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有機生態學習校園

許民陽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含環境教育及資源碩士班)教授兼理學院院長

    摘要

    自工業革命以來快速的產業發展與資源過度開發,破壞了全球生態環境,產生了許多環境問題,也激起了全球環境保護運動與環境運動。生態教育和環境教育是一體的兩面,打造生態學習校園,進行生態教育,成為校園環境經營的主要理念之ㄧ。近年來,臺灣校園中最常見的環保運動,但有機生態校園理念也形成一股新的潮流。環保運動最常進行的環保生活實踐、永續校園空間改造與環境生態教學方面。有機生態校園理念也逐漸形成潮流,此理念包括環保校園、生態校園、健康安全校園與友善校園四大項目。若積極建構就能與歐、美、日等國近幾年積極推廣的綠色校園運動不謀而合。

一、 前言
    自西方於十七、十八世紀進行工業革命以來,科技的進展日新月異,各種科學發明與發現加速人類文明的進展,為了促進全球產業經濟快速成長,各種自然資源快速、掠奪式地被開發利用,製造各種使人類生活更便利、舒適的器物,也改良了農業生產,能養活人口的農產也增加。世界人口隨之爆炸式的成長,各種工業、農業生產過程產生的眾多汙染,讓原本維持動態平衡的全球生態與環境面臨空前的浩劫,諸如全球暖化、海水面上升,水、空氣和土壤等的汙染加遽,臭氧層破洞、酸雨、能源與資源耗竭,水、旱災程度加強等。物種隨之快速滅絕的危機等都是全球性的問題,無法逃避世界經濟潮流的臺灣也不例外。
    近幾十年來,在優先追求經濟成長的政策考量下,創造了飛躍成長的經濟奇蹟與人民所得,使人民物質生活水準大幅提升,但過度的發展開發卻使得臺灣的自然環境與生態遭受嚴重的破壞,產生了山坡地濫墾濫伐,常導致或加速了山崩與土石流災變。而西南部沿海地區超抽地下水養殖導致地層嚴重下陷,土壤與地下水鹽化,常導致積水不退,田地荒蕪。河川及土壤也多處遭重金屬離子汙染,使水質惡化,田地廢耕,此些層出不窮的環境問題,使政府與大眾不得不重視環境保護問題,政府機關積極地訂立許多環境保護法規,但環境破壞事件仍經常發生,追究其原因,應是環境保育的觀念並未深植人心,環境教育未發揮其應有的功能。
    臺灣的環境教育起始於1980年代,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見解,例如:王鑫(1987)曾說「環境教育是為了達成改善環境為目標的教育過程,是一種澄清、形成價值的教育過程。是為了發展人們了解與體認人與文化及生物、物種環境間互動關係所需的知識、技能與態度」。鄧天德(1989)認為環境教育是環境保育的先驅工作,其目的是要喚起人類對生活周遭環境的重視,就應該先讓大眾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根據歐美先進國家實施環境教育的經驗,環境教育是維護人類生存最有效的方法。就像一百年前出生的美國卡遜女士(Rachel Carson)於1962年出版「寂靜的春天」一書,說明DDT殺蟲劑對空氣、土壤、河川及野生動物所造成的危害。激發民眾度環境汙染、資源濫用的關心,更帶動了美國展開保育生態的教學活動。由以上可知,國內環境教育主要是針對人與環境互動關係上,並經由人文與科技的整合,全球性思考與地域的行動,達成終身學習之理念。
    現階段九年一貫領域也把環境教育列入六大議題,強調對環境的覺知與敏感度、環境技能與環境態度。此些概念也與現階段九年一貫課程五項基本理念-人文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際意識及終身學習相契合。環境教育在內容分類上,可概分為環境保護教育與生態保育教育兩大領域(王鑫、呂光洋、周昌弘、晏涵文、郭允文、楊國賜,1989)。
    由此可知,生態教育可以視為環境教育的一環,兩者可說是一體的兩面,並行而不悖。
 


二、生態教育的基本做法
    近幾年來,由於環境教育的大力推行,生態教育變成環境教育的主幹,在營造校園環境的理念中,由於生態概念的加入,大家對生態的關懷,學校對生態教育的重視,如何打造「生態校園」,進行生態教育,成為校園經營的主要理念。
    由於全球環境的變化,在全球強調「讓地球環境永續發展」概念的今天,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生態學校也順勢推出「永續校園」的概念。「永續校園」利用本土化的永續建築與本土生態校園環境結合建構而成,符合永續、生態、環保、健康等環境原則,透過教育的力量積極以「全球的視野」、「在地的行動」與世界同步努力,讓地球環境永續發展,全方位將永續環境理念落實在中小學課程與生活中。因此生態教育也是達成「永續校園」的重要原則與步驟。
    在學校營造生態校園,進行生態教育有許多不同的作法,觀察臺灣這幾年來各校園常進行的方式,環保運動與有機生態校園理念可是為生態教育的兩大主軸。 

