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環境教育人員認證之分享
文/ 新店區北新國小附設幼稚園 王碧君
參與認證的動機
當初會想參加環境教育人員的認證,是因為本身對於環境教育的興趣,加上所屬學校尚未有人通過此認證,因此毛遂自薦跟學校表示想去申請看看。也希望藉此讓幼兒園跟國小部之間有更多的連結。
認證過程
關於認證的過程及準備的注意事項方面,可以參考:
教育部綠色學校伙伴網路http://www.greenschool.moe.edu.tw/EEArea/authstudy1.aspx
其中認證規範項目詳列了許多好用的參考資料,例如: 認證辦法、常見問題說明、認證說明會簡報、行政及教學內容參考範例等等,在準備前先把這些資料看過一遍後,對於後續在構思自己的申請內容時會比較有方向及概念。個人的準備重點是先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裡? 哪一方面的現有資料比較充分? 對於目前的工作場域,自己在環境教育上可以推行的重點與方向是甚麼? 這些問題都思考過後就可以著手來準備資料了。
以個人為例,筆者任教於幼兒園已有12年的時間,這期間也斷斷續續進行過許多環境教育相關的課程活動,由於平常就有製作教學檔案留存的習慣,所以當時只要把近三年相關的教學檔案整理出來即可。為了讓評審委員可以清楚了解所附上的教學經歷,細節上請注意最好要有清楚的課程教案、教學活動內容與記錄(如:活動花絮與照片說明、學習單、教學評量、教學省思與檢討等)。總括來說,能夠愈具體完整地呈現整個教學的歷程,你的資料也會愈具有說服力。
在學校目前推廣的教學分享
不像國小走分科的教學方式,幼兒園的教學課程以「幼兒發展」為主,彈性較大,老師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或本身的專長來規畫合適的教學主題,而此種「主題式的教學」為開放教育中的一種課程模式,教學理念受杜威「做中學」、多元智能、建構主義的影響,強調幼兒為主體與課程統整的精神。在課程中老師的角色是孩子興趣促進者、協助輔導者、幼兒玩伴、紀錄者及研究者。通常我們一學期會訂出2個主題課程,以統整且連貫的方式設計課程活動,讓幼兒從中學習與主題相關的各項內容,內容則涵蓋「認知」、「語文」、「社會」、「情緒」、「美感」和「身體動作」六個領域。課程以培養幼兒各領域能力為目的,而不是以傳授知識為目的,同時納入文化概念,讓幼兒學習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生活的能力。舉例來說,筆者的主題教學課程是以環境教育融入的有100學年度的「奇妙大自然」;99學年度的「清潔妙管家」、「台灣好好玩」;98學年度的「我的大樹朋友」、「環保小尖兵」。每個主題會從不同角度切入環境教育的重點,例如以接觸和欣賞自然開始的、以清潔與健康為主軸的、以走訪旅遊感受鄉土的、以探索特定物種為觸媒的、及以環境汙染與保護為方向的。教學方法或內容或有不同,但其中皆蘊藏有啟發孩子對於環境、土地、自然的關懷精神與尊重的共同目標。
在主題課程之外,還有每週一次的「學習區(Activity Center)」活動,學習區教學的理念,是以幼兒及其生活經驗為中心,強調以孩子興趣為本位的教學,在教室中規畫不同的學習區域,提供適合孩子能力及需要的自主學習環境,運用啟發的、活動取向的方式,協助幼兒思考統整自己與他人、社會和環境的關係。在老師關懷和支持的態度下, 自由選擇、自行發現,而養成主動求知和自主學習的態度。北新附幼的學習區課程為常設性、貫穿整個學年度的教學設計,每年由園內教師依照個人專長或興趣規劃數個不同主題的學習區,在每週五的上午,打破班級之間的界線,讓全園孩子自由選擇想去的區,每次學習區活動時間為60分鐘,由該區老師帶領幼兒進行相關活動,結束後並進行評量與分享,幼兒們回到自己班上後再跟全班分享到不同學習區活動的內容或心得。
筆者所規劃的學習區有98~99學年度的「探險村」以及100學年度的「環保村」,名稱雖不同,但內容及課程重點皆在培養學生對於環境的覺察力、感知力,並透過大量與自然的接觸,使學生能從生活中建立正確的環境觀,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與環境相關興趣,尊重自然萬物存在的價值與實踐簡單的環保行動。
以100學年度下學期的「環保村」為例,筆者設計了一個「二手物品交換活動」,從事前規畫到活動過程及事後檢討部份與讀者分享如下:
事前準備
1.發通知單跟家長說明活動目的與徵求教學資源~~
2.繪製「環保大富翁」教學海報~~
教學流程
1.點點名,並問孩子是否有提供二手物品
2.介紹今天的活動
3.團體討論: 為什麼要做二手物品的交換呢? 對於環保有什麼幫助?
