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牠們活下去-

用生態的觀點來打破傳統的迷思

八里國中 王俊凱老師

新北市中學環教輔導團團員
 

生活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從前許多觀念都應該改變,像是中國古代奉為圭臬的孝行典範「二十四孝」,在現代社會許多都已不適用,孟宗哭筍、臥冰求鯉、為親嘗糞等等,課本還將其編入了愚孝。那麼生態環境方面,是否也有一些觀念需要改變呢?本文將舉出三個大家朗朗上口的故事,用生態的觀點,闡述不合理的地方,並希望能有所改變。

 

一.囊螢照書

小故事:
    在中國的晉朝,有個年輕的讀書人名叫車胤。車胤非常喜歡讀書,但是家境窮困,夜晚都因為沒錢買油燈而無法讀書。有天,他看到一群螢火蟲一閃一亮的在夜空飛舞,突然靈光一閃想到可以在晚上唸書的妙招,於是他捉了數十隻螢火蟲放在紗袋中做成提燈,每晚便利用這些螢火蟲的微微亮光,焚膏繼晷的讀書到天亮,最後在他的努力之下,終於金榜題名揚眉吐氣!


   
不知道有沒有人會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假呢?其實這個故事不太可能是真的,因為螢火蟲的光非常微弱,而且還會不時的閃爍。數十隻的螢火蟲聚集,不但亮度絕對不足照明,而且忽明忽暗的光,更可能讓人變成青光眼。因此,這個故事大概是古人為了勉勵讀書人,而編成的寓言故事吧!
    儘管如此,很多人聽完這個故事都還是想試一試,希望能嚐嚐古人囊螢照書的樂趣!每年的螢火蟲發生季,我總會抽空到烏來欣賞這大自然的奇景,然而常會看到一些小朋友手中提著閃爍發光的袋子,隱約看到數十隻的螢火蟲在袋中發著微弱的求救螢光,看了讓人頗為心酸。其實螢火蟲的壽命只有短短數週而已?在我們捕抓牠們的同時,大多數的人都未曾仔細思考這樣的行為是否正確!
    其實這個故事重要的是那份精神,而不是其行為;我們應學習的是刻苦勵志,孜孜不倦的勤學態度,並非抓螢火蟲的舉動。
以後大家若能在野外幸運地看到飛舞的螢火蟲,除了讚嘆,請不要有其他捕捉舉動;只要將感動帶回就好,就讓螢火蟲留在牠們原來的家吧!相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捕抓螢火蟲是不對的行為,但是真正看到螢火蟲時,興奮卻常常蓋過了理智,一時之間忘記了生態保育的重要。其實,只有讓螢火蟲活在自然裡,牠的美才是獨一無二的。
囊螢照書-螢火蟲的美屬於大自然,請不要把牠帶回家 囊螢照書-螢火蟲的光非常微弱,事實上是不可能囊螢照書的

不是每種螢火蟲都會發光喔!

    螢火蟲在大家印象中都是晚上活動且有著小小燈籠的昆蟲。然而有一類的螢火蟲,可是白天出來活動的喔!也因為牠在白天活動,所以並不會發光。當牠們求偶時,利用的是昆蟲的費洛蒙化學氣味,而不是螢光訊號。
賞螢小常識
   
台灣的螢火蟲總共有兩個季節,一個是在春季的四月∼五月,另一則是在秋季的九月∼十月。在這段時間中,只要去一些無光害的郊區小山,例如:四獸山或烏來,都有機會看到螢火蟲的蹤影。
    賞螢時,安全第一,最好能夠有大人陪同,而且不要為了賞螢火蟲而進入危險地區,例如跨過欄杆等等。由於螢火蟲怕光,請攜帶「小」手電筒,並用紅玻璃紙包住。另外,請記得用眼睛欣賞就好,千萬別把螢火蟲捉回家!

