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類大搜查

新北市環境教育輔導團團員

里國中教師 王俊凱

大家都聽過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故事中白蛇與許仙的愛情故事非常浪漫,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卻都很討厭蛇甚至怕蛇,覺得蛇是邪惡又醜陋的生物,這些恐懼與厭惡出自於大眾對於蛇類的誤解和偏見。蛇在西方世界尤其不受歡迎,因為在聖經中亞當與夏娃就是被蛇慫恿吃下禁果,所以有邪惡黑暗的意象在。不過也有許多文化是崇拜蛇類的,例如埃及法老王的頭上,就有一隻眼鏡蛇以象徵崇高的地位。而台灣原住民中的排灣族,則認為百步蛇是牠們的祖先,因而尊崇蛇類,另外卑南族與魯凱族也有類似尊崇蛇類的文化。

 

赤尾青竹絲吐信,眼睛前方的孔即為頰窩

 赤尾青竹絲


蛇類真的可怕嗎?
    大多數害怕蛇的人原因不外乎蛇類有毒、會咬人,其實蛇類並沒有大家想像中可怕,蛇類大多數都沒有毒,而且不會主動攻擊人。儘管仍有少數的蛇有毒,但是當它們遇到人類,不是逃跑就是原地警戒,鮮少主動攻擊人類。除了不用怕蛇主動攻擊人外,更別提追人咬人了!因為蛇類的爬行速度很慢,以100公尺賽跑來說,大部分的人都在20秒以內跑完,蛇類大多數則是要花60秒以上,就算是世界上跑最快的黑曼巴蛇,也需要30∼40秒呢!
    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一些猿猴從小就天生怕蛇,因為蛇類有可能會威脅到牠們的生命安全,而人類的小嬰兒在與蛇接觸的實驗中,卻完全不怕蛇,所以怕蛇的行為是來自後天的文化傳承,並非人類天生的習性,例如父母或是學校老師告訴我們蛇很恐怖,又或是電影把蛇演得很危險且攻擊性很強,但其實都是電影誇大的特效,根本不是事實。
    雖然大部分的人對於蛇類的太多都是害怕畏懼,但寵物市場中,蛇類可是很紅的動物,例如牛奶蛇或是蟒蛇。像是筆者就養了一隻球蟒,球蟒是一種小型的蟒蛇,名字來自於遇到危險時會蜷曲成團好似一顆球,在從小養到大的馴化過程中,已經變的很溫馴,還是課堂中的最佳模特兒呢!

死掉的過山刀,比一個大人還長 球蟒是常見的寵物蛇之一

蛇的生態地位
    能在野外遇到蛇,其實是件幸福的事喔!這是因為蛇類在生態系統中屬於較高位階的高級消費者,只有穩定的生態系,才會有高級消費者的存在,如果能在家中附近的小山遇到蛇,代表這裡的生態資源非常豐富,自然環境也未受到嚴重破壞,不是很值得開心嗎?而且許多蛇類的主食為老鼠等小型動物,如果沒有蛇,老鼠數量將會大幅增加,使得食物網崩壞,生態無法平衡,所以蛇類可是生態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呢!另外由於能量在向高級消費者傳遞過程中,會不斷變成熱能散失,因此越高級的消費者可以得到的能量會越少,導致高級消費者的數量通常較少,例如雲豹、老鷹、蛇等等,能碰到為數不多的蛇類,當然是幸運的事囉!

