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式可食地景與魚菜共生綠色生活觀察小組研究
鷺江國中「魚菜狂想曲」科展融入教學分享
鷺江國中 黃瑞華
去年度新北市大力推廣可食地景和魚菜共生計畫,許多學校紛紛投入校園開心農園行列。許多都會區學校校園綠地空間不大,而長期維護人力與能力也備受考驗,因此在計畫時我們希望除了推動食農教育課程,還能將營造校園可食地景融入各班科學實驗研究,讓學生真正成為設計與觀察校園生態的推手,強化師生在生活中實踐永續環境教育概念的行動。
為促使師生能發揮創意,共同動手營造學校可食地景,並進一步了解「魚菜共生」系統及其背後追求生態平衡的精神,期待藉由觀摩示範、對話激盪、動手實作的歷程,讓校園出現不一樣的地景風貌,並促使師生從種植及愛護作物與環境,到共同參與校園營造,進而培養愛校愛鄉的情懷,並結合科學展覽競賽,發展科學研究實驗精神,落實食育、品格、科學及環境教育。我們使用小型移動式可食地景與魚菜共生模組,讓參加學生可以從設計、種植觀察到維護檢討全部一手包辦。學務處與教務處共同舉辦「鷺江國中魚菜狂想曲-科展魚菜共生與可食地景營造小組競賽活動」。參與獨立研究學生是自由組隊報名,參與科展生活應用或生物等科別研究,進行可食地景或魚菜共生營造維護與研究。由學校提供菜苗與育苗材料或魚菜共生設備及操作說明討論。利用獨立研究與社團活動時間,進行學生生態實作。並讓班級學生認養菜園,結合服務學習與環境教育、科展獨立研究進行護菜食農競賽。
(一) 教師「魚菜狂想曲」說明會與育苗、跨校教師成長研習
要讓各班學生動起來,必須先營造教師共識和支持,因此利用全校研習、領域會議等時間舉辦教師說明會,並搭上新北市魚菜共生工作坊在本校舉辦的機會,邀請老師一起來增能。
�� 舉辦「魚菜狂想曲」教師說明會與育苗:全校導師、部分行政及有興趣老師共同參與。
�� 校際「魚菜共生工作坊」:邀請新北市立大學古建國教授指導,新北市申請魚菜共生計畫的學校執行分享討論,並邀請校內有興趣教職員共同參加。
(二) 本校「魚菜狂想曲」模組發展過程與設計說明
由於校地有限和維護人力的考量,在這項計畫設計之初,就朝向小型模組規劃。考量經費與能源永續,我們先邀請了強而青公司分享太陽能魚菜共生模組,請廠商架設於辦公室走廊示範,但目前太陽能板無法蓄電,所以還是裝設了插電式的馬達和定時系統。後來由校內老師自行研發組裝,自水電材料行購買水管、燈具等,其實一組兩層可移動式魚菜共生組只需要5000元以內的費用。自己DIY也是一個學習的歷程,我們花兩天時間克服鑽孔、漏水。水電裝設較克難,線材美化也待加強。不過可以隨自己變化設計,選擇不同植物燈、菜盆和魚箱,一邊實驗一邊調整。
�� 邀請師生一起參與魚菜共生裝置過程:
但由於要推廣到各班,5000還是只能成為辦公室示範模組,而且為了達成實驗許多便因的觀察過程,因此我們最後決定利用大小整理箱,製作更精簡的魚菜共生實驗組。一組成本不到300元。
(三) 學生「魚菜狂想曲」說明會與育苗、科學小組實驗
參賽說明會及討論會:讓學生了解活動辦法、基本農作原理、參考資料收集與科學研究分析方法。並設立討論網站,讓師生發表作品並討論農事操作科學研究。
