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剩菜的餐桌─淺談食物浪費與學校的食育

 米倉國小校長 林愛玲

沒有剩菜的餐桌─淺談食物浪費與學校的食育 米倉國小校長 林愛玲 前言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社會即強調「民以食為天」,甚至連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都是「吃飽了沒?」,可見飲食與人們的生活關係密切。過去的社會我們關心的是食物夠不夠,怎麼樣可以讓全家人吃飽,近幾年人們的生活富裕,飲食和消費型態改變,大量的外食開始取代了家庭開伙、「吃到飽」餐廳四處林立,只要高舉著口耳相傳的美食招牌,不管是五星級飯店或者夜市攤販,少不了的總是排隊的人潮,美食的背後除了攸關身體的健康、食安問題外,食物浪費的情形也漸漸成為眾所關心與省思的重要議題。

你浪費了多少食物 農曆新年剛過,年節時期最容易顯現食物浪費的問題,首先,你平時認真檢視過自己家裡的冰箱嗎?裡頭是否塞得滿滿的,還有過期食物呢?為了熱鬧過節,你是否準備超過平日用餐量的食物呢?當酒足飯飽但仍有許多餐點吃不完時,你又怎麼處理呢?

過年前,家家戶戶除舊佈新,除了將屋子裡上上下下打掃得乾乾淨淨、煥然一新外,許多媽媽更會趁這個時候好好的把冰箱整理一番,這時許多過期的物品剛好可以趁機全數丟棄。今年除夕前一天,巧遇鄰居正提著大包小包,裡頭全都是冰箱裡的過期食物,準備全數丟到社區裡的廚餘回收桶,「怎麼這麼多?」我好奇的問,鄰居很不好意思的說著:「平常看到喜歡的就買,有時還沒吃完,又買新的,結果食物就不斷的往冰箱的裡層、角落塞,只要一段時間未清理,再發現時就會是這樣大包小包了!」

其實這是許多人都會遭遇的問題,偶爾我自己也難免會多買了一些,特別當蔬菜、水果或者糕點,剛好遇到「買一送一」或者「第二件半價」時,忍不住就會多買一些,然而食物都有最佳賞味期或者保存期限,只要沒有在期限內吃完,最後全都進入廚餘桶,真的非常可惜!後來每次到大賣場採購時,總要不斷提醒自己千萬別貪小便宜,千萬別想著總有一天會用到,這樣才能避免食物或食材的浪費。

年節期間親朋好友難得團聚吃飯,大吃大喝顯然變成理所當然的盛事,尤其許多家庭因為家人平日分散各地,年節團聚,自然得準備的澎派豐盛才像過節嘛!事實上,現代人平時就吃得很好,想吃甚麼就吃甚麼,而且台灣飲食的美味與多元豐富更是風靡全世界,早不像過去只有年節期間才有機會飽餐一頓,因此過年期間的過量餐點恐怕多在應景,符應年節的氣氛,勉強著吃,不但會吃得過量戕害身體,增加身體負擔,還得在年假後想辦法運動減重;如果吃不完倒掉又十分浪費,還會增加處理垃圾的成本,對環境、對地球都是沉重的負擔。

          

                             簡經修繪                       引用自低碳手冊(2008,臺北縣環保局)


根據天下雜誌的調查,臺灣人喜歡美食,卻又十分浪費,全臺一天的廚餘量,可以堆出70棟台北101大樓。八百萬家庭,一年損耗2400億台幣,可以讓全臺的小學生,免費吃營養午餐39(天下雜誌,2013);聯合國也在2013911日發表的「食物浪費足跡:食物浪費的環境衝擊」報告中指出,每年全世界約有三分之一,高達餘13億噸的食物被浪費,造成每年約75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和龐大的環境成本,報告中並探討食物浪費對氣候、水資源、土地利用和生物多樣性的衝擊,其中亞洲地區國家稻米、蔬菜和水果浪費的情形特別嚴重(環境資訊中心,2013)

可見,許多的食物根本沒有進入到我們的肚子裡,就被丟棄了,但是為什麼有這麼多的食物被丟棄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來自於餐桌上的剩食,但也有許多食材是在販售過程中為求美觀或者品質,不得不製造的廢棄,例如葉菜類蔬菜,還有賣場裡過期牛奶、麵包和食物的處理。姑且不論食物的生產過程中可能的浪費,想一響,若從自己的一天三餐來看,你曾經算過自己浪費了多少食物呢?

