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防災教育課程融入

                                                                                                                                                               信義國小 郭逸涵
災禍不斷.不得不為
    打開台灣近代災難史,地狹人稠的台灣從1999年的九二一大地震,到2009年八八莫拉克風災連帶山泥傾潟的土石流造成的高雄小林村滅村,記憶猶新的2014年高雄氣爆…,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每每造成無數的傷亡、慘痛的代價、無法抹滅的記憶傷痕。再看世界的重大災難,從2004年南亞海嘯到2011年日本311世紀強震接連引發的海嘯、輻射外洩問題,雖不在台灣發生,但透過新聞畫面的觸目驚心無不讓人唏噓扼腕,而影響的層面不但非侷於一國而是擴大到全世界,其中災難帶來巨大的災害損失難以估計,後續的危機處理工作仍持續未歇。身處這樣的,我們能不有危機意識、積極作為嗎?


看見防災.積極落實
    鑑於歷史教訓,防災作為已不是僅止於警政消防單位的業務,教育深耕的力量已逐漸被放大、重視。由上而下,最顯而易見的是各縣市教育局處與各級學校單位透過辦理各種防災教育系列活動,從小建立起民眾正確地震防護觀念與地震初期自救互救之應變能力,以達全民防災之目的。也藉由反饋系統,讓各單位的地震災害編組及搶救演練,強化各機關單位於地震發生初期之應變能力,確保行政體系功能運作正常,加速運作效能,減低災害損失。
除此之外,教育部更於103年12月12日在新北市政府舉辦「103年度防災校園網絡建置與實驗計畫績優學校大會師」,以攤位展示及現場互動方式展現計畫成果,促進各校彼此交流與回饋。另以新穎的活動串場,如:「舞動body打打氣!防汛抗旱我最行!」及「防災你我他」,以活潑熱情的創新舞蹈,利用簡單的肢體動作,深刻將防災教育觀念落實每個人心中。由學校領頭,學生將防災知識帶入家庭,從家庭進而影響社區,帶動全體社會防災態度和技能的建立,讓教育發揮由下而上的力量,如蒲公英的種子四散各地。

     

防災教育.進擊教師
防災教育的目的
「防災教育」為防治災害教育,其根本的概念並非企圖控制災害發生,而是減緩災害發生時或災後對人類所造成的傷害。而防災教育的目的,即是要透過教育的方法,幫助民眾養成積極的防災行為,讓人們在下次災害來時,能將災害降至最低(林秀梅,2001)。

已開花結果的特色學校防災教育
以「103年度防災校園網絡建置與實驗計畫績優學校」為例,在各縣市已有防災成果結實纍纍的各校代表,如:國立宜蘭特殊教育學校主要招收特殊智能發展障礙學生,執行防災避難演練實屬不易,但該校透過老師與社區人力資源的結合,有效完成疏散演練;新北市大鵬國小打造防災自學學習角落及製作防災信封,讓學生可以隨時吸收防災知識;臺北市大直國小製作防災線上遊戲及辦理防災創意競賽,讓學生們在活潑的遊戲和實境演練中,增進防災逃生意識與技能;新竹市三民國中藉由防災闖關活動及青年志工培訓,提升學習效能;臺中市峰谷國小成立防災學習步道、舉辦防災運動會來推廣防災教育,使學生在無形中了解防災的重要性;嘉義縣仁和國小自編「仁和六景-大fun送」課程活動,建立移動式在地化防災教材;高雄市英明國中成立氣候變遷調適防災教育推廣中心,宣示成為社區防災中心,實際參與高雄今年8月1日氣爆救災工作,化防災能量為具體救災行動;屏東縣恆春國小透過在地恆春民謠,經由歌謠學習加深學生防災的認知,也利用四軸無人飛行機融入災害探索預防課程;花蓮縣和平國小結合太魯閣族語製作防災繪本並規劃在地化教學模組,使防災觀念深耕於學生心中。