 

 

桃園市中壢國小多層次植栽

 


三、環保運動
    校園內的環境保護運動行之有年,成效卓著,政府單位及教育主管機關也將之訂為校園經營與校務評鑑的重要指標,最常進行的有下列方向:

(一) 生活實踐方面
    鼓勵發展生態環境教育的學校本位課程,突顯及塑造學校的辦學與地方特色。結合與生態、環保休閒的戶外教學和探索活動來鼓勵師生綠色消費與簡約簡樸生活,將綠色環保、節能減碳、減廢的觀念落實日常生活與校園中。
主要的生活實踐行動項目有:

1. 校園垃圾分類減量
2. 廢乾電池回收
3. 廚餘回收再利用
4. 省電節水教育
(二) 永續校園空間改造方面
    校園空間改造主要為建構資源與能源再循環利用、開放學習型的綠色生態校園,將生態教育導入校園,作為學童「入自然、學自然、最自然」的場所,並能與社區互動。
主要的改造方向包括下列數項:
1. 能源、資源再回收利用:包括設置透水鋪面、雨水再生水再利用、使用省水器材、人工濕地自然淨化水循環處理等。
2. 營造本土生物多樣性環境:包括A.地表土壤改良,形成有利校園植栽綠化的介質條件。B.親和性圍籬:利用高低落差、透空、綠化手法組成,讓社區與校園結合度高、互動密切的開放校園。C.多層次生態綠化:利用原生種植栽利用原有地勢或營造新地勢,形成多層次立體綠化。D.營造生物多樣性教學環境:利用重新打造或建構生態池,營造具有生態教育示範或景觀功能的生物多樣性環境,並能形成小型生態系。
3. 建立生態再利用體系:包括A.將廚餘與落葉堆肥混合堆肥化處理,提供為校內花園、苗圃、實驗菜圃或社區作為植栽或蔬菜種植的肥料使用。B.將校園閒置空地闢為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植物種植栽培或蔬果種植的實驗場所,配合上述廚餘及落葉堆肥,形成有機種植環境。

(三) 環境生態教學方面
    教師可結合校園內的環保活動,如垃圾分類回收,節能減碳、省水省電等融入生活領域及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教學。學校內多樣化的本土植栽,水生池內多樣化的動植物,都可以成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相關單元進入校園內戶外觀察、記錄、實驗的生活化教材。校內教師更可將本土化教材與能力指標及相關概念內容相結合,編製校本位課程,突顯學校的環境特色進行教學。

 

新北市成福國小的生態池


四、有機生態校園(Eco-School)理念
    校園為學生學習、教師施教的日常生活場所,也常是社區居民活動的地方,因此營造一

個環保、生態、健康、友善的有機生態校園理念形成一股新的思潮,秉持此生態教育理念,營造一個綠色優質永續校園,可藉此提升校園環境品質,並建立師生及民眾良好的環境識覺及環境素養,與有機生態校園相關的具體指標,請詳閱有機生態校園 ( ECO School ) 環境查核表(附錄)。

大致而言,有機生態校園的理念與作法可包含以下的四大項目:
(一) 環保校園
    學校進行垃圾減量、資源回收、省水節電等校園環保工作,學生並能身體力行。校園中除了建築物座落的位置外,地表盡量以透水鋪面鋪設,操場跑道以細石子、砂土或紅磚粉材料為佳,並盡量增加綠覆的面積,以減少溫室效應,增加雨水滲入地下水的機率。盡量鼓勵學童走路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上學,減少耗能源的汽機車接送。
(二) 生態校園   

     學校盡量多樣化地種植本土原生的植物,以適應臺灣的氣候環境,避免颱風時的摧折及提供本土動物的棲息空間。以本土植物來說,樟樹、臺灣欒樹等都是最好的選擇。並進行多層次植栽,增加平面綠覆及植物立體覆蓋的面積,降低盛夏時的溫度。闢建合乎生態工法的生態池,移植至少20種以上的植物,使其能形成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供各學科教學,達到教材自給自足,並提供學生生態觀察、研究的場域,培育學生健全的生態概念與生態環境態度。學學校最好能留一塊較不影響校園美化景觀的角落,成為「雜草園」或「森林」,讓生態自然演替,形成一個自然的生態體系。
臺北市立大學的「黑森林」 台南市虎山國小的細砂及碎石草地操場


