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活動式教學融入坡地防災教育

新北市環教輔導團團員孫寧一、羅惠方設計、編寫


緣起

    環境教育為九年一貫課程中之議題,因無固定授課節數,教師大多採融入各領域的方式進行相關教學活動;其中,以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模式較為常見,結合校外教學的模式也頗普遍。

    環境教育首重「學習知識、培養技能及連結情意」,與學童互動時較易達成前兩項,但「情意」(或「感同身受」)則較困難。尤其對身處都市的學童而言,某些特定環境問題實在與自身距離遙遠(如:生物多樣性、山林保育……),這也使得相關防災教學活動更難觸及學童的情感面。試想:若能暫離誘人的影音聲光效果、若能就近在一般校園中以隨手可得的資源讓孩童因「體驗」而有所「體悟」,或許,教師便更能有趣教學,學童也更能有感學習吧?

以此概念為出發點,下列課程應運而生! 

單元名稱

坡地災害初體驗

課程設計

孫寧一、羅惠方

教學活動時間

1節課;40分鐘

可融入年段與領域

中、高年級;社會、自然、綜合領域

環境教育

能力指標

活動內容

時 間

分配

教學資源

評量方式

3-1-2具有好奇心,思考存在環境中萬物的意義與價值。

3-3-1了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建立積極的環境態度與環境倫理。

活動一:土石流SNG

引導語:「很久很久以前,小山坡上有一大片森林,泥土與大樹安詳的在那兒度過了許多、許多年。」

20張紙卡隨意放在地上,請15位學童扮演大樹,雙手舉高、雙腳踩在紙卡上;另請9位學童扮演雨水,以雙腳不離地的滑行方式移動。

請學童想像身處小山坡,請扮演雨水的學童開始向前滑動,此時,部分未固定的紙卡會移位。

ƒ狀況一:「砍柴生火囉!」作勢砍3棵樹,並請3位學童回座,反向重覆

狀況二:「開設民宿囉!」

作勢再砍6棵樹,並請6位學童回座,反向重覆

狀況三:「加種咖啡囉!」

作勢再砍3棵樹,並請3位學童回座,反向重覆

提問:「請說說泥土、大樹及雨水之間的關係。」

與學童一起歸納「樹少土移」,人民的財產(甚至生命)恐因此受到嚴重威脅(意即山林保育可避免土石流)

15分鐘

學童24*

廢紙箱裁成A4紙卡20

 

 

 

 

 

 

 

 

 

 

 

 

 

 

 

 

 

 

 

 

 

參與度

發表與分享

活動二:生存危機

引導語:「消失的森林會危害人們的安全。不同於人類的動物們又會有什麼影響?」

8位學童手插腰扮演大樹,其餘16位學童扮演須依賴森林生活的各類動物。

告知所有學童每棵大樹僅能養活兩隻動物,若無樹可依靠必定死亡;請學童各就各位。

ƒ陸續砍去124棵樹,因動物受到干擾而騷動,如「大風吹」般,所有動物必須重新找所剩大樹生活。

提問:「尋樹過程中,身為動物的你們有什麼感受?」整理並歸納學童的發言。

10分鐘

學童24*

參與度

發表與分享

活動三:網中你我他

引導語:「對人們與動物而言,森林確實能在不完全相同的條件下保障大家的生存。」

12位學童分別以長尾夾別上不同角色的紙後,約略圍個圈站立。

利用跳繩表示「生存連結」,例如:樹可行光合作用提供人(或所有生物)氧氣呼吸,所以人與樹之間便拉起一條跳繩;鷹捕鼠,所以鼠與鷹之間也拉起一條跳繩……

ƒ隨著跳繩一條條拉起,「食物網鏈」也逐漸成形。此時,將充氣地球儀置於網上,並引導學童視其為「縮小版的生命共同體」。

以撤繩假設物種減少或滅絕,例如:撤掉猴與樹的連結繩表示因樹量遞減,猴失去了棲身之所……

待充氣地球儀因陸續撤繩掉落地面後,再與學童深入探討其含義。

歸納「人與其他物種其實有著密不可分的生存連結;各類物種的存在與人的存在息息相關!原來,大家這麼近!」

15分鐘

學童12*

A4單面空白回收紙12(並已寫妥各類角色:人、鼠、鷹、猴、虎及野豬各1張;樹共6)

小長尾夾12

學童用跳繩24

充氣地球儀(社會科教具)

參與度

發表與分享

*建議以抽籤方式篩選出參與各次活動的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