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活中的水足跡

新北市立三重高中、新北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團員 顏端佑

台灣的水怎麼了
  全球陸地的年降雨量平均值約900毫米,臺灣地區年平均降雨量達2,500毫米左右,約為全球平均的2.8 倍,是單位面積降雨量相對較多的國家(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但是台灣卻是世界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國家。台灣應該是水資源不虞匱乏的國家;為何會列入缺水國,主要因為台灣地區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再加上河川短促,大部分的地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水資源網路特展)。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嚴重且不易察覺是多處河川都有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台灣地區有21條主要河川、29條次要河川和79條普通河川,行政院環保署水質監測在2,934公里的河川總長度中,未受污染的河段有1808.88公里,佔河川總長度的61.65%;輕度污染河段為287.62公里,佔河川總長度的9.08%;中度污染的河段有451.30公里,佔河川總長度的15.38%;嚴重污染的河段有386.20公里,佔河川總長度的13.16%。  
  也就是說有將近40%是受到汙染的,我們可以想像若將這些汙染的河川減量,也就是我們可以增加更多可以利用的水資源。

什麼是水足跡
  在台灣環保意識抬頭,所以大家慢慢的都知道什麼是碳足跡,或是PM2.5,但是「水足跡」這個名詞很多人就一頭霧水了。荷蘭教授(Arjen Hoekstra)2002年首創「水足跡」又稱虛擬水,2008年成立水足跡網絡組織(Water Footprint Network),水足跡是指在生產該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所需要用水量總和,不單只呈現生產時消耗的水量,同時可以紀錄水源類型以及污染量和污染類型,為一個多面向的指標,說明人類用水的過程。利用顏色區分三種水足跡,每一個水足跡的所有組成部分都詳述了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綠水足跡(green water)代表產品其供應鏈中使用雨水產生的蒸散量
  藍水足跡(blue water)是指產品在其供應鏈中對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的消耗;『消耗』是指流域內可利用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損失,當水蒸發、回流到流域外、流入大海或者納入產品中時,便產生了水的損失。
  灰水足跡(grey water)則是與污染有關的指標,是以自然環境的濃度和現有環境的水質標準為基準,將一定的污染物吸收負載所需的淡水體積(水與就業),簡單來說就是指稀釋生產中製造污染至標準水質所需要的用水量。
 每一個產品將三顏色的水足跡加總起來即為該商品的水足跡。


生活中你不知道的水足跡
  新北市每個人每日生活直接用水的水足跡約為445公升(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舉例說明,早上醒來能喝下一杯熱騰騰的咖啡,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可是你知道我們每喝下一杯咖啡,從種植、採收、加工、包裝和運輸等步驟就消耗了110公升的水,如果運輸的距離增加跟包裝得更精緻,就不只是110公升了。Arjen Hoekstra指出,每一公斤牛肉的水足跡高達18000公升、豬肉則是6100公升,「眼前的牛肉,不只是一塊牛肉而已」;估算肉食所產生的水足跡,將近是蔬食的兩倍。
    如何計算自己所使用的水足跡呢?其實在網路上搜尋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網站中就有水計算器,只要填入食、衣、住、行、育樂等相關資料,就能計算你每個月所用的水足跡了。了解自己所用的水,才能有效的節省水資源喔!國立台灣博物館在食物的部分列舉一些常見的食物讓大家知道食材中的水足跡 。

