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智慧建築
-專訪台灣智慧建築協會溫琇玲理事長
大家對於北投圖書館、成大綠色魔法學校、花博新生三館等這些通過「綠建築標章」認證的知名綠建築應不陌生,然而自102年起,所有2億元以上的公有建築物均須申請「智慧建築標章」。
什麼是「智慧建築」呢?簡言之,智慧建築是指藉由導入資通訊系統及設備之手法,使空間具備主動感知與主動控制功能,以達到安全健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目的之建築物。其指標重要內涵如右:
在這些看似生硬的指標下,究竟蘊藏了哪些深厚的人文內涵呢?就讓溫理事長以生活化例證詮釋,讓我們了解智慧建築無形的價值!
智慧建築的價值
智慧建築在於「價值的創造」,一是人性化的價值,一是產業的價值,這是一般建築所欠缺的……。
智慧建築的人性化的價值
智慧化的設施就在「觸動人心、啟發人性」。智慧化設施的情境設計,是否能觸動人心、啟發人性,如果不能,那麼那些智慧化的設施不僅是多餘的,而且也是沒有意義的。
觸動人心、啟發人性有許多面向,例如:家中導入e化的生理量測設施,透過e-health量測父母親的血壓,只要一有異常,子女的手機就會收到訊息,進而撥電話關懷自己的父母親;從收到血壓異常的訊息到撥電話關心,這就是啟發人性的關懷面,透過智慧化的設施,讓父母安心,子女放心。
日本曾發生一則母子死在家中多日才被發現的新聞,這對十分重視社福的日本來說是一件重大的社會案件,於是政府開始研究:到底老人在家中是如何生活的?我們要如何知道他們還正常的生活?把這兩個問題合併思考後得知,日本的老人家們非常喜歡喝茶,早、中、晚都有喝茶的習慣,於是他們找了象印熱水瓶的研發人員來討論,希望開發出一個按壓熱水瓶後,就能將這個按壓訊息傳遞給社福機構或里長辦公室,藉由這個發報的訊息,讓他人得以確認他們正常生活的訊息,並將此設計以相對廉價的價格,提供給有需求的獨居者。這對於也是高齡化的我國社會來說,是相當值得參考的社福設計。
智慧建築的產業的價值
沒有價值就不會有產值,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tations technoliogy)產業是台灣重要的產業及經濟命脈,比其他國家更有優勢,如何讓台灣產業往前走、繼續活絡,有賴產業界的產值有效提升。所以產業要創造貼心服務及永續經營的價值,這些與智慧綠建築關聯產業範疇如圖所示。智慧的產品要能讓人感受到貼心的服務,智慧建築更有別於一般建築,不僅只是一個遮風避雨或是豪華美觀的結構物,智慧建築更要能夠依使用者的需求或是環境的變化去適應或改變空間的狀態或是提供使用者最佳的對應模式,讓生活其中的人都能享受到安全、健康、便利以及舒適的服務。例如:辦公空間的智慧型環境控制系統,會自動偵測辦公空間的空氣品質,並會與戶外的環境氣候條件做比較,主動提供新鮮空氣或是緊閉門窗不讓戶外的熱或是髒空氣等不好因子進入;又如安養中心的智慧車護理車,可以協助照護人員量測受照護者的生理資訊,如體溫、心跳、血氧濃度、血壓等,將量測資料直接輸入電腦,避免輸入錯誤的問題,又可透過資料庫的比對做出警示的提醒,或是提供醫生從遠端做正確的醫療判斷等。但這些智慧化設施設備因為都使用了大量的感測器,以做到主動偵測的功能,感測器的定期維護與校正,是智慧建築正常運作的重要關鍵,因此,智慧建築的建設,在落成後還需要定期的維護與營運,才能讓智慧化的功能發揮到最佳,因此智慧建築產業也將隨著建物的使用而持續的精進與維運。
2011版的智慧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新增了貼心便利指標,以往的社區管理委員會的服務可能限於社區設備的維護保養、生活服務(如:社區管理員收信件、定時清掃、洗衣服的收送…等)及保全服務,而新增的貼心便利指標更在鼓勵創新、加值提供服務(空間輔助系統、資訊服務系統、生活服務系統),以訪客服務為例,應可提供訪客查詢、接待、留言或影音等服務,並記錄訪客資訊並執行樓層管制等功能,以確保社區安全。