大眾對於蛇類的恐懼,其實來自於誤解與偏見 能在野外遇到蛇是件開心而幸運的事情

藏在生活中的蛇 - 生活用品:蛇皮製品、醫師的蛇杖
   
大家的印象中,蛇類通常出現在農田旁、水溝裡,或者盤據在樹枝上,通常還伴隨著恐怖的回憶。可是你知道嗎?我們的生活周遭,其實也隱藏了許多種不同的「蛇」呵!它們未必有毒牙會咬你一口,有些甚至還能救人一命呢!
    因為蛇皮有美麗花紋,加上頗為耐用,因此一直被視為一種珍貴的皮革材料,甚至歐美更認為是高級品之一。製作蛇皮的材料主要為蟒蛇,如東南亞的網紋蟒與緬甸蟒等,不過大量的採集,也造成蟒蛇的生存危機。蛇皮可製作皮衣、皮靴或是一些皮椅與飾品等,甚至國樂中的二胡也有一面是蛇皮製作的呢!如果家中有蛇皮製品,不妨觀察看看,上面除了花紋,還有原本鱗片的痕跡喔!
    另外,象徵醫學界的蛇杖也與蛇有關。蛇丈源自神話中之醫神,傳說古羅馬遭受瘟疫肆虐的時候,人們把化身為巨蛇的醫神請來終於終止了瘟疫蔓延。加上蛇類的蛻皮被視為恢復和更新的過程,且木棒代表著人的脊椎骨,因此蛇丈隱含創造生命與治癒療傷的神奇力量。

紅竹蛇 排灣族認為百步蛇是他們的祖先 金絲蛇

藏在生活中的蛇 - 高科技:響尾蛇飛彈、蛇眼
響尾蛇飛彈是一種可以靠熱源來追蹤目標的高科技武器,也就是在電影中常看到會自動追蹤飛機熱源的飛彈。響尾蛇飛彈的名字來自響尾蛇眼睛和鼻孔間的一種特殊構造「頰窩」,頰窩可以感應熱,藉此追蹤恆溫動物如哺乳動物與鳥類。而一些以恆溫動物為食的蟒蛇,在嘴巴上方也有類似感熱的構造,稱為唇窩。
  在地震發生後,常可以看到搜救人員使用一些先進的生命探測儀器來尋找被壓在底下的受困者,這些生命探測儀器有個很特別的暱稱,叫做「蛇眼」。蛇眼得名自儀器長而柔軟能在瓦礫堆中穿梭的主體,而儀器最前面有類似攝影鏡頭,以便搜救人員觀察瓦礫堆深處的狀況。

響尾蛇飛彈源自響尾蛇的頰窩

 

藏在生活中的蛇 - 電影裡的蛇:功夫熊貓、哈利波特
  功夫熊貓中蓋世五俠之一就是「靈蛇」,靈蛇因為沒有毒牙,從小被人欺負,最終拜師學藝,才練就一身好本領。現實中,蛇類幾乎都有牙齒,但是只有少數毒蛇才具有毒牙的構造,毒牙通常會較正常牙齒大而長,毒牙後方接有毒腺,在咬住獵物時,毒液會隨著毒牙的溝槽或是管線注入獵物身體中。
  在哈利波特的「消失的密室」中,有一隻超大的蛇怪,不過在真實世界中,真的有這麼大的蛇嗎?其實大部分的蛇身體全長都在一兩公尺之內,只有少數的蛇可以長到很大。目前世界上紀錄最長的蛇是網紋蟒,長達十公尺左右,但跟電影中的超巨大蛇怪比起來,還是小了許多。

