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災害疏散避難後『狀況演練』實務檢討與應用
建國國民小學 劉文章
安溪國民小學 許芳菁
校園防災教育,現在已為學校安全教育重點推展工作之一,雖然近年也配合教育部的統合視導,各縣市都有輔導團隊到校實際察看或實施輔導訪視措施,但在實際演練或各校提供輔導團檢視的資料中,發現在校園現場有幾種樣態常被委員提出缺失建議:
一、
疏散避難之後『無』狀況演練:亦即學校只針對疏散避難實施集結,集結後並無任何狀況的演練,僅是由指揮官(校長)或教官(或承辦處室主任),實施疏散避難缺失檢討報告而已,並未就疏散避難時,可能發生的狀況做一模擬演練。
二、
狀況演練每年一致:可能為減省同仁的工作負擔(也可能怕耗費時間、人力,耽誤其他教學課務的實施)或因承辦人每年一直更換,對新業務不熟悉的狀況下,只好蕭規曹隨,用同一套模式,每年一層不變地反覆演練。
三、
狀況演練只侷限於某些狀況:尤其為結合社區支援及消防體系的每年防護計畫檢核,只與消防單位配合實施滅火、CPR心肺復甦術急救操作、煙霧體驗等活動而已,並無其他災難(人為、核災、颱洪、土石流等)狀況的演練。
四、
狀況演練只落在某些應變組織成員,其他成員幾乎未曾參與操作:因工作分工細膩,一般導師幾乎都負責避難引導工作,除非人員有輪替,否則每年示範操作滅火的永遠是某些人的工作,但實務上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參與操作,避免人員請假或學校某些事務只有某些人知道如何操作,緊急應變時將無所適從。
五、
與社區結合的項目(避難收容),很少被列入演練:部份內容因涉及其他單位(如:區公所的收容),學校並沒有對口單位或真正落實演練;面對真正災難發生時,部份學生沒有家人帶回,就必須採取收容作業;但這部份大概是目前多數學校共同的缺失,尤其有些學校被區公所設定為避難收容所,更需要留意此部份的結合演練。
六、
全校教職員工生未全員參與:狀況演練有時必須在烈日下進行,部份學校受限場地人數過多,因此異想天開,只有某些年段參與,而沒有全體一起演練一次;或排除幼兒園、專任職員參加演練;另,高國中體制不一樣,專(兼)任教師或職員工多,聯繫不易,全員演練難度也頗高。
七、
狀況演練後沒有實施檢討會議:狀況演練必須事前規劃與協調,或實際演練後才知道有哪些是平時未考量到的細節,及需要加強人力或另外協調的工作等,這些都必須事後透過會議共同檢討來改善,但部分學校限於時間或減省細節實為可惜。
校園防災疏散避難後的狀況演練,對學校教職員工生之生命安全及面對真正災難發生時的應變處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訪視人員及專家們對狀況演練都極其關切,但很多學校的承辦人員深怕專業不足,不敢嚐試新的狀況有點可惜,茲提供避難疏散之後,學校可演練之參考狀況如下:
一、 頸椎以下無法動彈(或頭部受創之簡易包紮)
二、 樓梯跌倒推撞大腿骨折
三、 被重物壓住需消防隊專業救護(或圖書館大型櫃子倒塌被壓無法動彈之處理)
四、 災害現場人員救出已無呼吸、無心跳之急救(安妮CPR演練)
五、 病人氣喘(或自閉症、亞斯伯格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突然發作
六、 簡易擔架製作與應用
七、 緊急滅火(自立午餐廚房或實驗室失火)
八、 搶救重要檔案文件或資訊設備
九、 無法返家學生之收容(搭帳棚及配發相關物品等)
十、 核災疏散輻射檢測及專業人員衣著示範說明
十一、 專題影片欣賞
十二、 班級教師受傷(包含集結區學生安撫及清點)
十三、 集結區學生腳踝疼痛不止
十四、 數名學生驚慌嚎啕大哭不知所措
十五、 學生暈倒緊急救護
十六、 學生流鼻血及挫傷(刺傷)處理
十七、 消防單位無法到校協助,學校自助滅火或救護措施
十八、 通訊中斷(孤島效應)無法向外聯繫
十九、 海嘯來臨前的避難
二十、 家長湧入急切尋找孩童
二十一、 經清查有失蹤個案之搜尋
二十二、 驚嚇過度大小便失禁的處理(或集結區想上廁所的處理)
二十三、 學生受困二樓以上(通路受阻需垂降的演練)
二十四、 有人員死亡時的狀況處理
二十五、 教室倒塌無法返回教室上課的緊急措施
二十六、 土石流發生達警戒的疏散
二十七、 超大豪雨淹水的避難處理(或疏散避難至集結區時下雨的處理)
二十八、 供給水管線爆破處理(或廚房瓦斯管線有漏氣處理)
二十九、 電塔或鄰近高樓倒塌至校區內(或校區高樓倒塌)的處理
三十、 停電受困地下室的處理
狀況演練,事實上應就學校在地的災害潛勢或師生共同討論學校最可能發生的災難,設想萬一發生時如何因應處理,從事件的發生、通報、處理程序、人員調度、器材設施、補位代理、安全維護…等,都必須集思廣益,一一彙整意見,擬定最適合自己學校的策略,再實地演練後修正之,這樣精益求精才能讓生命有安全、生存有保障、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