「鷺江可食地景新樂園」在圖書館後方,有盆栽區、水耕區、魚菜共生區、育苗區和土耕區,由參與科展學生、自願服務學生協助整地、播種、照顧。由於部分底層為工程廢棄土,硬石塊非常多,還需鬆土整地、施肥改良,目前先行試種九層塔、青椒、羅美、番茄、蔥、小白菜、空心菜、大陸妹、高麗菜、大白菜、紫萵苣、莧菜、鹿角A菜、小麥、燕麥、芝麻、黑豆、黃豆等。大部分都才剛發芽、初步生長中。
(四) 課程融入設計
為共同動手營造學校「可食地景」,並同時了解永續農場營造,如「魚菜共生」系統及其背後追求生態平衡的精神,除了科學小組研究也希望經由課程融入引導,讓食農與綠色生活實踐能深入踏實。期待藉由綠色飲食闖關為出發,發展農作營造小實驗,經觀摩示範、對話激盪、動手實作的歷程,讓校園出現不一樣的地景風貌,並促使師生從種植及愛護作物與環境,到共同參與校園營造,進而培養愛校愛鄉的情懷,落實食育、品格、科學及環境教育。因此搭配七年級自然課程,規劃了一整年的融入引導活動,大綱如下:
教案適用時間為一學年,開學時先介紹自然與人類關聯性,引入「綠色飲食(從農場到餐桌)」這項重要食農教育概念,而在科學方法說明時引導學生以食農為主題進行小組實驗設計進行「農業小柯南」計畫,而這項實驗和討論可以延續至學期末,分別在講解植物養分的獲得、植物的運輸作用後討論「農情蜜意(農事體驗)」的技巧,介紹完植物的感應與恆定後舉辦初步科學發表「小柯南大發現」;下學期介紹生殖、生物分類後舉辦「食農主題辯論會」,將生物所學植物生理與分類原理應用於親手營造的食農實驗中,七年級學期末介紹「生態與環境」時,進行「友善大地小農」價值澄清討論活動。
|
教學活動設計 |
時間(分) |
教學 資源 |
第 一 節
|
綠色飲食(從農場到餐桌) 一、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1. 準備碳足跡、天天有機蔬菜、果真如此四季盛產蔬果、食品添加劑介紹影片、簡報、圖卡、學習單。 2. 準備實物:當季吉園圃蔬菜、各種身分認證蔬菜、四季蔬菜圖卡。 學生準備 1. 攜帶筆、學習單。 2. 依照組別就座。 二、教學活動 *引起動機 你今天吃的早餐是什麼呢?你知道漢堡、奶茶、青菜是怎麼來的嗎?你走過的路會留下足跡,你知道食物也有碳足跡嗎?現今飲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因此今天安排綠色飲食課程,讓你知道餐桌上的食物是從哪來的。我們今天要分組闖關,第一站認識碳足跡、第二站邀請你學習計算碳足跡數值。第三站介紹健康蔬菜種植方式。第四站:果真如此,討論各種在地當季蔬果。 ¿活動一 認識碳足跡: 1. 由世界各國碳足跡標籤樣式討論目前已逐漸建立在產品上標示碳足跡的制度。 2. 甚麼是碳足跡呢?以洋芋片的製作為例,討論食物旅程。 3. 經由碳足跡影片介紹,小組討論綠色飲食學習單中甚麼是碳足跡的答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dv2XcA2HF4 4. 台灣碳足跡標籤介紹,並引導尋找商品中的碳足跡標籤,觀察採購車A物品碳標籤,對環境最好的物品為何呢?