4.介紹環保大富翁遊戲作為課程複習以及決定挑選二手物品的先後順序(採分組方式2人一組來玩)
5.讓大家有10分鐘的時間瀏覽所有的二手物品
6.按遊戲贏家的順序請孩子挑選喜歡的物品並請他們分享感想與心得
教學檢討與省思
另外,這次做的環保大富翁的海報,把先前教過的概念都融合在裡面讓孩子可以一邊玩一邊複習,順便決定挑選的順序,真的是一舉數得。活動中觀察到孩子們的反應也都很不錯,因為有東西可以拿,又可以玩遊戲,大家都挑得很開心。觀察中還發現玩具類的物品最受歡迎,衣服類的男生都不挑,書籍類的要有精美的圖畫的比較吸引孩子。往後在進行同樣活動時,可以再觀察看看孩子的喜好有否改變。另外要讓此活動更有連貫性的話,可以在進行二手物品交換前先講述「東西的故事」,讓孩子對於物品的循環利用有更完整的了解。最後我也請他們務必要好好愛惜這些拿回去的二手物品,當它們的好主人。整個循環結束後還剩下一些物品,剛好就利用主持全園晨會的時間開放給其他沒來過的孩子把自己喜歡的二手物帶回家,這一次真的是皆大歡喜啊!! 希望自己往後還能設計出更多豐富有趣的活動,寓教於樂,為培養未來的環保尖兵而努力囉!!
執行所遇到的困境
在推廣環境教育上,目前所遭遇到的困境,也是筆者想力求突破的地方在於: 本身對於幼兒環境教育教學設計的廣度與深度的掌握尚有不足之處,由於幼兒的認知能力與操作能力有限,因此每每在設計活動時都必須要想盡辦法把艱深的環教理念化作簡單有趣又能與其生活經驗相結合的教材內容,讓孩子可以藉由實際的操作來探索與學習,並從孩子的活動表現中觀察評估其學習的成效。深怕拿捏不當,影響了孩子的學習興致又達不到教學的目標。參考前人過往的幼兒環境教學設計,不外是垃圾分類、廢材利用及環保手做等,筆者想為幼兒環境教育開發出更多創新的教學點子,因此未來在力求專業知識上的精進之餘,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相關的人力、物力資源,加以整合後建立更符合幼兒發展與學習的環境教育資源庫。讓環境教育能更多的往下扎根,普行及深入到每一個家庭當中。
對於未來的期許
身為環境教育者的專業責任與期許
筆者認為環境教育不只是學生應接受的教育,更是全民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因人類的生活與環境息息相關,大至政府的決策,小至個人的生活方式,任何錯誤的做法都將對環境產生嚴重負面的影響,而短視近利的做法,不但污染人類本身所賴以生存的環境,自然資源加速耗竭的結果,下一代的生活也將無以為繼。因此建立大眾對環境資源永續的觀念,以及對自然尊重與保護的態度,是刻不容緩的事。
身為環境教育者的專業責任除了不斷精進本身專業知識外,並肩負傳遞知識與價值觀的重任,應盡力尋求任何有效的方法將自然與人重新連結在一起,讓環境教育成為每個人必備的通識能力與基本素養。
個人認為要養成一個人對自然的喜愛與尊重,兒時經驗是很重要的關鍵。有研究指出從小就經常接觸自然並與自然有親密互動的孩子,長大後較能表現出對環境的認同、關懷與尊重的行為。因此執教12年來,筆者常帶著學齡前的幼兒到校園裡進行戶外課程,在職期間並進入師大研究所進修戶外教育與活動領導課程以補不足,並嘗試在突破安全觀念下,挑戰戶外課程對幼兒學習的影響,並以此作為碩士論文行動研究的主題。之後陸續在園所中推動相關的教學課程,並找尋機會大量參與環境相關議題研習。往後也將朝此方向繼續努力,期許能從學校中落實環境教育,帶領孩子走出教室前進戶外更親近自然、關懷自然生態,對環境有更深的體認與啟發,為未來培養更多的環境保育人才,使地球能夠永續發展,讓後代子孫也能享有健康、自然、美好的生活。
期盼藉著個人小小的力量,能為這世界帶來更好的改變。我想這是非常有意義,也值得用一生來努力的志業。