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戶外教育的學習「心法」

新北市深坑國小校長 / 郭雄軍

一、 前言
    一直以來非常醉心金庸的武俠小說和影片,熟知楊過、小龍女、黃蓉和郭靖、令狐沖等大俠,而各大門派武功祕笈的「心法」非常重要,否則練功容易走火入魔。其實所謂心法就是一種「理念價值、內涵意義」,就以目前很夯的戶外教育,十二年國教的素養課程,它的心法是什麼? 學習層次是什麼?學校課程如何修練? 我向來非常很關心!接任深坑國小校長已將近兩年了,這是一所特色多元而豐富的學校,擁有豐富的校園生態、百年禮堂和各時期的建物,還有幾棵被列管的百年老樹,甚至一條迷你溪流的人工溼地;鄰近以豆腐聞名的深坑老街、古厝群廟和山林古道,景美溪自行車步道,木柵動物園等,在在都是極佳的戶外學習場域,我們試圖走出學校本位特色的戶外學習心法與招式。


二、 戶外教育宣言論述心法 (走山的小孩)
    2014年6月26日由齊柏林先生擔任代言人,教育部發布「中華民國戶外教育宣言─學習走出課室,讓孩子夢想起飛」,其內容大概是: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探索是生命的本能;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讓學習走入真實的世界,可以延伸學校課程的認識與想像,發現學習的意義,體驗生命的感動,提昇孩子品德、多元智能、身心健康、合群互助和環境美學的素養。學校應提供課室外寬廣的學習天空,創造學生多元學習價值,培養學生的品德、情意與創造力,增進學生的獨立與自理能力。」
    戶外教育並非是傳統的校外教學或從事戶外的教學活動,而是泛指走出課本和教室之外的學習,包括校園角落、社區部落、社教機構、特色場館、休閒場所、山林溪流、海洋水域、自然探索、社會踏查、 文化交流等之體驗學習。透過走讀、操作、觀察、探索、互動、反思等歷程,結合五感體驗的融合學習,讓學習更貼近學習者的生活經驗。

深坑國小擁有生物多樣性的外環境 第二級的外教育石碇淡蘭古道

三、 十二年國教之素養課程心法
    2014年11月28日由蔣偉寧部長公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揭櫫十二年國教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學校教育應善誘學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引導學生妥善開展與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各種互動能力,啟迪學習的動機,培養好奇心、探索力、思考力、判斷力與行動力,願意以積極的態度、持續的動力進行探索與學習;從而體驗學習的喜悅,增益自我價值感。進而激發更多生命的潛能,達到健康且均衡的全人開展。
    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明文規定,在符合教育部教學正常化之相關規定及領域學習節數之原則下,學校得彈性調整或重組部定課程之領域學習節數,實施各種學習型式的跨領域統整課程。跨領域統整課程最多占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五分之一,其學習節數得分開計入相關學習領域,並可進行協同教學。領域課程綱要可以規劃跨科統整型、探究型或實作型之學習內容,發展學生整合所學運用於真實情境的素養。「核心素養」的表述內容指出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課綱稱為「核心素養」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尤其強調個人為學習的主體,學習者應能選擇適當學習方式,進行系統思考以解決問題,並具備創造力與行動力。學習者在社會情境中,能自我管理,並採取適切行動,提升身心素質,裨益自我精進。

深坑國小食農教室課程  餐桌禮儀在戶外開課


四、 戶外學習是一種時尚門派
    英國和美國是推展戶外教育的先驅,早將戶外學習納入國家的正式課程體系;戶外教育宣言所揭櫫之理念目標,以戶外探索活動為基礎,鼓勵各校連結外部場域資源,進行多樣化的戶外挑戰遊程規劃,提供學生課室之外的學習天空,以真實情境的體驗,喚起學習的渴望和喜悅,希望打造「向大地學知識,與萬物交朋友,讓知識走出書本,讓能力走進生活」的契機,建構孩子的人文素養和自然情操。因此「戶外學習」並非是淺碟式的活動,而是改變一般玩樂取向的校外教學與親子旅遊,以切入文化面及知識點的學習之旅為重點,所規劃的學習路線應該以學校和社區等生活場域為核心,逐步拓展到臺灣本島、離島各縣市、海外教育旅行,以增進國際的移動力。
    戶外教育之學習效益可以從認知、技能和情意,多面向的轉換匯總累積而成。而認知、情意與技能則需要透過有系統安排的塑造情境與互動引導來轉換。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的準備和進行過程中透過互動,會彼此促進成長;教師不僅在教也在學;學生不僅在學也可以教,教學相輔相成,教師學生共同成長。整合政府各部門之場域資源,將臺灣之農漁牧等休閒場域,做為優質豐富的課程基地。導入教育專業的系統知識、在地知識,以多元豐富的體驗學習方式,可以彌補網路虛擬世界的迷失,也讓孩子擁有更寬廣的舞臺,處處都是「可創造教育價值、可產出學習意義、可表達臺灣生活文化、可操作體驗」的創造性模擬學校。 