¿活動二 快樂的一餐: 1. 選擇你想吃的食物組合於學習單中,然後一起計算「快樂的一餐」碳足跡數值。 2. 分享食物種類、食物產地、種植方式、販售地、食用地距離和交通方式、食物烹調方式對碳足跡的影響。
¿活動三 天天樂活蔬菜: 1. 我們的營養午餐青菜你愛吃嗎?學校午餐一周內一天有機蔬菜、四天吉園圃蔬菜,不但吃的安心,而且能鼓勵更多農友從事好的農業耕作。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各種蔬菜和不同的的種植方式。 2. 請找到一件採購車B的蔬菜,看看有沒有標示相關身分資料,並填寫在綠色飲食學習單中。 3. 分享各組的蔬菜種類和特色。歸納介紹蔬菜的種植環境、成長過程、檢測、分裝和流通方式。
¿活動四 果真如此: 如果我們能選擇當季在地蔬果,會是最經濟、健康、環保的飲食。那你知道我們這裡四季分別會出現甚麼食材?讓我們將蔬菜圖卡與月份連連看吧! *結論回饋與作業 1. 經歷這次闖關,你可以有甚麼改變,讓飲食更健康更環保呢?引導同學歸納吃當季、煮當季;吃多少、煮多少;少包裝、少加工。一起減輕碳足跡的綠色飲食方式。 2. 下次上課我們要以科學的方法來研究農事操作,也是選擇當季、在地的植物材料最容易成功,,現在適合種些甚麼植物呢?如何種植?請回家查詢資料,完成樂活蔬菜5W1H作業單,下次一起來分享。 ~~~第一節結束~~~ |
5m
10m
10m
10m
5m
5m |
電腦、單槍PPT(1) 綠色飲食學習單(2)
碳足跡介紹影片 採購車A物品
PPT、學習單、碳足跡數值計算表(3)
PPT、學習單
採購車B物品
當季蔬菜卡(4) 正月蔥,二月韭,三月莧,四月蕹,五月匏,六月瓜,七月筍,八月芋,九芥藍,十芹菜,十一蒜,十二白(指白菜)
|
第 二 節 |
「農業小柯南」 一、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1. 科學方法介紹資料、群組創作googlesite平台、科展方法與優良作品範例、科學方法討論單。 2. 準備土壤、育苗盆。 3. 準備電腦教室,方便小組查詢資料、整理計畫並上傳分享。 學生準備 1. 樂活蔬菜5W1H作業單。 2. 攜帶適合秋天播種的蔬菜種子、筆、學習單。 二、教學活動 *引起動機 你的樂活蔬菜樂活了嗎?怎樣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如何做有效的觀察、提出有創意的好問題、又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你的想法?今天讓你擔任農業小柯南,設計你的鷺江魚菜狂想計畫。 ¿活動一 科學方法: 1. 依序說出科學方法的步驟。以「魚可以幫忙種菜嗎」為例?說出觀察、提出問題、參考文獻資料、提出假說、實驗的步驟,並引導可能的結果及假說可能不成立的過程,說明科學家提出結論或學說成立的嚴謹過程。 2. 介紹科展競賽辦法、優良科展作品分析、網路資源運用方法、科展報告寫法。 ¿活動二 我的魚菜狂想計畫: 根據你的樂活蔬菜5W1H,3人一組共同討論,設計一個科展小組計畫,並上傳到鷺江魚菜狂想曲網站上。 ¿活動三 樂活小苗搖籃: 1. 根據小組計畫,選定育苗種類、數量和方法,並設計育苗成長觀察日記表格。 2. 將育苗過程拍照記錄、小組計畫(寫出題目、動機、目的、實驗器材、方法、結果空白表格、初步討論、參考資料)上傳到鷺江魚菜狂想曲網站上。 *結論回饋與作業 1. 簡單分享今天所觀察到各組進行現況、請同學互相回饋建議。 2. 回家須再分工查詢3篇以上資料、可持續修正計畫內容並觀察記錄。隨時與老師討論過程創作與實驗結果發展、每兩週參加討論精進會並繳交輔導紀錄表。 3. 至少觀看2組同學成果,互相給予回饋。 ~~~第二節結束~~~ |
5m
10m
15m
10m
5m |
PPT、網站平台 科展辦法(6) 寫作大綱 (7)
蔬菜種子、土壤、育苗盆、照相機
|
第 三 節 |