浪費的不只是食物,還有……

世界上還有許多人的溫飽是一種奢求時,全球每年生產的糧食,卻有三分之一是被白白浪費的。表面上來看,我們浪費的是食物,但事實上食物從生產、製作到運銷過程中涉及的資源頗多,一旦浪費了食物,同時也是水資源、土地、能源、勞工和資本等資源浪費。

2012年聯合國將水資源日主題設定為:「水與糧食安全」。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人類的水資源消耗量主要在農業活動、工業與家庭用水,其中,農業用水占了70%。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自然需要更多的水來生產糧食,也就是說各種食物的背後其實隱含著許多水資源的消耗。以我們吃的稻米、蔬菜和水果來說,從生產、運輸、銷售到清洗、烹調,都會用到水資源。除了水資源的耗費,還有其他能源的消耗,以糧食的生產來說,使用肥料,飼養家畜、操作能用機具都會使用到能源;以食品加工業來說,產品的製造和加工設備運作需要電力,鍋爐和加熱的機具需要燃料;從銷售端來看,使用交通工具將食材運送到各地,需要燃料;賣場裡食材展示架上光鮮亮麗,燈光、空調,食材的保存都需要電力;從消費者端來看,清洗、烹調須要能源,吃不完的垃圾處理,透過焚化或者掩埋都會產生溫室氣體等。當然,不管是生產者或者銷售者,都有人力成本等。

換句話說,假如今天晚上我們的餐桌上剩下食物,那麼浪費的可不只是眼前的這一碗飯、這一盤菜而已,而是背後更多的水資源、能源和人力成本等,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不斷的大聲疾呼:「吃多少,煮多少;吃多少,點多少」的重要,因為當吃不完時,我們浪費的已經不只是食物,而是你所忽略的更多資源。

 

      街頭處處可見的「吃到飽」餐廳 (取自:https://www.google.com.tw/網路照片)


食在愛地球

  

事實上,許多國家早已重視食物浪費的問題,並且試圖從日常生活中開始避免浪費食物的行為。台灣近年來也開始推動減少尾牙或喜宴的出菜數量,例如從十二道減為十道菜,甚至更少。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更是大力推動低碳飲食,亦即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從生產、運輸、加工、販售、購買、食用及廢棄等,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怎麼做呢?將幾個低碳飲食的原則整理如下: 

項次

原則

重要內涵

1

吃當季

避免生產非當季食材時,需要多餘的用水、加溫等所需能源、農藥、肥料施用或冷藏作業,減少碳排放。

2

買當地

可縮短食物里程,降低交通排放量。

3

少包裝、少加工

少加工的食材:可減少加工過程產生的排放量及未來處理廢棄物時所需耗的能量。

4

適當份量

不貪小便宜採購過量,結果卻吃不完。

5

節能烹調

可進一步減少額外耗用的水及能量。

6

少開車

購物時少使用交通工具,減少能源的消耗。

7

減廢

盡量減少產生垃圾可省下回收及焚化所需的能源。

 此外,「食物里程」(food mile)也是許多人關注的議題,食物里程是指食物從生產地送到消費者手上的運輸距離,當食物里程愈遠,所消耗的能源愈多,排出愈多的二氧化碳,也為地球增加愈多的負擔。舉例來說,有些人冬天吃火鍋,特別喜歡食用日本的帝王蟹,想一想,一隻帝王蟹從打撈、運輸、保存,最後到你的餐桌上,這中間需耗費多少能源呢?因此「買當季,吃當地」不但可以縮短了食物里程,也能夠減少能源耗費,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身處寶島臺灣,雖然可耕作的面積不大,然一年四季都有各類美味的蔬菜和水果,多吃在地的自然食材,不但可以幫助在地的農業,也是為保護環境盡一份心力。

校園裡的新食育運動

「開動!」「謝謝爸爸、媽媽,謝謝廚房阿姨,謝謝農夫!老師請用,同學請用,大家請慢用!」讓我們一起來猜猜看,今天中午會剩下多少菜餚?有人說,中央餐廚和自立午餐的結果一定不同,中央餐廚因為必須提前送至學校,所以飯菜較冷,影響兒童食慾,自然會比熱騰騰的自立午餐剩下較多的食物;有人說,我們得看今天的菜單,假如今天的菜是小朋友喜歡的,那麼剩下的自然比較少,但如果是小朋友不喜歡的菜餚,那麼鐵定會剩下很多。如此看來,不管在甚麼樣的狀況下,每天的營養午餐都「可能」剩下食物。排除中央餐廚或者自立午餐的問題,近幾年從各縣市政府和中小學校園都在大力推動飲食教育,便是希望引導學生能夠重新去看待人與食物、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建立學生對於飲食的正確態度與價值觀。

