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三生教育的登高山環境課程

康橋國際學校-張淯蒼

壹、 前言
    十二年國教,教育部規定了各大議題融合課程,並有了目標及方向,其中「環境教育」中最基本的目標是培養孩子的環境覺知與環境敏感度,藉由對感覺知覺能力的訓練培養孩子對自然環境美的欣賞及敏感度;「生命教育」最基礎的目標即培養孩子瞭解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價值觀。然登山教育則是最可以結兩大議題的教學活動,藉由一連串登山教育前的準備教學活動,讓孩子對環境有了一定的認識,再藉由體驗教育,欣賞自然環境之美,甚至可以再擴展至有環境行動技能及經驗;登山前的訓練和過程,孩子們從是否願意挑戰自我,,到能否以樂觀、積極的態度面對挑戰,培養孩子認識自我。這一連串與生活結合的課程,即是所謂的三生教育「生態、生命、生活」。雖然登高山對一般人來說,極具危險性,但只要有良好的路線行程規劃,課程安排,及嚮導的帶領,這是一項非常安全的體驗活動。

貳、 課程簡介
既然要進行登山活動,那我們可以將課程拆解成兩大部分,第一必須帶領孩子了解,我們要去哪裡?第二登山該如何準備?

以筆者舉辦過多次的雪山活動而言,即可以將課程區分為以下區塊


Ø  課程結合生態及生活

l  雪山的地理位置、路程

海拔不同植物林相的變化
    臺灣因為高山縱谷多,垂直差異大,溫度、環境的改變,也造就了各種不同生態系、不同林相的出現,若原本只是單純解釋海拔不同,林相也會隨之改變,這知識對學生而言是枯燥乏味的,但融入生活中的觀察,課程會變得更不一樣。首先讓學生在平日可以觀察學校周遭的森林環境,結合課程的解說,知道各類型林相與海拔的關係,再從登山活動的過程之中,從平地走向高山,沿途帶領孩子觀察旅程中森林的變化,一路從常綠闊葉林一直到高山草原及碎石坡,上課學習到的知識從書本中活過來,與生活作結合,孩子更能深刻體驗,這才是生態結合生活的學習。


高山之中特有的動植物觀察
    雪山登山口位於武陵農場,提到武陵農場讓人耳孰能詳的必定是櫻花鉤吻鮭,除了在學校可藉由圖片的介紹之外,來到武陵農場,登山之前可以先來一趟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了解國寶魚的復育狀況,並且近距離觀察,讓孩子對於國寶魚不再只是課本中孰悉的名詞。
    回歸到自然,在爬山的過程之中,驚奇也不時出現在身旁,如與長鬃山羊的邂逅,夜晚山莊後的飛鼠,只要手電筒一照可以看見明亮的雙眼也正注視妳,金翼白眉、酒紅朱雀….等高山鳥類不時從草叢中躍出,讓人雀躍不已。除了可以近距離觀察到這些高山生物之外,也可以帶領孩子思考,登山客的行為對高山生物的影響,如黃喉貂夜晚潛進山莊,偷吃登山客的食物,改變了覓食習慣;酒紅朱雀因習慣吃登山客的剩食,導致生病掉毛…等,都是值得帶領孩子觀察、討論的議題,這過程除了培養孩子環境覺知及敏感度之外,也可建立學生的環境價值觀與態度。

課程結合生命
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培育完整的人,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觀。登高山的過程,製造孩子有機會去面對挑戰,了解自己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挑戰,認識自我,而且挑戰成功,亦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多年的登山教育,最令人動容的是不少孩子從訓練的過程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軟弱後,進而做出改變,去挑戰自我,而後確立自我的人生觀。常常可見第一次登山活動哭著走完全程的孩子,下一次的登山活動卻是最早登頂的孩子,他的自信心就此產生。
登山過程之中,除了認識自我外,最重要的是整個登山團隊的合作,學習如何和團隊彼此加油、打氣,學習如何適時向團隊成員伸出援手,體會團隊的重要。洪蘭教授曾說:「要實踐生命教育必須從實做中去求體驗,沒有體驗不會感動,沒有感動就不會有學習。」登山教育就是提供了實踐學習的機會。


肆、 結語
    登山教育結合「生態」、「生活」、「生命」的三生教育,讓孩子有更多真實的體驗,雖然不少人存疑著登高山教育只是噱頭式的學習,但真實的帶過孩子進行高山的體驗和準備,你會看到更多孩子不一樣的蛻變,除了認識自己腳下臺灣這塊土地之外,還能建立其面對挑戰的人生觀。不是非得要臺灣第幾高山的名號,而是藉由這樣子適當目標的設立,孩子有了期許,有了期許便會有了不一樣的努力與成長,但任何活動的基準點都必須以「安全」為最大考量,讓家長、學生都能放心地進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