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近郊蝴蝶棲地營造實踐:臺北劍南路

葫蘆國小  吳善恩

劍南路地處臺北市中央偏東北隅之中山、士林、內湖三區交界地,為連接大直與外雙溪的山區產業道路,北端可通故宮博物院,南端位於大直美麗華商圈附近,全程約 5 公里。其中的劍南路蝴蝶步道屬於劍南路南段的部分,即由大直劍南路口至劍南路最高點的鐵製涼亭處,為臺北市中山區公所聘任台灣蝴蝶保育學會(以下稱為蝶會)認養進行蝴蝶棲地復育的路段,全長約 2 公里

蝴蝶棲地經營緣起

劍南路因緊鄰都市邊緣,除鄰近居民之墾植造成極大威脅外,不當的開發與道路修築也造成水土流失及野生動物棲息地之破壞,而使得蝴蝶資源日益減少。20019月,納莉風災造成臺北市劍南路沿線多處坍方,災後建設著重於水土保持工程及排水設施的整治,因大量使用水泥工程,並引進許多外來物種植物進行綠化,對劍南路自然環境與生態也造成很大的影響。

有鑑於此,蝶會因而於 2002 年向臺北市中山區公所爭取擔任劍南路之認養單位,並於2003年起推動「劍南路蝴蝶步道棲地復舊及社區營造」,開始招募義工致力於「營造蝴蝶新家園」及生態教育之推廣工作。

自然棲地的破壞是目前台灣蝴蝶資源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希望藉由劍南路棲地改善的經營管理方式,能重新創造出適合蝴蝶棲息的環境提升當地蝴蝶之生物多樣性,同時也希望能將劍南路蝴蝶步道打造成環境教育的良好園地。

1.劍南路水土保持工程造成自然環境的破壞 (林葆琛攝) 2.志工們定期進行植栽養護及自然棲地維護 (林葆琛攝)

經營管理基本原則

劍南路是以生態保育與環境教育為目標的棲地營造,故應以維護當地潛在生態體系之整體生物歧異度為出發點,透過開放式的經營模式:以不圈養、不捕放蝴蝶、尊重自然環境的棲地復育、種植當地原生之寄主及蜜源植物,來提供蝴蝶及其他昆蟲喜好之生存環境。其經營管理的基本原則乃遵循蝶會創會理事長陳建志老師(2003)所提出的要點,簡述如下:

1.提供滿足蝴蝶需求的環境

要維持一種生物的生存,食物是第一的首要條件,所以蝴蝶的活動除了產卵的需求外,最主要的便是因取食的需要而被蜜源植物吸引。但有些蝴蝶並不以花蜜為食,而是以吸食樹汁、腐果為生,在棲地營造時,可考慮栽植提供此類食物的植物種類。

幼蟲所吃食的寄主植物之質與量也是影響蝴蝶種類與數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若是要穩定的繁殖蝴蝶與建立蝴蝶的族群,與寄主植物種類及豐度的建立有很大的關係。

2.維護多樣性的棲地型態

不同類型蝴蝶各有不同的適應環境及其生態功能,所以為了展現蝶相及其棲地之多樣性,應依原有生態特性維持不同類型的棲地,以包容不同適應類型的蝴蝶種類。

3.鑲嵌不同演替階段及交錯生長期的棲地

棲地未加經營管理則自行演替,最後達到極盛群聚,此時蝶類群聚與環境因子取得動態平衡,已無方向性變化而較為穩定,但是物種多樣性反而會降低,為了維持較高的物種多樣性,應鑲嵌不同演替階段。

4.維持棲地間之連續性

重視棲地間之時空連續性,由於棲地破碎後產生孤立的族群,會因基因庫縮小而喪失遺傳變異。因此就長期保育策略而言,無論自然保留區間,或都市環境中的棲地,都應設置廊道,以促進孤立後族群間的基因交流,以增加遺傳的變異。

5.建立管理模式,並依經驗隨時修正

人類干擾行為會對蝴蝶及其棲地所造成的影響,隨干擾種類及程度不同而異,因此在進行棲地經營管理時,干擾的操作措施必須善加選擇規劃。棲地管理工作不易進行重覆處理試驗,須隨時收集各種經驗資訊,依成效隨時修正管理模式。干擾週期的設定及空間選擇,也應依經驗評估調整。

6.展現本地的生物特性

棲地營造的目的是要重建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並誘導民眾正確地認識週遭環境,因此無論是經營的蝶類或其他相關的動植物,均應表現原有生物特性,避免引進外來種生物。

7.應用蜜源植物在蝶類棲地的經營

在蝴蝶資源復育上,除了提供適宜蝴蝶棲息環境外,常利用蜜源植物吸引周邊蝴蝶進入該區棲息活動,而為了呈現環境中應有的自然特性,蜜源植物的選擇應以本土性原生植物為優先,並且以多樣化,如不同季節開花、不同花色、不同類型相互搭配為準則。

棲地的營造規劃

因此,劍南路的棲地營造規劃,是以保留或複製一個低維護、高歧異度的半自然棲地為主,透過對植物種類的選擇與栽植,提供蝴蝶生活所需的基本資源;並利用種植的植物結構,控制地形及景觀,形成適宜的棲地環境,以提供蝴蝶棲息的條件。

