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案例分享

新北市板橋區溪洲國民小學教師 謝瀚頡

前言
  當新北市剛剛推動食農教育時,很多人都感到既親切又陌生。感受到「親切」是因為從字面上看來,「食」這個字似乎跟「吃」有關,而我們每天都在「吃」,談到「吃」很多人眼睛隨之一亮,滿腹心得可以分享,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啖美食已經不是一個人或三五好友的享受,經由網路社群媒體的快速拍照、上傳、分享,美食訊息無遠弗屆的傳遞著,使得大家能隨時掌握「吃」的訊息。 
  再來「農」這個字令人直覺想到「農田」、「耕種」、「農夫」,農家子弟成長的您一定不陌生「農」的一切,而一些得天獨厚的鄉野小學,也能體驗到農田的自然美以及與其交織出那濃濃的鄉土情、人情味。
  但食農教育同時令人感到十分陌生,怎麼說呢?您想想-「食農」教育的「食」難道就只是追尋「哪裡有好吃」的這樣而已嗎?「食農」教育的「農」就真的只能跟「種菜、種稻、農田、田野」有關嗎?果真如此,那食農教育不就淪落為只能追求怎麼吃的教育和怎麼種田的教育嗎?想當然耳,食農教育一定不只如此。
  真正的食農教育包含了烹飪、健康飲食、食品安全、農事體驗等議題,可不是只有種田、種菜以及吃打卡美食喔!

食農教育與自然生活科技的蟹逅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教學強調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歸納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自然觀察中體驗,從實驗操作中創造,強調創客教育的精神,在這樣的強調觀察、體驗、試驗、操作的教學下,要如何將食農教育融入呢?接下來將藉由「動手孵豆芽,健康又安心」這份教案來與大家分享食農教育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設計動機與理念
  食農教育的「食」包含了健康飲食與食品安全,而「農」則包含了親自栽種、烹調、生產食品,以確保食品的健康與安全,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同時需要學生運用科學探究的能力與創客精神,「動手孵豆芽,健康又安心」這份教案的藉由下列動機建構出能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與創客精神的教學活動:
1. 藉由黑心豆芽菜的新聞,喚醒學生對於環境的關心與環境敏感度。
2. 藉由新聞資料閱讀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 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尋找解決黑心豆芽菜的替代方案。
4.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藉由科學探究找出成功自己孵豆芽菜的方法。
5. 培養學生動手做,親自解決問題的創客精神。
6. 經由品德省思與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環境倫理。


教學心得
1. 學生經由在地美食的照片,喚起學生愛鄉愛土的環境意識,學生從照片看到自己曾吃過的麵店都很興奮,充分引起學生的動機。
2. 學生從自己曾吃過的小吃中發掘豆芽菜的營養,學生更能了解豆芽菜是平價又健康的食材。
3. 因為課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學生都吃過豆芽菜,也學到了豆芽的營養價值,此時帶領學生關注食品安全的新聞議題,發現連平價豆芽都吃現黑心貨,對學生產生很的震撼力,也有效引起了學生探究自製豆芽的動力。同時藉由閱讀新聞資料,指導學生閱讀理解,學生更能有效閱讀,深入理解。
4. 因為學生經過上述課程後,已經有探究自製豆芽菜的動機了,所以可以指導學生討論探究自製豆芽的變因,並指導基本原則,也可以指導學生查詢歷屆科展資料,學習如何探究變因。
5. 學生從自己孵出的豆芽菜作出發點,分別與市售豆芽作比較,發現自製豆芽與標榜天然無毒有機的豆芽一樣,都具有完整的根系等特徵,學生從中獲得很大的成就感,也學會的原來自己動手探究、解決問題是這麼有趣。
6. 最後學生親手烹調自製豆芽,品嘗食物原來的味道,帶著學生宣讀食品安全自我承諾書,學生都能願意吃無毒豆芽,也願意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此系列課程能讓學生開心的學習、動手做、動腦想、關心環境。