一、水果、蔬菜與穀類
  醣類是人類主要的熱量,水足跡相對較少,且蔬果的攝取可以促進健康,以下是常見的蔬果與穀類的水足跡:
生菜– 58公升;蕃茄 -83公升;大白菜- 91公升;黃瓜- 106公升;馬鈴薯- 113公升;柳橙- 208公升;蘋果- 314公升;香蕉- 386公升;玉米- 404公升;桃子- 537公升;全麥麵包- 582公升;芒果- 718公升;豆腐- 922公升;花生- 1391公升;水稻 - 1523公升;橄欖 -1973公升;巧克力 (1磅)- 10761公升。
二、肉類與乳製品
  畜產肉品與乳製品具有較高的水足跡,因為在飼養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飼料,飼料也是產生大量水足跡的一環,所以也是減少水足跡最先需要削減的部份:
雞蛋-2166公升;雞肉- 3081公升;起司-3386公升;豬肉-6161公升;動物性奶油- 7726公升;牛肉- 9450-18900公升。我們除了關心肉品的安全外,同時也應該關心是否攝取過量的肉品。減少肉品的消耗,不僅有助身體健康,也同時亦友善環境。
三、飲料類
  白開水是最能降低水足跡,請注意不是瓶裝水喔!耗用17.5單位的水資源才能生產1單位的瓶裝水,就水資源使用的角度而言極為浪費。但即使力求環保偶爾也是會想要變換一下口味,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選擇:茶(約230cc)- 26公升;啤酒,大麥(約230cc)- 136公升; 咖啡(約230cc) - 110公升;酒(約230cc)- 220公升 。

水資源的再利用
  我用三個例子來說明目前漸少及增加水足跡實際案例,首先這兩年新北市不斷推出食農教育及魚菜共生,筆者有機會參觀多校的魚菜共生系統,而對於多校申請經費設置魚菜共生的裝置頗有微詞,一項措施的產生必有他成就之處,但參觀多處學校的魚菜共生系統後,發現許多購買裝置的學校並不了解魚菜共生主要的意涵,不單只是養魚種菜,而是要有效減少水足跡,妥善利用空間及減少碳的排放,種出有機蔬菜及無毒養殖,在校園中更具有教育的意義,然各校多數問題卻都與魚菜共生的意涵互相衝突,比如:設置的場所不妥、抽水馬達過大、魚缸中水流過強、飼養的並非食用魚,最嚴重的是無人管理,真的以為將裝置安裝後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管理,校園內設立魚菜共生的目的是在教育學生,設立後沒有相應的課程,只帶學生參觀,沒人管理後很快的菜荒廢了,魚死光了,抽水馬達過大所消耗的電費,不如直接購買有機蔬菜還比較划算,魚缸中水流過大而飼養的多是觀賞用的錦鯉魚或是朱文錦魚,這兩種魚生活環境主要在緩流或靜水域,過快的流速讓魚根本無法生存,更別說是養大來吃了!以上問題都會產生大量的水足跡以及碳足跡,問題的產生便是設置者對於魚菜共生的觀念不足及不了解水足跡的緣故了。


第二個例子,以往在濱海的養殖大量抽取地下水,清池時將池水直接排入排水溝,等養殖下一批魚貨時,再抽取地下水來使用,地下水的過度使用而造成地層下陷,颱風來臨時容易造成海水倒灌,近年來養殖戶多以雨水為主要的養殖水體,會預留一兩個池子空著不養魚,等其他魚池要清池時,將水抽進預留的水池中,待漁獲捕撈完畢,可以將水引回重複使用。這樣一來養殖所花費的水足跡主要就是綠色水足跡了。
  第三個例子,位於新北市新莊區的中港大排,原為一處家庭污水排放的集中水溝,甚至工廠偷偷排放汙水,針對主要污水排入的之新莊副都心實施水源再利用回收政策及強制雨水儲存系統,並計劃將雨水、污水經八里分流處理後排入大海(新北水岸公園)。另外,將五股工業濕地與礫石處理過的水流送回中港大排,作為大排未來清水的來源,利用處理過的乾淨廢水做為稀釋家庭汙水的汙染,便可以見少灰色水足跡的使用。
    簡單來說,有效利用水足跡,也可以減少河川的汙染,能增加水資源的利用,讓台灣免於無水之苦了。

參考網站

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

水資源網路特展http://web.fg.tp.edu.tw/~earth/learn/water/

行政員環保署http://www.epa.gov.tw/mp.asp?mp=epa

水與就業http://waterday.e-info.org.tw/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http://www.eqpf.org/WaterCalculator.aspx

國立台灣博物館http://ntmedu.blogspot.tw/

新北水岸公園http://dreamriver.ntpc.gov.tw/Introdu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