(三) 健康安全的校園
    學校進行垃圾減量、學校進行廚餘回收與落葉堆肥,混合後製作成有機的堆肥。利用空餘用地開闢成學校農園,提供為學生作物栽培、種植體驗、觀察的場所。並施以自行製作的有機堆肥,進行有機栽培,除了可以體驗農作的辛苦、收成的快樂之外,收穫的有機校園蔬菜沒有農藥殘毒,也沒有施化學肥料而導致土壤酸化,學生身心健康,校園土地也更健康。
為了維持健康無毒的校園,也不可噴灑農藥及殺蟲劑,因為這些農藥及殺蟲劑不但會有損師生的健康,常常噴灑也會使蚊蟲等害蟲產生抗藥性,下次噴藥時就必須使用更強更毒的藥劑,更成為破壞校園自然生態的劊子手,校園中對生態有益的蜘蛛、蚯蚓、蜻蜓、蝴蝶等也會被一起消滅。最正確的作法是常常清洗積水容器或水溝,或在水池中養些吃蚊子幼蟲的魚類,就可以有效控制蚊蟲孳生,維持生態平衡後,自然就不會有蚊蠅的問題。
(四) 友善的校園
    校園營造了生態、健康、無毒的環境,提供了生物良好的棲息地,就會吸引許多生物來居住,校園也成為牠們的家。不但增加了校園中生態的豐富度與歧異度,最重要的是提供了生物觀察的教學資源,講授相關課程時,就不必刻意去捕捉、購買或由廠商提供,間接也達成尊重生命、關懷生態的情操,直接也會培養學生愛護動植物的習慣,不會刻意去嘻弄或虐待,動物會與人更親近,成為友善的校園。近年來,臺灣各地的校園,尤其是位於都市的校園,由於人類的友善對待,鳥雀的數量及親近人的程度都大為增加,即是明顯的例證。

五、 結語:有機生態學習校園的打造願景
    近年流行的綠色學校的初步定義為:透過學校的師生、家長的參與,共創符合安全、寧適、生態原則,具本土色彩的校園及社區環境,並且積極的參與關懷土地、生命、生態系,地方與國際社會的活動與推廣的工作(王順美,2009)。上述有機生態學習校園的目標與作法若可達成,無形中也達到近幾年美國、澳洲、日本等國推行綠色學校標準(附錄)。我們理想的有機生態學習校園打造願景試舉例如下:
  臺北市立大學附小的開放式圍籬 友善校園湖山國小五色鳥在130公分高樹上築巢        

1. 校園有充足的綠地,最好像大葉大學一樣,校園中綠覆率達七成。
2. 校園中有雨水回收的雨撲滿,可提供廁所用水、濕地或其他用途的水源,如新北市深坑國小。
3. 校園中有營造多年,呈現生物多樣性的人工河流與濕地,如新北市平溪國小。
4. 校園中有蛙鳴蝶飛的生態山谷,如新北市瑞柑國小、崁腳國小。
5. 校園中有依地形種植的多層次植栽、生物多樣化的山坡,如新北市的五股國中。
6. 校園中或社區內有學生可以耕種的水稻田,體驗農村之苦樂,如新北市的長坑國小、臺中市的國光國小。
7. 校園中有自行打造並經營成功提供示範並支援其他學校的生態池,如新北市的國泰國小、成福國小。
8. 校園中有五色鳥在130公分高的樹幹築巢,學生可就近觀察,如臺北市的湖山國小。
9. 校園中有營造螢火蟲的生態環境,適當的季節可以觀察螢火蟲,如新北市的東山國小、崇德國小、臺北市的湖山國小。
10. 校園中有一塊林木蓊鬱、雜草叢生、自然演替的「黑森林」,如新北市的光華國小、臺北市立大學科學館前的黑森林。
11. 校園周圍營建親和性的綠色圍籬,家長可以坐在旁邊的木頭椅子上等孩子放學,如臺北市立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12. 校園中將廚餘與落葉攪拌,發酵做成有機堆肥,開闢校園農園,種植有機蔬菜,充實營養午餐,如嘉義市興嘉國小。
    以上的願景僅為個案,只要大家努力建構,透過適當的生態教育,形成環保、有機的生態學習校園,相信類似上述願景案例在許多校園中都可達成。本文附錄有一個英國生態校園的查核表,請試著為自己的校園體檢一下吧!


六、 參考文獻
1. 王鑫(1987)以環境保護教育理念架構之規劃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2. 王鑫、呂光洋、周昌弘、晏涵文、郭允文、楊國賜(1989)環境保護教育理念架構之規劃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教育發展處。
3. 周昌弘(1985)環境教育的生態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0,83-98。
4. 鄧天德(1989)陽明山國家公園環境教育親子手冊,臺北: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
5. 王順美(2009)綠色學校與環境教育,http;//tw.k否wledge.yahoo.com/guestion?gid=1405102106091,2009年8月17日。
6. 新北市政府(2006)新北市環境教育中程計畫。
7. 陳黛娜(2005)高美濕地戶外環境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對象,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8. 附錄為引用臺南大學陳瀅世教授翻譯自international Eco-School 標章驗證文件,並部份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