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導覽志工小隊長 陳映伶
我常常跟小朋友開玩笑:「請問你家餐桌上的魚從哪裡來?」當大家都覺得魚從海裡來是理所當然的時候,再問小朋友:「請問海邊的垃圾哪裡來的?」是啊,海裡的動物不會製造垃圾,海邊的垃圾當然是人製造的。最後我要再問:「那我們把海洋當作冰箱,從裡面取食物吃;可是我們又把海洋當作垃圾桶,把人的垃圾都丟進去...請問各位小朋友:你們在家裡會從垃圾桶拿食物來吃嗎?或者,你們會把垃圾丟進去冰箱嗎?」這個邏輯是否很簡單?可是,最簡單的邏輯大人都學不會。
曾幾何時,小時候去過的海邊,不再是白沙白浪,每個地方都看得到垃圾...每次拍照片,不小心都會讓垃圾入鏡頭...,當你拍婚紗的時候,你希望旁邊就是我們吃剩的便當,小嬰兒的紙尿布嗎!
身為海洋志工將近八年,開始接觸愛護海洋的行動就從撿垃圾開始。從ICC國際淨灘表格的分析,一步一步累積台灣各地海灘垃圾的資訊,進而檢視我們人類行為的缺失。ICC國際淨灘表格,跟我們平常垃圾資源回收的方式並不一樣,這是從人類的行為分析,用數量的概念來記錄,把垃圾的數字化為力量,讓大家知道:原來到海邊吃一個便當,你用了1個塑膠袋,1個紙便當盒,1副免洗筷子,1只塑膠湯匙,還有一些衛生紙......當數字與生活產生連結,我們才發現:人類每天製造了多大量的垃圾,讓地球吃不消!
陷入流刺網的魚
根據這麼多年撿垃圾的經驗,大致把海邊常見到的垃圾列舉:
1.人類生活用品:過去,大型垃圾場幾乎都設置在海邊,因為海洋生物不會講話,海邊居住的人少。當垃圾場越來越滿,只好停止使用,而垃圾卻還是存在。這個垃圾山在各種天氣的侵襲下,慢慢地,流出惡臭的濃汁進入大海;鬆垮的外層垃圾送進海中,於是我們可以在海邊撿到三十年前的香爐,也可以撿到十幾年前的海岸資料。
2.到海邊玩留下的垃圾:現在,我們到海邊遊玩,當然要帶水,帶零食,烤肉喝啤酒,放個沖天炮......臨走的時候,這麼麻煩!還要把垃圾帶走,包一包放在海邊就好了......於是我們會撿到整包廚餘,嬰兒尿片,各種零食包裝,便當盒,最嚴重就是那些塑膠的保特瓶與一次性飲料杯。這些萬年不腐敗的塑膠製品,即將跟我們一起在地球上生活,而且存在比我們都久。
3.漁民拋棄的垃圾:為了生活,漁民們要魚網,要浮標,要燈火。在海上在岸邊,這些東西壞了,就隨地丟棄。我們撿到了各式各樣的浮標,大大小小,真的可以開個浮標展。更可怕的是流刺網,漁民們常常放了就不收起來,海裡的生物不小心陷入網中,就等於陷入地獄。
4.釣客們的菸蒂:釣客們等待魚兒的心情,從地上的菸蒂與檳榔可以看得出來。往往在等待的過程中,菸蒂隨手一丟,就圍成一圈...曾經在帶領鼻頭國小小朋友社區淨灘中,一個孩子手中撿了400多支煙嘴,令我無言以對。
5.海上飄過來的"游客":這個問題越來越多,大陸沿海的垃圾漂到台灣,台灣韓國的垃圾漂到日本,日本的垃圾漂到夏威夷,全部的垃圾又跟著洋流隨處亂竄。太平洋中,已經到處都有垃圾聚集在洋流交會處,形成垃圾帶。這些垃圾,可能被海中的魚、海龜、海鳥們當成食物吃下肚,讓這些生物們無法生存。
6.已經變形的垃圾:更有甚者,垃圾在海中經過時間與力量的考驗,破碎、分離、支解,看不出來原本的樣貌。但是,這些塑膠垃圾不會分化成對地球有用的物質,他們只是不斷地變小,小到讓海洋變成一鍋塑膠濃湯;甚至小到進入生物的細胞裡面。直到現在,不知道我們已經吃了多少塑膠微粒進入腸胃。
其實我們不愛淨灘,如果到處都是沒有垃圾的海灘,我們又何必淨灘!
期待,有一天我們可以不要淨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