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笨蝶林柏昌老師~談校園蝴蝶棲地營造

訪談:新北環境教育輔導團盧麗真、李英萍、梁哲霖

撰稿整理:盧麗真、梁哲霖

圖、審稿:林柏昌老師

※進行棲地營造前應有的態度和方法?
    首先,進行棲地營造最重要的是「人」,有興趣和意願持續的做棲地經營,又可以長期投入的「人」很重要。學校應將老師、學生、家長和志工這些人力資源整合,做有效的分配與運用。
    在做棲地營造前,學校應先自我檢視現況,盤點校園各項資源,清楚學校在棲地營造的優劣勢,再來思考可行的營造方式。學校應該朝向生物多樣性努力,生態多元才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營造棲地時,校園植物種對了,昆蟲就來了。棲地營造之後,需要有可以照顧植物的人,了解植物的人,棲地才能持續的經營。

透過輕鬆愉快的訪談,讓我們對蝴蝶的棲地有了初步的認識

※都會區學校如何營造蝴蝶棲地?
    都市由於環境條件限制,蝴蝶一定比自然環境少。但積極進行環境營造,長期下來就會有成效。首先,先踏查瞭解現有的環境資源,因許多蝴蝶倚賴的寄主(食草)或蜜源植物校內原本就有,無須刻意添購。其次,蝴蝶棲地學校最常忽略現有的植物就是寄主植物,例如:桑科榕屬的榕樹是校園常見的樹種,因其耐濕耐旱,生命力旺盛,不起眼的榕樹是端紫斑蝶、圓翅紫斑蝶、石牆蝶的食草。蒲葵、黃椰子和山棕是紫蛇目蝶、黑星弄蝶的食草。樟樹是青帶鳳蝶、大黑星弄蝶的食草。上述植物各個學校必定都有,先清楚掌握現有環境資源與優勢,在營造棲地時就能事半功倍。
    接下來,建議學校在栽種植物營造棲地的時候,優先考慮種植適地適性適種的原生種植物。學校可以栽種一些蝴蝶喜歡的寄主植物,例如:朴樹、烏心石、紅楠、香楠、老荊藤、頷垂豆、水黃皮、賊仔樹、食茱萸、雙面刺、猿尾藤、山豬肉、爬森藤、華他卡藤、武靴藤、鷗蔓、盤龍木、扛香藤、玉葉金花、細葉饅頭果、魚木、忍冬、青剛櫟、水柳、樟樹、魯花樹、月桃等寄主植物。學校也可以栽種一些蝴蝶喜歡的蜜源植物,例如:冷飯藤、澤蘭、射干、冇骨消、龍船花、水黃皮、月橘、食茱萸、賊仔樹、虎葛、臭娘子、海州常山、火筒樹、漢氏山葡萄、羅氏鹽膚木、江某等蜜源植物。而有些蝴蝶並不是以花蜜為食物,而是以吸食樹汁、腐果或動物排遺為生,在棲地營造時,也要考慮栽植構樹、青剛櫟、小葉桑、白水木或一些果樹, 以提供蝴蝶多元植物。
蝴蝶需要可以棲息的環境,學校的棲地須適度的荒化和具有足夠的隱蔽性,種植原生的寄主和蜜源植物為佳,植物最好多元一點,假以時日,相信在推動團隊的長期努力經營下,都會區學校也能營造群蝶飛舞的景象。

校園常見的雀榕與多種榕樹常可見石牆蝶可愛的幼蟲。

(林柏昌老師攝)

六月結果的構樹是許多蛺蝶與昆蟲喜愛的美味野果。

(林柏昌老師攝)


