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遊互動富樂趣,環境教育綻心意
新北市二重國中 張金漢主任
一、桌遊的「定義」
桌上遊戲(Tabletop
game),通常被簡稱為桌遊,又被稱為不插電遊戲,是針對如卡片遊戲(又包含集換式卡片遊戲)、圖板遊戲(Board
Game)、骰牌遊戲(Tile-based
games),以及其他在桌邊或任何多人面對面於同一空間玩的遊戲的泛稱。廣義來說,象棋、撲克、麻將等亦是桌上遊戲。桌遊亦可能涵蓋不依賴電子設備和電子產品的、通常不需要大幅度動作的遊戲,常見於聯誼迎新活動或職場訓練團隊默契的團康活動,例如殺手遊戲、大地遊戲。
「桌上遊戲」這個用詞最主要便是用來區別必須插電並且使用電子儀器產品才能遊玩使用的電腦遊戲、電視遊樂器等、以及完全不需任何道具或類型差異甚大的肢體活動競技,如運動、舞蹈、武術,以及其他可能被人類或動物視作「遊戲」的娛樂活動。這也是因為game這個辭彙語源同時擁有「娛樂目的」與「區分勝負的體育活動目的」兩種語意。
大部分愛好者誤將圖板遊戲(Board
Game)直接稱做為桌上遊戲,造成了混淆,但事實上圖板遊戲就只是桌遊的其中一種類型,就跟益智遊戲、角色扮演遊戲,或甚至是街機遊戲一樣,都只是有所交集但又不完全包含的分類系統而已。
另外,這個用詞也可以用來做桌上角色扮演遊戲及角色扮演遊戲的重要區分。
相較其他遊戲類型,桌上遊戲較注重多種思維方式、語言表達和情商的能力及鍛鍊。
二、桌遊的「類別」
◇依照道具分類
桌上遊戲可以依照使用的道具,大致分為下列幾類:
(1)圖板遊戲,包含棋類
(2)卡片遊戲
(3)骰子遊戲
(4)紙筆遊戲(Paper and pencil game)
像是西洋棋與西洋跳棋之類的棋類,被歸類為圖板遊戲。有些遊戲使用用具的分類方式會出現歧義,或者說可以同時被分為好幾類,例如世界知名的大富翁(monopoly)就同時使用了棋盤、骰子及卡片;戰棋配件繁多,也不一定需要版圖,而可能直接在以紙、布或其他材質所做成的圖板替代品上遊玩。
一般而言,圖板遊戲在區域遊戲表現上最佳;卡片遊戲則以簡短取勝;骰子遊戲的隨機性是趣味所在;紙筆在推理遊戲最常使用。
◇依照內容分類
桌遊主題可以涵蓋甚廣,通常可因「內容」及「遊戲性質」而有以下區分:
(1)策略遊戲
(2)益智遊戲
(3)推理遊戲
(4)角色扮演遊戲
(5)幼教遊戲
(6)小品遊戲
三、桌遊的「內涵」
一場桌遊抑或是一套桌遊的操作進行,過程中可以涵養或是訓練參與者許多能力和認知。
(1)語文方面:閱讀的能力、表達的能力、創作的能力。
(2)思考方面:邏輯的推理、數理的運算、風險的評估、資源的應用。
(3)認知方面:名人的傳記、史蹟的巡禮、產業的發展、史地的沿革。
(4)態度方面:積極的態度、應對的態度、省思的態度。
所以桌上遊戲的效益頗多。可以使一個人放鬆心情抒解壓力;可以從中學習並訓練個人思考力;可以做中學、學中做,即是寓教於樂;可以提升參與者處事的專注態度;可以培養改善增進人際關係和諧;可以加強面對挫折時候的忍受度。
因此將桌遊導入課程學習亦有諸多顯著成效:
(1)讓學生能夠從中學會分享合作和回饋。
(2)得師生在課堂當中提升良好的互動。
(3)培養學生學習歷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桌遊與「環境教育」
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於1972年舉行,促使世人漸漸對於環境問題的正視,並且開始對於環境教育議題的關切和研究。
新北市在環境教育推動上,從環境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概念知識、環境價值觀與態度、環境行動技能與環境行動經驗五大層面來形塑,並且因應目前新興環境議題及挑戰,結合十二年國民教育環境教育領域議題,如環境倫理、永續發展、氣候變遷、災害防救及能源資源永續利用五大學習主題,融入環境教育法、海洋教育課程等,致力於協助學校發展在地化環境教育課程,以「自發、互動、共好」之精神,達到「永續新北、深耕在地、精進樂活」之願景。
值此,為了創化環境教育思維、形塑環教創客氛圍;深化自然保育模組、內化環教永續理念;強化合作學習機制、分享環教桌遊成果,以達到翻轉環境教育理論、精進教師環教素養、創化環教推動方式,新北市政府於106年度和107年度分別以「做中學
學中做 環境教育Maker作夥來」及「Maker!翻轉學習•創意環教」為主軸,辦理了教師桌遊設計工作坊增能研習暨桌遊徵選活動。
作品主題朝生態教育、自然保育、氣候變遷、災害防治、能源教育及食農教育方向思考,引起各級學校師生廣大迴響,踴躍參加相關研習活動並且設計融入教學活動的桌遊報名徵選。
五、桌遊研習現場寫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