「農情蜜意(農事體驗)」 一、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1. 魚菜共生組:大小整理箱、沉水馬達、水管、鑽孔器、pH測試筆、NH3/NH4、NO2/NO3測試劑、電子秤 2. 土耕蔬菜組:營養培養土、菜槽。 學生準備 植物苗、魚、尺、紙筆、照相機、筆、紀錄單等依據小組實驗分別準備不同用具。 二、教學活動 *引起動機 你的小苗成功長大了嗎?植物的養分要從哪裡來?小苗要持續成長可能需要一個新家,今天我們介紹魚菜共生、水耕和傳統土耕操作,和讓我們當小農,根據你的實驗計畫,營造小苗新家。持續照顧紀錄,下次要進行「小柯南大發現」,請各組分享你的初步結論並討論甚麼樣的新家最適合小苗生長喔 ! ¿活動一 魚菜共生組: 1. 說明現在同學規劃的魚菜共生方式有哪些?邀請一組代表說明查詢到的目前常見的魚菜共生系統進行方式,比較潮汐型料理箱(介質床植栽法)、牆面垂直滴流與管耕系統、牆面垂直滴流與管耕系統的差別,並說明小組實驗的設計。 2. 說明魚菜共生原理、虹吸現象原理,並針對目前小組規畫進行建議回饋。 3. 示範小組魚菜共生製作,發放材料請小組架設魚菜共生系統、待水流穩定後移植植物、放置魚苗、測量水質和各項觀察數據。 ¿活動二 水耕蔬菜組: 1. 說明現在同學規劃的水耕方式有哪些?邀請一組代表說明查詢到的目前常見的水耕系統進行方式,並說明小組實驗的設計。 2. 說明水耕植物的原理、水耕植物工廠的優缺點,並針對目前小組規畫進行建議回饋。 3. 示範水耕蔬菜培養液、系統架設製作,發放材料請小組完成小苗定植、測量水質和各項觀察數據。 ¿活動三 土耕蔬菜組: 1. 說明現在同學規劃的土耕方式有哪些?邀請一組代表說明查詢到的目前常見的土耕系統進行方式,比較陽台盆栽與平地小農場的差異,並說明小組實驗的設計。 2. 說明校園空中花園、圖書館秘密基地、教室花台等目前有營造可食地景區域現況與優缺點分析,並針對目前小組規畫進行建議回饋。 3. 示範菜苗移植菜盆方式、發放材料請小組完成小苗移植、測量各項觀察數據。 *結論回饋與作業 1. 科學家的研究歷程是一段長途旅程,要有耐心和細心才能完成。我們吃到的米麵蔬果也都是經由農友細心照料長大,完成農情蜜意學習單並引導同學持續研究並珍惜所有資源。 2. 回家持續查詢相關資料、修正計畫內容並觀察記錄。可將初步成果進行分析討論,再修正實驗方式,隨時與老師討論,完成科展成果報告。 3. 下次上課請將你的實驗作成簡報進行分享。 ~~~第三節結束~~~ |
5m
13m
12m
12m
3m |
PPT、網站平台、各組實驗器材、紀錄
農情蜜意學習單(8) |
第 四 節 |
「小柯南大發現」 一、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1. 校內科展成果與專家評語。 2. 科學方法、植物養分、運輸、感應、恆定與農事體驗關聯心智圖範例。 學生準備 1. 校內科展成果簡報與實物。 2. 依照組別就座。 二、教學活動 *引起動機 你覺得這學期的自然學得如何呢?以各組魚菜狂想計畫為例,怎麼跟植物各項生理特性連結?讓我們將小柯南們的發現串連起來,這學期自然我們為農業做了一件有意義的研究,並為學校食農地景營造進了一份心力。 ¿活動 大發現報告心智圖: 1. 介紹心智圖的繪製,並應用在複習植物養分、運輸、感應、恆定特性。 2. 請各組分享實驗成果,並請每位聽眾繪製自己的植物生理實驗心智圖。 3. 挑選代表同學分享植物生理實驗心智圖。 *結論回饋與作業 本學期已經學習一個個體生長的原理,可是生命終有盡頭,下學期我們將介紹生命延續方法、和豐富的各式生物,還有生態環境與人類的關係,將舉行「食農主題辯論會」、「友善大地小農」價值澄清討論活動,寒假也要持續照顧你的小農地,可以收成的也整理反思本學期種植與學習的心得,可以規劃明天春天重新開始新計畫。 ~~~第四節結束~~~ |
5
10
25
5
|
心智圖學習單(9)
心智圖範例、紙、筆、各組報告ppt
|
第 五 節 |