推動飲食教育已是全球趨勢,從鄰近的日本、香港到歐美國家,每個國家的做法雖然不盡相同,但大多朝向政策立法、在地食材、有機蔬菜、師生耕種等方面行動,綜合各國在飲食教育的作法(天下雜誌,2013)如下:

國家

        

日本

1.2005617日通過「食育基本法」。

2.2006年召集專家學者共同制定「食育推進基本計畫」,以社區營造的模式,地、產、官、學合作,全民總動員推動/參與食育各項活動。

3.校園食農教育作法,包括:

(1)協助各級學校訂定食育推行方針;

(2)培育校園營養教師;

(3)建立食育指導體制;

(4)透過校園午餐、農場實習、食品烹調與食品廢棄物再利用等體驗性質的活動,提昇學童對飲食的認知;

(5)對過度瘦身或肥胖的學童,提供相關的輔導課程。

4.在地食材,將「飲食教育」與「校園午餐」接軌,縮減食物哩程。

瑞典馬爾默

為了發展「永續城市」,2012年要求各級學校全面供應有機午餐,做為達成2020年溫室氣體減量40%的方法之一

義大利的羅馬與塞蒂莫托里內塞(SettimoTorinese)都會區

地方政府鼓勵校園午餐在內的公共餐廳,採購符合公平貿易(Fair Trade)精神的產品。

英國

食物政策白皮書建議:

1.    專責教師負責學童的食物教育;

2.    開拓校園內的農地,讓學生有機會自己種植蔬果。

3.    推動校園就近訂購友善環境生產的食材作為營養午餐的來源,並提升孩童對國家土地的認同。

 

 

 

 

 

 

 

 

 

 

 

 

 

 

 

 

 

小米蟲動手整地準備種菜

小米蟲們小心翼翼地播下蔬菜種子

為了能全面性推動校園的飲食教育,筆者建議應以系統觀點思考與規劃。這其中的一個區塊是政策面、校園經營面、家庭實踐面及社區合作面,另一個區塊則是從食物的生產端、銷售端及消費端,進一步規劃食育融入課程與教學的可能性。藉由兩個區塊的交互串聯,幫助學校研發出各種的飲食教育的策略與作法。

以政策面來說,具有重視與推動的宣誓作用,不管是食用有機蔬菜、食農教育、食育教材及食材產銷過程的減廢等,都可凸顯政府的重視,是校園推動時的重要支點;校園經營面部分,可檢視校園的資源與條件,尤其都會地區與鄉村地區的條件不同,在推動飲食教育的做法自然不同,鄉村地區可以和社區合作進行糧食的耕種,並提供給學校午餐食用,但都會地區學生外食人口多,如何讓外食也可以很健康、低碳,是老師教學的重點之一;在家庭實踐面,每個孩子都有影響力,而且最直接正面受到影響的即為家庭,如何減少餐桌上的剩食,如何降低外食的吃不完情形,這些都需要親師生共同的努力,才可能達成;在社區合作面,從農事耕種體驗、在地食材採購、廚餘回收等,都可與社區密切合作,為學校社區創造永續環境的雙贏。

另外,在課程與教學部分,審視食物的生產、運銷與消費流程,師生透過探究、體驗、實作等,分析能源的使用與節省、如何縮短食物的里程、食材的採購、糧食危機、農藥問題、食品安全、公平貿易、用餐禮儀、食物烹調、餐點品味,以及哪個環節可以減廢等,都是未來校園飲食教育可以努力的方向。 

如何兼顧身體健康、節能減碳與環境永續,讓飲食教育受到更多的重視與關注,請從現在開始鼓勵學生從飲食開始學習簡單過生活,讓每一餐都是低碳環保又健康,讓學生珍惜每一粒米、每一份餐點,讓餐桌上不再有剩食,珍惜寶貴的地球資源,減輕身體與地球的負擔。

小米蟲種下已經發芽的蒜頭小苗


參考資料:

環境資訊中心(2013)。聯合國:全球1/3食物浪費 環境各環節均受衝擊。取自:http://e-info.org.tw/node/91282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3)。低碳飲食的定義與原則。取自:http://greenevent.epa.gov.tw/page2-1.asp

天下雜誌(2013)2013環境教育專刊新良食運動─「珍惜」。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