戶外上自然「力與運動」課程 溪流課程生動活潑

五、 戶外教育導向之特色學校
    將戶外學習視為學校教育的一種識別性的特色,引導學校如何運用戶外教育實施成果與行銷,發展成學校特色的途徑。因為,戶外教育可視為一種教育理念,亦可視為課程與教學的方式,無論在學習領域課程、學校本位課程、彈性學習、課後輔導課程,皆可歸類為發展學校特色的重要取向。設法連結課室內教學與課室外學習的成效,因應十二年國教的核心素養的課程導向,戶外教育蘊含課程典範的變革,從課程知識結構性的教材內容,融入個人能力素養導向的學習策略。戶外課程提供的學習情境、空間影響,亦提供學生對學習的吸引力和成就的可能性。畢竟,戶外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從一種獨立性的主題活動,到連結特定學習領域的學習,或是一種學校本位特色課程的統整性學習活動。所以,戶外教學呈現一種正式、非正式課程化的實施。同時,更是一種課室內傳統教學的翻轉,其中涉及教學方法、教學場域、學習互動的變革。戶外課程不僅是領域課程的延續,提供跨領域學習與能力整合的最佳方式。亦蘊含著課室內課程不易達成的學習效益,例如個人意志力、冒險挑戰等能力培養。
    以優質戶外學習課程誘發學生學習的原創力,乃結合環境教育、特色遊學、海洋教育等多樣性和議題性的課程。推展戶外課程教學之時,可逐步呈現各校的特色課程經營與發展,更能表達創意教學與教師專業的風格,並發現學生學習的優勢和亮點。目前大多數學校仍採課室內教學為主流,可能受到學習領域和教科書的宰制,以課本學科知識為教學素材,這就好像是高密度飼養的「飼料雞」一樣,學生已經漸漸失去探索知識過程的原創野性。應該讓學生像「放山雞」一樣,可以走出課室的束縛,在滿山遍野中探索和體驗知識的原滋原味,建構扎實的生活能力,為學生找回原創野性。 為了學生展現綜合能力素養,應鼓勵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室,進行動手做、做中學、玩中學、錯中學的客製化自主性學習,也是一種「創客」概念的課程類型,實現教育理念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個別潛能之發揮,亦可呈現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歷程,增進學生多元能力的表現。

自己種的蔬菜自己吃 食農教育「深」有趣

六、 有趣的戶外挑戰締造學習依戀
    2016年6月27日教育部潘文忠部長主持戶外教育推動會,明白宣示:「推動戶外教育是落實十二年國教核心素養課程的關鍵」,綜觀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之核心素養意涵,其實與戶外教育的核心精神不謀而合;換言之,諸多課程總綱之價值內涵並非傳統的課室內學習可以達成的,這已經提供未來中小學實施戶外教育的最佳支柱。
    臺灣越來越多的特色中小學將「戶外教育挑戰」當作另一種畢業成長的考驗,甚至已經成為一種成年禮的儀式,結合各種探索體驗、運動休閒、山川景觀、特色產業、食農文化等場域資源,逐步形成以戶外活動為綜合導向的主題課程,透過登山溯溪挑戰、單車繞境活動、海洋水域運動、攀岩垂降冒險、步道巡禮踏查、運動觀光休閒、民俗體育節慶等類型活動。整合學校內部人力和外部社團專業人員,規劃多樣化之戶外學習活動,進而將戶外挑戰導入畢業班校外教學之局部遊程或畢業典禮儀式,以締造孩子的記憶與依戀。甚至透過創意的成果發表和活動引起媒體的報導,已然形成一種特色學校的傳統,並能提升學校的聲望與識別度。

 戶外教育讓學童深刻體驗大自然 戶外教育走入社區的深坑老街課程

七、 結語
    歷經將近兩年的規劃與發展,我們集合行政人員、教師、家長、外部專家30餘人等組成「深坑國小戶外教育推動會」,分為行政規劃、場域安全、課程教學、學習活動、:成效行銷等五組,由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輔導處、幼兒園等五位主任擔任組長。
    大家共同研發「校園、社區、跨區、遠途」等四級戶外教學場域,規劃出「校園生態、食農教育、深坑老街、山林古道、古厝群廟、山岳挑戰、溪畔輕騎、北台風光、台灣行腳、海外遊蹤」等十大系列之本位主題課程,並且根據幼兒園、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等四個學習階段,分別撰寫戶外教育之教學方案設計,預定108年課程綱要上路,可以彙整120份優質教學方案,作為深坑國小建校120周年校慶的獻禮。
    當每一位深坑國小的畢業生,皆可完成騎單車挑戰景美溪、新店溪、淡水河自行車步道,也可以發表一篇戶外學習的畢業小論文;當他們上台領到挑戰證書、領到畢業論文獎,那就是深坑孩子夢想飛楊的一刻。

兒童的學習成就從戶外體驗課程建立 營造處處皆可學習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