囊螢照書-螢火蟲在夜晚所發出的螢光 囊螢照書-不會發光的螢火蟲,圖為紅胸窗螢

二.孫叔敖打雙頭蛇
小故事:
    孫叔敖是春秋時代楚國人,母親自小就教育他要好好做人,做什麼事都要替別人著想。十歲那年,孫叔敖出外玩耍,忽然在路上看見一條雙頭蛇。他想起別人說道,雙頭蛇乃是不祥之物,任誰看到了,三天之內必會死去。孫叔敖非常傷心,自己將要死去,但他想到:「這條雙頭蛇不死,以後一定還有很多人受害,我在臨死前也要救救別人。」於是他就拿起鋤頭,打死了雙頭蛇,並將牠埋起來。後來因為他的學識與品格,他不但沒有死,還做了楚國的宰相,他在未正式上任前,就已獲得百姓的愛戴了。著名的史官司馬遷在《史記》中稱孫叔敖為「循吏第一」。

 

 這是一個多麼正氣凜然的故事,完全符合中國人「我為人人的大我精神」,但回過頭想想,千年以來又有誰曾替那隻枉死的雙頭蛇抱屈?牠也是一條生命啊!筆者就常在山野間,看到許多被亂棍打死的蛇,大家覺得打死毒蛇,能避免其他人被咬到,是功德一件,然而在注重生態保育的現今,卻是非常不適當的行為。
    其實蛇類多半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人們威脅到牠的生命,否則蛇類並不會無的放矢的亂咬路人。再者台灣的毒蛇很多都是保育類動物,例如雨傘節、眼鏡蛇、龜殼花等,在處死牠的同時,也可能觸犯了法律!而這些瀕臨絕種保育類蛇類,族群已日益減少,我們保護牠們都來不及了,怎麼可以再對牠們趕盡殺絕?
    台灣有許多對人類無害的無毒蛇類,也在孫叔敖打雙頭蛇的故事影響下,成了犧牲品,我就曾看過長的像雨傘節的「白梅花蛇」被打死在路邊;一群人被長的像龜殼花的「擬龜殼花」嚇得花容失色;或是台灣最常見的「紅斑蛇」,被當成比雨傘節更劇毒的「紅色雨傘節」追打。牠們千辛萬苦花了幾千年幾萬年的演化時間,把自己擬態成毒蛇,成功逃過了天敵的獵捕,反而卻枉死於這幾近逼真的擬態,真是令人感嘆萬千啊!

孫叔敖打雙頭蛇-頭呈三角形的百步蛇 孫叔敖打雙頭蛇-無毒的常見紅班蛇,被認成超毒的紅色雨傘節

蛇類的交通事故
    目前台灣野生蛇類遇到的最大危機之一便是「交通事故」。這是因為人類在森林中,開拓道路便於通行,卻往往使許多小動物在遷徙穿越道路的過程中被輾斃,而蛇類屬夜行性變溫動物,由於馬路白天吸收太陽的熱於夜晚漸漸釋放,更易因夜晚趴在馬路上取暖而一命嗚呼。陽明山國家公園就曾指出,園區內每年都有一千多隻野生動物喪生於車輪下。筆者從前夜間觀察時,便常在陽明山的百拉卡公路看到不少的「出車禍」蛇類和小動物屍體,其中不乏數量稀少的保育類成員!還好現今陽明山的一些路段已利用生態工法幫這些小動物建立地下隧道,牠們終於可以放心的過馬路了!
毒蛇頭是三角形的?
    大家一定聽過這句話:「毒蛇頭是三角形的。」其實這句話不完全正確,的確有一類毒蛇(蝮蛇科)的頭是呈三角形的,例如百步蛇或龜殼花等。不過有也一類群毒蛇(眼鏡蛇科)的頭跟一般的蛇一樣是橢圓形的,像是雨傘節或眼鏡蛇等。

毒蛇也是一條生命,不應該被人類隨意打死 孫叔敖打雙頭蛇-陽明山的野生動物地下廊道



 

三.蜘蛛網上的蝴蝶
小故事:
    受困在蜘蛛網上的蝶仙子,準備被千年蛛妖當成美味的大餐,一個書生恰巧經過,順手救下了蝴蝶,卻也不小心被蛛妖咬了一口,書生從此臥病不起,眼見就要喪命,蝶仙為報救命之恩,嫁與書生為妻,以自身修為混合百花甘露為書生延續生命!然而這卻非長久之計,無奈下,蝶仙只好帶著命危的書生去求蛛妖能否給予解藥,蛛妖開出了一個簡單而殘忍的條件,吃了小蝴蝶!這個時候,一個雲遊的神仙恰好經過,千鈞一髮之際將蛛妖揮劍斬殺!雖然救了小蝴蝶一命,但書生中的蛛妖之毒卻也無人可解了!最後,蝶仙子決定把自己千年的修為全部傳給書生,縱使也只能延續他數十年性命。書生漸漸從昏迷中甦醒,彷彿做了一場夢,只見身邊一隻彩蝶翩然飛舞,好似帶著情意在書生身旁打轉。

 

