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在都市的原生魚類主題走廊--裕民水生走廊

裕民國小 鍾宸瑞老師


不可思議吧!一尾魚竟能推開新北市新莊區裕民國小原生魚類之門,是什麼魚能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呢?

民國八十九年台北縣政府農業局舉辦了「送環保魚到新家」的活動,將復育成功的蓋斑鬥魚交給有意認養的國小,希望藉由蓋斑鬥魚來控制蚊蟲的孳生,減少病媒蚊的數量,有效防治登革熱的發生。學校同事在此次活動也帶回了近百尾的「環保魚」,但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處理,於是交給了向來喜歡「摸魚」的我,為了不負同事所託,於是上網搜尋有關蓋斑鬥魚的相關資料,赫然發現這尾曾被政府列為保育類、似曾相識的蓋斑鬥魚,竟是伴我度過童年的「三斑」,一股莫名的興奮,驅使我衝回暌違已久的童年樂園--內湖,無奈滄海桑田,那口方塘早已葬身在內湖科技園區這片水泥叢林中,徒留童年回憶。

臺灣特有種—臺灣細鯿

因為搜尋蓋斑鬥魚的資料,才知道什麼是「臺灣原生魚類」,才知道養了近二十年色彩鮮豔、炫麗奪目的觀賞魚,竟然都是「外來種」。什麼是「原生物種」?什麼是「外來物種」?因為接觸了這個領域,才知道原來「臺灣原生物種」是還沒有人類活動以前,就以自然的方式來到這塊土地一代代的生存、繁衍,並且陪伴著我們的祖先生活在這塊土地上;而「外來物種」卻是藉由人類的力量,可能是攜帶、釋放、或著是逃脫等方式,進入到野外並且建立了族群。因為與土地息息相關,所以我們將原生魚類界定於能在淡水域生存的魚類。台灣的面積不大,可是卻孕育了230種以上的原生魚類,經過大自然時間的洗禮,甚至演化出近四十種世界唯一的「臺灣特有種」。

臺灣原生魚類的棲息環境可分為兩大類:一為溪流型魚類,一為埤塘型魚類。目前臺灣原生魚類的生存及生態現況,受到空前的生存危機,上游雖然因人煙罕至,仍保有部分原生的魚類,然而中低海拔的水域,受到山坡地開發、築壩、築堤等工程改變及嚴重土石泥流的肆虐,所幸部分地方政府護溪、封溪的政策,使溪流型魚類得到一絲喘息的機會,平原地區的原生棲地環境多因人為開發,受到嚴重的破壞與干擾,低海拔的棲地更飽受外來入侵魚種的強烈攻擊及競爭,在人類日積月累的輕忽下入,使得許多原生的淡水魚類物種,已面臨嚴重的水域生態破壞與物種瀕危的威脅。


你知道台灣有多少外來魚種嗎?將近四十種。這個數字恰與臺灣特有種的數量相近,牠們入侵的途徑大致如下:一是為了生物防制而引進的大肚魚,例如:在日據時代日本人為了抑制臺灣瘧疾橫行,於是從中南美洲引進了嗜食孑孓的食蚊魚(即大肚魚),此舉也造成了棲地重疊的臺灣原生青鱂魚的滅絕。二是水族業者自國外引進了許多色彩鮮豔的觀賞魚,吸引了許多同好養殖、觀賞,後來因棄養而進入自然水域,對原生魚類的棲地造成莫大威脅,例如:宜蘭溪流常見的泰國鱧、青劍、紅劍、紅胸鰂等。三是為了經濟價值考量,引進了許多食用魚種,但因大水氾濫,部分從養殖池中逃逸而進入自然水域,甚至與原生物種雜交,導致原生物種基因特有性消失,例如:外來種的黃鱔、土虱。最為甚者是宗教團體的放生行為,為了行善,將難以計數的原生或外來物種野放,希望牠們能回歸自然、重獲自由,卻從未評估這些被放生物種是否適應放生之環境,或對放生環境的原生物種造成浩劫,導致放生的善行、美德,成了放死、殘害生命的惡行。或許您不認為外來種魚種的入侵,對我們人類有何影響?但牠們入侵到野外、建立族群後,有些追噬臺灣原生物種,導致原生物種瀕危甚至滅絕;有些與臺灣原生物種雜交,導致原生物種基因改變是去其特有性,從牠們入侵的方式便可窺知,原來人類才是原生物種的幕後殺手。

