局的食農教育政策及配套措施能納入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專業見解及建置教學資源,或是協助擬定相關食農教育的方案,想必更能周全。
三、對學校之建議
1.珍惜學校人才,支持其發揮所長:
每個學校都或多或少有對食農教育有興趣的教師,希望學校行政都能給予全力及全面的支持,最好能協助其組成教學團隊,才不會一個人孤軍奮鬥,一個人太疲累也不可能長久推動。
2.主動協助組織食農教育團隊:
學校行政單位若能主動召集對食農教育有興趣的教師,協助其成立專頁社群,甚至有一位行政夥伴加入其中,相信食農教育推行一定能事半功倍。
3.連結社區發展食農教育:
學校的永續經營務必連結社區的永續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區域的學校食農教育更需與社區產業充分結合相輔相成。
三、對教師之建議
1.真正落實食農教育課程,並做整合
食農教育雖已融入各科課程如國語,健康,社會,綜合,但很零散沒有深入的統整,教師在備課時,應細心留意整合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2.多參加研習多關心食農教育是如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教師跟所有人一樣也是每日脫離不了食物的影響,若是能以身作則多以身教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概念,一定能達到很好的食農教育效果。透過多參加食農教育相關的增能研習,對於增進自身的食農專業知識必能有所助益。
全球氣候變遷可能造成自然環境的生態產生變化、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下降、稀有性或局部分布的物種受衝擊。農業生產對於溫度變化與水資源供給的穩定性非常敏感,因此氣候變遷可能對於農產、林業、漁業、畜牧業造成影響,而造成且糧食安全的威脅。加上近年來台灣黑心食品及農藥殘留問題層出不窮,因此發展發展氣候變遷下食農教育勢在必行。以教導國人認識農業的價值,重視台灣的農業永續發展。本文嘗試從現有發展趨勢及收集到的問題提出展望建議,若有未善事宜,請大家多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