為展現原有的生物特性,在植栽的規畫與選擇上均依「原生種」及「適地性」之原則,以分布於臺北盆地或周邊低海拔山區之寄主及蜜源植物為主要種植對象。例如:高士佛澤蘭雖為極佳的斑蝶蜜源植物,唯僅分佈於恆春半島,故較不適宜於此地種植。

在臺灣的原生植物中,有「蝴蝶樹」美譽之臭娘子、食茱萸、賊仔樹等,在盛花期,常會吸引眾多蝴蝶在花間吸食。由於這些「蝴蝶樹」的樹冠層常常較為高遠,不易進行觀察,故於棲地營造時,將這一類植物種植在步道下方的適當區塊,如此,這些高大木本蜜源植物的花將可位於容易目視的高度。

有些蝴蝶並不以花蜜為食,而是以吸食樹汁、腐果或動物排遺為生,所以在棲地營造時亦種植可吸引蝴蝶吸食其熟果的植物種類,如構樹、稜果榕等;此外,也栽植樹幹汁液較豐富、常有蝴蝶吸食其樹幹滲流汁液的植物種類,如臺灣欒樹、青剛櫟等,以展示腐食性蝶類的生態特性。

    另外,為展示蝴蝶幼生期的生態,並有系統的介紹當地原生種寄主植物,因此,在「劍南蝶園」內特別規畫集中種植常見的原生種寄主植物,並概略依不同蝴蝶科別的食性,將其分區塊種植,共有鳳蝶科寄主植物、粉蝶科寄主植物、蛺蝶科寄主植物、灰蝶科寄主植物、弄蝶科寄主植物等五個展示主題。

3.志工們在適當地點種植幼蟲吃食的寄主植物 (林葆琛攝) 4.賊仔樹開花吸引大批紫斑蝶,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林葆琛攝)

蝶相調查與監測

2003年起,志工們每月定期於蝴蝶步道上採用穿越線調查法來進行蝶相調查,記錄成蝶的種類、數量、行為、吸食的蜜源植物以及幼蟲資料。截至201412月為止,累積觀察記錄之蝴蝶種類共有155種,包括弄蝶科27種、鳳蝶科20種、粉蝶科12種、小灰蝶科29種、蛺蝶科67種等,所觀察記錄的蝴蝶多為分布於臺灣北部平地到低海拔山地之蝶種。

依據歷年調查結果顯示,劍南路以夏、秋季蝶況較佳,嚴冬及早春之蝶況則不理想。各月份的蝴蝶數量除夏季7月的高峰期外,在秋季910月亦出現另一次高峰期,推測形成此現象之原因為黑星灰蝶(臺灣黑星小灰蝶)、雅波灰蝶(琉璃波紋小灰蝶)、虎斑蝶(黑脈樺斑蝶)、藍紋鋸眼蝶(紫蛇目蝶)…等蝶種在秋季發生數量大增所致。

這裡雖不若「封閉式蝴蝶園」有著數量繁多的蝴蝶,並可隨時補充。然則這裡的蝴蝶自由來去,蝴蝶的種類與數量隨著季節各自有其自然律動,其間的食物鏈及不斷上演的競爭、防禦、追求…等生態戲碼,更充分展現出這塊土地的生命力,而這也正是台灣生物多樣性的珍貴價值!

結語

良好的規畫、設計與施作只是一個優質蝴蝶棲地的開端,建構一套完善的維護管理機制,藉以執行中長程的發展計畫,整個棲地環境才得以永續發展。除了蝴蝶之外,為使劍南路朝向生物多樣性的目標發展,劍南路志工團隊除了每個月進行蝶相變化監測外,亦定期及不定期進行例行植栽養護及自然棲地維護工作,以掌握劍南路蝴蝶棲地的現況、適時調整經營方式,希望能孕育出最多樣的蝴蝶生態,使劍南路成為一個蝴蝶生態的理想教學環境。

由於蝶會在劍南路從事蝴蝶棲地的復舊的努力,臺北巿政府於2010年在劍南路設立「劍南蝶園」,希望擴大蝴蝶棲地經營管理的範圍及成效,目前蝶會的主要工作除棲地管理維護外,亦透過校園推廣蝴蝶生態教育舉辦校內蝴蝶生態宣導教育及戶外教學活動,希望學生從小建立保育觀念,並能一起參與、投入守護自然環境的工作,更希望透過這樣的行動,將保育理念傳播到校園的各個角落。

5.蝶會解說員帶領民眾觀察蝴蝶生態 (林葆琛攝) 6.學生校外教學,在遊戲中瞭解蝴蝶生態(林葆琛攝)

參考文獻

林葆琛 (2010)。由劍南蝶園談都會區蝴蝶的生態保育工作。台灣蝴蝶保育學會「蝶」季刊2010春季號 12-13

林葆琛、洪素年、羅美玲(2011)城巿蝶蹤:一條蝴蝶步道的故事。臺北市:台灣蝴蝶保育學會。

陳建志(2003)。臺灣的蝴蝶保育與相關生態產業。921重建區昆蟲資源開發與生態產業研習會(頁29-50)。南投縣:臺灣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陳建志(2007)。如何參與蝴蝶保育行動。蝴蝶生物多樣性保育永續經營教育推廣計畫研習手冊(頁33-40)。臺北市:臺北市立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