教師在裕民水生走廊教學


許多人對坊間水族館魚名可能倒背如流,對台灣原生魚類又認識幾何?或許您還不知道,當您在尚未認識牠們的同時,牠們卻正從這片原生土地漸漸的銷聲匿跡,甚至有些已只能在圖鑑中追悼。有鑑於此,於是興起在校園建構一個以「臺灣原生魚類」為主題的教育走廊--「裕民水走廊」。多年來,與關心臺灣原生魚類的同好,四處探尋臺灣原生魚類,陸陸續續從野外帶回了40種以上的原生魚類,有些魚類只聞其名,卻不曾見過牠們的廬山真面目;有些魚類卻是非常陌生

裕民水生走廊

,甚至不曾聽聞。總計有七、八十個大大小小魚缸的裕民水生走廊,讓小朋友有機會目睹這些與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塊土地的生物,小朋友與各類型的臺灣原生魚類正面接觸後,佇足許久不願離開,我們感受到他們溢於言表的興奮之情,相信連我們恐怕都難得有,一次可以把三、四十種以上的臺灣原生魚類端詳個清楚的機會。經過參觀後,許多小朋友要求:讓他們也能參與飼養和繁殖,於是我們向老師介紹某些適合在班級觀察的魚類及其生態習性後,讓老師能與孩子一起體驗臺灣原生魚類的活動,也將部分的魚類分享給其他學校和社區,讓大家都有機會一起來認識、保護這些在野外已處境堪慮的魚類。

成福國小的生態池

除了班級的教學外,我們也遴選一批小朋友為「生態種子」,他們參與一系列的課程,從臺灣淡水魚的定義、來源、生存環境、地理分布、原生和外來種魚類、面臨危機到魚隻飼養與繁殖。當課程告一段落後,小朋友進入水生走廊實際接觸魚類,每種魚類都有不同的生長環境,從瞭解魚類的習性到如何養魚及對生命的尊重,一點一滴的累積,這些生態種子累積了許多知識,到了六年級時,個個儼然都是臺灣原生魚類的小博士。這些小朋友可以協助其他班級如何養魚,並且也是下一批生態種子的指導者,他們更可以擔任生態解說員,每當有外賓到校參觀水生走廊時,他們就能如數家珍、琅琅上口。每年都有一批生態種子的小朋友從裕民國小畢業,去發揮他們對大自然熱愛的影響力,這些種子會萌芽、成長、茁壯,期盼他們將來更是關心臺灣生態環境的生力軍。


在所有原生魚類中,生存在埤塘的濕地型魚類是面臨生存危機最嚴重的一群。溪流型魚類可藉由封溪得以喘息、延續、繁衍,惟獨濕地型的魚類牠們正隨著濕地環境的被破壞和開墾而消失。根據我們的野外調查,有些濕地型魚類尚未被政府列入保育,族群卻已非常稀少,如:菊池氏細鯽、青鱂魚、史尼氏小鲃等小型魚類。該如何拯救這些濕地型的魚類呢?現在有許多學校都有濕地或生態池,然而部分的生態池卻飼養了一些與濕地環境衝突的物種或外來種,導致「生態」教育功能不彰。若我們能利用學校現有的環境,營造一個原生魚類友善的棲息環境,在這些魚類的原始棲息環境尚未改善前,給這些瀕危的魚類一個暫時安身的中途之家,除了可以暫時保住這些原生物種外,也能讓我們的孩子接觸這些土生土長的原生魚類,更可以讓大家重視這些魚類棲息環境被破壞的嚴重性,由校園為這些原生物種付出一份心力,讓牠們都能夠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永續的生存。

俗稱鮕鮘的七星鱧

「西北雨,直直落,鯽仔魚,欲娶某,鮕鮘兄,拍鑼鼓,媒人婆,土虱嫂,日頭暗,找無路,……。」隨著「西北雨」這首耳熟能詳的童謠哼唱,您是否認識這場娶親活動中,台灣原生魚類扮演的三個重要角色?你知道有些魚類身上的記號,可是土地公給牠們的光榮印記嗎?

這裡有許多老人家記憶中的魚種,老人家口中的「牛屎鯽」,有著令人驚豔的美麗光澤,不似俗名「牛屎」般的噁心,牠們更有與其他魚類不同的特殊繁殖方式。

外表貌似大肚魚的青鱂魚,牠和大肚魚有甚麼不同?為甚麼牠們已快在台灣銷聲匿跡了?

生物雄雌的性別出生後絕大部分是固定的,但你知道有些魚類的性別會轉變嗎?

在裕民水生走廊裡,你看不到吳郭魚、孔雀魚、泰國鬥魚、琵琶鼠…..等耳熟能詳的外來種魚類,失望了嗎?不!因為這裡魚類的祖先可是比人類更早就來到這塊土地,陪伴著你我的祖先在這塊地一起成長的原生魚類,想和牠們來個第一類的接觸嗎?來一趟裕民國小認識臺灣原生魚類之旅,相信牠們會讓你有不同的體驗並讓您滿載而歸。

牛屎鯽之一的高體鰟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