「食農主題辯論會」 一、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1. 準備小白板、白板筆、植物無性生殖圖ppt。 2. 各種種子實體、幼苗圖卡、花圖卡、果圖卡。 3. 黃豆、玉米基改現況資料 學生準備 1. 種植植物的經驗心得。 2. 基因改良植物辯論資料分析。 二、教學活動 *引起動機 我們已經學習了生殖、遺傳和生物多樣性,你覺得小農場的作物要如何一代一代的繁衍下去呢?你覺得用人工方式來改良作物好嗎?你可以將學校的農場植物分類嗎?這堂課讓我們分三關來挑戰吧。 ¿活動一 植物無性生殖: 1. 我們菜園中可以用無性生殖的有那些呢?繁殖的器官為何呢?請小組討論並將答案寫在小白板上。 2. 共同整理答案,並歸類根、莖、葉繁殖作物。草莓匍匐莖、地瓜莖枝條、洋蔥鱗莖、蒜頭鱗莖、馬鈴薯塊莖、石蓮葉子、地瓜塊根、蘿蔔塊根、香蕉地下莖、竹子地下莖、九層塔枝條、紅鳳菜枝條、芹菜頭、香菜頭、蔥頭、蘆薈分株等。 ¿活動二 花果大觀園: 1. 有性生殖用花、果實、種子來繁殖,讓我們來進行花果大觀園。收集各種種子實體、幼苗圖卡、花圖卡、果圖卡,排出各種植物的生長史。 2. 分享各組種植植物的經驗,描述植物生長過程,讓大家猜你描述的是哪一種植物。 題目:小黃瓜、洛神花、秋葵、小白菜、蘿蔔、地瓜等。 3. 根據種子與果實的外觀,猜猜看它們是如何傳粉和傳播種子的呢?請歸納出風媒花、蟲媒花的特色與靠動物、風、水傳播種子的種類。 ¿活動三 基因改良植物辯論: 1. 介紹基因改良技術與黃豆、玉米基改現況,將全班分成贊成與反對兩組,請大家詳閱資料並進行意見辯論。 2. 歸納基改作物的優點與缺點,讓同學了解生物技術的優點和基改對環境改變和人類健康的隱憂。 *結論回饋與作業 現在的你,希望用甚麼方式來耕種呢?目前有沒有甚麼堅持自然農作的農友故事呢?請大家回家找一位令你感動的農友故事,下次上課跟同學分享。 ~~~第五節結束~~~ |
5
10
15
10
5 |
小白板、白板筆、植物無性生殖圖ppt
各種種子實體、幼苗圖卡、花圖卡、果圖卡 無性生殖學習單(10)
黃豆、玉米基改現況資料
有性生殖學習單(11)
基因改良學習單(12)
|
第 六 節 |
「友善大地小農」 一、準備活動 教師準備 農友故事、「生產」、「生活」、「生態」簡報。 學生準備 筆、學習單、農友故事。 二、教學活動 *引起動機 美好的環境要如何營造呢 ?讓我們再到菜園體驗菜園生態,再請各組分享自己找到的感動農友故事。讓我們進行「友善大地小農」價值澄清討論活動。 ¿活動一 五感菜園生態: 1. 在菜園找一個優閒小空間,全班靜坐,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你聽到幾種不同的聲音呢?每聽到一種聲音就用手指比1,直到聽到5種不同聲音,方可張開眼睛。 2. 張開眼睛後仔細觀察眼前環境的顏色,尋找10種顏色,找到10種顏色的同學可以起立。 3. 分享園中的各種不同聲音和顏色,讓同學感受小環境的多樣性。 4. 兩個兩個同學一組,請同學到菜園裡進行觀察,一個同學當攝影師、一個同學模擬相機,攝影師須帶著相機去找最美的鏡頭,找到後就按一下相機同學的頭,代表開始拍照,拍完後互相交換,再回到位置上將美麗的照片洗出來(畫在白紙上)。分享同學眼中的美和自己的觀察。 ¿活動二 小農故事分享: 1. 請各組分享自己找到的感動農友故事。讓我們進行「友善大地小農」價值澄清討論活動 範例故事:這一生,至少當一次傻瓜─木村阿公的奇蹟蘋果、穀東俱樂部賴青松友善耕作、樂天順天尊重生命與自然共生存的有機茶農王有里、生態環保陳登陽建造魚菜共生農場等 2. 友善大地的耕作方式有哪些重要價值呢?請各組列舉5個。再全班一起分享歸納。 *結論回饋與作業 「生產」、「生活」、「生態」之永續農作經營方式,是尊重在地人、自然資源,並能讓人類生活安康,三生共榮是多棒的情景呀。本學年課程即將結束,但每位同學都是友善大地的小種子,環境關懷要在心中發芽結果,並持續散播,這可是一生的作業啊! ~~~第六節結束~~~ |
5
15
20
5 |
筆、學習單
五感菜園學習單(13)
農友故事、「生產」、「生活」、「生態」簡報
三生共榮學年回饋單(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