蛇類的演化與構造
   
蛇類的祖先是住在地下的蜥蜴,因為要適應地穴的生活,於是不利於鑽洞的四肢便慢慢消失,只剩下少數原始的蛇類如球蟒,還保有退化的後肢痕跡;眼睛也因為穴居容易跑進沙土,於是眼瞼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層透明的特化鱗片「眼窗」,好似安全帽的透明鏡片一樣保護眼睛,所以蛇沒有眼瞼是不會眨眼睛的;另外,蜥蜴具有外耳孔以便聽到外界的聲音,蛇類的祖先住在地下,不太需要聽覺,加上外耳孔還容易掉進沙土,因此外耳孔也漸漸癒合,所以蛇類的聽覺能力非常弱,根本聽不到人類的尖叫聲!
    蛇分類上屬於爬蟲動物,在演化的歷史中,爬蟲動物是繼兩棲動物後,第一個完全登上陸地的生物,成功上陸的原因在於爬蟲類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鱗片,因此仔細觀察蛇類,不難看到身體上排列整齊的鱗片。而蛇身體細長,五臟六腑如肝臟與腎臟等器官也隨之演化成細長的模樣。此外,蛇類的脊椎骨數量也因身型修長而多的誇張,相較於人類只有30多塊脊椎骨,蛇類脊椎骨少則兩三百塊,多則五六百塊,可說是世界上脊椎骨最多的動物呢!不過蛇類雖然細長,但蛇類的尾部與身體相比卻顯得非常短小,只有泄殖腔(排泄與生殖器官的開口)後的一小段才稱做尾巴。
    蛇類還有一個很特別的行為「吐信」,蛇會將舌頭吐出,然後上下震動後再收回,吐信的行為並非是準備攻擊或挑釁對方,而是在聞東聞西,蛇類雖然具有鼻孔與鼻腔,但是主要還是靠著分叉的舌尖來聞空氣中的氣味分子。
有句俗話說:貪心不足蛇吞象。雖然蛇不可能吞大象,但是卻可以吞食比自己還大的生物,蛇類一頓餐雖然吃得很多,但是吃一次卻足以撐好幾週。蛇類不具有咀嚼的能力,因此都是以吞食的方式進食,有別於人類的上下顎有骨頭相連,蛇的上下顎並沒有骨頭相連,因此可以將嘴巴張得很大很開,甚至可以接近一百八十度的角度,吞進比自己嘴巴大很多的生物。
    不是所有的蛇都有毒,但有些蛇類為了捕捉獵物與自我防身,具有毒牙與毒腺的構造,不過有毒的種類也只有少部分毒性較為強烈,足以對人體造成傷害。「毒蛇的頭是三角形」,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毒蛇主要分成兩大科,蝮蛇科與眼鏡蛇科,蝮蛇科的蛇類頭是呈三角形的,如百步蛇、龜殼花與青竹絲,這類蛇的毒液為出血性毒,讓獵物大量出血而亡。而雨傘節與眼鏡蛇,分類上則屬於眼鏡蛇科,牠們的頭就不是三角形的,牠們使用的毒液為神經性的毒液,主要以麻痺獵物的中樞神經為主。

蛇吐信是為了聞味道,分叉的舌頭可以感受氣味分子 蜥蜴具有眼瞼會眨眼睛,還具有聽覺功能的外耳孔(後方),圖為豹紋守宮 蛇類可以吞食比自己還大的獵物,圖為紅斑蛇吞食盤古蟾蜍

校園中常見的蛇類
    校園中的生態池或是花圃等地方是最有機會發現蛇的地方,但因為大多數蛇類爬行能力都不錯,所以校園各處都有機會發現。然而蛇類在生態系統中屬於較高階的消費者,因此數量不多,加上習性隱密,其實並不容易發現。以下介紹校園中最常發現的幾種蛇類:
    紅斑蛇是台灣低海拔最常見的蛇類,體長約一公尺。特徵為身體具有紅黑相間的紋路,相當好認,最常在校園發現的蛇類就是牠。紅斑蛇雖然外表看起來像有毒的紅色雨傘節,但是其實是一種無毒蛇,牠的肛門具特殊的腺體,當遇到危險時,便會發出惡臭以驅趕敵人。
    盲蛇是台灣最小的蛇,常躲藏在泥土或是花盆中,因此又被稱為花盆蛇,長度只有10∼15公分左右,以螞蟻或白蟻等小昆蟲為食。不過盲蛇雖小,蛇類該有的構造一個也沒有缺少,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看到牠的鱗片,甚至可以看到盲蛇吐信呢!在一些蛇類較少的都市學校中,仍有機會發現盲蛇的存在!
    龜殼花是一種台灣常見的毒蛇,常棲息於樹林邊緣、農墾地或是郊山附近,因為與人類生活圈有所重疊,加上攻擊性強,因此是台灣民眾被毒蛇咬傷案例最高的肇事者。不過所幸龜殼花的毒並不算太強,雖然偶有致死案例,但若咬傷後迅速就醫,幾乎都無大礙。

龜殼花是台灣最常咬傷人的蛇種 紅斑蛇是臺灣低海拔最常見的蛇類 盲蛇是台灣最小的蛇類

校園中遇到蛇該怎麼辦
在校園中發現蛇類,不管是不是毒蛇,千萬記得不要伸手去碰觸,就算只是無毒的蛇類,仍有可能在驚嚇之餘咬人,造成流血或細菌感染。但也沒必要去打死它,因為我們應該要學會尊重生命,再者台灣很多的蛇都屬保育類動物,可能因此觸法。最好的處理方是就是立刻通知老師,由具有經驗老師或消防隊員來處理!

發現紅斑蛇進行機會教育,活體是相當好的教學材料 大眾對於蛇類的恐懼,其實來自於誤解與偏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