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教育與環境教育的璞玉—海科館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展示教育組葉佳承博士
位於基隆八斗子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以下稱海科館)在今年1月26日正式開幕,讓北部地區終於有了國家級的博物館。這個國家級的博物館擁有許多海洋教育及環境教育的資源,這些資源都可供老師推行海洋教育或環境教育之用,以下就簡單的說明海科館的教育資源吧!
創造國內多個第一的博物館
海科館主題館的前身是北部火力發電廠,這個曾經是臺灣最新最大型的火力發電廠在完成歷史性任務後,被人們遺忘了15年,最後在教育部與基隆市政府的努力之下,這座歷史建物重生為博物館,而海科館也就成為國內第一個由歷史建物所改建而成的博物館。
海科館的改建成果也榮獲美國紐約建築協會建築設計榮譽獎都市設計首獎,是國內第一個獲得此榮譽的博物館;海科館也是國內唯一具有火車月台建物的博物館,搭乘臺鐵平溪線就可直接到達海科館;海科館是國內唯一以無圍牆設計的博物館,同時也是全球唯一融合海洋科學、科技、生態、文化與在地環境等內容展示於一身的博物館。
以「人與海洋」為主軸設計的常設展廳
海科館的常設展廳共有九個,都圍繞著「人與海洋」作為設計的主軸,並從瞭解臺灣海洋的環境、探索海洋與人類的關係及思考海洋與人的未來三個面向來設計常設展廳。以下簡要說明海科館的九個常設展廳。
1. 海洋環境廳:從走進海洋的概念開始,介紹臺灣多變的海洋、洋流、濕地及臺灣海岸的變化,是進行環境教育課程的極佳場域。
2. 海洋科學廳:以活潑有趣的互動展項說明海洋的面貌、海洋的現象、海洋資源與海洋的未來,讓海洋科學不再讓人感到距離。
3. 船舶與海洋工程廳:是世界唯一以船舶與海洋工程為主題的常設展廳,從生活與海運切入,說明船舶的原理與設計、港口的建設、船舶科技的應用及水下技術等內容。
4. 水產廳:有別於傳統的漁業文化展示,而是把科學、技術與人文整合在一起,生動地詮釋人、生物與環境三者間的互動,展示人們如何藉由觀察魚的生活方式到發展漁業,再從過渡的捕魚演變成展養殖漁業,提供人們省思海洋生物資源保育的重要性。
5. 海洋文化廳:從海洋的脈動說明臺灣與海相關的物質文明、海洋相關的職業、信仰及海洋的嘆息,從文化、文學、藝術與宗教的角度來檢視人與海洋之間的關係,是一個科技與人文相遇的教學場域。
6. 深海影像廳:是由北部火力發電廠的鍋爐間所改建完成,從三樓挑高到七樓的空間,是放映海科一號研究潛水艇歷險記的場所。
7. 深海展示廳:模擬深海無光的環境,介紹人類尚未能充份瞭解的內太空,有各式各樣奇特的深海生物,也同時展現人類探究深海的載具及研究成果,是體驗深海奧祕的地方。
8. 兒童廳:是一個讓兒童在探索及遊劇中認識豐富海洋生物,並體會人類如何利用海洋的兒童樂園,會讓十二歲以下兒童流連忘返的海洋遊戲區,也是海科館人氣最旺的展廳。
9. 區域探索廳:以八斗子的今昔為主軸,介紹漁村的生活與魚市的變化,是瞭解漁村環境與生活型態的場所。
此外,海科館還有目前全國最大的IMAX 3D海洋劇場,其建築外型的設計構想來自「海洋」與「洋流」,其內部則是可容納300位遊客聲光效果極佳的海洋劇場,每年會引進與海洋科學、環境保護及自然生態等具教育性質的3D影片,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學生體會海洋的奇妙。
上述海科館的展廳除了提供休憩的功能之外,亦可作為教師進行海洋教育時的絕佳場域,不過由於展廳內容涉及科學概念,並非每個展廳都適合每個學習年段的學習,其中兒童廳適合國小中低年級學生;水產廳、文化廳及區域探索廳則適合國小中年級到高中的學生參訪;海洋環境廳及深海展示廳則適合國中高年級到高中階段的學生參訪;海洋科學廳及船舶與海洋工程廳則適合國高中的學生參訪,至於播發影片的深海影像廳及IMAX海洋劇場則適合所有年齡的學生參訪,展廳的適合學習年段如下圖所示。
豐富的海洋人文生態體驗園區
海科館除了上述主題館、區域探索館及IMAX劇場之外,整個基地範圍約有47公頃,基地內有潮境公園、復育公園及八斗子公園,這三個公園及容軒步道環繞著海科館,成為海科館的海岸生態體驗園區,海科館依照資源屬性及主題特色規劃出海岸地質、濱海潮間、地景變遷、自然生態、區域探索與容軒園區六條路線。更在各路線規劃自導式解說牌。