防災教室中的教師角色的兩難
上述介紹的是各縣市已執行餘年,經由淬煉洗禮、去無存菁後上選的防災教育特色成果。然而做為一位轉化教師,平日除了落實各領域教學之外,還要疲於應付各校的校本課程或多元展能的各式活動,哪裡還有時間進行防災教育呢?想必這是很多教師心裡的疑問。過去,面對各式的教案競選、主題融入課程等活動,教師們往往採外加式的主題設計,再選擇綜合活動或空白課程時間來進行相關教學活動,常常造成教師備課的負擔,或是試行有餘而後力不足的情形,並非長治久安之計。同時,這也是教育高層擔憂為防災而防災、為教育而教育,無法打通學用合一的任督二脈,以致於常有發生相關教育活動競選乏人問津的窘境,大家所不樂見的情形。
接下來便與大家分享我(以一個帶班導師角色)所見的、所為的防災教育融入各領域的作法,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能讓大家在不得不為的情況下而能輕鬆而為。


防災教育融入的課堂實況.透過不同的領域看防災教育融入

【國語文領域】~以讀報教育、成語教學為例
    經文學粹練、歷史淘洗過的成語,匯集先民智慧、文學素養、生活經驗、歷史故事…,是中國文化的吉光片語、文學寶藏。它言簡意賅、短小精幹,常用於國小語文教學中,學習運用於對話、寫作中,以達到簡練、生動、恰切甚至是畫龍點睛之效。
    學生從小學階段始,漸進習得的成語,累積不少的成語量。然而所學的成語除了只是瞭解語義、應用造句外,還能怎麼加深加廣學習的面向呢?一般來說,成語產生有特定的時空背景,從中深入分析,有些成語反映古代的科學認識活動,延伸為科學的趣味實驗;古代的生活科技應用,擴展為生活智慧王的實際操作;還有對於生活經驗的寫照與體認,亦可發展為「居安思危」的災害防救概念與教學。
    從自然現象的「急風暴雨」、「浪吼風號」的災害觀察出發、「七歪八倒」、「天搖地動」的災害過程描述、「心有餘悸」的災害心理感受等成語教學,進而學習面對災害的減災、整備、應變、復原等應有的認知、情意、技能。
    透過學生漸進習得的各類成語,結合讀報教育中的新聞時事,常有鮮明易見的相關成語,而此出發,結合生活時事,讓新聞說話,也讓學生剪報、歸納統整、自主發表、教師引導討論,不需要特意的取材,善用生活發生的素材,一堂的防災教育就這麼產生了。


【數學領域】~以統計圖教學為例
生活中充斥著琳瑯滿目的資訊,透過統計圖表可以精簡資訊的內容,讓讀者一目了然。在數學領域學習中,讓學生了解什麼是統計,統計為資料的蒐集、整理、陳列與分析,並依照分析的結果,作成合理決策的學科。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將防災相關的媒材導入,讓學生既學習統計兼具防災知識素養的養成。
1. 蒐集資料:凡透過活動,例如調查、訪問、實驗、測試、競賽等方式,所獲得的大量數值,稱為原始數據,通常我們從原始數據步一看出資料的內涵。而教師可以訂定防災教育主題方向,讓學生透過網路資源取得災害相關資料與數據。
2. 整理與分析資料:將原始資料加以分類、歸納、整理或重組,以形成更經濟且有效的資訊。
3. 表徵資料:資料的表徵方式是一種溝通工具,可將整理後的統計資料簡化為表格或長條圖,並且進一步繪製其他統計圖表。教師引導小組研討主題性質,選用合適的統計圖(長條圖、折線圖、圖形圖等…)。
4. 解釋資料:經過統計圖表所呈現的資訊,可以使月讀者快速從圖表中了解隱含資訊的意義。防災教育最重要的是加強學生對隱含資訊的意義的再探討、解決作為,帶學生探究各類防災應有的積極作為。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有太多主題單元可與防災教育結合的例子不勝枚舉,以下挑選常見主題分享:

~以土石流教學為例

    以不同斜度的沙坑實驗探討斜度不同造成土石流流速不同,延伸學習預警時間;以不同河道採用工法不同的方式探討如何有效地讓土石停留,減緩土石流的流速或發生的機會。透過不同階段性的實驗,讓學生認識土石流,探討發生的原因、瞭解土石流發生前的徵兆、如何有效降低土石流災害的防範作為。 

~以天氣變化教學為例

    配合課程主題,帶入防颱應變的內容。除了認識地面天氣圖上颱風中心以什 麼符號表示外,亦瞭解衛星雲圖中的颱風中心有什麼特徵,並帶入防颱的準備工作(如下述),建立學生正確的防颱知識與概念。

1.減災---平時該怎麼做?

2.整備---颱風來之前,該怎麼做?

3.應變---災害發生時,該怎麼做?

4.復原---當災害過後,該怎麼做? 

~以滅火器應用教學為例

    除了課程內容介紹的滅火器成分、類別、使用時機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學生學習如何使用滅火器(滅火器使用口訣導入),甚至可結合教室周遭環境,讓學生清楚知道滅火設施的相關擺放位置(結合校園防災疏散避難地圖)、逃生路線的演練等…。


【社會領域】~以臺灣的自然災害教學為例
結合課本「臺灣的自然災害」單元,文中主要以台灣常見的天災:地震、颱風、土石流為三大主軸介紹外,亦可配合學校的災害潛勢,導入其他的災害類別介紹與剖析,而核能較具爭議性的議題,也可以正反論辯的方式,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另外,以心智繪圖的方式導入,除了運用在國語文教學外,社會領域也是可大為發揮運用的最佳場域,作為各災害類別的統整分析、對照比較,或是單一類別的正反立論,都是現今教學現場很常運用的方式。

【綜合活動領域】~以防災闖關活動為例
綜合活動包含輔導活動、團體活動、以及運用校內外資源獨立設計之學習活動,是可集防災教育之大成的實作領域。小從以己身經驗出發的生活安全教育、認識校園,進而認識社區、機關單位,亦可從學習如何自保進而到如何互助自救、他救,內容包羅萬象,教學型態強調討論、實作。應用於防災教育上,可結合各領域習得知識概念化的相關內容,轉為具體實作化的運用操作,透過活潑有趣的大小關關活動是最常見的活動方式,大至不分地域性的主題闖關活動全民共舉,或是學校結合慶典活動的園遊會闖關活動,甚至是小至班級內分組對抗賽,常見以緊急避難包的準備、防災避難地圖的路線、滅火器的操作、地震避難三要領演練等…,都可以讓參與者透過實作、半實作過程,加深強化防災知識技能。

【藝術與人文領域】~以防災行動劇為例
藉由表演藝術結合音樂、舞蹈、視覺藝術的各方呈現,將防災教育亟需宣導的相關議題融入,甚至結合相關迷思導入,進而價值澄清建立清楚正確的防災觀念。在新北市已有不少學校亦結合學校特色,如武林國小布袋戲團發展出來的「防災西遊之青魔篇」戲碼、豐年國小的防災戲劇「少年pig奇幻之旅」等…不勝枚舉。
 


防災不懈.盡保安康
    防災的工作是全面性的,防災教育「寧可百年不用,也不能一刻不備」,透過防災教育的各項宣導與教學活動,提醒大家提高警覺,人人要有危機應變的意識,隨時做好防災減災的措施,讓災害的損失減到最低才是其積極正面的意義。
    為師者只要轉個方向,檢視校本條件適時轉化教育制策,發展防災特色課程其實並不難,善用學習活動適時導入防災觀念,寓教於樂,學生樂學習,並讓學生發揮種子的功能,引領家庭與社區充分結合學校教育,帶入生活才有用。透過時事上一站啟示,教學這一站努力,讓學生下一站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