    這是出自於著名電玩「仙劍奇俠傳」中的一則淒美愛情故事,在聽完故事之後,筆者想要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在山上看到一隻美麗的蝴蝶不小心黏在蜘蛛網上掙扎,你會做什麼反應?」
    筆者在帶一些野外解說活動時,每當看到有蝴蝶或是其他生物被困在蜘蛛網上時,總會有充滿「正義感」的小朋友,想要出面英雄救蝶!這個舉動,大家往往都習以為常,甚至會稱讚這些擁有正義感的小朋友充滿愛心,但其實這樣的行為卻是「不恰當」的!
    說到這裡大家會不會覺得我很殘忍,居然要大家眼睜睜地看著蝴蝶被吃掉?」但我也要反問大家:「如果救了蝴蝶,那麼這隻餓了很久的蜘蛛又該怎麼辦呢?沒有東西吃,牠就活不了了啊!」
    蝴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總是仙子的化身,是最美麗的生物;反之蜘蛛在大家眼中,則是邪惡的代表,是再醜陋不過的生物。但事實上大自然的所有生物,本當萬物平等,不應該只由外觀的美醜被判斷優劣或是生死。大自然中,每個物種、每個生命都有牠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有的傳播花粉,幫助植物繁殖;有的分解腐物,加速自然界的循環;有的補食獵物,控制獵物的群族數量;有的則被天敵獵食,雖然犧牲自己但卻維持了其他生物的生命,因此生物以及生命的價值,是不該由我們人類片面給予評斷的。
    萬物在地球上演化了數十億年,人類充其量只是其中的一位成員,我們並不是地球上的主宰,無權去干擾其他生物的生存。況且大自然的殺戮,數十億年來天天都在上演,不曾中斷,蜘蛛補蝶、蛇食青蛙、老虎撲羊等弱肉強食本來就是自然界不變的定律,所以這時候扮演一個旁觀者遠比扮演一個干擾者來的恰當!
    中國古代聖賢孟子曾經說過:「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同情心與憐憫心是中國人崇高的美德,然而將這些美德無限上綱有時候卻是相當不恰當的,因為往往人類「小小」的舉手之勞,卻會對許多生物產生「大大」的影響。

蜘蛛網上的蝴蝶 蜘蛛網上的蝴蝶-蛇吞青蛙等弱肉強食是大自然定律! 蜘蛛網上的蝴蝶-蜘蛛有八隻腳,不是昆蟲(圖為茶色姬鬼珠)

蜘蛛不是昆蟲
    蜘蛛在分類上屬於節肢動物門中底下蛛形綱的蜘蛛目,是一個全世界約有三萬四千多種的大家族。蜘蛛全部都為捕食性,具有毒腺跟毒牙。有的蜘蛛毒性強烈,可致人於死;有的則毒性輕微,對人體無害。許多人會以為蜘蛛是一種昆蟲,其實是錯誤的。外型上蜘蛛有八隻腳,昆蟲則有六隻腳,可以輕易分辨出蜘蛛與昆蟲不同。
不是所有蜘蛛都會結網
    蜘蛛幾乎都會吐絲,但卻不是有所的蜘蛛都會結網喔!許多蜘蛛只有在築巢或是移動等特殊用途時才會用到絲線,平常是不吐絲結網的。這類型的蜘蛛我們稱為徘徊性的蜘蛛,徘徊性蜘蛛會以游獵的方式直接在勢力範圍伏擊獵物,以小昆蟲為主食。

蜘蛛網上的蝴蝶-不結網的徘徊性蜘蛛,圖為亞洲長疣蛛


結語:
    我們已經邁向新的世紀,許多不合理的舊觀念都應該有所改變,要知道最重要的是那份精神,而不是其行為。「車胤的囊螢照書」裡應學習的是刻苦勵志,孜孜不倦的勤學,並非抓螢火蟲的舉動;「孫叔敖打雙頭蛇」故事中應記取的是替他人著想,捨己為人的仁愛,並非傷害野生動物;「蜘蛛網上的蝴蝶」則告訴大家,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弱肉強食本來就是自然界不變的定律,所以這時候扮演一個旁觀者遠比扮演一個干擾者來的恰當!
    生態保育,已經成為國際間最重要的議題之一。然而許多的生態破壞卻天天在我們身邊上演,這大部分原因要追溯到一般民眾生態知識普遍不足,也許政府對於生態保育的這個議題,除了訂定保育類物種、規劃自然保留區、生態研究外,更應該重新從教育部分著手。「生態保育」不應該只是口號,而是真的從生活方面去實踐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