海岸地質路線沿著八斗子油庫旁的大坪潮間帶至八斗子公園,沿途可看到鬼斧神工的特殊地質景觀,這都是好幾萬年來地殼運動的軌跡。若天氣好的時候登上101高地,可遠眺鼻頭角、基隆山、九份山城、番仔澳地質公園、基隆嶼、和平島……等地區,是觀賞北部海岸地景極佳的場所,除了八斗夕照之外,此處也是觀日出絕佳的景點。
濱海潮間路線從復育公園、潮境公園延伸至濱海休憩區,可以沿著海岸漫步,體驗潮間帶生態,可以看到曬石花菜風情,也可以遠眺九份基隆山的美麗夜景。地景變遷路線位於復育公園與潮境公園間,呈現昔日地名與現今地景的變化。比對早期的地名、地貌與現今的地景,可清楚映證出地貌隨著時間遷移而有所不同。自然生態路線位於八斗子公園內,是一個海陸交界的特殊環境。在海風吹拂與山脈遮蔽的交互作用下,生長著特殊的林相,是進行自然生態教學的極佳場所。
區域探索路線串連八斗子漁港、八斗街與區域探索館,可體驗在地濃厚的漁村風貌,可以看到各式的漁船、漁獲加工廠-魚寮,以及海邊特有的硓𥑮古厝,這些都是在漁港邊特有的漁村風情。容軒園區路線可走過綠意盎然的綠色隧道,走上海科館籌備處舊辦公室旁的步道後,可俯瞰海科館主題館及潮境公園,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海科館,別有另一番風貌。
潮境公園旁的潮境海洋中心是海科館進行海域環境監測、生態資源復育、海洋生物繁殖研究及水下技術發展的重要基地,在週間開放給學校團體申請進入參訪,夏天的週六則開放給一般民眾預約參觀,是觀察海洋生物及瞭解海洋生態復育的重要場域。
多元的海洋體驗活動
海科館的海洋體驗活動大致可區分成節慶活動與營隊活動,節慶活動例如兒童節會有一系列的親子繪本及DIY活動;5/18世界博物館日安排密室脫逃遊戲;6/8世界海洋日則辦理海洋主題繪畫創作活動;中元節有跑旱船及戲劇導覽活動;祖父母節則會辦理親子海藻燈籠及魚鱗手作DIY活動……等,適合親子與學校團體共同參加。
營隊活動則有坐船出海登基隆嶼的海洋探索營;體驗風帆操作的DIY帆船營;探討浮力與重力之間關係的水下滑翔機DIY活動;背著氧氣鋼瓶體驗水下研究作業的水下考古營;到潮間帶觀察潮間帶生物的潮間帶體驗營;動手製作魚類標本的標本製作營……等,這些營隊依課程內容的難度,廣召各學習階段的學生利用寒暑假的期間參加營隊。
海洋學習聯盟的合作模式
海科館是教育部轄下的教育館所,也是體現非制式學習及終身教育的場域。不過,海科館也相當重視與學校正規教育之間的連結。海科館希望將展廳的內容轉化成學校教室的延伸,也就是「展廳即教室」的概念,並同時以展廳為主軸及以主題為軸發展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相對應的課程,希望把學校教育的實施及到海科館展廳的學習結合在一起,在不增加教師太多的負擔下,讓學生到館來體驗學校所學之知識,讓知識落實到生活當中。
此外,海科館的主題館九大常設展廳與六條主題步道也是推展環境教育的絕佳場所。針對環境教育議題,海科館設計了五套適合國小(親子)、國中及成人參與的環境教育課程,包含:大海我的家(低年級)、海洋社區好繽紛(中年級)、海洋故事箱(高年級)、向科學家致敬(國中)及無所不在的海洋(高中以上)的環境教育套裝課程,這些課程除了可提供給學校教師作為參考之外,也相當歡迎學校教師向海科館預約申請。
海科館除了提供多元的教育資源供教師使用之外,亦希望與推廣海洋教育有熱忱的教師合作,因此推出海洋學習聯盟的概念,希望結合有志於海洋教育及環境教育推廣有興趣的教師,搭建海洋及環境教育資源共享平台,將海洋教育及環境教育的學習資源整合起來。而共同推廣的教師則可成為海科館的海洋教學種子教師,將可於擔任種子教師期間享有免費入館及使用教師資源平台中的教育資源,以期讓海洋教育的規模日益茁壯。
待硺磨的璞玉
從海科館設立的獨特性、展廳設計的全面性、週遭環境資源的豐富性、海洋體驗活動的多元性及教育資源的綜整性,都可看出海科館具有成為北部甚至是全臺灣海洋與環境教育資源中心的潛質。而海科館也抱持著開放、分享與共同成長的態度來經營臺灣的海洋與環境教育,本著「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的海洋永續發展精神,希望將「親海、知海、愛海」的情操推廣給全國的民眾。希望對於海洋及環境教育推廣具有熱忱的老師,能踴躍加入海洋學習聯盟的行列,一起為臺灣的海洋及環境教育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