過去臺灣對生活服務的觀念較為薄弱,如果我們選擇要以智慧化設施提供便利的服務、要過不同以往更舒適便利的生活,就要改變觀念,要有不一樣的習慣。
推動智慧校園之建議
很多人認為智慧建築需要花很多經費,其實不然,當新校舍在規劃時就可以先思考智慧化的情境,再將設備規劃進去,做好綜合佈線。
以日本為例,研究指出當家庭收入到達一定水準時,就容易發生縱火、自殺、霸凌或是不小心墜樓,此時可以裝設電子圍籬,當頂樓安全門被開啟時在中控室就會發報,或在女兒牆周圍裝設電子圍籬,當有人靠近也會發報,如此可以減少自殺的情形發生。亦可運用在校園施工場所周圍,只要學生一靠近就會發報警訊,以達到維護校園安全的目的。
|
另一項在臺北市中小學行之有年的設施就是結合學生證(悠遊卡),讓孩子到校/放學就刷卡並回傳簡訊到父母親的手機裡,讓家長知道孩子已安全到達/離開學校。而在日本做得更深入,在孩子的書包上裝上感應晶片,且於放學回家路上的路燈裝置讀取器,只要孩子偏離了回家的路,就會發報給學校及家長,讓他們知道孩子已經不在既定的回家路上。
運用環境感測器量測教室空氣品質,當濕度及二氧化碳濃度超過安全標準時,可啟動警報系統提醒開窗調整空氣品質,維持學習最佳環境品質。大專院校可配合教師開課課表,規劃教室空調、電源之使用時間,減少空教室能源耗損以達節能減碳的目標。
推薦參觀據點
l
智慧化居住空間展示中心
於台北市文山區景福街102號,提供各式生活、工作環境適用之智慧化產品。可於學生參訪後,共同討論舒適教室的規劃設計,增加學生創造能力更能依此改善學習環境。網址http://www.living3.org.tw/ils-museum/。
l
已取得智慧建築標章案例
目前通過「學校類」認證的僅有台灣科技大學研揚大樓、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學大樓新建工程,完整通過案例可至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下載http:/iblogo.tabc.org.tw/ibsm/p-7.aspx。
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宗旨與服務項目
為依法設立、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提供專業資訊與人才培育,「以實現安全安心、健康照護、便利舒適、節能永續的智慧建築及創造優質的智慧生活」為宗旨。提供下列服務。
l
進行智慧建築規劃、設計與整合技術之相關研究。
l
結合產官學研界專業資訊,成立技術服務團,協助建設業者規畫、設計智慧建築。
l
研訂各項智慧建築相關標準與評估指標,進行智慧綠建築人員認證、智慧建材評鑑認證
l
建築物智慧化評估診斷及專業顧問。
l 培育智慧建築人才:開設教育訓練課程、舉辦相關研討會、座談會、國際交流活動。
溫理事長簡介
l
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學系副教授
l
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理事長
l
對臺灣智慧建築之重要貢獻(改寫自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電子報,102年10月,台灣智慧建築的演進)
n
1991 年起協助政府進行智慧建築自動化設施設備的調查研究。
n
1996 年首度提出臺灣智慧建築之定義。
n
1999 年在文化大學建置我國首座互動式智慧建築模擬實驗室。
n
2002 年起與學界、業界協助政府擬訂智慧建築標章。
n
2003 年協助制訂智慧建築標章評估手冊。
n
2004 年起智慧建築標章正式實施。
n
2005 年智慧建築列為國家重要科技政策。
n
2010 年成立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建築協會,協助政府培育智慧綠建築人才。
n 2011 年協助修訂智慧建築標章評估手冊(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