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107年主題展-
撰文、圖片:黃逸姍
我們居住的地球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牽一髮而動全身。科技的日新月益,除了帶來人類生活的便利性、舒適性,緊接而來的,是一連串的環境危害-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氣候異常…,在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活動。曾幾何時,霧茫茫的一片朦朧不再是美景的代名詞,取而代之的,是讓人聞之色變的「霾害」、「沙塵暴」,背後代表的除了是空氣污染外,對於健康的影響更是讓人怵目驚心。為了讓民眾了解PM2.5對健康的影響,喚起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自覺、提升教育素養,進而能以行動落實污染防制,而達到永續環境之效。
一、空氣中的「藏鏡人」:
分成「空氣品質指數」、「空氣污染」及「懸浮微粒介紹」三個部分,
這一部分除了會提到AQI(空氣品質指標)及PSI(空氣污染指標),也會告訴參訪民眾我們居住的環境中,國內原生性PM2.5排放來源前三名是地表揚塵、公路運輸及農業活動。
二、你應該要知道的PM2.5:
空氣中懸浮著許多微小甚至肉眼難以辨視的固體顆粒或液滴,像水霧、塵埃、花粉、皮屑、過敏源、霾都是,這些過量的懸浮微粒的散布與擴散是空氣污染的主要指標之一。而根據這些粒子的直徑(單位為微米,PM2.5=2.5微米,1微米等於1/1000000公尺)分成懸浮微粒(PM10~PM2.5)及細懸浮微粒(PM2.5以下)。細懸浮微粒的直徑約為頭髮直徑的1/28,可以隨著人類的呼吸直接進入肺泡,透過人體血液的流動循環。
三、PM2.5的影響:
PM2.5的來源分成固定性污染源(如火力發電廠)、移動性污染源(如車輛排放廢氣)及逸散性污染源(如焚香、露天燃燒)。對大環境來說,除了所熟知的空氣污染外,細懸浮微粒溶解在雨水中、會形成酸雨;而霧茫茫的「霾」,其實是因為空氣中的微粒量過量,會造成能見度降低,駕駛們遇到霾的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
四、保護自己、跟PM2.5說Byebye
知曉了PM2.5對環境及人體造成的危害,如何在生活中減少PM2.5的產生就十分重要了-例如烹調少煎炸、以水油煮或川燙方式料理;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共乘,減少車輛排放的廢氣;住家、學校及公司可以多擺放綠色植栽,綠化之餘兼有美化效果;減少焚香及金紙的燃燒…諸如此類,皆是日常活動中實踐PM2.5減量的作法。自我保護方面,像出門戴口罩、戶外空氣品質不良時少出門都是。
行政院環保署設有空氣監測網,提供每日空氣品質指標及預報功能,網址http://taqm.epa.gov.tw/taqm/tw。
這次PM2.5的展覽,從環教中心的宣導做起,提供公開透明的資料訊息,告知PM2.5對健康的危害;藉由足夠適切的公眾教育,主動傳播環境教育的認知;並主動積極的具體作為,打造污染防治的全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