教學建議
1. 第一節課的目標是要喚醒學生覺知,結合學生生活經驗,發掘在地美食。同時認識豆芽菜的營養價值,進而讓學生不挑食,願意食用豆芽菜,所以要讓學生有感覺,請將投影片1~投影片3的照片換成教學當地的小吃店,較能引起學生共鳴。
2. 第二節課是為了給學生一個震撼彈,讓學生關心自己的環境議題,同時運用「閱讀理解策略」來進行指導,達成「以閱讀打開視野」的能力,所以教師可以額外搜尋相關文章來進行教學,不一定要以筆者的投影片5內的文章,老師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提供不同難度或來源的相關文章,例如國語日報也有相關文章,至於提問內容也請老師熟悉閱讀理解層次後加以提問。
3. 承上,為了能夠形塑學生良好的品格,可運用投影片6品德樹進行道德澄清的活動,亦可以直接使用新北市品德聯絡簿的內容加深加廣或其他品德資源。
4. 第三節課主要引導學生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探究能力,所以建議老師先帶領學生學生思考討論-「若要吃天然無毒豆芽菜,我們可以怎麼做?」作為引起動機的活動,當學生腦力激盪後列出不同替代方案後,教師才帶領學生一起選擇「自製豆芽」這個方案來進行探究。
5. 承上,有鑑於不同學生科學探究能力高低不同,教師可以進行有系統的鷹架,協助學生成功探究自製豆芽的方法,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成功孵出自製豆芽,享受創客精神的樂趣與成就。
6. 第四節課的重點放在觀察天然無毒豆芽菜根系的發展,以上一節課成功孵出的自製豆芽當成天然無毒豆芽範本,同時去比較市售不同來源的豆芽,可以請學生帶來,老師可以準備市售號稱天然無毒的豆芽來做比較。
7. 第五節課的品嘗大會,使用熱源需指導安全原則,除了使用鍋具外,也可以利用飲水機的熱開水進行川燙,若能確認豆芽不受汙染亦可生食。使用孵豆芽的容器直接進行川燙時,需注意容器本材材質是否耐高溫。
8. 承上,經過一系列課程,學生逐一達成環境教育的目標,從環境的覺知敏感度,到相關知識技能的探究,以及創客動手做的過程,最後為了能夠深根學生的心靈,帶領學生宣讀學習單4的承諾是重要的,建議能夠與學生討論並讓學生自發性自己願意的情況下勾選,以期深化環境教育的功效。

完整教案分享
  以下將分享完整的教學設計,內容中詳細載明各項教學細節、流程與實施方法,關於教案中所呈現的教學投影片、教學影片以及學生學習單,若諸位老師有需求,可以連絡筆者作分享與討論。

教學單元

名稱

動手孵豆芽,健康又安心

  節 數

    節課

  學 對 象

國小中高年級

   

食農教育

能力指標

1. 環境教育

3-3-1 關切人類行為對環境的衝擊,進而建立環境友善的生活與消費觀念。

5-3-2 執行日常生活中進行對環境友善的行動。

2. 語文領域

5-3-10-2能夠思考和批判文章的內容。

3. 自然與生活科技

2-3-2-1察覺植物根、莖、葉、花、果、種子各具功能。照光、溫度、溼度、土壤影響植物的生活,不同棲息地適應下來的植物也各不相同。發現植物繁殖的方法有許多種。

4. 健康與體育領域

2-2-5 明瞭食物的保存及處理方式會影響食物的營養價值、安全性、外觀及口味。

5. 社會領域

7-3-2 針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消費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

6. 綜合活動領域

2-3-3 規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需要的策略與行動。

設計動機與理念

1. 藉由黑心豆芽菜的新聞,喚醒學生對於環境的關心與環境敏感度

2. 藉由新聞資料閱讀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3. 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尋找解決黑心豆芽菜的替代方案。

4. 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藉由科學探究找出成功自己孵豆芽菜的方法。

5. 培養學生動手做,親自解決問題的創客精神

6. 經由品德省思與實踐過程,培養學生環境倫理

教學目標

一、 「動手孵豆芽,健康又安心」大單元教學目標如下:

覺知:能主動關心日常生活飲食健康及安全。

知識:能了解豆芽菜的營養價值並學會分辨無毒豆芽菜。

態度:知道豆芽有益健康,並且願意食用。

技能:能夠自己動手孵豆芽菜。

行動:能承諾選擇食用健康無毒豆芽。

二、 每節課之小單元教學目標:分別列於教學活動流程中。

教學策略

問題解決教學策略:發現日常生活的食安問題(黑心豆芽),並嘗試尋找替代方案(自己動手孵豆芽)。

科學探究教學策略:探究孵豆芽方法,試驗不同方式,找出最佳模式。

價值澄清教學策略:討論出有品德的經商模式,並承諾對環境永續,健康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