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新北鑽石級環教場域、建立可食地景標竿新風貌

撰文、圖片:游蒼棟

一、前言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成立於民國97年,是新北市環境教育的重要基地,環教中心肩負推動環境教育的使命,結合新北市溼地生態及節能省電等環境教育資源,持續發展山林、海洋、諾亞方舟(原生動植物)、防災、低碳等環境教育,以做為新北市教育長期推展永續環境教育、保育與研究的中樞。
    中心場館設備的改善與維護、空間的規劃與設計均需符合環境教育推動的理念。在102年進行綠建築改善工程取得「EEWH-RN綠建築更新認證鑽石級標章」三年認證,105年12月申請取得綠建築標章證書舊建築改善類鑽石級(期限106年1月17日至111年1月16日)。為了有效達成本中心原設置任務目標,期望透過場館開放展覽,課程體驗活動,參訪學童及民眾學習能認識環教中心及學校推動環境教育之內容。進而瞭解環教中心之功能及環教重大議題。

二、 場館空間與可食地景的規劃
1. 場館空間的規劃:
    為強化本中心場館維護效率及提升各項設備可用率,擴大本中心場館教育展示空間開放比率,提升本中心環境教育業務工作人員比率,增加民眾服務項目。目前2樓整體場館設施規劃主要為中心工作人員辦公室、能源教育及濕地生態休閒景觀區。2樓開放空間為空中花園景觀區、風力發電系統教學區及盆栽式可食地景區。
2. 可食地景的規劃:
    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e)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吃、又可以看的景色,它是指在景觀設計時選用食用作物以取代純觀賞性植栽,善用植物特性創造兼顧機能、空間美學與糧食供應等功能之環境。場館2樓開放空間的規劃係針對環教中心基地的環境特性、空間設計、植栽選用、土壤管理、水源灌溉等面向,進行妥善規劃。
  (1)環境的特性
    環教中心的基地不會受大樓遮光及日照時數不足,或是位於高樓建築旁而有強勁的大樓風問題等,影響作物生長。解決屋頂樓板載重、強風、濕度及防水設計等問題,因此栽植區可以種植蔬菜、香草植物或果樹。
  (2)空間的設計
    由於可食地景兼具生產與觀賞的功能,因此以中心空間配置以盆栽式可食性蔬菜及香草植栽進行配置。所以栽植區的植栽設計當以作物多樣性為原則,提升生態、觀賞與教育之效益。依據蔬菜生長時間與採收頻率安排空間順序,也能便利農作管理。
  (3)植栽的選用
    中心選用的植栽以適合臺灣本土氣候的作物為主。例如:植栽選用全日照、耐旱物種以抗頂樓艷陽;且考量樓層載重,土壤厚度不得過深,植栽根系淺、植株高度不超過土壤厚度者,避免在颱風或強風吹襲之下倒伏。由於可食植物多為非侵略性植物,因此中心會定期清除雜草以注意具侵略性植物之控制,避免影響作物生長。
  (4)水源的灌溉
    節省水資源是目前環境教育的重要議題。本中心的可食地景的植栽以自動澆灌系統設定水量與時間,依據不同植物的類型之需求,澆灌不同的水量。也利用雨水或其他民生廢棄水回收進行澆灌。

三、結語
    為強化本市之環境保護、自然保育、防災教育及執行環境教育政策等相關工作。環教中心近年來配合政府政策的推動,發展各式環境教育課程,將在地文化、環境永續的理念,落實在學生多元精進、適性展能,以實現「建設永續校園、發展區域課程、實踐綠色生活及深耕環教知能」的目標,達到「活力新北、健康安全、永續環教、在地樂活」之視野與動能。在未來中心整體空間規劃與設計上,以符合環境教育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