※今年新北市積極在推動食農教育計畫,請您給學校在「營造人蝶共享的可食地景」一些建議?
    簡單來說,可食地景就是種植可食性的植栽,如蔬菜、水果、香草及藥用植物等,並同時兼顧視覺上的觀賞效果。看到食物怎麼被生產出來,重新拉近人與土地的關係。要讓吃的人可以看到食物的原貌,了解一個食物要從土裡到嘴巴有多麼不容易!
菜園的營造是一個方向,它可引來蝴蝶。在菜園裡頭常可以看到蝴蝶飛舞,不過常於菜園裡發現的有兩種蝴蝶,其一是紋白蝶,其二是臺灣紋白蝶。臺灣紋白蝶為了牠的幼蟲找尋食物,會把卵產在葉菜上面,等待牠的幼蟲孵化後,如此,學生可就近觀察蝴蝶的一生。盆栽形式營造也是個方式,移動性高,便於照顧和教學,方便組合變化,適合都市學校。教室前的花臺,種食草也是另一種方式,除可觀賞,可供人食用還會引來生物,也可增加實用性,例如寄主植物小葉桑的果實和葉子,青苧麻的葉子都可供人食用。
    一開始投入很多經費,做得很漂亮,在後續呢?沒有人持續維護,就沒有實質的效用。現在先備知識不是問題,能去持續經營才是有難度。所以,重點是老師,也就是人,有人才願意投入,重於環境棲地的營造。

有些蝴蝶很適應人類墾殖環境,紋白蝶就是菜園常見代表蝶種

(林柏昌攝)

每年春天留意十字花科蔬菜葉片不難發現紋白蝶幼蟲,是人與自然互動的最好素材。(林柏昌老師攝)


※您對親子生態觀察的帶領非常專精,請教玩自然的事前準備工作有那些?如何教孩子快樂玩自然?
    親子要能快樂玩自然,最重要的是「安全」,規劃路線時,要考慮適合親子同遊的路線,就能輕鬆地玩自然。除此之外,食衣住行也要充分的準備,例如要有充足的食物和飲水,衣服要保暖和防曬。建議攜帶紙筆、圖鑑、相機、後背包、望遠鏡、放大鏡、手電筒、雨具等物品,就能輕鬆的觀察和紀錄。
    四月開始是蝴蝶的旺季,四~六月蝶況都不錯,也正是陽明山蝴蝶季開始,是臺北盆地觀察蝴蝶的好時機。蝴蝶就是要細心去尋找,其實不一定只看蝴蝶,同時也有很多昆蟲可以觀察。教學方式很重要,不一定都懂,名字不一定都要知道,可讓學生自己命名和探索,重點是觀察、體驗和探索。讓孩子建立探索的樂趣很重要,不需要一直灌輸知識,讓孩子去發現也很重要,教孩子怎麼查圖鑑和資料找到昆蟲的名字,再深入去認識
    老師常會擔心遇到下雨天怎麼辦呢?其實照樣可野外觀察,在安全的前提下,不同的天氣狀況,收穫也不同。要看幼蟲,就先去找植物。找蟲時以翻枝條最好,不要翻葉子,輔以小工具和放大鏡都很好用。

剛羽化的大鳳蝶美麗身影引起大家關注,成為林柏昌老師解說的素材

野地觀察處處有驚喜,蝴蝶之外任何生物都值得留心探究


※就老師的經驗分享師生共同營造蝴蝶棲地成功的案例?
    蝴蝶的系列課程是推動環境教育很好的切入點,應該多安排課程工作坊,增長老師的專業知識,並發展相關課程,同時也增加適合蝴蝶生態棲地環境的營造。在新北市淡水區文化國小就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志工媽媽投入,帶動學校一起投入這樣的生態觀察課程。新北市淡水區新興國小剛開始有幾位老師開始關注與投入校園生態教育,長期下來,已有相當的成效。新北市中和區復興國小,學校後倚牛埔連峰,校園三面被丘陵環抱,林蔭茂盛,是一座生物多樣性的自然資源寶庫。加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師長期投入棲地營造與課程,又有退休老師長期擔任志工,在蝴蝶棲地的推動值得學習。蝴蝶形態與種類多樣且生活周遭容易觀察,是環境教育很好的推動素材,期待越來越多學校投入這樣有趣且有意義的教學領域。
 

新北市淡水區文化國小的校園棲地(林柏昌攝)

用心觀察您也會有驚奇的發現(林柏昌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